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域山水田林路湖綜合治理項目生態林業建設實施方案(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585
2024-01-04
9頁
16.21KB
1、河流域“山水田林路湖”綜合治理項目生態林業建設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加快推進“生態立區戰略”和全縣脫貧攻堅及生態林業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縣域綠化覆蓋率,促進全縣經濟林產業科學發展。縣委、政府決定從202*年開始,利用兩年時間對渝河流域南北兩山進行高標準綠化并打造生態經濟林基地。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在鞏固現有生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企業(合作社)和大戶帶動、農戶參與、干部職工義務勞動等方式,對渝河流域南北兩山各類林地進行補植補造,在北山塬臺地發展經果林產業,逐步打造生態旅游觀光帶。同時在項目規劃區為全縣2、干部職工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劃定栽植區域,干部職工通過春秋兩季義務勞動積極參與項目建設;建檔立卡貧困戶栽植區域由各鄉(鎮)按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的通知(隆政辦發201735號)組織實施。二、建設內容及任務(一)建設內容。搶抓國家和自治區實施“三北”防治林工程、400毫米降水線精準造林、濕地修復保護等政策機遇,對渝河流域南北兩山進行高標準綠化,加快建設生態經濟林基地,具體建設內容為:1.生態經濟林:在北山區域的塬臺平地規劃發展以核桃、文冠果等為主適宜當地栽植的生態經濟林,在部分地塊通過林藥、林菜間作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模式,積極促進農民增收。2.補植補造:對區域內荒山、荒溝、荒坡和退耕還林3、地,采取大苗加密的方式補植云杉、樟子松、旱柳、楊樹、白樺、刺槐等大規格苗木,有效提高區域內林木覆蓋率。3.地埂林:在栽植經果林的地埂邊緣栽植一行大規格常青樹或山桃、山杏等鄉土樹種,南山部分地段栽植彩葉樹,進一步提升綠化效果。4.道路綠化:在區域內現有和新建道路兩側,栽植一至兩行大規格楊樹、柳樹和常青樹,形成綠色長廊景觀。5.濕地綠化:對渝河兩岸開挖的灌溉蓄水池進行綠化,增加渝河兩岸的綠化覆蓋率,形成林在湖中、湖在林中的人工濕地景觀。6.義務植樹:在城關鎮鄧山區域規劃義務植樹點,通過全縣干部職工春秋義務植樹增加林木保存量。7.建檔立卡戶苗木集中栽植點:由縣財政統籌安排資金,在城關鎮鄧山區域規劃建4、檔立卡戶苗木集中栽植點,由各鄉(鎮)具體組織建檔戶勞力統一栽植建檔戶的苗木,使建檔戶通過生態林業建設增加收入。(二)建設任務。項目區生態林業建設規劃面積共7.45萬畝,其中:1.生態經濟林1.43萬畝,其中城關鎮0.21萬畝,沙塘鎮0.48萬畝,神林鄉0.43萬畝,聯財鎮0.31萬畝。2.補植補造5.13萬畝,其中城關鎮1.5萬畝,沙塘鎮2.1萬畝,神林鄉0.83萬畝,聯財鎮0.7萬畝。3.地埂林0.6萬畝,其中城關鎮0.14萬畝,沙塘鎮0.18萬畝,神林鄉0.2萬畝,聯財鎮0.08萬畝。4.道路綠化41.4公里(折合造林面積745畝),其中城關鎮13.5公里,沙塘鎮14.7公里,神林鄉9.55、公里,聯財鎮3.7公里。5.濕地綠化0.07萬畝,其中沙塘鎮0.03萬畝,神林鄉0.02萬畝,聯財鎮0.02萬畝。6.義務植樹0.13萬畝,全部在城關鎮鄧山區域。7.建檔立卡戶苗木集中栽植點0.086萬畝,全部在城關鎮鄧山區域。三、工程模式在生態林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林業部門的作業設計要求,采取企業(合作社)帶動、農戶參與、干部職工義務勞動等方式共同推進。具體技術規程為:(一)生態經濟林。1.苗木規格:核桃、文冠果等苗木均采用兩年生苗,地徑1.5以上,苗高1.2m以上,帶20土球。2.整地標準:按照設計的株行距挖6060的柱狀坑,將死土掏出,用肥土回填。3.栽植技術:按照3m4m的株行距栽植,6、畝均栽植55株左右;栽植后整好樹池,及時澆足定根水,并覆蓋黑色地膜增溫保墑。適時做好修枝整形、鋤草澆水、病蟲鼠害防治等工作。(二)補植補造。1.苗木規格:云杉、油松、樟子松等針葉樹苗木采用苗高1m以上、樹冠80cm以上、土球30cm以上;旱柳、楊樹等苗木胸徑4cm以上、定桿250cm以上;白樺、刺槐等苗木苗高60cm以上、地徑0.6cm以上。2.栽植技術:按照2m3m的株行距,徒坡地段挖“15843”魚鱗坑,平緩地段挖6060柱狀坑,肥土回填。栽植時采取“一提二踩三埋土”方法,做到深挖深栽,根系舒展,分層覆土夯實。栽植后整理好樹池,及時澆足定根水。(三)地埂林。1.苗木規格:云杉、油松、樟子松7、等針葉樹苗木苗高1.5m以上、冠幅80cm以上,土球30cm以上;山杏、山桃等苗木苗高1m以上、地徑0.8cm以上。2.栽植技術:在地埂邊緣1.5m以內,按照3m-4m株距挖一行6060柱狀坑,肥土回填,栽植后整好樹池,及時澆足定根水。(四)道路綠化。1.苗木規格:云杉、油松、樟子松等針葉樹苗木苗高1.5m以上、冠幅80cm以上,土球30cm以上;楊樹、旱柳等苗木胸徑6cm以上、定桿300cm以上。2.栽植技術:在現有道路和新建道路兩側,按照3m3m株行距,呈“品”字形挖6060柱狀坑,肥土回填,栽植后整好樹池,并及時澆足定根水。(五)濕地綠化。1.苗木規格:旱柳胸徑6cm以上、定桿400cm8、以上,云杉苗高1.5m以上,冠幅80cm以上,土球30cm以上;紫穗槐胸徑0.5cm以上,苗齡1年以上。2.栽植技術:沿人工湖邊緣按照3m株距栽植一行旱柳,坡體按照“V”字形布局密植紫穗槐,穿插栽植云杉,栽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六)義務植樹。1.苗木規格:云杉、油松、樟子松等針葉樹苗木苗高1.5m以上、冠幅80cm以上,土球30cm以上。2.栽植技術:在地埂邊緣1.5m以內,按照3m-4m株距挖一行6060柱狀坑,肥土回填,栽植后整好樹池,及時澆足定根水。(七)建檔立卡戶苗木集中栽植點。1.苗木規格:云杉、油松、樟子松等針葉樹苗木苗高50cm以上、冠幅60cm以上,土球25cm以上。2.栽植技9、術:在地埂邊緣1.5m以內,按照2m-4m株距挖一行60cm60柱狀坑,肥土回填,栽植后整好樹池,及時澆足定根水。四、相關政策結合脫貧攻堅工程,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優先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苗木和勞力;同時對參與經濟林建設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戶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一)扶持政策。1.對農戶的扶持政策:宣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經濟林建設,所需苗木通過政府采購免費提供,由縣林業部門統一組織栽植后,交給農戶按照技術規范經營管理,做好澆水、鋤草、修剪等后期管理工作;農戶在經濟林經營管理期間,可以在空閑地帶套種中藥材和蔬菜、馬鈴薯等作物,林業、農牧等部門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土地利用率和10、科學種植水平。2.對企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等方式參與經濟林建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按照林業部門的技術規范自行采購苗木,自己組織栽植,由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后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分三年(4:3:3)予以補助。(二)林木權屬及有關要求。1.農戶自己栽植的經果林,按照“誰栽植、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林木的經營權、管理權、收益權和所有權由農戶擁有;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要按照“林地分離、林隨地走”的基本原則,加強林木經營管理,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利用率;對于集中流轉土地栽植經濟林的,對經濟林只享有管理權、經營權和收益權,合同期滿后不得毀壞經11、濟林,林木所有權歸耕地承包農戶所有。2.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戶在經果林經營管理和收益期間,必須遵守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規,不得隨意改變土地用途,不得隨意毀林開荒,對毀林行為依法查處,并由毀壞者予以補栽恢復。屬于移民遷出區范圍內的耕地,按照自治區相關政策執行。3.各鄉(鎮)村對建檔立卡戶的苗木,要深入實地詳細核實,并對育苗地點、面積和苗木規格等情況至少進行兩次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對公示期間有異議并經查實的堅決取消,同時由監察部門牽頭,林業部門參與調查核實,對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要嚴肅追責問責,決不姑息遷就。五、實施步驟(一)規劃設計階段(2017年9月10日-9月30日):由林業部12、門實地踏查,制定實施方案,完成規劃設計。(二)前期準備階段(2017年10月1日-10月20日):各有關鄉(鎮)村做好宣傳動員,完成用地協調和實地規劃等工作;林業部門完成苗木用量測算、造林工程隊組建、作業設計和技術人員培訓等工作。(三)組織實施階段(2017年10月21日-2018年10月30日):2017年秋季,林業局負責對南北兩山部分地段進行補植補造,并完成所需苗木招投標和部分經果林建設整地任務;2018年3月份全面實施經果林、地埂林、道路綠化苗木栽植和其余的補植補造工程,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四)驗收階段(2019年6月底之前):組織檢查驗收,兌付補助資金,做好后期各項工作。六、投資概算13、工程概算投資15170.29萬元,其中:(一)苗木費:規劃苗木費10687萬元,其中補植補造苗木費9193.3萬元,經濟林苗木費403.9萬元,地埂林苗木費875萬元,道路綠化苗木費103萬元。(二)人工費:按當前勞務市場行情估算,工程所需人工費(包括澆水、運輸等費用)4483.29萬元,其中補植補造人工費4010.4萬元,經濟林人工費143萬元,地埂林人工費280萬元,道路綠化人工費49.4萬元。七、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渝河流域造林綠化和經濟林基地建設工程作為貫徹生態立區戰略的重要舉措,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縣林業局要成立專門機構,確定分管領導和專業技術14、人員,專門負責組織實施及后期管理工作。縣直有關部門和各有關鄉(鎮)要加強溝通協作,各司其職,確保工程順利實施。(二)科學規劃設計。農牧、林業部門和各有關鄉(鎮)要結合縣情實際,根據生態林業建設和農林產業發展的需求,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合本地種植、綠化性狀優良的苗木和高產穩產、性狀優良、市場前景好的經果林樹種,高標準、高起點做好工程規劃設計工作。(三)保障苗木供給。林業部門要及早按計劃足額采購工程所需優質種苗,規范有序做好苗木存放、運輸等環節管理,確定苗木及時有效供給,保證用苗規格、質量和數量;對建立卡貧困戶苗木,各鄉(鎮)(村)要嚴格把關,公示公告,接受群眾監督,嚴禁擠占建檔戶15、供苗指標,嚴禁各種形式的搭車售苗行為,一經查實要嚴肅追責問責。 (四)嚴把施工質量。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林業部門要嚴把整地、栽植等關鍵環節,每個環節都要經過技術人員的嚴格驗收,不合格的必須返工。各鄉(鎮)要積極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對推諉、阻撓施工,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五)強化檢查驗收。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林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督查檢查,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督查、檢查和結果納入有關單位、鄉(鎮)和工作人員的年終績效考核。(六)加強后期管理。工程結束后,各有關鄉(鎮)要加強后期管理工作,鞏固工程建設成果,特別要強化管理措施,落實管護責任,形成長效機制,確保工程建設達到預期目標,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