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工作方案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新修訂(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439
2024-01-04
6頁
715KB
1、項目建設工作方案 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XX年X月X日項目建設工作方案 循環經濟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1-06-28 【摘要】:我市的產業結構以資源開發型為主,造紙、化工、建材、火力發電和煤炭開采等產業比重較大;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工業粉塵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大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此外,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污染和 我市的產業結構以資源開發型為主,造紙、化工、建材、火力發電和煤炭開采等產業比重較大;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工業粉塵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大超過環境承載能力,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此外,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污染和浪費并存;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惡化的趨2、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過量,畜禽養殖污染嚴重;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帶來環境污染和土地、生態破壞;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包括醫療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對環境造成潛在威脅等環境問題依然無法根本解決。若繼續沿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模式,必然對現有的資文秘部落原創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浪費和破壞。因此,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我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所謂循環經濟,是指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并以3R生產方式,即:廢物減量化(Reduce)、資源的再利用(Reuse)和再循環利用(Recycle),為社會經濟活動行為準則的經濟模式。它是通過3、使資源以最低的投入達到最高效率的使用和最大限度的循環利用,強調廢物的正確處理和資源回收,實現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促進廢物減量化、無害化以及資源化。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循環經濟被譽為是一場以市場驅動為主導的產品工業向以生態規律為準則的綠色工業轉變的工業革命。它使經濟活動由過去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物質單向流動轉向“資源產品循環再生資源”的物質閉路循環過程,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系統,需要政府、企業、科學界、公眾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推動。目前,世界發達國家均普遍推行這一經濟發展新模式。 實施循環經濟應從以下幾個大方面入手: 一、成立領導機構 市政府成立循環經濟建設工作領導4、小組,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高新區、環保局、經貿局、建設局、計劃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首先申報循環經濟試點市,批準后,再請有關科研單位制定全市循環經濟建設工作規劃,并邀請專家評審,最后,依照規劃指導全市循環經濟的開展。 二、轉變經濟意識 1、從資源經濟轉變為生態經濟。循環利用不能理解為循環回到原點的閉合循環,而是一種循環發展上升的模型,是上一環節廢物成為下一個產品原料的結合。它的物質流、能量流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循環發展,體現了其生態特征。 2、從非生態效益型經濟轉變為生態效益型經濟。自然、經濟、社會三個規律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力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3、從非環境優化型經濟轉變為環5、境優化型經濟。要逐步優化環境,推行環境優化型經濟模式,努力發展循環經濟。 三、營造宣傳氛圍 宣傳工作在循環經濟起步階段尤為重要。宣傳要圍繞著循環經濟、生態市建設全面展開,充分運用電臺、電視臺、報刊、宣傳冊等各種形式、各種手段大力宣傳。要以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廢物循環利用、改善生活生產條件等內容為主。在工作中要提高透明度,鼓勵公眾參與,廣泛采納群眾意見,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循環經濟發展的氛圍,倡導循環企業、循環工業園區、循環社會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 四、建立支撐體系 1、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制度體系。在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的基礎上,還應陸續制定我們本區域需要的政府6、規章、規劃、標準等。 2、建立綠色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核算國內生產總值時應減去產品資本折舊、自然資源損耗、環境資源損耗(環境污染損失)之值,即變傳統國內生產總值(GDP)為綠色國內生產總值(EDP)。不計環境成本,在長期的經濟總帳上是要吃虧的。 3、建立健全“綠色技術”支撐體系。推行循環經濟,必須有綠色技術支撐,這體現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性,是我們推行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市的必需。綠色技術包括環境技術、資源化技術、減少廢物排放以及資源消耗技術等。 4、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的經濟政策體系。要認真研究一系列相關政策如政府獎勵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原材料、廢棄物的稅收和收費政策、政府優先采購政策、價格政策和其他政策等,從政策引導上,推動循環1/3 123下一頁尾頁致自己的勵志語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握現在、就是創造未來,不問收獲,但問耕耘!所謂的成功,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從不伴隨躲在避風港的小表演,而始終追趕著拼搏向前的巨輪。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