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資料-多胎肉羊養殖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340
2024-01-04
15頁
93KB
1、目 錄1項目概要11. 1項目名稱11. 2項目實施單位11. 3項目建設地點.11. 4項目建設規模、內容11. 5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11. 6建設效益12 項目區概況22. 1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22.1.1地理位置22.1.2氣候條件32.1.3.項目區實施地點4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3.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43.1.1羊肉市場供給短缺、現有生產基礎難以保證產出快速增長43.1.2草原生態保護形勢緊迫、牧區養羊受資源限制穩定發展難度大53.1.3傳統養羊比較效益低、實現牧區牲畜轉移和恢復農區養羊業任務艱巨53. 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63.2.1養羊設施條件明顯改善63.2.2多胎肉羊繁2、育生產在技術上可行63.2.3畜牧技術服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74建設規模和內容74. 1指導思想及原則74. 2建設規模及內容84. 3項目建設期限85項目技術方案與流程85. 1技術方案85.1.1繁育場95.1.2示范戶95.1.3供種群及生產群的組織與更新方案96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97綜合效益分析98組織實施運行管護108. 1組織機構及職能108. 2項目實施方式118. 2項目管理措施119環境影響與評價1110結論11第一章 項目概要1.1 項目名稱*縣多胎肉羊養殖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1.2 項目實施單位*縣畜牧獸醫局1.3 項目建設地點項目建設地點:*縣恰勒什海鄉 1.4 項3、目建設規模、內容計劃投資200萬元,一、建設一個多胎肉羊純種繁育場。標準化養殖圈舍1500平方米、運動場3000平方米及完善的水電路配套,計劃投資150萬元;二、購進多胎肉羊310只(其中:10只生產種羊、300只生產母羊),計劃投資50萬元。1.5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建設總投資200萬元,資金籌措:申請中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補助資金200萬元。 1.6 建設效益項目實施后,可以為項目區農牧民提供多胎肉羊基礎母羊,按每只基礎母羊年繁殖成活羔羊2.5只,每只羔羊出欄售價750元計算,每只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直接收入1875元;扣除每只基礎母羊年養殖成本800元,羔羊出欄每只飼養成本110元,共計4、1075元成本,每只多胎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純收入800元。養殖戶如飼養30只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純收入2.4萬元左右,按每戶5口人計算,就可實現年人均純收入4800元。項目的實施將加快全縣舍飼養羊步伐,使牧民傳統的單胎繁育、粗放管理的養殖方式得到轉變。牧戶養殖30只多胎母羊相當于養殖120只地方品種母羊收益,通過定居牧民養殖示范,將逐步引導廣大牧民主動將傳統地方羊置換為多胎肉羊,真正使定居牧民定的下、能致富、保生態。第二章 項目區概況2.1 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2.1.1 地理位置*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邊陲,準噶爾盆地外緣。地處新疆阿勒泰地區西部,縣境東部與福??h相連,南部與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5、縣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哈巴河縣、布爾津縣相鄰,西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線長141km,東西長120km,南北寬1l0km,總面積8222km2。海拔高度4243787m。地理坐標為:東經850136870248,北緯470136475440,轄5鄉2鎮41個行政村。恰勒什海鄉位于*縣東北方向,界為北緯47304734,東經868613。生產以農業為主,下轄達冷海齊村、阿克木爾扎村、庫爾加村3個村委會。恰勒什海鄉地處準葛爾盆地北緣,薩吾爾山北麓,額爾齊斯河南岸,*縣城東北部,距縣大約25公里,東與布爾津縣相鄰,北與哈巴河縣接壤,南與托斯特鄉、別斯鐵熱克鄉相連。海拔高度427米,南北長約86、公里,東西長約6公里,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北溫帶氣候,受西伯利亞影響,春秋多風、干旱,無明顯夏季,冬季嚴寒漫長,每年78級大風約6080天,最多年份90100天,無霜期約150天,冬季經常封路。自2003年吉布公路完工后,恰勒什海鄉交通運輸也便利了起來,冬季再未曾出現封路狀況。水資源較少,農田與林帶的灌溉主要靠達冷海齊水庫和克孜海英水庫,人畜飲水主要靠地下水??俗喂蛩畮斓脑O計蓄水量為1000萬立方米,達冷海齊水庫設計蓄水量為500萬立方米,但因受實際降水量的影響,兩座水庫庫容量每年分別在500萬立方米和180萬立方米。 2.1.2 氣候條件(1)氣溫:項目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7、區,空氣干燥,蒸發量大,日照充足。熱量略顯不足,降水量絕對值小,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而炎熱,春秋多風少雨,晝夜溫差較大。根據*縣氣象臺多年的觀測資料顯示,項目區年平均氣溫3.5,最低氣溫-38,無霜期為140天,年日照時數2940.8小時,總輻射量135.2卡/,日照率66%,多年平均風速4.5m/s, 其中灌溉期風速為2.5-3m/s。風向以西北風為主,一般春冬風較多,夏季較少,(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為203.4mm,作物生長季節降水為81.8MM,年平均蒸發水量為23317MM,作物生長季節4-9月份,各月蒸發量為182.2MM-339.3MM。(3)日照:本項目區日照時數為28898、.9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5%,作物生長季節5-8月份,各月累計平均日照時數為300小時(312.3-325.4小時),生長季節(4-9月份)日照時數總和達1821.9小時,全年總光輻射量平均達131千卡/CM2。(4)積溫:積溫是評價一個地區熱量條件的重要指標,10的積溫*為2780.7。(5)無霜期:本項目區屬平原地帶,無霜期平均為140天,終霜和初霜出現最早和最晚年份可相差一個月,年際變化可達30-40天。(6)大風天氣:項目區年平均大風天數為35-40天,多發生于4-5月份,風向以西北風為主,最大風速34M/S,寒潮各月份平均為0.4-1.1次,最多1-3次,多發生于冬季。2.1.3 項9、目區實施地點項目區位于*縣恰勒什海鄉。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3.1.1羊肉市場供給短缺,現有生產基礎難以保證產出快速增長。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調整,以及旅游業的興起和流動人口的增加,本地羊肉供給不足問題日益顯現,價格持續上漲且高位運行。目前,阿勒泰地區羊肉價格已較2000年初上漲230%,且近三年年上漲幅度都在20%以上,根本原因是羊肉產量無法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增加。而依托現有生產基礎和養殖模式,通過提高繁殖成活率、出欄率和商品率增加羊肉產出的空間有限,難以保證羊肉產出快速增漲。3.1.2草原生態保護形勢緊迫,牧區養羊受資源限制穩定發展難度大。由10、于長期超載過牧,草原生態惡化趨勢日益加劇,保護草原生態安全,實現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11年,國務院128次常務會議決定在全國八個省區率先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通過實行草原禁牧補助、草畜平衡獎勵、牧民生產性補貼等方式,逐步核減草原牲畜放牧量,實現草地生態良性發展。按照國家確定*縣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落實計劃, 在推進草地保護補助獎勵機制5年里,*縣將有100萬畝草原實現禁牧,824萬畝草原實現草畜平衡管理,預計全縣草原牧區將核減近4萬標準羊單位。在目前,按照自治區確定的“生態立區”的發展思路,首要的任務是核減牧區牲畜放牧量,恢復草地生態平衡,牧區已失去了進一11、步擴大生產規模的資源潛力。3.1.3傳統養羊比較效益低,實現牧區牲畜轉移和恢復農區養羊業任務艱巨。目前,*縣還未擺脫傳統的單胎繁育粗放管理的養羊模式,受養殖比較效益影響,草原牧區主要以天然放牧為主,城郊及農區規模戶以季節性育肥為主,農區自繁自育戶有相當部分牲畜需牧區夏季草場代牧。今后,隨著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落實,*縣養羊將逐步向以舍飼圈養方式為主轉變,而目前阿勒泰大尾羊實行圈養殖舍飼勢必造成養殖成本增加,養羊收益減少甚至不贏利,如不能科學合理的建立推行高產、高效肉羊養殖模式,很難調動農牧民養羊積極性,提高農牧民養殖意愿,進而實現牧區牲畜轉移和快速恢復農區養羊業。3.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3.2.12、1養羊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近年來,隨著我區畜禽規?;藴驶B殖模式的推廣,以及牧民定居工程、農副產品轉化工程的穩步推進,肉羊養殖的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區廣大農民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及閑散勞力,發展舍飼養畜積極性明顯提高,農區秸稈加工飼喂率、肉牛肉羊出欄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全縣按照“三通、四有、五配套”標準,實現定居牧民已達400戶,定居牧民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改善,暖季放牧、冷季舍飼養殖模式得到初步落實,定居戶普遍具備了冷季舍飼圈養60只以上標準畜的條件,定居養畜效益明顯增加。同時,隨著獸醫防疫體系建設、牲畜品種改良冷鏈體系建設等工程的實施,全縣畜禽疫病防疫、疾病診療、人工輸精等技術服務水平13、得到大幅提高,保證了農牧區養畜安全及實用技術推廣應用。3.2.2多胎肉羊繁育生產在技術上可行。近年來,新疆兵團、自治區畜牧科學院等單位廣泛開展了肉羊雜交生產模式試驗研究,對多胎肉羊的純繁以及與當地羊雜交給予肯定。 3.2.3畜牧技術服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項目實施單位為*縣畜牧獸醫局,成立于1987年,現有干部職工118人(縣局58人,鄉鎮6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5人;其中高級農藝師8人,農藝師62人,初級職稱15人。多年來畜牧局承擔著全縣畜牧技術試驗示范、技術培訓、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工作;開展畜牧新技術、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實驗、示范和推廣;開展動物檢疫、動物疫病監測與防治;農牧民科技教育14、培訓等多項技術與服務工作。單位職工整體素質較高,專業技術人員年齡結構、知識層次比較合理。專業技術人員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操守,技術力量較強,完全能滿足項目工作的需要。第四章 建設規模和內容從保障市場供應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出發。立足于牧區牲畜轉移和農區養羊業恢復,以提高肉羊繁殖率和推進圈養舍飼為突破口。通過建立健全肉羊繁育體系、合理布局養殖模式戶、加大養羊科技推廣,科學推進多胎肉羊雜交生產體系建設。緊密結合實際,尊重農牧民養殖意愿,注重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協調發展,不斷完善運行保障措施,確保多胎肉羊養殖充分發揮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作用。4.1 指導思想及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大幅增加農牧民收入為15、出發點,按照先農區后牧區、先試點后推廣的思路,建立健全多胎肉羊良種引進、科學飼喂、生產繁育、疫病防治、加工銷售等綜合生產和服務保障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多胎肉羊產業發展。4.2 建設規模及內容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2年-2013年,計劃投資150萬元建設一個多胎肉羊純種繁育場(標準化養殖圈舍1500平方米、運動場3000平方米及完善的水電路配套)。純種繁育方面:計劃投資50萬元,購進山東小尾寒羊310只,其中:5萬購買10只生產種羊、45萬購買300只生產母羊。至2013年末,實現存欄基礎母羊1500只,年供應良種基礎母羊2000只以上。示范戶建設方面:培育示范戶10戶,發展養殖戶50戶。4.316、 項目建設期限該項目建設期限為:2012年-2013年底第五章 項目技術方案與流程5.1技術方案 計劃從山東省引進小尾寒羊作為母本,利用薩福克、陶塞特、杜泊等國外專用肉羊品種,以及阿勒泰羊等新疆本地良種羊作為該體系的雜交生產父本。用現有牲畜品種改良技術服務體系,以及充分發揮養殖協會、合作社等社會團體的作用,為多胎肉羊雜交生產養殖場(戶)提供雜交模式選擇、選種選配、畜群周轉計劃、短期育肥技術培訓、疾病診療和防疫等技術服務,為體系生產和銷售提供保障。5.1.1繁育場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設計按照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布局,注重保溫和通風,采用高床養殖技術實現糞尿分離,在繁育場推廣同期發情、人工受精技術,17、主營良種繁育,為養殖場和養殖戶供應良種。5.1.2示范戶采用高床養殖,建設60-100平方米的舍飼棚圈,年末存欄基礎母羊30只左右。基礎母羊從繁育場購買,推廣人工輔助受精、經濟雜交技術進行自繁自育,主營飼養育肥,快速出欄上市,商品畜銷售養殖場或直銷市場。5.1.3供種群及生產群的組織與更新方案多胎羊供種群的組織與更新,應提前做好繁育場多胎種用母羊及與配種公羊組織更新計劃,適時引進種羊對供種群予以補充或擴群,保證供種群連續生產,充分滿足養殖者的用種需要。生產群的組織與更新,主要在當地畜禽改良部門或養羊專業合作組織的統一組織下,針對每個養殖戶和規模養殖場,做好畜群周轉計劃,選擇確定科學合理的生產模18、式、下一階段的飼養規模及生產母羊數量,保證生產群適時出欄和適時更新。第六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估算總投資200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150萬元,引進生產母羊45萬元(每只1500元),種公羊5萬元(每只5000元)。共計200萬元。資金來源為:申請中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200萬。第七章 綜合效益分析項目實施后,帶動農牧民進行多胎肉羊養殖,按每只基礎母羊年繁殖成活羔羊2.5只,每只羔羊出欄售價750元計算,每只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直接收入1875元;扣除每只基礎母羊年養殖成本800元,羔羊出欄每只飼養成本110元,共計1075元成本,每只多胎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純收入800元。養殖戶如飼養30只19、基礎母羊,年可帶來純收入2.4萬元左右,按每戶5口人計算,就可實現年人均純收入4800元。項目的實施將加快了全縣舍飼養羊步伐,使牧民傳統的單胎繁育、粗放管理的養殖方式得到轉變。牧戶養殖30只多胎母羊相當于養殖120只地方品種母羊收益,通過定居牧民養殖示范,將逐步引導廣大牧民主動將傳統地方羊置換為多胎肉羊,真正使定居牧民定的下、能致富、保生態。第八章 組織實施運行管護 8.1組織機構及職能 由主管畜牧業的副縣長與財政、畜牧等部門組建管理小組,層層抓落實,生產基地由縣、鄉主管畜牧業領導掛牌管理,財政部門進行監督指導。 為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項目單位抽調專門人員與有關技術專家成立項目建設協調小組,20、具體負責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工作協調和政策指導,負責落實地方配套資金,檢查監督建設資金合理有效使用;參與項目建設工程的招投標,監督建設單位嚴格按照項目規劃、計劃進度和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加強對項目建設各階段、各環節的監督檢查,發現和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8.2項目實施方式 項目經費按任務書要求用于該項目工作的需要,做到??顚S?,不得挪作它用,同時必須接受財政部門的檢查和監督。在此基地建設中將成立技術服務攻關小組,由涉及項目的鄉(鎮)畜牧技術人員組成,負責項目試驗、攻關及養殖業務的指導,同時負責對農牧民進行中短期技術培訓。 8.3項目管理措施 在項目建設中,嚴格貫徹執行項目管理標準規范,實21、行項目法人制;項目工作的具體建設管理實行合同制。加強對項目建設工作的協調與監管職能,建立管理目標責任制,明確分工與職責,確保各項管理、技術、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第九章 環境影響與評價多胎肉羊養殖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改善農區養殖業生產條件,從而加快現代畜牧業的發展步伐,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將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標準化養殖場環保要求,做好養殖場選址及糞污處理工作。 第十章 結論發展現代肉羊產業,滿足肉食品供給是自治區提出的一項民生工程?,F代肉羊生產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高繁殖率和精細化飼養管理。肉羊產業可以有效改善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環境,有利于牧業的可持續發展22、。因此本項目實施后,無論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影響都是利大于弊。故本項目的實施是可行的。*縣財政局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目 錄第一章 總論1一、項目概況1二、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6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8四、項目的可行性12第二章 市場預測15一、市場分析15二、市場預測16三、產品市場競爭力分析19第三章 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22一、建設規模22二、產品方案22三、質量標準22第四章 項目建設地點25一、項目建設地點選擇25二、項目建設地條件25第五章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28一、技術方案28二、產品特點30三、主要設備方案32四、工程方案32第六章 原材料與原料供應35一、原料來源及23、運輸方式35二、燃料供應與運輸方式35第七章 總圖布置、運輸、總體布局與公用輔助工程37一、總圖布置37二、 運輸38三、總體布局38四、公用輔助工程39第八章 節能、節水與安全措施44一、主要依據及標準44二、節能44三、節水45四、消防與安全45第九章 環境影響與評價47一、法規依據47二、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48三、環境保護措施48四、環境影響評價49第十章 項目組織管理與運行50一、項目建設期管理50二、項目運行期組織管理52第十一章 項目實施進度55第十二章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56一、投資估算56二、資金籌措58第十三章 財務評價與效益分析61一、項目財務評價61二、財務評價結論65三、社會效益68四、生態效益68第十四章 風險分析70一、主要風險分析識別70二、風險程度分析及防范風險的措施70第十五章 招標方案72一、招標范圍72二、招標組織形式72三、招標方式72第十六章 結論與建議74一、可行性研究結論74二、建議75附 件77一、附表77二、附件77三、附圖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