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徽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1958
2024-01-04
19頁
41.50KB
1、2010年徽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一、項目區概況徽縣地處秦嶺南麓的徽成盆地腹地,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區,海拔7002500米,年日照時數1726.4小時,年平均氣溫12.1,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無霜期200220天。光、熱、水、氣資源充足而協調,素有隴上“小江南”和“隴南藥鄉”之稱,境內野生藥材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分布廣泛,農民種采藥歷史悠久,地道性藥材遠銷全國各地。近年來,我縣中藥材產業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努力創建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的農村經濟新格局”的總體要求,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促進全縣農業經濟穩步推進的區域性特色產業之一,列入重要議2、事日程,通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中藥材產業開發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種植中藥材的收入在農民的收入份額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二、項目背景(一)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一是種植面積由零星種植向規?;N植發展。2010年全縣中藥材面積達到3.27萬畝,僅項目區2010年發展以木瓜、黃芩、薄荷為主的中藥材面積達到1.03萬畝,其中木瓜0.3萬畝、黃芩0.42萬畝、薄荷0.25萬畝;二是種植品種由多元化逐步向主體化發展。最初種植的品種多而雜,有柴胡、黃姜、天麻、金銀花、黃芩、板蘭根、銀杏、杜仲、知母、丹皮、紅花、防風、桔梗、生地、車前子、牛子、半夏、山萸、白術、白芷、野菊花、天花粉等多元化品3、種,經過市場調節和不斷探索總結,從野生家種和外地引進的大量中藥材品種中篩選出了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穩定且適宜本地種植的黃芩、木瓜、柴胡確定為我縣中藥材生產的主體品種。三是逐步形成了種植品種區域化。形成了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呈現出各自的特色,如嘉陵鎮、大河鄉的木瓜,銀杏鄉、永寧鎮的黃芩,高橋鄉、麻沿鄉的柴胡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四是種植大戶不斷涌現。全縣已培植種藥大戶156戶,種藥農戶由2008年1.26萬戶發展2010年的1.62萬戶,藥農人均純收入達756.5元。五是探索出了不同的種植模式。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我們積極探索出了林藥、糧藥、藥藥間作等多種栽培模式和利用地埂、庭院等閑散地大力發展中4、藥材。(二) 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一是中藥材市場逐步形成。以縣醫藥公司為龍頭,以藥材經營大戶為主的多元化營銷網絡初步形成,柳林、永寧、伏鎮、江洛、嘉陵等鄉鎮以農貿市場為依托,逐步形成了15個中藥材交易市場和多處中藥材交易集散地,促進了我縣中藥材產品的流通,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二是龍頭企業不斷崛起。先后建成了以甘肅省新天藥有限責任公司、芳香植物公司等一批中藥材初加工龍頭企業,產品遠銷省內外,并對當地生產的黃芩、木瓜等中藥材實行市場保護價收購,調動了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年加工產值2106.8萬元,創利稅526.3萬元,有力的促進了全縣中藥材產業化進程。三是訂單中藥材5、初具規模。以徽縣新天藥業公司、綠源公司、興健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藥業加工企業,與農戶簽訂了中藥材種植收購合同。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發展模式,2010年全縣訂單中藥材面積達到0.92萬畝,確保了農戶收入穩定,有效提高了藥農的種藥積極性。(三) 科技含量不斷提高近年來,通過科技三下鄉、印發中藥材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電視專題講座、板報專欄、辦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宣傳中藥材種植知識,狠抓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規格化種植、科學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使中藥材栽培技術被廣大藥農掌握和接受,中藥材生產科技含量明顯提高,由原來的粗放式生產向標準化、集約化生產轉變,實現了產量、6、品質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2010年采集總量達到608.7萬公斤,實現中藥材產值4328.45萬元。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 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中藥材市場銷量較好。黃芩以其療效獨特、毒副作用小、價格低廉而廣泛用于臨床治療熱病發燒、感冒、目赤腫痛、濕熱黃膽、肝炎、痢疾等病癥,也是制藥工業的主要原料,如“銀黃口服液”、“三黃片”等主要成份就是黃芩提取物黃芩苷。由于用藥量大,加之出口量逐年遞增,因此市場需求量大,價格看好。據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國內黃芩需求量處于不飽和狀態,缺口較大,黃芩產品價格看漲,經濟效益明顯。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風去濕、滋脾益肺、舒筋活絡等功能。又稱為百益之果,富含抗7、癌、美白護膚、延緩衰老的超氧化歧化酶(SOD),因此,木瓜產品的面市,能起到“既過酒癮,又得健康、且能美容”的“食療”作用。柴胡具有解熱、退熱、鎮靜、鎮痛,解除胸悶脹痛、開郁調經、抗菌、抗肝損傷、抗病毒、對流感病毒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市場價格呈上升趨勢。社會需求量不斷增長、野生資源日益匱乏,而家種品短期內沒有大的應市量。市場前景看好。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擴大種植規模,建立中藥材生產基地,可以形成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在我縣退耕還林地塊發展優質中藥材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二) 生產基礎條件好我縣農民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在生產中積累了一定種植、加工、營銷經驗,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尤其近幾8、年來,由于縣委、政府對中藥材產業高度重視,加大了資金扶持和政策引導力度,使全縣種植中藥材的大戶和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中藥材生產發展很快,經濟效益顯著。據調查,縣內一些大戶和經紀人在黃芩、木瓜品種選育、種植技術和產品營銷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有益嘗試,為今后優質中藥材的大面積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三) 技術力量雄厚我縣、鄉科技網絡健全,擁有一支業務技能過硬,專業水平較高的科技隊伍??h鄉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41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16人,中專學歷29人,縣中心有高級農藝師2人,農藝師8人,助理農藝師18人。近年來在縣鄉培植了一大批種植中藥材的示范戶和產品營銷經紀人,完全有能力勝任優質中藥材新品種引進9、選育、試驗、示范研究及推廣、產品銷售等系列化服務工作。四、指導思想與原則(一) 指導思想以 “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為總體目標,以效益驅動、典型帶動、行政推動為手段,以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為保障,強化產業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條,實現退耕還林地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高。(二) 基本建設原則項目建設必須堅持五大原則:一是堅持在退耕還林農戶發展中藥材的原則;二是堅持人工栽培與野生保護利用相結合的原則;三是堅持市場需求與品種布局相適應的原則;四是堅持中藥材生產、加工與流通相配套的原則;五是堅持規模發展與效益提高相同步10、的原則。五、目標任務通過項目實施,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防止退耕地塊復耕復種,進一步提高退耕還林區退耕還林農戶的經濟收入。在退耕還林區建成以木瓜、黃芩、柴胡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8000畝(其中木瓜2800畝,黃芩3600、柴胡1600畝),木瓜平均每年畝收入達到2100元以上,黃芩平均每年畝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柴胡平均畝收入達到2500元,總收入達到2063萬元以上。六、建設內容(一) 實施區域該項目2010年實施區域為12鄉鎮47村8000畝退耕還林地塊,包括:城關鎮石佛、王莊、和平、西寺,水陽鄉石灘、新柳、兩埡、泰山、胡河,銀杏鄉銀杏、慶壽、中川、胡臺、關坡、馬山、五七,伏家鎮索羅、峽11、門,栗川鄉山根、范寺、杜公、栗亭,白塔河,江洛鎮游龍、李寺、立斗、馬灣,泥陽鎮成莊、朱楊、喬王、茍莊,麻沿鄉麻鞍、新店、楊壩、糜嶺,高橋鄉四合、梨樹、王灣、渭兒,大河鄉文池、火石、青泥,嘉陵鎮黃橋、草灘、嘉陵,虞關鄉穆坪、未子。(二) 生產基地建設在項目區退耕還林地塊建立木瓜、黃芩、柴胡三個生產基地,基地總面積8000畝,其中:木瓜2800畝,黃芩3600、柴胡1600畝(到村到戶面積詳見附表)。1、木瓜生產基地:在大河、嘉陵、水陽、伏鎮、虞關、栗川、銀杏7鄉鎮建成1900畝優質木瓜生產基地。其中:大河鄉500畝、嘉陵鎮450畝、水陽鄉600畝、伏家鎮250畝、虞關200畝、栗川450畝、銀杏12、450畝。2、黃芩生產基地:在城關、嘉陵、水陽、泥陽、江洛、栗川、銀杏7鄉鎮建成3500畝優質黃芩生產基地。其中:城關鎮500畝、嘉陵鎮350畝、水陽鄉700畝、泥陽鎮450畝、江洛鎮550畝、栗川鄉450畝、銀杏先鋒500畝。3、柴胡生產基地:在 城關、高橋、麻沿、江洛、銀杏5鄉鎮建成1700畝優質柴胡生產基地。其中:城關鎮250畝、高橋鄉400畝、麻沿鄉400畝、江洛鎮400畝、銀杏250畝。(三)種苗質量標準為了確保種苗長勢、根系、品種純度、含水量、發芽率等質量問題,由農技中心、采購辦進行招標統一采購,統一造冊發放,統一張榜公布,統一由農戶在發放表上簽名。木瓜種苗質量標準:株高為0.8113、.2m,直徑為1.52cm,根系長度為1520cm;黃芩種子質量標準:純凈度為92%以上,發芽率為90%以上,水分含量為14%左右;柴胡種子質量標準:純凈度為92%以上,發芽率為90%以上,水分含量為14%左右。(四) 主要技術措施1、木瓜栽培技術要點 (1)木瓜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木瓜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自然分布在海拔2501600米之間,以海拔8001200米地段生長最好,能耐38的高溫和15的低溫。土壤以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為好,山地黃棕壤、黃壤、棕壤都很適宜栽植。木瓜性耐寒,也較耐旱,喜光,坡向宜朝南(陽坡),不宜在低洼積水、蔭蔽處栽種。 (2)定植技術14、 木瓜移栽從落葉后到發芽前都可,以春季萌芽前(三月底以前)移栽較好。在整好的移栽地上,按行距3米株距2.53米,100150株/畝。挖穴,深度50厘米,寬40厘米,底土挖松,鋪一層秸桿或樹葉雜草,每穴施入欄圈肥10公斤,過磷酸鈣1公斤,與底土拌勻,蓋細土10厘米,每穴栽苗1株,覆土至一半時,提苗舒根,分層填土踏實,澆透水封穴,在根際周圍筑環形土埂,以利收集雨水和澆水。 (3) 田間管理要點 整形修剪:定植后將主干離地50厘米處截斷(定干),30厘米以下的萌芽抹除,3050厘米間的分枝,選留一枝向上作中心干延伸,選 3個分枝斜向延伸作主枝。依次逐年向上培養23年即成型。高密度用紡錘形,低密度用塔15、形。夏季對長旺枝、徒長枝摘心,疏除郁蔽枝。冬季疏除撓亂樹形的枝條,剪掉枯枝、病蟲枝、過密枝、重疊枝,回縮細弱枝,重剪強旺枝,更新結果枝。 施肥:為保持木瓜的藥用品質,木瓜施肥應遵循兩個原則:以地施為主;以農家肥為主,重點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重施基肥,落葉后到12月底以前施入。畝用優質農家肥( 圈 、欄、堆肥)20003000公斤,木瓜專用復混肥150公斤。二是穩施還陽肥,采果前、后一周內施入。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或翻壓綠肥2000公斤,加150200公斤木瓜專用復合肥。三是必要時,噴施葉面肥補充。 (4)病蟲防治 通過兩年多的觀察研究,木瓜的主要病蟲是:木瓜花腐病、銹病、桃小食蟲,其次是早期16、落葉病、蚜蟲、蝽類。在預防和防治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對到癥,不要用錯藥;二是噴霧時,樹冠內外,葉片正反面都要噴到堂;三是濃度一定要按照說明或農技員指導的去配,太高太低都不好;四是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 (5)加工方法 一是果實采后趁鮮縱剖兩半,攤曬在竹席或干草上。先肉面朝上曬23日,再翻面曬,反復翻曬至外皮起皺。為避免雨淋,需搭塑料拱棚;二是將鮮果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或上籠蒸1020分鐘,取出曬12天,至外皮出現皺紋時,縱剖24瓣,再曬35日,先曬肉面再曬外皮。2、黃芩栽培技術要點(1)選地整地:宜選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以及地下水位低的中性肥沃砂質壤土種17、植,地選好后,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土肥2500公斤加過磷酸鈣50公斤作基肥,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于播前整細耙平,四周開好較深的排水溝,使排水通暢。(2)播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2527厘米進行條播,播種時將種子拌火土灰均勻入溝內,覆土厚11.5厘米,壓平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后保持土壤濕度約710天出苗。(3)田間管理定苗:在出苗后,苗高35厘米時按10厘米間苗,在定苗時結合松土、除草,用手拔除。中耕除草:在4月返青時進行中耕除草1次,以后每隔2個月除一次草至田間封閉,做到田間無雜草。追肥:每年追肥3次,分別于4、6、10月,前兩次施用人畜糞水15002000公斤,第三次結合草木灰、過磷酸鈣18、或餅肥和堆漚的土雜肥1500公斤,于株行間開溝施入,施后培土以利過冬。排水:在雨季注意排水,雨水過多或畦內積水易爛根。(4)病蟲害防治:葉枯?。何:θ~部,發病初期,先從葉尖或葉緣出現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后迅速自下而上蔓延,嚴重時使葉片枯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1:1:120波爾多液噴葉,每710天連噴23次。根腐?。憾喟l生于89月,初期只是個別支根和須根變褐腐爛,后逐漸蔓延至主根腐爛,全根枯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用50%托布津液澆灌病株。(5)采收加工。直播于23年,10月份上中旬葉枯萎后采挖,以3年的質量好產量高。收獲時把根挖除去殘莖,在太19、陽下曬至半干撞去老皮使根呈棕黃色,然后曬干,除去老皮,使體形光滑呈黃白色即成商品。一般畝產干品200300公斤。 3、柴胡栽培技術要點(1)選地與整地:柴胡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好光、忌陰蔽、耐干旱、怕水澇。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夾砂土或壤土。退耕還林,荒山荒坡地也可種植。地塊選好后,深耕深翻,整平耙細,每畝施入農家肥3500公斤左右作基肥,或施入山西天脊煤化工有限公司硝酸磷肥4060公斤,按規定作畦,以待播種。(2)播種時間與方法:柴胡春、秋季均可種植,春季一般應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種,秋季一般應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播種,播前20、,進行選種,將種子先用400C的溫水浸泡12小時,做到邊攪拌、邊撒籽。然后撈去浮在水面上的癟籽,將沉底的飽滿種子取出后晾干。播種時,按行距20cm在畦上橫向開淺溝條播,溝深1.5cm,將種子與細土或細砂拌勻,均勻地撒在溝內,覆蓋薄土,有條件的地方,澆透水,再覆蓋麥草或麥衣保溫保濕。出苗后,揭草、間苗、補苗、除草,當苗高10cm時,按株距15cm定苗。(3)田間管理:中耕除草。春季,當柴胡苗高10cm以上時,就應進行松土除草,以后每一個月一次,直到柴胡長到能把行封住為止。追肥:柴胡出苗后,當年主要是營養生長,只長叢生葉,很少抽莖開花,在第一年營養生長期間,追肥以氮肥為主,需施3次,第一次在4月中21、下旬,每畝施腐熟人畜糞尿2000公斤,第二次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每畝施人糞尿2000公斤和油渣100公斤,第三次于秋后植株枯萎時,每畝施腐熟農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在第二年生殖生長期間以磷肥為主,也需施肥3次,第一次在4月上、中旬,每畝施腐熟人糞尿2500公斤,或尿素30公斤;第二次6月下旬,每畝過磷酸鈣40公斤或油渣200公斤;第三次8月中旬,每畝施硝酸磷復合肥料30公斤,施肥方法,結合中耕除草在植株根際周圍開溝施下。摘除花蕾:當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花蕾時,除收種子的地外,一律都要將花蕾摘除,以便集中養分供給地下根莖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注意排水:柴胡怕水澇,在夏季多雨季節22、,要注意疏溝排水,以免造成根腐病。(4)病蟲害及其防治:病害:柴胡主要病害是根腐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初期,只是個別支根和須根變褐腐爛,后逐漸向主根擴展,導致全部腐爛,只剩下外表皮,最后植株成片枯死。防治方法:一是收獲前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二是雨季注意清溝排水。蟲害:主要是蚜蟲,多在苗期及早春返青時為害葉片,常聚集在嫩綠葉上吸取汁液,造成苗株枯萎。防治方法:噴40%樂果8001500倍液滅殺。(5)采收加工:留種:收種子的柴胡,在一般大田施肥的基礎上(即收獲根的柴胡),每次適量增加磷、鉀肥,促其果實充分發育,籽粒飽滿。于9月11月當果實由青梢轉變為褐色時,將全23、株割回,置通風干燥處晾干后熟一個星期左右,再置陽光下曬干脫粒,去枝梗、去雜質。因種子小、種皮薄,切忌用手將果實用力揉搓,只能用小木棒或竹竿在簸箕內輕敲果實,使種子落下,以免搓破種子,損傷胚部,影響發芽。采收加工:柴胡一般于播種第二年秋后采挖入藥。當植株枯萎或第二年春天抽苗前挖取地下根條,抖去泥土,除去莖葉,曬干即成。一般畝產干品為150公斤左右。目前,市場價格20元/公斤,畝收入3000元,平均年畝收入在10001500元左右,與種糧相比,凈增收約900140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觀。七、建設年限及進度1、2010年12月編制項目實施方案;2、2011年元月成立項目領導小組及技術指導小組;3、224、011年2月3月外出考察引種、對項目實施區進行實地規劃、開展項目宣傳培訓;4、2011年4月指導項目區群眾按標準進行栽植、播種;5、2011年5月10月分階段檢查中藥材生長情況,指導農戶及時進行田間管理;6、2011年10月11月指導農戶進行采收、銷售;7、2011年12月數據整理、效益分析,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總結上報。八、投資概算該項目總需投資197.95萬元,其中:中央專項投資160萬元,農戶自籌37.95萬元。1、木瓜生產基地:畝需種苗100株,每株2.8元,畝投資280元,項目每畝投資200元,農戶自籌80元,種植2800畝木瓜需投資78.4萬元,其中項目投資56萬元,農戶自籌22.425、萬元。2、黃芩生產基地:畝需種籽3公斤,每公斤75元,畝投資225元,項目每畝投資200元,農戶自籌25元。種植3500畝黃芩需投資78.75萬元,其中項目投資70萬元,農戶自籌8.75萬元。3、柴胡生產基地:畝需種籽3公斤,每公斤80元,畝投資240元,項目每畝投資200元,農戶自籌40元。種植1700畝柴胡需投資40.8萬元,其中項目投資34萬元,農戶自籌6.8萬元。九、效益分析(一) 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完成后,木瓜每畝按年產鮮木瓜1500公斤計,可制成木瓜干300公斤,每公斤木瓜干收購價7元,畝收入2100元,2800畝木瓜預計收入可達到588萬元;黃芩每畝按年產鮮黃芩1000公斤,每公斤26、收購價3元,畝收入3000元,3500畝黃芩預計收入可達到1050萬元;柴胡每畝按年產干柴胡10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25元,畝收入2500元,1700畝柴胡預計收入可達到425萬元。三項預計總收入可達到2063萬元。(二) 生態效益通過大面積種植中藥材可以增加項目區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顯著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后勁,實現農業生態環境健康、有序、協調發展。(三) 社會效益通過項目實施,一是可以有效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防止復耕復種,切實增加項目區廣大農戶的經濟收入;二是項目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將進一步提高,發展中藥材產業將成為農民27、的自覺行動;三是建成后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可為當地新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徽縣芳香植物公司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延伸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有序發展。十、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一) 項目組織領導機構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加強組織管理,縣上成立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發改委、財政、農牧、審計等部門和實施區鄉鎮領導為成員的“鞏固退耕還林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項目協調、生產基地建設、督促檢查等工作。同時成立由農技中心主任任組長、中藥材技術指導站技術人員為成員的項目技術指導小組,主要負責項目區規劃、宣傳培訓、技術指導等工作。各部門都要圍繞項目實施工作,做到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確保28、項目順利進行。(二) 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設立專戶,實行專戶管理,??顚S?,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嚴格實行審批制度,嚴禁截留、揶用等,加強資金審計監督,項目建設期間按照要求及時向項目主管部門匯報項目實施進展情況。(三)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構縣上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的同時,在農技中心設立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建設中的日常事務處理、方案制訂、具體實施、數據統計、工作總結等工作,保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2、加強科技培訓,提高中藥材生產水平為了確保該項目順利實施,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項目實施區,對種植農戶進行全面培訓和現場指導示范,采取舉辦各類培訓班、辦板報專欄、印發技術資料、廣播電29、視宣傳等形式,加大科技宣傳培訓力度,使藥材種植農戶每戶都有12名科技明白人,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栽培技術水平。3、辦好科技示范點,帶動規?;l展引導和鼓勵農民利用退耕地發展中藥材生產,在不同的種植區域,有重點地選擇一些科技意識強、文化素質高、經濟基礎好、善經營、會管理、熱心發展中藥材的農戶,進行重點培訓,集中精力指導好中藥材種植的各個生產環節,努力提高中藥材生產效益,使其盡快成為中藥材種植專業大戶。通過他們的發家致富,帶動一方農民走上藥材致富之路。同時,農技部門要加強辦點示范,依據國家GAP標準,高起點、高標準建立集中連片的中藥材科技示范點,以示范點建設帶動全縣中藥材產業開發朝著規?;l展、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方向發展。4、準確掌握市場信息,開辟銷售渠道一是組織技術人員和種藥大戶到全國的大中型中藥材市場進行考察,及時掌握市場行情;二是通過中國農業信息網、中國藥谷網、中藥材信息網、徽縣農業信息網等網站,及時掌握信息資料,指導農民合理有效調整種植結構;三是積極簽訂中藥材訂單,拓寬銷售渠道,使中藥材產業步入良性循環;四是確定專人負責中藥材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和加工,及時準確地發布銷售信息、向農戶提供最新市場動態,確保中藥村銷路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