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建設項目背景與投資方案全(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530
2024-01-04
5頁
16.65KB
1、工業園區建設項目背景與投資方案一、項目提出的背景(一)、陸豐市工業經濟基礎陸豐地處粵東沿海,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線的關鍵樞紐,戰略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海港資源,特別是長達190公里的海岸線,沿線分布著烏坎、碣石、甲子、湖東、金廂5個港口,可供開發的海域面積達1.26萬平方公里。隨著形勢發展,干部群眾思發展、盼發展、謀發展的愿望非常強烈,成為推動陸豐發展的內在動力。陸豐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特別提出要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大力發展現代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創產業競爭新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大工業2、投資力度。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繼續抓好大型骨干企業培育,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近年來,陸豐經濟以產業為依托,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布局,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體系,縣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并顯現了明晰的經濟發展格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切實把思想和行動聚焦到項目建設上來,加快推進以陸豐核電、寶麗華火電為龍頭的能源項目建設,把陸豐建成粵東新能源產業基地。認真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分工責任制,重點抓好海王藥業、路華電子科技園、比德能源、碧桂園等項目建設,力爭早日投產、早日發揮效益。工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210.3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458.56億元,年均增長18.7%。工3、業用電量從2011年的2.22億千瓦時增加到2016年的3.55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6家,其中5家企業產值超過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新興產業核能、風能、火能和傳統產業圣誕產品、五金塑料、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海產品加工等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二)、工業園區廠房建設優勢工業園區標準廠房符合規劃,具有通用性、配套性、集約性和節能省地的特征,企業入駐率較高,投資效果較好。優于傳統的工業園區開發模式:一是有利于招商引資。標準廠房配套完善,手續齊全,入駐即用,租售靈活,在縮短了企業的建設周期,免卻繁瑣的建設手續,減少了企業的資金占用,受到企業的歡迎。二是有利于土地利用。標準廠房項4、目的建筑密度不低于35%;建筑容積率達到1.0以上,普遍高于企業自建工業廠房。向空中要地,實現集約用地,節約用地。三是有利于安置就業。標準廠房項目特別適合于輕工、服裝、電子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有效地為當地富余勞動力增加就業門路。四是有利于吸引投資。現標準廠房項目大多由園區投資,由于有較高租售率,已引起民營資金的高度關注。政府承諾到期回購、減免相關稅、費等因素,將吸引大量民營資金投資標準廠房建設項目,成為政府投入的有力補充。現已有多家民營企業與本地政府接洽投資園區投資標準廠房建設項目。五是有利于科學規劃貧困縣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對產業集聚、人口集聚有較好推動作用,使工業園區規劃5、與城鎮規劃得到有效銜接。(三)、項目提出理由進入新世紀以來,省委、省政府確立了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大力推進工業化、依托園區辦工業的發展思路,工業園區成為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發展產業集群的重要平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加速集約用地的重要途徑、增加就業崗位的重要陣地。陸豐產業園區建設取得突破。加強與深圳羅湖區合作共建,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可持續發展打造園區。產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6.3平方公里,起步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75億元,園區龍湖東路建成通車,排水、污水處理、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正逐步完善,海王藥業等項目落戶6、產業園區。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科學制定全市招商引資目錄,明確投資政策和準入條件,著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擴大配強招商專班,成立專門的招商機構,統籌組織好專題招商活動,繼續實施小分隊招商和駐點招商,選聘一批“商務代表”實行委托招商、專業招商,提高專業化、市場化招商水平。建立項目落地機制,對重點招商簽約項目實行全程跟蹤代辦,落實招商引資考核獎懲措施,切實提高項目的履約率、到資率、開工投產率。以發展陸豐市產業園區為中心,輻射帶動星都經濟開發區和“三甲”片區建設,形成規模效益, 產生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加強與深圳羅湖區合作共建,不斷完善陸豐市產業園區規劃,加快道路、供水、供電、通訊等7、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引進25家規模以上、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落戶產業園區,努力把產業園區建設成為承接國內外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先進產業轉移的重點園區。項目緊緊抓住陸豐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陸豐工業園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降耗和環保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生態型企業,建設一批循環經濟企業、環境友好型企業和示范企業。以輕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推廣應用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等新技術,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建立健全服務企業新機制、工業經濟考評考核激勵機制,設立納稅獎和納稅翻番獎,推動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業熱情、創新干勁和發展潛力。二、項目建設必8、要性本項目的建設有助于促進陸豐市工業經濟發展,增強陸豐市工業基礎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創建城市品牌,打造陸豐市新面貌。1、推動區域招商引資的需要在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很多地區提出了轉型發展的新目標。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是轉變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長方式,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生產效率提高實現發展,走集約型、內涵式發展道路。企業集中在一起,可以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產生集聚效應。在集 聚效應的作用下,資金、資源、勞動力和人口大量聚集,經濟活躍,市場擴張。因此,推進企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項目的建設順應區域融合發展趨勢,利用區位、資源、產業等組合優勢,盤活本土資源。陸豐工業園的建設將9、有助于促進陸豐市企業聚集,為招商引資企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低的成本,促進區域工業經濟發展。2、有利于發展區域經濟工業園區因為自身所具有的種種優勢,應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力。我認為,把園區經濟做好了,就相當于牽住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鼻子”。陸豐工業園區的建設將成為陸豐市經濟發展的龍頭,園區的建設將形成集聚效應。工業園區基礎設備配套齊全,廠房資源、水、電、氣等能源都可以實現集約利用,并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便于對企業合理布局,實現更高層次轉型升級。在工業園區內,還可以對污染進行最大化處理。抓好園區建設,對一方經濟發展將起到關鍵作用。3、有利于打造核心園區,促進工業發展陸豐產業園建設已經有幾年,但是10、目前發展并不迅速,園區建設滯后的結果一是用地指標難獲批;二是有項目進不來;三是項目來了也難長大。但是,在土地、環境等諸多因素約束下,強力促進工業發展的不是遍地開花的工業園區,而是土地相對集中、配套相對完善、產業相對集聚、特色相對突出的核心園區。也就是說,陸豐市能否集中全力打造一個核心工業園區,是其工業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一個地方,如果工業園區遍地開花,它不僅不能形成招商引資的一個共有平臺、品牌乃至旗幟,反而容易出現相互惡性競爭,既不利于用地指標的獲得也不利于招商引資。而且不能形成資源合力的分散園區,也難以引進優秀的、具有產業龍頭帶動作用的大項目。所以說,在工業發展的園區化時代,核心園區建設是工業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