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644
2024-01-04
9頁
15.54KB
1、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方案 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鄉鎮(街道).工作服務站項目實施 為進一步提升民生服務水平,以專業化.工作人才隊伍補充基層民政服務力量,創新基層.治理,貫徹落實民政部關于加快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通知和省鄉鎮(街道)設立省級示范.工作服務站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我市特制定市鄉鎮(街道)設立.工作服務站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 指導思想。 按照省民政廳一年試點、兩年規范、三年提質、四年覆蓋的工作思路統籌推進,提出了市社工站建設的總體要求、職責分工、服務內容、實施步驟、項目實施標準和工作要2、求。 (二) 工作原則。鄉鎮(街道)社工站,是由政府在鄉鎮(街道)設立固定場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標有資質的.組織入駐建站。鄉鎮(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務對象是已經納入政府重點保障范圍的低保對象、殘疾人、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主要服務方式包括提供心理疏導、行為矯治、.融入、能力提升等在內的專業.工作服務;目的就是讓有需求的困難群眾在得到物質保障 和惠民政策的同時,在心理和精神層面都有更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構建起鄰里友愛、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社區和諧、鄉村文明的.新風貌。 (三)主要目標。 用 3 至 5 年時間,推進全市各鄉鎮(街道)社工站全覆蓋,實現一縣(區)一中心,一鄉3、鎮(街道)一站點,村(社區)都有社工服務,不斷擴大.工作服務可及范圍和受益人群,持續增強.工作專業作用和服務成效。 社工站建設要堅持黨建引領、需求導向,把社工站建設成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有力陣地;要堅持政府主導,規范操作,暢通和規范.力量參與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渠道,推進社工服務標準化建設;要堅持統籌協調,以社工站為平臺,聯動.救助、兒童福利,社區建設、.事務等基層服務力量和服務場所,實現資源公用共享。2021年全市將設立鄉鎮(街道)省級示范社工站 10 個。 二、鄉鎮(街道).工作站服務內容包括 7 項內容。 一是參與.救助服務:推動做好最低生活保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經辦過程中4、的政策宣傳、對象排查、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等工作,為.救助對象開展照料護理、康復訓練等服務。 二是參與為老養老服務:開展留守、空巢、高齡、特困 老年人巡防評估、生活照顧安排、資源鏈接等服務。 三是參與兒童關愛服務:做好推動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隨訪和對象核查評估,對適齡兒童開展控輟保學、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為預防和干預等關愛服務。 四是參與社區治理服務:協助基層群眾強化民主理念、掌握協商方法、合理表達訴求,開展困難家庭的支持、關愛和互助服務。 五是參與.事務服務:協助開展殘疾人、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服務,有針對性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情感關懷等服務。 六是引領志愿服務:協助推動構建.工作5、和志愿服務聯動平臺,推動建立社工+志愿者服務機制,提供志愿服務領域專業支持,幫助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工作。 七是參與其他領域的服務:發揮.工作專業優勢,在發生突發事件時,組織廣大.工、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分階段確定重點服務對象和重點服務內容,因地制宜開展本土化、專業化的.工作服務。 三、項目實施細則 (一) 有利于解決基層民政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民政工作的服務對象在基層,政策落實在基層,效果體現在基層。 新形勢下,民政部門承擔的歷史使命與基層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凸顯,方案通過明確各級職責,聯動各方資源,將專業社工服務扎根到鄉鎮(街道)、駐點村(居6、),將黨和政府賦予民政部門的任務精準落實到基層、落實到群眾身上,消除基層民政服務能力不足的痛點和堵點,使基層民政服務更加精準有力。 (二) 有利于提升為民服務質量和專業化水平。鄉鎮(街道)社工站用.工作理念與方法開展專業服務,在傳統基層民政工作開展資金救助、落實兜底保障政策的同時,加強人文關懷和精神關愛,有助于提升為民服務的質量,有效化解基層矛盾,防范.風險。 (三)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要精準研判、科學指導、實事求是,統籌好進度和質量、城市和農村、眼前和將來的三個關系,讓鄉鎮(街道)社工站在加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促進基層.治理創新等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四) 市級民7、政部門在落實省級民政部門相關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健全落實市、縣、鄉三級工作體系,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明確了社工站服務內容要聚焦聚焦民政領域服務對象,主要是納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保障范圍的人員。 (五) 對社工站的購買主體和承接主體、硬件設置、制 度建設、人員配備、統一標識等方面明確標準,并進一步提出了我市社工站建設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指出:要按照一年起步、兩年鋪開、三年建成、五年提升的思路,有序推進社工站項目建設。 (六) 從 2021 年開始,利用 3 年時間,大力推進錦州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從錦州市遴選 1 個縣(市)區開展鄉鎮(街道)社工站項目試點,試點范圍覆蓋該縣區的所有鄉鎮(街8、道)。2022 年,其他縣(市)區 50%以上鄉鎮(街道)要完成社工站項目建設。2023 年,實現全市鄉鎮(街道)社工站項目建設全覆蓋。 (七) 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資金保障,嚴格資金管理,建立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五社一心工作機制,加強宣傳交流,切實推動全市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 下一步,我市將嚴格按照方案要求,高站位推進、高質量規劃、高標準落實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以鄉鎮(街道)社工站為支點,找準發展模式,抓住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建設這個牛鼻子, 強化基層民政服務力量,提升基層民政服務水平,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將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將鄉鎮(街道).工作站打造成為9、基層社工人才發展平臺、.工作 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和.治理服務協同參與平臺,在實踐中培養一支本土社工人才隊伍、培育一批基層社工服務機構,通過不斷完善設施、健全機制、提升功能,帶動實施一批.工作服務項目。 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鄉鎮(街道).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 鄉鎮(街道).工作服務站建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是解決基層民政力量和能力不足,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的有效路徑,對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現就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進鄉鎮(街道).工作服務站建設制定以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10、力爭十四五末,實現鄉鎮(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區)都有.工提供服務的工作目標。鄉鎮(街道)社工站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一是.工作的作用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認可,成為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的重要內容。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廣大.工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當中,通 過線上線下專業化.服務,在心理慰藉、社區排查、分發物資等方向都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專業化社工服務在優化基層治理、創新.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等諸多領域中的作用發揮越來越充分,越來越突出。三是建立鄉鎮(街道)社工站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制約民政事業發展11、當中基層力量薄弱的難題。 (二) 工作原則。鄉鎮(街道)社工站,是由政府在鄉鎮(街道)設立固定場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招標有資質的.組織入駐建站。鄉鎮(街道)社工站主要服務對象是已經納入政府重點保障范圍的低保對象、殘疾人、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主要服務方式包括提供心理疏導、行為矯治、.融入、能力提升等在內的專業.工作服務;目的就是讓有需求的困難群眾在得到物質保障和惠民政策的同時,在心理和精神層面都有更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構建起鄰里友愛、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社區和諧、鄉村文明的.新風貌。 (三) 主要目標。全面實施.工作服務站建設計劃,確立一年起步、三年鋪開、五年建成鄉鎮(12、街道).工作服務站,實現十四五末全省鄉鎮(街道).工作服務全覆蓋,村(社區)都有.工提供服務的工作目標。 二、完善黨全面領導基層治理制度 (一)進一步強化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的組織領導,加快構建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參與的工作格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縱向上各省要將制度設計的重點放在指導各級、各主體完善制度設計,橫向上根據基層服務的現實需求,圍繞最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來定位當地鄉鎮(街道)社工站的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標準; (二) 進一步落實資金保障,確保資金落實到位、確保購買方式合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要進一步抓好鄉鎮(街道)社工站的培訓督導,確保通過有計劃、可持續、高標準13、的培訓督導工作,打造一支專業的.工作人才隊伍,真正在民生服務與.治理中展現專業價值。 (三) 推進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要精準研判、科學指導、實事求是,統籌好進度和質量、城市和農村、眼前和將來的三個關系,讓鄉鎮(街道)社工站在加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促進基層.治理創新等方面切實發揮作用,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 (四) 結合實際情況,在全省遴選支持 20 個省級鄉鎮(街道)社工站試點,同時,要求市、縣兩級同步開展試點工作,全省共計建設 100 個鄉鎮(街道)社工站,十四五末全省建設鄉鎮(街道)社工站實現全覆蓋。 下一步,省民政廳將進一步聚焦民政主責主業設計和儲 備項目,強化多元資金保障,堅持人才培養和.組織孵化先行,抓緊理順運行體制機制,努力高標準完成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盡快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專業化社工服務。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支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的.工作人才隊伍,實現全省鄉鎮(街道).工作服務全覆蓋,村(社區)有社工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