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貴德縣特色農業觀光園區建設項目實施方案(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227
2024-01-04
12頁
28.09KB
1、青海省貴德縣特色農業觀光園區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貴德縣特色觀光農業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與綠色旅游,游客不僅可以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產、享受鄉間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樂。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新興產業,是21世紀創造就業和環境保護的先導性產業,具有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綜合效益。我國旅游業伴隨改革開放迅速崛起,是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消耗資源最少,最具活力的外向型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業的發展和振興,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抓好該項目的建設,落實各項任務與措施,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概況 1、2、 貴德縣特色農業觀光示范園(以下簡稱示范園),位于貴德縣河陰鎮城南園藝路,海拔高度平均約為2200米,距貴德縣政府約1.6公里,北臨西久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劃地塊地理位置優越,區內植被條件良好,空氣清新,適合進行示范園開發建設。通過科學規劃設計,我們將打造成一個具備多功能的休閑生態農業示范園、觀光農業旅游園、有機農業特色園以及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范園,從而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統一。 2、 休閑農業觀光園是以滿足現代人觀光度假、回歸自然、體驗民俗風情的心理需求為目標,通過對園區資源的有效整合,深入挖掘旅游產品內涵,建設集生態農業觀光、瓜果園采摘、特色餐飲、拓展訓練等為一體的綜3、合性園區。 二、規劃建設的背景和范圍 近年隨著貴德縣經濟和交通的快速發展,貴德縣城逐步納入了以西寧地區為軸心向外輻射的“一小時交通經濟圈”,同時州縣兩級政府都著力于將貴德縣打造為西寧市旅游衛星城,形成“西寧青海湖貴德坎布拉國家森林地質公園循化”精品旅游中的亮點。基于以上發展優勢,利用本地特色農作物資源,以招商引資的形式建設貴德縣特色農業觀光示范園。 北臨西久公路、南鄰鄧家村、西鄰童家村、北靠張家溝村,南北長平均約255米,東西寬平均為196米,占地4.9公頃。規劃地塊按高程不同分為三個臺地,園內現狀全部種植有梨樹,現狀情況有利于示范園建設。三、建設規模和內容(一)建設規模:項目建成貴德縣特色農4、業觀光園區1處,年實現銷售收入775.6萬元。直接帶動農戶300戶,新增就業崗位500個。(二)建設內容: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設備購置、良種引進、技術培訓等。其中: 1、土建工程:建蔬菜標準化智能溫室2棟(0.5畝/棟),改造日光溫室大棚20幢,改造魚塘40畝,畜禽舍400平方米、餐飲住宿用房1820平方米,平整停車場、道路及場地2000平方米,鍋爐房100平方米,觀景臺及休閑亭2處,配套水電基礎設施。 2、設備引進:購置溫室自動卷簾機20套,溫室滴灌設備20套,鍋爐1臺,垃圾箱10個。 3、技術培訓500人次。 4、良種引進:引進新品種梨、杏、葡萄等,魚苗,雞、鴨等。 四、投資估算5、及資金來源 1、投資規模:項目總投資490萬元。 2、投資構成:項目投資490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395萬元,設備購置費36.5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7.17萬元(建設管理費及前期費4.67萬元、技術培訓費2.5萬元),新品種引進示范28萬元,預備費23.33萬元。 3、資金來源:項目建設總投資490萬元,其中申請財政扶持資金75萬元,縣級財政扶持245萬元,企業自籌170 五、示范園性質、規劃實施時間 1示范園性質 本次規劃的示范園是以休閑農業、自主采摘為主的特色農業觀光示范園。 2規劃實施時間 2010年1月完成示范園的規劃和設計,3月中旬開始施工,爭取當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一、休閑觀光農6、業園區帶動農戶 六、項目批復取得的方法、技術路線、工藝流程 (一)休閑觀光農業園區帶動農戶 園區與農戶建立利益共同體,園區為項目具體實施和建設單位,園區對基地進行整體管理和生產安排,為農戶提供蔬菜、花卉苗木等良種、技術培訓等技術服務。園區采用“訂單農業”的形式組織農戶進行農產品的生產、收獲、貯運、銷售,并參與到休閑觀光農業服務環節。 服務業和農產品生產等青海省貴德縣特色農業觀光園區 1、帶動農戶300戶 2、拉動內需(鋼材、水泥等),促進市場繁榮、增加就業崗位 周邊農戶參與吸引游客 省外 全省范圍二、產品標準1、農產品應符合2001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中的規7、定和指標要求。 2、蔬菜、果品、畜禽養殖等執行相關種養殖標準。 三、產品生產方案根據市場需要和生產工藝的不同,確定項目產品及規模為蔬菜和果品300噸、白靈菇鮮菇等食用菌200噸、魚塘鉤魚1萬人次、出售雞5000只、生產各類切花35萬株、觀光農業接待2萬人次。具體方案見表5-1。 表5-1 產品方案表 序號產品產品規模單位單價(元)1蔬菜和果類300000公斤6.502白靈菇鮮菇等食用菌200000公斤8.03魚塘收入(鉤魚人次等)1000人次64出售雞5000羽805生產各類切花等350000萬株8.006觀光農業接待20000人次50(四)、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方案 1、技術標準 生產技術方案8、依據已頒布的相關標準執行,具體可參照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園藝所編寫的青海省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有關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規程以及農業部分布的“保護地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程(DB63HL2003)”、 “保護地無公害蔬菜施肥技術規程(DB63/T2003)”、 “保護地無公害蔬菜植保技術規程(DB63/T一2003)”“保護地無公害蔬菜產品質量標準(DB63/T-2003)”、 “無公害食品番茄保護地生產技術規程(NY/T50072001)”等。 依據上述技術規程,積極引進各地更先進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技術,應用于青海省無公害蔬菜生產,使當地無公害蔬菜生產邁上一個新臺階,進而為廣大蔬9、菜種植戶進行推廣。 2、工藝流程 (1)蔬菜栽培技術要點 選用良種培育壯苗分苗移栽施足底肥土壤消毒合理定植通風換氣田間管理追施肥料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加工上市 (2)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 主要為:國內外蔬菜新品種、滴灌技術、立體栽培技術、穴盤育苗、新型保溫覆蓋材料以及無公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溫棚蔬菜栽培模式 為了實現周年生產蔬菜并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項目采用一年三茬或以一年四茬的栽培模式(見下表)。 日光節能溫室蔬菜種植模式 季節蔬菜種類播期(月/旬)定植期(月/旬)初收期(月/旬)終收期(月/旬)秋 冬黃瓜5/下7/中9/上11/中番茄5/下7/下9/下11/下西葫蘆5/下710、/中9/上11/中生菜7/下9/下甘藍8/下10/上12/下油白菜9/中10/下黃瓜8/上10/上11/中1/下深 冬西葫蘆8/上10/上11/中1/下生菜12/上2/下油麥菜12/上2/中4/中油白菜12/上3/上春 夏西蘭花9/中10/下1/上萵苣1/中3/上5/上5/中番茄12/中3/中5/上5/中黃瓜12/下3/中4/下7/下辣椒12/中3/下5/下8/下茄子12/上3/下5/上7/下(五)、養殖業 引種(選擇適應高原氣候條件且生產性能優良的三黃肉雞品種)-飼養管(經層層免疫,育成期限制飼喂技術應用、驅蟲等)-生長期籠養-上市。 七、建設標準與具體建設內容 (一)、建設標準 根據建設內11、容,項目建設方案設計必需符合相關建筑專業技術規范、種養殖等技術規程和當地生產實際情況等。 (二)、具體建設內容 1,土建工程 建蔬菜標準化智能溫室2棟(0.5畝/棟),改造日光溫室大棚20幢,改造魚塘40畝,畜禽舍400平方米、餐飲住宿用房1820平方米,平整停車場、道路及場地2000平方米,鍋爐房100平方米,觀景臺及休閑亭2處,配套水電基礎設施。 土建工程明細表 序號項目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單位工程量備注1主體工程2282 標準化智能溫室新建幢2.0 魚塘改造工程改造畝40畜禽舍新建平方米400餐飲住宿用房新建平方米1820.0 日光節能溫室改造座202配套工程新建平方米2103 停車12、場、道路及場地平整新建平方米2000水電基礎設施新建套1.0 鍋爐房新建平方米100觀景臺及休閑亭新建處22,生產及儀器設備選型及購置方案 設備選型本項目主要生產設備選用省內外較為成熟和實用的設施,以滿足生產需要。 設備來源 項目主要生產設備選用國內產品。 設備清單 購置溫室自動卷簾機20套,溫室滴灌設備20套,鍋爐1臺,垃圾箱10個。主要生產及儀器設備詳見下表:主要生產及儀器設備明細表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主要設備(工藝設備)41 溫室自動卷簾機 套20溫室滴灌設備套202附屬設備1鍋爐臺13其他10垃圾箱個103,公用及輔助工程 園區配套建設給排水與消防、供電與供熱等。 4,技術培訓 13、技術培訓500人次。 通過有計劃的系統培訓,不斷提高技術員、操作技術工人的業務水平。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技術員和技術工人上崗前培訓及資格考試,合格者才可從事工作。 2、員工業務培訓。結合正在進行的工作,定期對員工進行業務學習和交流。 3、專家指導。采用專家講座等方式,配合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實驗研究,對關鍵工藝技術進行指導。 4、專業學習。公司將定期選派員工到先進企業學習,以補充公司內部培訓的不足,提高員工的素質。該項目進度系自項目立項日起至投產驗收后的工程建設進度,項目建設期 為1年。 八、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2009年1112月前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等工作; 2010年1月完成示14、范園的規劃和設計。 2010年2月完成項目的招投標等工作。 2010年35月項目開始施工等工作。 2010年6月項目建成竣工驗收并正式投入生產。 九、投資估算 (一)、投資規模項目總投資490萬元。 (二)、投資構成項目投資490萬元。其中:建筑工程費395萬元,設備購置費36.5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7.17萬元(建設管理費及前期費4.67萬元、技術培訓費2.5萬元),新品種引進示范28萬元,預備費23.33萬元。 表6-2-1 項目投資估算表 序號項目估算價值建設投資比例()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其它費用合計建設投資合計415 38.33 0.00 36.93 490.00 100.15、00%一工程費用395.0 36.50 0.00 28.00 459.50 93.77%(一)主體工程350 30.00 0.00 28.00 408.40 83.35%標準化智能溫室72 72.00 14.69%魚塘改造工程14 14.00 2.86%畜禽舍16 16.00 3.27%餐飲住宿用房218.40 218.40 44.57%日光節能溫室30.00 30.00 6.12%新品種引進示范28.00 28.00 5.71%溫室自動卷簾機 18.00 18.00 3.67%溫室滴灌設備12.00 12.00 2.45%(二)輔助工程0.00 6.00 0.00 0.00 6.00 1.216、2%鍋爐6.00 6.00 1.22%(三)公用工程0.00 0.50 0.00 0.00 0.50 0.10%垃圾箱0.50 0.50 0.10%(四)配套工程44.60 0.00 0.00 0.00 44.60 9.10%停車場、道路及場地平整24.00 24.00 4.90%水電基礎設施9.60 9.60 1.96%鍋爐房10.00 10.00 2.04%觀景臺及休閑亭1.00 1.00 0.20%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0.00 0.00 0.00 7.17 7.17 1.46%建設單位管理費及前期費4.67 4.67 0.95%技術培訓費2.50 2.50 0.51%三預備費19.75 117、.83 0.00 1.76 23.33 4.76% 基本預備費19.75 1.83 1.76 23.33 4.76% 漲價預備費0.00 0.00 0.00 0.00 0.00 0.00%五建設投資合計415 38.33 0.00 36.93 490.00 100.00%比例()84.64%7.82%0.00%7.54%100.00%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1、經濟指標: 可以利用三年時間發展運作,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觀光旅游業,即可收回投入。三年后可利用賺回來的錢繼續投入,實行滾動式發展,特別是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可以說是商機無限,發展前景十分誘人,一定量的投入必可有更大、更多18、的產出,必可獲得豐厚的回報。 2、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社會效益:貴德縣休閑農業觀光示范園注重運用科技和創新的理念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產業的發展,將企業自主經營和農戶個體經營等形式融為一體,可直接帶動周邊二十幾個行政村的經濟發展,可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大幅度拓展勞動就業面。 (2)生態效益:園區規劃始終強調生態重要性和優先性,各個功能分區建設及項目的設置都在符合生態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將原生態鄉村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規劃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人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通過經濟效益的提高,增加生態收入,不斷改善規劃區內環境質量,提升生態價值,實現生態環境的19、良性循環。 十一、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 (1)該示范園區由貴德縣農牧和科技局進行項目管理,主要負責項目建設期的資金使用及進度。保證項目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貴德縣農牧和科技局成立了特色農業觀光示范園區辦公室。 2、保障措施 (1)為保障項目建設質量,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實施,由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有關部門的關系,簽訂各項合同,層層建立責任制,明確責任,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考核,保質保量按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2)項目資金設立轉賬,專款專用,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建立資金使用審計制,確保項目資金合理有效使用。 (3)協調得力,工作人員和科技人員按項目要求規范建設,全力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4)項目采購及土建工程由縣招標委員會、委托縣招標局公開招標。嚴格按項目設計要求建設,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任務,量化招標,確保工程質量與施工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