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2386
2024-01-04
8頁
25.50KB
1、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根據農業部統一部署,按照省政府關于創建玉米千斤省的意見要求,為繼續扎實推進全省玉米高產創建工作,確保項目任務指標圓滿完成,現制定全省玉米高產創建項目實施方案如下:一、目的意義依靠科技,主攻單產,大力推廣玉米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是我省發展玉米生產的主要途徑。大力開展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充分展示夏玉米高產優質品種及配套技術的增產潛力,提高玉米生產的科技含量,輻射帶動周圍地區玉米高產,對于盡快實現夏玉米畝產千斤省總體目標,彌補玉米供需缺口、確保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二、實施內容與任務目標(一)實施“十、百、萬”高產示范工程。今年,全省在61個縣(市、區)建設99個連片玉米萬畝高產創2、建示范片(見附表)在每一個示范片中,設十畝高產攻關田、百畝高產示范方。十畝高產攻關田畝產900公斤以上,百畝高產示范方畝產800公斤以上,萬畝高產示范片畝產600公斤以上,或比項目區前三年平均畝增12%以上。除萬畝高產示范片外,每個項目縣(市、區)再安排高產輻射帶動區面積10萬畝,畝產550公斤以上,比前三年平均畝增5%以上。(二)建立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展示田。每個萬畝高產示范片內要建立一處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展示田,面積20畝以上。其中,安排5個以上玉米新品種展示,面積不小于10畝;安排種植規格、密度、施肥方法、新制劑新肥料等試驗3項以上,面積不小于10畝。(三)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萬畝核3、心示范區內耐密型高產良種及配套技術普及率要達到98%以上。項目縣(市、區)要舉辦玉米播種和田間管理培訓班2期以上,培訓萬畝示范片、輻射區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400人次以上。現場考察觀摩1次以上。每個項目縣(市、區)從縣、鄉農技人員中挑選15名以上業務熟練、責任心強的技術指導員,對核心示范區實行包村包戶,在關鍵農時季節到村入戶搞好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技術指導員到村指導次數不得低于10次。三、主要技術措施(一)大力推廣夏玉米“一增四改”高產栽培技術核心內容是合理增加種植密度、改種耐密型品種、改套種為直播、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1.合理增加種植密度。耐密緊湊型玉米品種:攻關4、田每畝實收55006500株。高產示范田每畝實收45005000株。一般大田每畝實收40004800株。萬畝方耐密緊湊型玉米品種留苗42004800株/畝,玉米種植密度要與品種要求相適應,并且隨產量指標的提高相應增加。2.改種耐密型品種。高產攻關以耐密植、生育期較長、高產潛力大的品種為主。要選擇登海661、登海605、鄭單958等密度適應范圍大、施肥響應能力強、抗倒伏、空稈少、果穗勻、耐蔭性好、灌漿結實好、生育期較長的品種。大面積種植以耐密植、適應性強、熟期適中的高產穩產品種為主。鄭單958、浚單20、聊玉18、魯單818、天泰55等品種生育期都在103天左右,適應性強、熟期適中,穩產性好,適5、合大面積種植。3.改套種為直播。加快推廣夏玉米搶茬直播技術,推廣免耕直播、及時播種、足墑播種、適量播種。4.改粗放用肥為配方施肥。進行過土壤化驗的地塊要搞好配方施肥。一般地塊要做到氮、磷、鉀等平衡施肥。根據產量指標和地力基礎確定施肥量,注意增施磷、鉀肥和微肥。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5.改人工種植為機械化作業。提高玉米機械化作業水平,玉米播種實現機械化,大力推廣聯合收割機收獲。積極推廣機械施藥、施肥技術,推進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6.其他配套技術。包括適當晚收技術,種子包衣技術,免耕或少耕栽培及秸稈還田技術,病蟲草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災情應對技術等。(二)技術創新、改進試驗、示范登海606、5等耐密、高產新品種(新組合),開展超高產攻關,探索超高產經驗,進一步研究、驗證和修改、完善耐密型品種配套栽培技術,制定和印發不同產量水平的技術規范(程)。搞好技術創新和儲備。四、具體進度安排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月4月底,省廳進一步完善方案,健全組織,細化措施,編印技術資料,聯系落實攻關、試驗用新品種、新品系,召開專題會議,落實有關工作計劃和任務安排,培訓技術骨干。各項目縣(市、區)農業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建立組織,明確職責,初步開展工作。第二階段:5月初5月底,攻關、試驗用新品種供應到位。各項目縣(市、區)農業局要落實好示范片地塊,與示范片農戶見面。完成縣鄉級農技人員7、和示范戶的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做好良種、機具、化肥等物資準備,搞好良種包衣和各項備播準備。第三階段:6月初至6月底,省廳組織好關鍵生產環節的巡回技術指導和檢查督導。各項目縣(市、區)農業局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玉米播種和保苗技術的指導和服務,召開現場會,把好播種質量關。在示范片設立固定宣傳標牌。第四階段:7月初9月底,省廳組織好關鍵技術環節的巡回技術指導和檢查督導,組織跨縣(市、區)現場觀摩與交流,組織示范片產量復測。各項目縣(市、區)農業局組織開展以施肥、澆水、病蟲草害防治等為重點的玉米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搞好技術記載和資料整理。在玉米生長中后期增設臨時性標示牌,便于觀摩學習。組織本縣8、(市、區)群眾現場觀摩,組織技術人員搞好攻關田、示范田測產,及時上報測產情況。第五階段:10月初12月底,省廳組織有關專家對高產攻關田實打驗收;進行項目總結,撰寫總結報告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組織評比表彰,并提出下年度工作意見。有關項目縣(市、區)農業局及時上報項目總結材料和技術規程,對參加項目的人員進行績效考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五、資金使用與管理項目經費由省財政部門直接下撥到各項目縣(市、區)。各地要嚴格資金管理與監督,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項目資金在使用范圍上,要緊緊圍繞玉米高產創建目標,重點用于技術推廣、專業化服務、新品種新技術物化補助、田間試驗、信息服務和項目9、考核等補助。具體如下:(一)技術推廣補助。主要用于對項目區開展多種層次的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編制集成技術體系及技術實施方案,制定技術規程,編印技術資料。(二)專業化服務補助。主要用于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統一機播機收、秸稈還田、病蟲草害防治等專業化服務。(三)新品種新技術物化補助。主要用于對示范戶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補助。(四)田間試驗補助。主要用于田間試驗的安排、考察、統計、記載和用工補助等。(五)信息服務和項目考核補助。主要用于為項目區提供品種、技術、產銷等各項信息服務,促進技術普及,提高項目效益;用于測產驗收、資料歸檔、工作考評等。六、組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省里成立了高10、產創建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具體工作由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牽頭,有關處站參與。各市、縣(市、區)都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組織開展高產創建工作。各項目縣要成立專門實施小組,將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分工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協調有關部門,密切協作,落實各項措施,確保高產創建項目順利實施。各項目縣(市、區)建立相應機構,要注意吸收項目區中相關鄉(鎮)領導和技術骨干參加。要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制定出針對當地實際、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報省農業廳種植業管理處和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備案。各縣(市、區)實施方案要明確任務指標和工作進度,細化技術措施和人員配備,高產創建田塊要落實到鄉、村和農11、戶。(二)規范示范片建設與管理。各地要綜合考慮生產條件、工作基礎、技術力量、產業體系等因素,合理確定玉米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示范片要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灌排條件良好,且每一鄉鎮只能承擔一個萬畝示范片任務,試驗田、展示田要交通便利,便于觀摩。建立健全詳細的項目實施檔案,要把高產創建有關的文件、方案、工作記錄、培訓資料、測產報告、總結材料等及時建檔立案。要對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用圖片、文字、影像等形式進行全程記錄,田間記錄要詳細記載種植品種、推廣技術、生育時期、水肥管理、病蟲防治、專家指導等,確保信息記錄及時、具體和真實。各項目縣(區)要安排專門人員及時、準確地向全國高產創建綜合信12、息服務平臺提供必要數據和資料。各項目縣(區)要在每個萬畝示范片內設立一處永久性醒目標牌,方便農民學習,接受社會監督,擴大宣傳效應。萬畝高產示范片必須按照農業部統一要求的標牌樣式豎立,標牌形式規范,標牌內容明確。(三)加強宣傳發動與典型引導。要充分發揮電視、網絡、報紙和廣播等現代主流媒體的作用,加大對高產創建重大意義、先進典型的宣傳與示范,引導各級政府、部門和農技人員、種植大戶等社會各方面共同關注高產創建,營造高產創建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要積極向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民日報、山東農業信息網等媒體的“高產創建”專欄和專版投稿,宣傳報道各地工作進展和好做法、好經驗。每個項目縣(市、區)要在縣級以上新聞媒13、體上發表宣傳材料5份以上。(四)搞好檢查督導和驗收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目縣(市、區)農業局要加強材料收集,做好工作記錄,抓好總結交流,及時上報項目進展情況。各市要加強轄區內高產創建工作的檢查督導,對措施落實、資金使用、工作成效等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總結高產創建的做法、經驗,及時發現、糾正存在的問題。省廳將不定期組織抽查,確保創建活動各項措施實施到位。各項目縣(市、區)于9月中旬,對玉米產量進行初步測產,測產結果和攻關田預計收獲時間及時上報省廳種植業管理處和省農技推廣總站。根據測產情況和收獲時間,省廳將組織有關專家進行產量復測和實打驗收。于10月25日前,寫出項目工作總結和技術總結報告,報省廳種植業管理處和省農技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