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與鎮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治工作方案文稿(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896
2024-01-04
13頁
21.45KB
1、2021年農業農村局“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與鎮地質災害隱患排查防治工作方案文稿2021年農業農村局“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文稿為按時保質完成今年我縣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根據_關于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和農村“廁所革命”示范村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我縣“農村革命”實施方案要求和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情況經前期統計摸底,全縣共有行政村_個,農戶_戶,其中已建成公共廁所_個,無公共廁所行政村_個;農村衛生廁所_戶,衛生廁所普及率_%;已建成農村無害化廁所_戶,無害化廁所普及率為_%。二、建設標準1.無害化廁所室內標準:廁屋整體2、結構完整(有墻、有頂、有門),室內有標準便器、清潔衛生、無蠅蛆、基本無臭,貯糞池不滲、不漏、密閉有蓋。2.無害化廁所糞污處理標準。具備有效降低糞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傳染性的設施,處理后的糞污應達到無害化衛生要求,能夠直接用于農業施肥等資源化利用。三、目標任務全縣20_年“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行政村數量為_個,分別為_村。20_年農戶改廁戶數為_戶,經統計已改廁_戶,還需改建_戶,新建、改建農村公共廁所10座。四、投資概算及補助標準(一)投資概算全縣_個示范村需新(改)建戶用衛生廁所_戶,按照_縣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戶用衛生廁所補助標準為_元每戶,共需資金_萬元;公共廁所_個,估算資金_萬3、元;其他費用_萬元;共需建設資金_萬元。(二)補助標準按照“政府主導、農戶實施、缺項補項、先建后補”的原則和 _縣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每戶不超過_元的補助,主要支持農村戶用廁所新(改)建、廁污共治、運管維護等,重點補助農戶廁糞污管網、糞污池等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建設。公共廁所按基本建設程序組織實施,依據財評單價進行補助,以工程建設結算價進行結算。五、資金來源估算22個村戶用廁所和公共廁所改造共需資金_萬元,其中央補助資金_萬元,中省級項目資金_萬元,縣級財政補助_萬元。六、進度計劃項目建設時間為20_年_月至20_年_月,20_年_月_前完成縣級初步驗收并形成報告報市(州)農業農4、村局。七、實施程序1.申報程序。改廁農戶自愿申請村委會簽署意見鄉(鎮)審批縣農業農村局備案。2.驗收程序。改廁完成后由農戶申請驗收村委會組織驗收,填寫竣工驗收表鄉(鎮)組織驗收縣級組織復驗。3.獎補程序。驗收完成后由鄉(鎮)對驗收情況、享受補貼情況等重要內容、重要環節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各鄉(鎮)負責收集本鄉(鎮)改廁農戶的“一卡通”賬戶信息,補助資金實行“一卡通”直接補助到改廁農戶,確保補助資金安全發放。八、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_縣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縣衛生健康局、_生態環5、境局和各鄉(鎮)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定期調度改廁工作,解決改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題,切實推進改廁工作順利進行。各鄉(鎮)和縣級相關部門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此項工作。(二)明確責任1.各鄉(鎮)人民政府是農村“廁所革命”工作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要強化組織領導,研究制定具體落實方案,明確推進時間表和分步實施計劃,在工作部署、人員組織和財力安排上統籌協調,確保按期有序、高質、高效完成工作任務。2.縣級相關部門要認真對照職責分工,強化協作配合,合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做好農村“廁所革命”工作的統籌指導,負責做好化糞池、沼氣池6、等處理設施建設過程指導和監督檢查,負責在各鄉(鎮)驗收后及時開展縣級復驗。縣住建局:負責城鎮和農村公共廁所的建設;提供常用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參考圖,全面做好技術服務工作,負責做好建設過程中技術指導,配合鄉(鎮)開展好技術培訓。縣財政局:負責指導各鄉(鎮)“廁所革命”獎補資金的統籌安排,提高資金使用績效。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負責做好“廁所革命”的宣傳工作,指導景區、民宿和農家樂“廁所革命”的改造,完成景區、民宿和農家樂“廁所革命”驗收工作。縣衛生健康局:負責將農村“廁所革命”與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加強相關工作指導。_生態環境局:負責做好“廁所革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三)整合專項資金,建立改7、廁獎補機制縣農業農村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等部門要積極研究相關政策,爭取上級支持,多方籌集資金,破解資金難題。縣級財政建立專項補助資金,對通過縣級復驗的農戶按不超過_元/戶補助標準進行獎補。(四)加強宣傳引導,樹立工作典型農村戶用改廁工作是改善我縣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需要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廣泛參與。縣、鄉、村要利用電視、廣播、宣傳單、互聯網、微信等方式,大力宣傳改廁的目的和意義,通過召開動員會、培訓會等形式,科普改廁衛生知識,深入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及在外工作人員在改廁工作中要率先垂范,引導廣大群眾轉變觀念,摒棄陋習、崇尚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營造人人熱愛環境、人人維護環8、境、人人創造環境的良好氛圍;要在各鄉(鎮)樹立典型,靠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扎實推進全縣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工作,積極推介改廁實踐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最大限度吸引廣大群眾積極投入到改廁工作中來。(五)嚴格督查問責要把廁所改造工作作為縣級對鄉(鎮)主要領導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作為鄉(鎮)對村年度目標考核的主要內容。縣農業農村局要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定期督查、嚴格考核,將督查和考核結果報縣委、縣政府,并作為干部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2021年鎮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防治工作方案文稿為做好_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9、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我鎮地質災害現狀,制定本防治方案。一、全鎮地質災害基本情況我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3處,其中_社區1處(泥石流),_村1處(滑坡),_村1處(崩塌)。二、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一)地質災害類型。全鎮地質災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地質災害的隱蔽性、突發性、破壞性較強,對農戶構成威脅,防災工作困難較大。(二)地質災害易發時間。汛期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和易發期,時間主要集中在5月10月,其中7月、8月因降雨密集,為地質災害的高發期。(三)地質災害發生誘因。降雨因素。持續性降雨、大暴雨是誘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三、重點防范期和防御重點(一)重點防范期。結合我鎮10、歷年的降雨及分布情況,_年全鎮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期在5月10月,特別是7月、8月,極易出現暴雨、特大暴雨等極端天氣,存在誘發大規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二)防御重點。_村滑坡地災點。該地災點地質結構不穩定,每年不同程度下沉近30CM左右,嚴重威脅周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四、地質災害的防治原則及措施(一)嚴格遵守防治原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防災減災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搬遷治理,分類實施的原則;按照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任務的防災思路,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災害11、造成的損失。對于由人為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要堅持“誰誘發、誰治理”,由相關單位或個人負責治理的原則。(二)認真落實防治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災責任制。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的通知精神,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村村民委員會負責人是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和責任人。各村要把地災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按照“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全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采取有效措施,落實防治經費,完善防治制度,成立和完善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機構,明確村主任負總責、地災點監測員具12、體負責的責任機制,層層簽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防治工作責任制。各村、組要組織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實現“點點有人管、處處有人抓”,全力以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構建防災聯動機制。進一步落實“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測群防、全民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聯動機制。鎮國土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做好威脅農戶住戶安全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實施;各村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重要信息、突發事件要及時通報、快速反應,實現防災信息與工作間的充分銜接,廣泛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格13、局。3.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掌控地質災害隱患。各村要嚴格實行地質災害定期檢查制度,加強對責任區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組織工作,及時將排查結果上報鎮政府。在汛期每月輪回檢查兩次,大雨、暴雨過后檢查一次。重點檢查災害監測情況、隱患點最新動態及發展趨勢、有無新的災害危險點出現。要根據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情況,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進行調整完善,重新確認地質災害責任人、監測員、監測方法、危險區范圍、預警方式、撤離路線、臨時安置場所和防災任務,并在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做好群眾告知工作。汛期期間,要通過拉網排查、定期復查、重點核查等方式,查漏補缺,積極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盡最大可能掌14、控地質災害隱患。4.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鎮國土所要及時轉發縣氣象部門的預警信息,進一步做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5.完善地質災害防災監測機制。鎮國土所要加強對防災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查明原有地質災害隱患監測情況,把汛前巡排查中新增的危險點納入監測范圍,配備好監測員,完善鎮、村、組、監測人員五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所在的村組以及受威脅的企業要切實做好防災監測工作,將“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受威脅的群眾手中,配齊專職監測人員。同時,要向隱患點周邊的群眾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群眾識別、監測、預報、避讓15、地質災害的技能,發動群眾積極投身到“群測群防”工作中,筑牢防災防線,變被動救災為主動防災。6.規范地質災害警示牌設置。要進一步規范地質災害隱患區地質災害警示牌設置,做到隱患信息及防災工作一目了然。對規劃采取避險搬遷、應急排危除險、工程治理措施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隱患危險區醒目位置設立臨時警示牌,臨時警示牌上必須公示監測員姓名、聯系電話,鄉鎮防災責任人姓名、聯系電話。對規劃采取長期監測預警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在隱患危險區醒目位置設立永久性警示牌,永久性警示牌上必須公示地質災害隱患點名稱、類型、規模、危害程度、預警信號、危險區范圍和避險撤離路線圖(圖上標明應急避險場地位置),監測員姓名、聯系電話,鄉16、鎮防災責任人姓名、聯系電話。7.制定應急預案,增強應急反應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各村要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由村主任任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領導小組,指揮協調重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8.加強監管,嚴防工程活動誘發地質災害。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 認真貫徹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嚴格防范一切工程活動、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加大對破壞地質環境、造成地質災害行為的查處力度。9.普及防災知識,開展應急演練,增強全民防災意識。各村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標語等形式,廣泛宣17、傳地質災害防治的科普知識,把宣傳教育活動貫穿于汛期防災工作的始終,使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防范重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進一步增強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提高識災避災技能,主動參與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同時,鎮國土所要抓緊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自救演練,讓群眾熟練掌握應急逃生技巧和逃生路線,主動避讓,預防避讓,提前避讓。教育引導群眾樹立生命至上的理念,遇有重大不可抗力的洪澇地災,第一時間疏散人員,確保不因災死亡一人。10.嚴格執行值班、災情險情報告制度。汛期和極端天氣期間,各村必須嚴格實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并公布值班電話。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速報制度和月季報制度,確定專人負責18、地質災害速報和月季報工作。要加強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反饋信息的收集、匯總,一旦發生災害,必須迅速核實,向鎮政府報告(值班電話:_),同時立即組織救援力量參與救援。發生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或者出現重大險情,必須在接到信息的15分鐘內速報,1小時內書面報告,并隨時續報搶險救災進展和災情險情變化,保證數據準確、及時,做到不瞞報、不漏報、不錯報。五、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實行屬地管理,堅持政府組織領導,分級處置,各村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的原則,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為各行政村村主任。六、地質災害專職監測員職責及管理嚴格落實地質災害監測專項經費,對全鎮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專職監測。由各村對19、轄區各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專職監測人員,采取就近原則,在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中選取身體素質好、責任心強、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員擔任專職監測員,明確專職監測人員工作職責。專職監測人員工作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日常監測,每天至少到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區域察看1次,降雨天氣開展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核查,加大監測力度,增加巡視次數,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村委會、鎮政府,發現險情、災情立即發出預警信號,通知受威脅的群眾撤至應急避險場地,并做好監測記錄。(二)認真做好監測區域內受威脅群眾防災知識宣傳,組織實施受威脅的群眾開展地質災害避險自救演練,讓受威脅的群眾熟悉災害發生時的20、應急撤離路線和應急避險場地,熟悉應急避險帳篷搭建方法。(三)認真做好監測區域內警示標志、公示牌的懸掛和保護;做好監測儀器、報警儀器的管理和維護,如有故障應及時向鎮政府聯系,確保儀器正常運行和使用。(四)認真做好現場監測記錄,定時向村委會、鎮政府報告監測、巡查和記錄情況,做到有事報事,無事報平安。(五)認真做好責任區域內受威脅人員疏散路線的安排和布置,一旦出現險情,要及時發出規定的報警信號,帶領群眾疏散轉移在安全地帶;危險信號解除前要阻止受地質災害威脅農戶提前返還危險住處。(六)暴雨天氣,要根據氣象預警預報信息或縣國土資源局發出的預警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及時告知責任區域內威脅的農戶,做好防災避險21、準備。加大對隱患點的巡查監測力度,堅持24 小時值班,發現險情要及時向地災戶發出預警信號,通知受威脅群眾和住戶按預定疏散路線躲避到指定的避險點。凡預報每小時降雨超過 30 毫米時,監測員、防災責任人必須通知并組織所有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群眾主動避讓,撤離至應急避險場地,適當時采取強制撤離,確保不因次生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七)嚴禁監測人員以個人名義發布虛假信息。各村要定期督促檢查監測人員監測記錄、通訊及職責履行情況,實行定期考核,按時發放監測員務工補貼,及時更換不稱職人員。對在群測群防工作中成功預警避免重大人員傷亡、有突出貢獻的監測人員、單位干部職工、普通群眾采取物資獎勵、通報表揚等方式予以鼓勵和激勵,提高基層干群和監測人員參與防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