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縣委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實施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165
2024-01-04
9頁
20KB
1、2021年度縣委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實施方案一、陽谷縣糧食產業概況陽谷縣地處魯西,屬黃河沖積平原。現有總人口80余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萬人,轄14鎮、1鄉和3個街道辦事處,耕地面積106萬畝,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是全國產糧大縣,20xx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61.13萬畝,總產達15.61億斤。先后被授予“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二、項目建設內容和目標開展玉米、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圍繞攻關區、示范區、輻射區“三區”建設,示范應用糧食優良品種,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試驗示范水肥一體化,先進耕作、播種、灌溉、植保等現代化節種、節水、節肥、節藥2、新機具、新裝備,實現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努力創建“噸糧鎮”。(一)攻關區建設按照交通便利、肥力均勻、排灌設施健全原則,遴選確定在陽谷綠邦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立玉米、小麥攻關區,面積100畝。玉米、小麥優良品種到位率100%。展示應用減壟增地、水肥一體化、小麥寬幅播種、玉米機械化精量播種等技術;利用自走式鎮壓器開展鎮壓服務;運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等先進植保機械開展玉米、小麥全程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經過攻關,玉米集成組裝秸稈還田、精選良種、種子包衣、機械化精播、“一增四改”、病蟲草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機械化收獲、適期晚收技術;小麥集成組裝秸稈還田、播后鎮壓、精選良種、種子包衣、寬幅適期3、適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機械化適期收獲技術。總結高產技術模式,攻關區平均產量高于全縣作物平均單產20%。(二)示范區建設按照溝渠路涵林等基礎設施健全配套、糧食作物連片種植原則,經自主申報后遴選確定玉米、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區,共分為石佛鎮片區、十五里園鎮片區、張秋鎮片區、定水鎮片區、博濟橋街道片區和僑潤街道片等6個片區,面積共16150畝。1、新品種展示評價中心建設按照交通便利、肥力均勻、排灌設施健全原則,遴選確定在陽谷縣農信豐收管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玉米、小麥新品種展示評價中心,面積50畝,示范地埋式水肥一體化。集中展示近幾年審定的玉米小麥新品種、本地銷售品種4、以及生產上主推品種,玉米展示品種共10個,分別為登海605、登海533、秋樂368、DF20、迪卡653、NK815、京科999、奇農99、明天695和新單58,每品種展示面積5畝;小麥展示品種不少于10個,播量根據不同品種確定。建設36m大標志牌,注明項目名稱、展示品種、栽培技術措施等;每個品種設0.40.6m小標識牌,標明展示示范品種的名稱、特征特性、適宜推廣范圍、重點配套栽培技術等,調查記載展示品種特性,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品種評價,并統計產量,按照要求上報展示總結。生產關鍵時期組織培訓觀摩,引導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確選種、科學用種,打造新品種、新技術的“中試車間”。2、集成推廣“全環節5、”綠色高效技術示范區推廣玉米、小麥優良品種。按照自愿原則開展小麥統一供種(按16元/畝補助),推廣抗性較強的濟麥44、濟麥22、魯原502等優質小麥,實現小麥統一供種全覆蓋,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引導示范區農戶種植適合機械化、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因地制宜推廣減壟增地、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寬幅精播、機械鎮壓等成熟糧食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技術到位率達到100%;開展農業節水灌溉(共220萬元,含數字農業物聯網應用平臺、地埋式水肥一體化265畝、自走式卷盤噴灌機及附屬設備8臺、墑情監測站等),推廣水肥一體化等測墑節水灌溉達到100%;示范應用太陽能殺蟲燈(按3000元/臺,6、共70臺),減少鱗翅目害蟲蟲源基數;投放生物食誘劑,開展玉米鱗翅目害蟲綠色防控(按20元/畝,共16150畝);進行增施生物有機肥示范(按70元/畝補助,共16150畝),改善示范區土壤結構,提升耕地地力水平;開展小麥無人機“一噴三防”專業化統防統治社會化服務,覆蓋率100%,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化學農藥使用量比非示范區減少5%以上。實現區內平均單產高于全縣該作物平均單產15%。在玉米、小麥示范區內設立3.56m標識牌,規范介紹示范區內種植的主要品種和采用技術的要點,讓種糧農民看得到、學得會、用得上,擴大宣傳效應。3、 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服務能力強、經營管理好、農民認可度高的農業7、專業服務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統一耕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收獲“五統一”社會化服務,區內社會化服務覆蓋率達到100%。擬購買現代植保機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擬采購10臺,70000元/臺)、多旋翼植保無人機(擬采購10臺,62000元/臺)、自走式鎮壓機(擬采購30臺,20000元/臺)分配到服務能力強、經營管理好、農民認可度高的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數量不少于3個;組織支持對象開展現代植保機械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小麥鎮壓示范,支持對象在示范區、輻射區開展不低于補助機械價值的無償服務。4、打造“全鏈條”產業融合模式依托龍頭企業、種糧大戶8、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訂單種植和產銷銜接,對接12個面粉加工或小麥良種繁育企業,區內訂單生產面積達到80%以上。(三)輻射區建設在石佛示范區、張秋示范區、十五里園示范區和定水鎮示范區周邊建立玉米、小麥輻射區,面積共10.285萬畝,玉米、小麥全年累計創建作物輻射面積20.57萬畝。按照自愿原則,小麥輻射區開展統一供種(按16元/畝補助),選用抗性較強的濟麥44、濟麥22、魯原502等優質品種,實現作物良種全覆蓋;以植保無人機“一防雙減”、“一噴三防”等成熟技術為核心,開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均按12元/畝,含服務和藥劑),覆蓋率100%;大力推行社會化服務,力爭區內創建作物耕、9、種、管、收社會化服務面積均達到70%以上。區內平均單產高于全縣該作物平均單產10%。三、資金概算資金共1050萬元,其中包含糧食生產獎補資金50萬元。主要用于物化投入、開展社會化服務和技術指導服務(附1,詳細資金概算表)。(一)物化投入,共計736.45萬元。1、農資物化投入共計303.45萬元。示范區、輻射區小麥種子物化補助190.4萬元(其中含糧食生產獎補資金50萬元);示范區生物有機肥補助113.05萬元。2、現代農業設備投入,共計433萬元(其中用于節水灌溉資金220萬元)。自走式噴桿噴霧機70萬元;多旋翼植保無人機62萬元;自走式鎮壓機60萬元;節水灌溉設備220萬元;太陽能殺蟲燈210、1萬元。(二)社會化服務補助,共計292.64萬元。攻關區、新品種評價中心玉米耕種管社會化服務6萬元;攻關區、新品種評價中心小麥耕種管社會化服務7.5萬元;示范區生物食誘劑防控玉米害蟲服務32.3萬元,輻射區無人機玉米“一防雙減”社會化服務123.42萬元,輻射區無人機小麥“一噴三防”社會化服務123.42萬元。(三)技術指導服務,共20.91萬元。宣傳培訓費14萬元,技術資料費2.91萬元,標牌建設費4萬元。四、進度安排1、2021年6月上中旬,編制項目實施方案,搞好宣傳發動;落實玉米、小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攻關區、示范區、輻射區;2、2021年6月下旬至8月,采購攻關區、新品種展示評價中心耕11、種管社會化服務,開展玉米“一防雙減”社會化服務,生物食誘劑防控玉米害蟲示范服務;采購生物有機肥、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無人機、自走式鎮壓機、太陽能殺蟲燈、節水灌溉設備等;樹立標牌。3、2021年9月,采購小麥統一供種所需良種;開展玉米觀摩培訓,做好相關技術指導;開展玉米測產;推廣小麥減壟增地技術。4、2021年10月,組織開展鎮壓服務、推廣秸稈精細還田、深松、播后鎮壓、秸稈還田、小麥寬幅精播等關鍵技術。5、2022年11月至2021年2月,召開冬季技術培訓會;印發技術資料;采購小麥一噴三防社會化服務。6、2022年3月至6月,組織“一噴三防”社會化服務,及時驗收;開展麥田管理技術指導,小麥測產;組12、織攻關區、品種展示區等現場觀摩,品種評價;對項目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自查總結并迎接上級檢查驗收。五、保障措施(一)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工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農業、財政、項目鄉鎮主管領導等為組員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項目實施。成立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的項目實施小組,具體負責該項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同時成立農業局長為組長,副局長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為副組長,土化、技術、植保等業務科站骨干為成員的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制定項目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二)加強資金管理一是嚴格財務制度。嚴格執行國家會計制度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關于財務管理的13、各項規定,規范財務核算,嚴格資金管理。加強項目資金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運行安全,杜絕各類違紀違規問題。二是嚴格招投標制度。按照國家有關招投標制度進行招標。三是嚴格物資管理制度。做好物資的登記、發放工作,建立物資領用、防治作業檔案,確保項目物資落實到田。(三)加強宣傳、搞好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短信、技術培訓以及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項目區農民的綠色種植認識。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及時準確提供農情、病蟲害發生信息。同時分期、分批召開技術骨干和農民的技術培訓學習,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四)設置示范標牌,搞好觀摩展示示范區在醒目位置設置標志牌,標明項目名稱、示范地點、建設規模、實施技術、項目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姓名等。在生產的關鍵環節,組織農民觀摩學習,充分發揮帶動示范作用。(五)建立項目實施檔案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收集整理資料,建立相關檔案,為進一步總結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六)認真搞好總結在開展項目中,嚴格執行上級績效考評制度,及時總結玉米、小麥綠色生產模式,以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促進全縣糧食綠色、高質、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