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村特色村寨建設項目實施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231
2024-01-04
5頁
20.50KB
1、瓊林村特色村寨建設項目實行方案根據國家民委、區委對我鄉瓊林村特色村寨工程建設工作安排部署,結合我縣特色村寨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實行方案。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創新思想理念為先導,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產業化為方向,立足南伊鄉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遵循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堅持“旅游強縣”的工作思緒,加快旅游區建設步伐,實現文化資源同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推動旅游資源向旅游資本轉變,促進我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二、建設原則1、立足資源、區位優勢,注重發展潛力、空間,有機融入全縣旅游總體規劃,成為從生活居住到生產生計全方位轉變的成功典2、范。2、在保證進度和質量的同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嚴格按照“因山就勢、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錯落有致、彰顯特色的”的指導思想,在總體布局、彰顯特色、功能設計上進行科學合理調配,最大限度地實現實用和游覽、古樸特色風貌與現代內部設施相統一。3、抓住安全、經濟、實用、美觀等各個細節不放松,精心打造具有濃郁地區和藏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村寨,形成吃、住、游、購、娛內容豐富的“連環”特色品,以自身優勢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走旅游強村之路。4、充足調動本地村民積極性、積極性、突出保護民族村寨的特色風貌,通過精品村的打造,把文化、民俗、旅游有機結合,調整村寨產業結構,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促進本地群眾增收致3、富。三、項目實行范圍:南伊鄉瓊林村四、旅游資源(重要資源 依托資源 區位優勢)南伊鄉瓊林村示范工程建設區地處南伊旅游景區內,珞巴族人群占87%,人文資源豐富。以華麗的服飾,奇特的飲食習慣,婚娶喪葬,生活習俗,節慶組成的珞巴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節日眾多,是我縣旅游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寶貴旅游資源。五、基本定位1、定位:體驗珞巴風情、感受濃郁的珞巴文化2、標語:遠離塵囂 天籟凈土六、片區功能規劃(接待中心兼購物店 停車場特色游覽區 標志性建筑 特色街道 民居住宿區 特色餐飲區 民俗生活體驗區 生產體驗區 野餐帳篷騎馬體驗區 觀景攝影點) 旅游接待中心兼購物點:建設在文化廣場附近。中心具有濃郁的珞巴族民4、居建筑風格,內部裝飾富有本地民族風格。具有游客分理、娛樂、餐飲、住宿和購物店功能。村委會辦公樓:可兼具中心功能和停車場功能。標志性建筑特色街道:整個村寨街道特色游覽區:整個村寨民居住宿區:整個村寨民俗生活體驗區:整個村寨生產體驗區:村寨旁邊耕地觀景攝影點:村寨周遍可選擇攝影點七、村寨建設規劃村寨采用“因山就勢、依山傍水、錯落有致、自然布局、彰顯特色”的布局方式,以發明舒適,便利的人居環境為目的,充足尊重現狀,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定居點的生活居住配套服務設施。(一)居民住房建設 民居住房:依托牧民定居和扶貧搬遷開展村寨民居的提高建設工作。民居建設要因地制宜,彰顯珞巴族傳統建筑特色,突出遵守規劃5、,為開展旅游接待服務打好基礎。廚房:改建標準廚房(灶臺爐具、清洗池、櫥柜)達成寬敞、明亮、潔凈。衛生間:實行改廁,建設符合現代衛生標準的衛生間和盥洗間、浴室。(貼瓷磚、坐便器、盥洗臺、浴霸、噴頭)風貌:實行珞巴族民居風貌規范整治,宣揚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突出珞巴族民居民俗建筑特色。圈:改變人畜同住一幢房的現狀,將民居底層改為其它生活用房。將畜圈移出住房,在外面修建畜圈,并且不影響環境。(二)公共設施接待中心(村民活動中心):將村委會建筑剩余的部分用房兼做游客接待中心,重要為游客提供接待服務、旅游征詢、投訴、緊急救援、風光展示、休息等功能。商業購物網點:將村委會建筑剩余的部分用房,兼做商業購物網點6、。停車場(文體廣場):村委會前廣場兼顧旅游停車和歌舞晚會、標志廣場等旅游功能,使大眾公共設施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甚至可以成為游客吸引點。(三)基礎設施1、道路:建設村道、社道、戶間道及巷道。3、水:建設蓄水池和居民自來水入戶。 4、排污管網:建設排污管道。5、有線電視工程規劃:建設安裝有線電視。6、垃圾池:建設垃圾池7、消防方案:民居接待戶和村委會需配備消防滅火器,并在農戶集中區修建消防池。8、綠化美化:在村寨主道兩旁栽植適宜松杉,建設草坪綠地;戶旁種植喬木、灌木、花草,綠化率不低于50%。9、標示牌:村寨入口處設立一個大型標示牌(標題:XX旅游村寨);民居接待戶、游人中心、停車場、購物點7、及重要游覽點各設立引導牌。10、路燈:路燈的形式應抽象的體現珞巴圖案的形式,與環境相協調。12環衛箱:安放在村內主干道或農戶聚居區路口、村委會及廣場附近。八、旅游業發展行:以步行、自行車為重要旅游交通出行方式。游:民居特色戶、村寨風光攝影、騎馬、原始耕作生產、珞巴生活體驗。吃:民居特色餐飲住:民居珞巴式住宿購:蟲草、各類野生藥材、民族服飾及用品娛:珞巴族家庭自助歌舞娛樂晚會、廣場篝火歌舞晚會、烤全羊、烤牦牛肉九、村寨產業支撐發展現代綠色農業,建設大棚蔬菜基地、優質青稞生產基地、中低溫實用菌;發展高產奶牛畜牧業。牧民定居與牧區旅游線路、產品互相銜接,結合南伊鄉瓊林村民俗旅游項目,加強旅游服務設施8、和要素建設,大力發展民居旅游觀光、生產生活體驗和民居住宿餐飲、牧家樂、藏家樂等,合理開發草原、村寨、濕地等生態旅游。十、保障措施(一)強化組織領導。特色村寨項目建設是事關全縣城鄉面貌改善、事關新農村建設、事關群眾生產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提高的民心工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我鄉工作的重點。鄉黨委、政府成立由鄉黨委委書記任組長;政府鄉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鄉鎮包村領導及村委會重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特色村寨項目實行領導小組。將責任貫徹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二)貫徹經費保障。圍繞縣委、縣政府擬定的示范工程建設任務,有效整合各種渠道安排的建設項目、資金,做到資金投向的集中統一,形成科學合理、安排規劃、使用高效、運營安全的項目、資金使用管理機制。重點是調動群眾投工投勞和群眾的自我投入,積極爭取各方面財力、人力、物力的支持。通過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放、合力打造,使特色村寨成為亮點村、精品村。十一、項目效益分析實行特色村寨項目建設,對于加快推動重建步伐,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配套與公共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提高鄉村整體風貌質量具有積極推動作。對挖掘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產品、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