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第三產業創業培訓實訓基地暨昌吉回民小吃示范一條街項目建設方案詳細(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078
2024-01-04
10頁
26KB
1、第一章 總論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理由2.1 項目提出的背景2.2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第三章 市場分析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擬建規模與建設地點4.1 項目建設方案4.2 項目建設規模4.3 建設地點第五章 投資估算5.1 投資估算5.2 資金籌措第六章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6.1 經濟效益6.2 社會效益昌吉州第三產業創業培訓實訓基地暨昌吉回民小吃示一條街項目建議書第一章總論一、項目簡要 1、項目名稱 :昌吉市農民工就業培訓實訓基地2、建設性質:新建3、項目申報單位:昌吉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昌吉市勞動人事社會保障局4、項目執行單位:昌吉市就業培訓中心4、項目編制依據自治區七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以與32號2、文件精神,以創業促就業,發掘和提升昌吉特色餐飲業的檔次和水平,根據自治區提出的加快XX經濟發展,大力推行第三產業建設進程的總體要求,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培養技能人才。第二章 概況 一、現狀與發展方向1978年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第一產業的生產總值隨著年代的推移,其絕對值不斷增加,但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卻是逐年遞減的。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在整個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同勞動力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一樣處于不斷下降之中。第一產業就業已基本達到飽和。二第二產業90年代以來的絕對就業人數和相對就業人數雖有增加,但增幅不大,第三產業不管是在生產總值上還是在就業人3、數上都呈現猛增長的趨勢,且發展潛力巨大。三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有其在的動因。一方面,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物質生產獲得極大的發展,而物質生產的發展又增加了社會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提高,人們不僅要求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更多的是轉向非物質方面的需求,即轉向文化、教育、娛樂等精神方面的需求。這些需求主要是依靠第三產業的發展來滿足。而第三產業的發展又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第三產業。由上面的分析可看出,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昌吉州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與第一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不管是在生產總值上還是在就業人數上都呈現出迅猛增長的趨勢,勞動力也由第一4、產業向第二產業繼而向第三產業轉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將成為今后昌吉州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二、地緣優勢 昌吉市是昌吉州府所在地,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合計有50萬,距首府烏魯木齊市區35公里,并且昌吉市農家樂在周邊城鎮有一定的影響力,對發展第三產業的培訓實訓和創業暨民族小吃一條街有獨特的地緣優勢。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昌吉市近年來第三產業發展迅猛。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人們更多的轉向文化、教育、娛樂等非物質方面的需求。而且昌吉市的地方風味小吃有近百種,精工細作,調味多樣,風味十足,各有特色,既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化食品,方便快熟、便于攜帶,不失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食品。部分名小吃有5、:丸子湯、辣子雞、涼面、民族燒烤等。但是這些小吃分散經營,不成氣候,顧客很難得到全系列的品嘗,因此昌吉小吃的名聲也不能傳播。建設昌吉回民小吃示一條街目的一是把昌吉的地方風味小吃行業壯大、品味經營,打造昌吉風味小吃品牌。二是大力力推行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培訓模式。政府投資建立實訓基地,學員接受培訓,并經考核合格、有一定的資金和經營能力的下崗失業人同與農村富余勞動者,由政府減免房租費用,并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和鼓勵創業,促進創業帶支動就業。三是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訓市場運行機制。由政府提供培訓場地和實訓設備,引進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指導,參與到實際經營中,從而減少材料的浪費,降低成本、節約資源,實訓產品進6、入市場銷售。四是政府投資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安排就業困難對象,重點為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提供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二、項目實施的有利條件1、國家和自治區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2、社會發展需要技能型人才。3、昌吉市轄區培訓機構多,發展職業技能培訓的條件較好。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第三產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是為了緩解我州第三產業與餐飲行業高技能人才緊缺狀況,盡快培養出一大批社會急需緊缺人才,并推動職業技能培訓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實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課程方案應更具崗位針對性,圍繞專業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建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7、組合,精選課程容,并將理論課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課堂教學與動手操作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得社會職業崗位的涵和外延不斷發生變動,職業崗位的復合,技術與技能的復合,必然導致勞動涵的豐富和技術成份的提升。因而,也必然促進崗位教育層次的高移。考慮我州經濟、技術、社會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水平,適時調整專業培養方案,滿足不斷變化的服務行業技術人才需求。同時要處理好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與教學工作相對穩定性的關系,著力提高學習者的操作技能和技術服務能力。近年來,一些中職學校和培訓機構培養了小量烹飪技術人才,但烹飪工藝與營養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8、總量仍較大,行業目前最急需的人才是烹飪工藝與營養技術人才。這類人才約占烹飪行業技術崗位的25,這類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趨勢。目前,我州雖開辦了一些烹飪和小吃類專業培訓,但還沒有一定規模的培訓和實訓基地,因此,該實訓基地建成后,不僅可以在省同專業起到示作用,而且可以為同類院校和培訓機構的師生與企業職工培訓提供服務,做到資源共享。隨著改革開放深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州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其中結構性失業是導致我州現階段失業率較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僅符合三大產業的發展規律,而且能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增加,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在發展第三產業時應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推動城市進程,促進社會服務業發9、展,優化調整第三產業部結構,有效加強三大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四、項目建設指導思想與原則 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從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培訓職業技能為依托、促進創業活動為中心,實現就業為基礎的原則,構建培訓、實訓、創業、咨詢、指導、服務工作平臺。大力實施造就小老板創業工程,發起創業興市活動,整體推動創業促進工作,圍繞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組織開展以開店、辦廠為主的創業培訓。對有創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者提供集創業培訓、項目支持、開業指導、創業實訓、創業咨詢、小額信貸、優惠政策扶持、后續跟蹤服務等為一體的一條龍服10、務。建立創業政策扶持與創業服務有機結合的創業促就業工作機制。第四章 基地建設的功能和目標一、基地的功能1、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每年培養100名高級工,1000名中級工和2500名相關配套專業的初級工。2、創業培訓基地培育集創業項目開發、專家指導、創業培訓、融資服務有機結合,整體促進創業活動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創業培訓教師隊伍和專家隊伍,力爭每年培訓500名有創業愿望的人員,培訓合格率達到80%以上,成功創業率達60%以上,平均每創辦一個企業,帶動就業崗位3個以上,充分發揮創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倍增效應。3、就業再就業基地回民小吃示一條街建成后,每間門面房可安置5-8人就業,111、20個門面房可安置600-1000人就業。二、基地建設的目標實訓基地建設首先必須緊扣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所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針對社會對烹飪行業人才的緊缺性需求和特點,能夠高效率的培養技能型人才。探索職業技能培訓的途徑和方式;提高學員的實踐動手能力;面向社會積極提供下崗職工轉崗和再就業培訓,為企業職工提供相關培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轉移技能培訓;為有創業愿望的勞動者提供創業指導培訓。探索實訓基地自身的運行機制。帶動昌吉州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以實訓基地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第五章 建設規模與容一培訓樓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風格以回民特色為主,主體為地下一層地上12、三層,具備商業服務導購、餐飲烹飪、客房服務人員培訓實習條件:1智能化考試平臺2100平米創業培訓教室2個3100平米理論教室2個4200平米商業導購人員實訓室1個5100平米烹飪操作間2個630平米客房服務實訓室40個7150平米多媒體綜合電教室1個8商品列架、烹飪操作灶臺、碟盤碗器具等,實訓樓教室、課桌、凳與配套電教設備。二公寓樓客房配套與裝修三建立昌吉回民小吃示一條街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120個門面房,950平方米回民小吃演示廳1個第六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該項目計劃總投資3360萬元,其中自籌500萬元,申請自治區補助2860萬元。具體分項如下:一回民小吃示一條街門面房8500平方米,13、造價2500萬元。二第三產業培訓主體樓3500平米,造價560萬元。1創業培訓教室2理論教學教室3商業導購人員實訓室4烹飪操作間5客房服務實訓室6多媒體綜合電教室三智能化考試平臺100萬元四實訓相配套的部分基礎設施共計200萬元1實訓教室課桌與配套電教設備150萬元2公寓樓客房配套與裝修50萬元第七章、第三產業創業培訓實訓基地與回民小吃示一條街的管理基于第三產業創業培訓實訓基地是昌吉市就業培訓中心所屬,回民小吃示一條街是集培訓、就業、經營為一體的示基地,因此,應由昌吉州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會同昌吉市勞動人事社會保障局管理。第八章、第三產業創業培訓基地與回民小吃示一條街建設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含財務14、人事、分配制度等一財務制度方面1、科學論證,統籌規劃對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應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將長遠目標與當前的工作有機結合,對申報的項目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和嚴格審核,并結合財力狀況,統籌安排重點項目。2、認真落實、保證資金的專款專用對于實訓基地的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制定實訓基地資金管理辦法,不擠占挪用該項資金,不改變其性質和用途。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管理和檢查。3、追蹤問效、接受監督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完成后,與時組織驗收和總結,對項目實施過程與其完成結果進行績效考評,追蹤問效,并自覺接受財政和審計部門的監督。二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方面1、廣招人才,保證實訓基地的人力15、需求。在全員聘任制基礎上,根據實訓基地的實際需要,招聘品德好、業務精、能吃苦耐勞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與技術精湛的回民小吃廚師為實訓基地的專門工作人員,使實訓基地具有充分的人力保證。2、明確職責,保證基地的正常運行。根據實訓基地設置的崗位,規定各崗位的工作圍和容,使所有的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保證實訓基地良好的運轉。第九章、建設后的效益分析一為企業每年培養100名高級工,1000名中級工和1500名相關配套專業的初級工。二每年可培訓轉移1000名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加快農牧民脫貧致富步伐,促進地方經濟加快發展。三主動應對新型工業化建設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職業教育與市場經濟的相互融合,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結構調整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有機協調。四實訓基地建成后,學員實際操作與主動能力增強,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做法,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使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每年完成1萬人次的各類培訓,顯現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形成良性循環。五 回民小吃示一條街建成后,每間門面房可安置5人就業,120個門面房可安置600人就業。既可作為再就業基地安置各類人員就業,還可作為培訓、示,回民乃至XX小吃技能培訓示基地,成為集培訓與創業為一體的多功能基地,將XX特色小吃這一傳統的飲食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