縣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項目實施方案(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384
2024-01-04
5頁
14.50KB
1、縣“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項目實施方案為充分發揮教育質量監測評價數據等各類教育大數據的診斷、反饋、改進和促進發展的功能,完善我縣教育質量管理機制,加快我縣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根據*的文件精神,結合我縣教育教學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一、指導思想樹立“數據賦能教育,評價促進改進”的基本理念,從以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走向基于證據的教育教學改進,系統推進“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的實踐探索,助力我縣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和學校內涵發展。二、工作領導小組為扎實有效地推進“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實施進程,根據方案實施的需要,成立“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縣“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推進工作。組 2、長:*教師發展中心職責:教研和評價部門負責結果改進的整體謀劃、業務指導和過程管理;研訓部門負責相關培訓學習,提升教師數據素養。計財科:落實經費保障。項目所需經費全額列入年度預算計劃,切實保障試點項目工作的順利推進。基教科和學生科職責:積極推進“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項目,綜合管理全縣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改進工作。督導室職責:對結果改進的追蹤與考核,落實責任,強化激勵。裝備技術管理中心和教育信息中心職責:負責技術與應用平臺的建設指導,提供技術支持。其他相關科室領取問題清單,負責相關問題的深入診斷改進。三、總體目標全縣推進“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的省級試點工作,建立健全“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工作機制3、,探索實施“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路徑方法,到202a年,培育市級“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種子學校10所,縣級種子學校28所,到202c年,培育市級“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示范學校5所,培育縣級“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示范學校10 所。全縣形成“讀數據、研數據、用數據”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改進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形成基于數據改進教育教學的良好局面。四、重點任務縣級層面:第一階段:1.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教師發展中心、基教科、督導室、計財科、信息中心等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區域“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推進工作;2.制定項目方案。根據我縣實際,在充分4、論證的基礎上,研究制訂“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分工、措施、保障與具體安排等;3.針對省測和市測出現的問題,結合綜合評價改革推進工作,確定我縣種子學校28所。第二階段:1.高度重視教育質量監測的健康體檢作用,建立領導班子專題聽取國家、省、市大型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匯報制度,全面掌握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情況,聚焦問題短板,明晰改進方向;2.強化協同機制。整合各科室力量,重點做好試點項目的整體規劃、政策保障、技術支持和督促指導,做到管、教、研三位一體,協同推進我縣“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項目實施;3.積極探索“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有效的實施路徑,通過“智慧校園”、“精準教學”5、“測評推進”等有效途徑,深度挖掘教學數據,高效管理智能校園,精準驅動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進;4.完善“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專業引領機制,借助項目研究、質量反饋、研訓活動、案例評比、教學融合等載體,以課程培訓、實踐應用、交流反思等方式,提高數據洞察能力、數據采集和管理能力、數據分析和解讀能力。5.完善反饋制度。在市級反饋的基礎上,縣級教育部門要及時反饋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分層分類召開教育質量監測反饋會議,全面總結經驗,逐一反饋問題,分門列出問題清單,并提出改進要求。第三階段:加強過程督導和管理。收集證據、深入分析,對教育教學現狀進行主題聚集,做好歸因分類診斷。有計劃的進行種子學校項目視導和“數據驅6、動教育教學改進”專題研討培訓,跟蹤督促,檢驗成效,把改進成效作為對學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形成“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診-改-評”的閉環、良性循環。在此基礎上,開展基于證據的跟進式、拓展式研究,構建“自我迭代,自我完善”的改進系統。第四階段:優化評價激勵,提升改進持續力。制定表彰制度和實施辦法,依據督查評價結果,選拔優秀種子校,精心組織中期和后期的成果展示和表彰大會,兌現獎勵政策,保持評價制度的權威性和激勵性。學校層面:1.市、縣、校三級聯動。市、縣、校三級要圍繞但不局限于監測結果的運用開展實踐研究。學校層面要在配合區域做好監測結果改進的基礎上,基于數據實證改進教育教學,改進教師教學方式、學7、校管理方式,完善教育質量管理機制。2.提高數據洞察能力。要洞察大數據背后潛在的規律與價值,借助各類數據,對教育教學現狀進行描述,發現各類教育行為和因素之間的關系與規律,診斷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對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進行預判等,優化教育教學機制,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完善家庭教育方式。3.提高數據應用的有效性。要從單一的學業成績數據走向反映教育綜合質量的數據;從結果性數據走向結果性與過程性并重的數據。通過各類數據的實時記錄和分析,不僅監控教育教學質量的現狀,更要為教育教學的診斷與改進提供證據支持。學校層面要依據數據塑造愿景、激發動機、掌控變革,優化課程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教學活動的規范性與有效性。通過8、數據驅動教學改進,要通過數據精準掌握學情,發現數據背后的規律,從經驗式教學逐漸轉變為基于數據的證據式教學,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通過數據驅動研訓改進,要基于數據確定研修主題、改進研修模式、推動實踐研究,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4.加強數據分析與解讀能力。培養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的數據分析與解讀能力。在借助數據的基礎上,能夠客觀、辯證地看待數據,能夠從教育行政、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多角度解讀數據,能夠從教育行政、教師教學、學生發展、家庭教育多方面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發現、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評估、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反思、用數據創新的工作常態。本項目試點研究預期三年(202a202c ),三年后將予以全面推廣。根據省教育廳“一年監測,兩年改進”的要求,結合市級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安排表(見附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