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項目技術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875
2024-01-04
6頁
21.50KB
1、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改廁項目技術方案為加強農村改廁資金的使用、管理和監督,保證農村衛生戶廁建設質量,順利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和健康教育等相關工作,提高農村飲水衛生合格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參照全國愛衛辦下發的2004年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方案中(全愛衛辦函發20052號)的要求,特制定本項目技術方案。 一、農村衛生戶廁建設 農村衛生戶廁建設設計、施工、維護和管理參照2003年版中國農村衛生廁所技術指南。 (一)類型選擇農村衛生戶廁建造模式與實施技術,應結合本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疾病流行特征,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對農家肥的需求方式,因地制宜,選擇當地農民歡迎的類型:1、三聯通沼氣式衛生廁所,以養殖為主,有豬、2、牛糞便來源的農戶最歡迎之;可與沼氣池配套建設,糞便達到無害化處理,使用方便,解決了照明、燃料、有機肥、環保、生態等。2、三格式化糞池衛生廁所,以果木種植、旅游、經商等為主,水資源豐富地區的農戶歡迎之;可與樓房建設配套,使用方便,糞便能達到無害化處理,但建造地下三格式化糞池技術要求高,檢查、驗收難度較大。3、糞尿分集式衛生旱廁,以果木、蔬菜種植為主,有足夠草木灰來源,沒有地方建造沼氣池、三格式化糞池衛生廁所,以及缺水地區的農戶較歡迎之。但使用、管理要求較高。 (二) 衛生廁所的建造標準和要求 農村衛生廁所的建造必須按技術方案中的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保證質量,做到合理、衛生、安全、方便、實用,達到3、糞便無害化處理。要求:1、地下糞池部分設計建造要求: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水環境因素,對農民選擇的衛生廁所類型,要合理設計化糞池與地下糞便處理構筑物。一是貯糞池不滲、不漏、密閉,應滿足糞便無害化處理要求;二是為防止外溢和外水流入,貯糞池出口應高出地平面0.1米;三是貯糞池蓋應牢固、嚴密;四是為保證糞便無害化效果能達到衛生要求,不推薦建造小于lm3容積的小三格化糞池;五是糞尿分集式廁所貯糞池的容積不能小于08m3;六是由企業統一生產的預制式貯糞池和廁所設備,應經過技術鑒定或論證其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2、地上部分設計建造要求:要結合當地實際和農民的收入水平,因地制宜。不要過分強調廁所地上部分的外型美4、觀,而忽略其他糞便無害化處理結構的重要性。廁具宜用耐磨損、不滲水、抗酸堿的白色陶瓷便器;便器安裝時不能貼近墻邊,要考慮方便、適用。(三)建造材料選擇建造廁所應用的材料,必須是正規生產廠家的合格產品,統一采購的原材料應有質量鑒定報告,采購者應保留其復印件。對建廁材料的質量各市(縣)應嚴格把關。選擇的產品與材料應堅固耐用,有利于衛生清潔與環境保護,如:便器首選白色陶瓷制品,水泥選擇425#以上標號等。生產廠家應保證應用原材料不造成對應用者與環境的損害。 二、農村改廁技術培訓和健康教育 開展農村改廁技術培訓,以保證農村衛生戶廁建造質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使群眾能夠正確使用與管理衛生廁所。兩項工作開展5、的質量直接影響項目實施效果,其成果也是改廁社會效益、衛生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重要體現。 (一)、技術培訓與健康教育工作對象 技術建造部分需要有愛衛辦系統、疾病控制系統與工程建造系統的有關人員參與;健康教育方面除上述三方面人員外,還應有共、青、婦等與衛生知識傳播方面的人員,如宣傳媒體人員、社區干部。 (二) 主要內容 1、技術培訓內容包括:(1)糞便無害化原理;(2)廁所建造技術;(3)廁所使用與管理要求;(4)廁所建造質量的檢測方法;(5)改廁與腸道傳染病等疾病防控相關的衛生知識(技術培訓完后要考試);(6)傳播技巧;(7)驗收與檢查方法等。 2、健康教育是促進行為改變的重要措施,健康教6、育效果的評定也應依照衛生行為的建立與生活、生產方式的改變為依據,為此,應建立同樣內容、不同渠道(學校、婦聯、衛生院、電視、宣傳畫、報紙等)、不同方式(科普、故事、宣教)反復傳播的健康教育構架。 3、各市、縣要根據當地的實際需要,依據不同的發展情況,針對各自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培訓與健康教育規劃,側重于新建廁所的正確使用與管理、環境綜合治理、培育健康意識、樹立衛生行為等方面,把鞏固與提高兩個層面作為重點。 (三)注意事項 1、技術培訓與健康教育的關鍵是宣傳的觀點、內容要準確,避免傳播簡單化、理想化的不正確觀點,尤其是基層骨干需改變認識的誤區,防止隨意發揮。 2、廁所的建造與正確應用兩部分,是不可7、或缺的整體,而正確應用與管理應是更重要的部分。三、中期檢查、督導要點 在技術培訓工作和第一批建廁工作完成后,要及時進行中期檢查督導,以確認技術培訓和技術實施的正確性,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技術培訓質量:通過與現場實際操作人員座談等方式,了解廁所建造技術和農村改水與水質檢測技術掌握的水平。、廁所建造質量:通過審核圖紙、觀察現場廁所建造的實際情況,判斷改廁技術實施質量;通過與管理人員座談與審閱文件資料,了解工作操作程序與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完善健全。 3、群眾掌握廁所使用和管理知識的水平:依據每個地區的特點與建造廁所的模式提出簡單與必要的幾條管理與使用的基本要求,考評群眾掌握的程度,觀察8、應用情況,提出繼續進行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 4、由于技術原因而要對項目實施進行原則改動時,必須經過自治區愛衛辦同意后方能執行。 四、項目評估要點 (一)項目完成后需進行全面的評估,各市應依據項目執行相關問題進行項目評估,評估內容應該包括:改廁技術完成情況、改廁數量完成情況、資金應用情況、土建工程預算與結算明細、健康教育效果評估、環境改善情況等方面。自治區級終期評估時間、內容待項目執行后期確定。 (二)評估的方法與方式包括:資料(包括文字資料、聲像資料、檢驗資料等原始材料)評估、現場評估、群眾訪談三個方面。(三)項目評估還應圍繞改廁的衛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四個方面進行。為方便評估9、并指導今后的項目工作,有條件的市、縣應在本地區進行改廁效果的本底調查與衛生學評價。五、注意事項得到2004年中央補助廣西農村改廁項目的市、縣,按要求:一是填寫2004年中央補助廣西農村改廁示范戶建設項目申請書;二是于2005年6月份以前完成以下必檢資料:1、完成并填寫附件2(表一表三)2、準備以下項目評估資料:基本資料改廁項目申報數、確定數、完成數;項目實施前的基數。項目縣的投資、籌資與資源分配(以鄉為單位)。項目工作組織機構與組織網絡。項目實施地區的地理、土壤特性、氣候民族、經濟、人口等資料。 目實施前后衛生面貌與人群衛生習慣的變化;使用糞肥的習慣及行為改變。 廁技術方面的要求及對項目實施技術的修正建議。 改廁實施地區的糞便無害化效果(衛生學評價)監測資料。 改廁工作的今后發展規劃。 項目實施相關文件、計劃、通知等(文字、聲像檔案)。土建工程項目檔案內容 立項申請 建議書 開工報告 廁所施工圖 工程預算 工程施工合同 工程質量監督登記表 磚質量檢查報告 水泥質量檢查報告 工程沙石質量檢查報告 (11) 項目驗收報告書 (12)項目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