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2萬畝油桐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903
2024-01-04
19頁
98KB
1、陜西省平利縣油桐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報告編制人員:黃立剛(工程師)陳益軍(工程師)陳宏儒(工程師)劉文鋒(助理工程師)凌受松(助理工程師)邱茂慈(工程師)周盛(助理工程師)第一章項目概要1.1項目名稱 平利縣2萬畝油桐基地建設1.2項目主管單位平利縣林業局1.3組織實施單位 平利縣林業局1.4項目建設單位平利縣林業技術推廣中心1.5項目性質新 建 1.6項目建設期限項目建設期1年(2012年)1.7項目規模新建良種油桐基地2萬畝。1.8項目建設主要內容新建良種油桐基地2萬畝。1.9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1832.6元,其中:直接費用1540萬元,間接費用292.6萬元。資金來源:國家投資1466.02、8萬元,占總投資的80%,地方自籌366.52萬元,占總投資的20%。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建設的必要性2.1 項目背景油桐屬于大戟科油桐屬多年生喬木,是我國特有的工業木本油料樹種,在我國利用栽培油桐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油桐種仁所榨出的油,稱為桐油。桐油是最好的天然干性油,具有干燥成膜快,防水性能好,耐酸、堿、鹽的腐蝕和電絕緣等優良性能。桐油又是我國傳統的大宗出口物資,歷史上與絲、茶并列為我國三大出口商品。桐油的副產品桐殼含有豐富的鉀,可制成高級肥料-磷酸二氫鉀;桐餅也是優質肥料;油桐木材紋理通直、色淺、容易加工,是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和生物添加劑,油桐全身都是寶,用途非常廣泛。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3、提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地位,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陜西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陜南要突破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美,生物和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綠色產業為重點。縣委、縣政府搶抓歷史機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木本油料樹種,實現平利經濟的突破性發展,平利歷來有種植油桐的傳統習慣,經過認真地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明確提出充分利用平利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加快油桐產業發展,既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培育特色產業,為工業提供充足的原料來源,實現生態、經濟雙盈,又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平利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2.2發展油桐產業4、的必要性2.2.1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油桐原產我國,約有1200多年的栽培歷史。以油桐樹種子榨出的桐油是油漆、油墨和電子工業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也是加工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國出口創匯大宗商品,國際市場享有盛名,產品銷售供不應求。油桐的根、葉、花、果有消腫、殺蟲作用,木材可制作家具等,樹皮可提供栲膠,果殼可提取碳酸鉀等化工原料,桐餅是良好的有機肥料,它不僅肥效時間長,而且可以改良土壤,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統工藝的延伸,國內外能源價格走高,油桐產品市場前景更加廣闊。2.2.2是實現平利縣經濟騰飛,建設綠色產業的必然選擇綠色產業是平利縣實現突破發展的戰略重點,是興平富民的5、希望所在,縣委、縣政府把建設綠色產業突破發展放在全縣經濟發展的首要位置。油桐又是平利的傳統項目,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大力發展油桐產業,提高油桐產量和質量,增加山區農民的收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實現農民致富奔小康,促進平利縣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2.2.3發展油桐產業是發揮我縣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我縣土地資源廣闊,以山地為主,林業用地面積比重大。農村經濟發展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經濟突破發展的基礎也在山。平利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土壤呈中性或弱酸性;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適合于油桐的栽培和生長,是油桐樹的適生區,大力發展油桐產業6、是充分發揮我縣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2.2.4發展油桐產業是生態立縣的需要。平利縣所處的安康市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調水的重要水源地,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改善生態環境,確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實現安康可持續發展,加快西部建設的步伐,是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重要舉措。油桐適應性強、耐瘠薄、抗干旱,是典型的生態經濟兼用樹種。油桐樹具有較強的抗污染能力;油桐樹冠圓整,葉大蔭濃,花大而美麗、花期長,具有觀賞價值。還能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靚化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第三章項目建設的可行性3.1符合地方的產業方向和政策平利縣委、市政府確立的“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戰略,并提出了“圍繞資源搞開發,緊扣市場找7、出路”的發展思路,找到了資源型產業轉化的模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資源型產業開發的措施,堅持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基本路子,突出農業抓產業、工業抓特色、基礎抓三通、全局抓項目的工作重點,把握解放思路、改革開放、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加快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把平利經濟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總體要求,使得發展區域特色經濟的戰略構思目標更加明晰可行。油桐良種基地建設不僅可為今后產業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可帶來可觀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而且有利于科技進步、產業創新,貿易出口,項目完全符合我縣經濟發展的戰略要求。3.2國內、國際市場油桐是國內外需要的短缺物資,銷路廣、價值高。油桐主要產品為桐8、油、桐餅、桐殼和木材均有較高價值。桐油是一種天然涂料,除作建筑材料的涂料外,已廣泛用于國防、機械、石油、化工、采礦、等工業部門的防腐蝕涂料。隨著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國外對油桐的需求量逐年劇增,也是出口的暢銷物資,出口一噸油桐,可換取外匯2萬多美元。同時木材耐腐、耐濕、蟲害少,也是坑木、家俱以及高級建筑用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3.3自然條件擬定的項目建設區地處平利縣、城關鎮、長安鎮、大貴、老縣鎮、西河鄉、興隆鎮,地理座標位于東經108 58 109 20 ,北緯31573212之間。東鄰湖北竹溪縣、西接嵐皋縣、南與鎮坪縣及重慶市的城口縣接壤,北與安康漢濱區毗鄰。正處在我國油桐分布區域的9、中心。年平均溫度:川道丘陵地區為14.515.7,秦嶺為12.2,巴山區12.015.0。極端最高溫度42.6,極端最低溫度7.6-10.3之間,無霜期217271天,10的積溫3617.04968.9,年平均降雨量為91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0左右,年日照時數在14681850小時。土壤為黃沙土、沙土、石油渣土和黃棕壤土各處均有大面積,PH值多為5.67.6之間。這些均為適宜于油桐的優生條件,也是被長期實踐栽培結果所證實的。同時在全縣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中,在這些范圍內有很多區域完全適宜營造油桐林。3.4品種資源豐富,且品種優良據調查,我縣油桐共有大米桐、小米桐、對年桐、葡萄桐、10、柴桐等主要品種,適于我市不同海拔高度栽培,同時在全國推廣的油桐良種中,有一個屬我縣鄉土良種,豐富的油桐種質資源和優良品種,是建立我縣油桐良種基地的物質保證。3.5悠久的生產歷史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平利縣所處的安康市是油桐生產的老區,廣大桐農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營技術,同時黨和政府為大力發展油桐,成立了兩個油桐實驗站和十一個林業技術推廣單位,從事油桐方面研究和技術推廣的干部12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45人,初級職稱60余人,已取得顯著成績,為發展油桐良種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3.6勞動力資源充裕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退耕還林工作的推進,農村富裕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渴望科技致富,經過一11、定的培訓就會形成一支懂技術、會操作、能實干的油桐發展隊伍,保障油桐良種基地建設對勞動力的需求。第四章平利縣油桐發展的歷史與現狀4.1發展歷史據安康地理志和安康林業志介紹,油桐在我縣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桐油已成為我縣林特產品大宗商品。抗日戰爭前期最高產量曾達60萬公斤,大部分通過漢江運到武漢,再轉銷國內外。抗戰時期,產量大幅度減少。解放時,全縣桐油年產量只有40萬公斤。解放后,迅速發展,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達到65萬公斤。五十年代末期產量又大幅度下降,油桐樹被砍伐近半數,桐油最低年產量減到20萬公斤左右。平利縣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又開始的大面積發展油桐。4.2油桐12、林現狀近十多年來,原有油桐林面積又迅速下降,一是由于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未能及時進行撫育管護,荒蕪死亡現象嚴重;二是由于沒有收購網點和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低,農民營造油桐林的積極性不高,出現毀桐現象,致使油桐面積銳減,三是病蟲嚴重,特別是蛀桿害蟲橙斑白條天牛,造成大片桐林枯死,全市現有油桐林面積大約在10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漢濱、旬陽、白河、紫陽、平利等縣區。第五章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5.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認真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以省委、省政府實現陜南突破發展思路為依據, 以市場為導向,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為突破口,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依靠科13、技進步,從抓好現有資源培育入手,大力營造油桐基地建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新型的工業油料基地。以企業為龍頭帶動基地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贏。5.2基本原則 (1)科學規劃。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尊重規律,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原則。(2)堅持以科技為支撐,市場為導向,高質量、高標準規范化建園的原則。(3)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加工企業為龍頭,逐步形成公司加農戶的產業化發展的原則。(4)堅持市場為主導,國家政策扶持,農民積極參與,合力推進的原則。第六章 項目建設目標、內容、地點和期限6.1項目建設目標新建良種油桐基地2萬畝;培訓農民技術人員0.9萬人次。6.2項目建設地點14、按照交通便利、土地資源豐富、土層深厚肥沃、集中連片、適地適樹、海拔800米以下,重點安排在城關鎮0.4萬畝、長安鎮0.4萬畝、大貴0.2萬畝、老縣鎮0.2萬畝、西河鄉0.4萬畝、興隆鎮0.4萬畝,上述鄉鎮共建設油桐基地2萬畝。 6.3項目建設年限平利縣油桐基地建設分一年施完成,即2012年新建2萬畝。科技培訓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訓0.3萬人次,培訓農民技術人員0.9萬人次。6.4建設內容6.4.1油桐基地建設良種油桐基地是本項目建設的主要任務,規劃用一年時間在平利縣六個鄉鎮建成油桐基地2萬畝,把我縣建設成高標準的國家級油桐示范基地。6.4.1.1加快良種引進和選育。一是在全國油桐主產區,引進含油15、率高、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力爭良種使用率達到95以上;二是加快優良品種的選育。在充分調查我縣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研究和試驗示范,培育含油量高、豐產優質抗性強的優良品種。6.4.1.2加快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一要實行多個品種混交栽植,確保油桐林有較高的授粉率和座果率,達到高產的目的。二要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三要認真總結推廣管用、簡便、易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應用統一的技術規程,實現種苗良種化、整地規范化、種植科學化、管理集約化,生產標準化,實現油桐豐產優質高效。6.4.1.3加強幼林撫育管理。三年桐幼林要推行綠肥間作或矮桿作物套種的方式,結合對農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同時進行16、撫育。沒有間作的幼林,每年4-5月和7-8月間分別進行中耕除草,并施氮、磷、鉀肥或桐餅等混合肥料,以促進幼樹骨架形成和花芽分化,提早結果。6.4.1.4加強桐林的復墾。復墾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可以清潔環境,消滅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蟲,促進油桐林健壯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延長結果年限。桐農說:“一年不挖林受荒,二年不挖減產量,三年不挖枝椏枯,四年不挖樹死光” 。因此,每年必須認真做好桐林的墾復,以改善土壤養分的供給。6.4.1.5 病蟲害防治。油桐的主要病害有十多種。在我縣危害嚴重的病害有:枯萎病、黑疤病、葉斑病、褐斑病等。油桐害蟲有近百種,主要危害葉、枝干、花和果。常見的蟲害有20多種,對桐樹的17、生長發育、開花結果有著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橙斑白條天牛、油桐尺蠖、吹綿介殼蟲等,對油桐生產造成毀滅性災害,防治應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堅持做到“防小、防了”,確保桐林的健壯生長。6.4.2技術培訓一要建立高產示范林,為廣大農民學習油桐栽培管理技術提供示范樣板。二要組織專家編寫油桐實用生產技術手冊,分區域舉辦培訓班,培訓技術骨干和農民科技示范戶。三要組織油桐專家深入生產一線,針對油桐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開展定期培訓和服務,逐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第七章 投資估算7.1投資估算依據油桐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投資估算,主要依據:1、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林業生態18、工程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7525號)。2、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新修訂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會計核算辦法林計發(2004 223號)。3、國家林業局造林技術經濟指標。4、陜西省人工造林技術經濟指標。5、陜西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作業設計辦法(陜西省林業廳200272號)。6、苗木和工價按當地市場價計算。7.2投資估算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指標7.2.1人工造林 每畝770元,其中:用工費:每畝500.0元(每畝造林需工日10個、每工日50元,整地、砍灌3個工日畝,栽植含補植4個工日畝,幼林撫育2個工日畝,管護1個工日畝);種苗費:每畝20元(每畝點播2.5公斤,含補植苗木,密度3319、株,每公斤按8元計算);物料費:每畝250元(含肥料、農藥、保水劑等);7.2.2其他費用科技支撐費 按總投資的5% 規劃設計費 按總投資的2%工程監理費 按總投資的2%管 理 費 按總投資的5%不可預見費 按總投資的5%7.3投資估算建成油桐基地建設2萬畝的任務,所需建設資金1832.6萬元。其中直接費用1540萬元,占所需建設資金總額84;其它費用292.6萬元。占所需建設資金總額的16直接費用中:新造林2萬畝,需投資1540萬元。其中:用工費1000萬元,種苗費40萬元,物料費500萬元。其它費用292.6萬元:設計費30.8萬元,工程監理費30.8萬元,管理費77萬元,科技支撐費(包括20、培訓費)77萬元,不可預見費77萬元。資金來源:國家投資1466.08萬元,占總投資的80%,地方自籌366.52萬元,占總投資的20%。7.4效益評價7.4.1經濟效益項目建設完成后,我縣油桐林質量得到全面提高,穩產后,三年掛果,五年豐產,盛產期每畝產桐籽可達250公斤,每公斤桐籽按4元計算,每畝產值可達1000元。全縣萬畝可年產桐籽500萬公斤,農民可增收2000萬元。種子出油率按30計,可產桐油150萬公斤;桐油按銷售價格每公斤8元計算,年產值達1200萬元;桐餅還可作肥料和生物添加劑,如能就進行深加工,效益將更高。7.4.2生態效益發展油桐產業除了可以提供桐油等產品,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21、外,同時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油桐基地建設主要分布在漢江支流壩河、黃洋河沿岸,屬重要的水源涵養區,通過荒山荒地造林和對現有林分改造,有效增加區域森林面積和提高森林覆蓋率,極大的改善了區域小氣候,控制水土流失,為區域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區域生態經濟協調發展。7.4.3社會效蓋通過油桐產業的發展即可提高林地產出,滿足市場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創匯,促進林業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實現“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目標。通過優化整合產業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模式,將充分調動企業、社會和農民參與油桐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提高油桐產品的產量、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22、發展。建設油桐產業基地,擴大油桐加工企業生產規模,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利于安置社會閑散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同時,通過營建示范林和進行技術培訓,可大大提高林農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而且將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民增收,進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八章 項目發展措施8.1組織措施縣上要成立油桐產業建設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林業局、發改委、財政局等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具體負責政策研究、項目爭取,任務落實,考核驗收等工作。各鄉鎮、主管部門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工作。各級各部門要夯實工作責任,從上到下建立以建設質量為中心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從組織上和制度上保證全縣油桐產業建設項23、目更好、更快的發展。8.2技術措施堅持以科技為先導,認真組織專業技術干部,全面開展對標準建園、科學管理、幼林撫育、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的技術指導工作。一是要把好良種關。要加快建設高標準油桐良種基地,充分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引進和篩選當地優良品種。嚴格執行油桐種子的“一簽兩證”制度,堅決杜絕劣種造林。二是把好栽培技術關。首先制定全市油桐生產技術規程。第二,認真總結推廣管用、簡便、易學的栽培管理技術,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大力推廣適用新技術。第三,深入開展科技支撐服務,不斷研究、解決油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難題。8.3保障措施一是加強資金籌措,規范資金管理。主要爭取國家投資,不足部分采用地方財政配套自籌、24、招商引資等辦法解決資金投入。在資金使用上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專款專戶專用,加強資金審計,嚴防濫用、挪用、盜用款項。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統一思想認識。要通過電視廣播等多種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強大聲勢,使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思想統一到抓項目、建基地上來。三是加強質量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基地建設實施的每個階段,都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認真的階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基地建設全部完工后,要組織有關方面的專家進行竣工驗收,對不符合質量標準、達不到建設目標的要限期返工。四是運用市場機制,加大招商引資。要努力創造良好的外圍環境,引入有實力的企業投資油桐產業,采用“企業+林農”的模式,建立25、油桐基地,進而培育拉長油桐產業鏈條,要打造品牌,提倡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目 錄 1 總論11.1 工程概況11.2 編制依據和范圍21.3 項目建設必要性31.4 研究結論52 項目背景82.1 城市概況82.2 自然條件82.3 項目建設條件113 方案論證143.1 基本原則與指導思想143.2 項目任務與范圍153.3 工程方案154 工程設計184.1 總平面布置184.2 建筑造型184.3 戶型設計184.4單體設計194.5 道路工程194.6靜態交通工程204.7綠化和景觀工程204.8 給水、排水工程214.9 供電工程234.10 供暖設計244.11 燃26、氣供應方案244.12 綜合管線工程255 項目實施265.1 組織機構與分工265.2 機構設置與人員編制265.3 實施計劃276 環境保護與節能306.1 環境保護306.2 勞動保護、衛生防疫和節能措施357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557.1 投資估算557.2 資金籌措588 經濟評價598.1 財務評價依據598.2 財務評價598.3 社會效益分析609 結論與建議629.1 結論629.2 建議62附圖:項目平面布置圖目錄第一章總論3第一節 項目概況3第二節 項目建設背景3第三節 項目建設目的與意義4第三節 項目計劃目標7第四節可行性研究編制中的工作范圍8第五節可行性研究的簡要結論27、9第二章 項目編制依據和原則10第一節 編制依據10第二節編制原則11第三章 申報企業情況11第一節 申報企業基本情況11第二節 企業人員情況13第三節 企業財務經濟狀況14第四節 企業管理情況14第三章 項目技術可行性分析15第一節 項目的技術創新性論述15第二節 技術成熟性和項目產品可靠性論述18第四章 項目產品市場調查和需求預測20第一節 產品的主要用途20第二節 市場競爭力分析及市場風險21第三節 產品目標市場定位22第五章 項目實施方案23第一節 技術方案論述23第二節 生產方案論述28第三節 產品銷售計劃39第六章 環境保護42一、設計依據42二、主要污染物種類、來源及排放量43三、污染物處理方案44四、結論45第七章 勞動安全45一、工程建設的安全衛生要求45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46三、安全生產所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47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及教育48五、預期效果及評價49第十章 新增投資估算、資金籌措50第一節 新增投資估算50第二節 資金籌措51第三節 資金使用計劃及還款計劃51第十一章 經濟、社會效益分析52第一節 生產成本和銷售收入估算52第二節 財務分析53第三節 項目的風險性及不確定性分析54第四節 社會效益分析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