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寺住宅小區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專項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872936
2024-01-05
19頁
709KB
1、 TLC插卡型模板支撐專項施工方案 編 制 人: 審 核 人: 審 批 人: 編制單位: 編制時間: 目 錄1、編制依據21.1 施工圖紙22、工程概況32.1建設項目概況32.2建筑設計簡介42.3 結構設計概況43、施工準備53.1施工流水段劃分53.2、技術準備63.3、材料準備64、TLC插卡型模板支撐設計74.1、TLC插卡型模架支撐體系支模示意74.2 、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方案設計(詳見附件)75、TLC插卡型模板支撐施工工藝86、質量控制措施97、安全注意事項108、成品保護措施119、綠色施工措施1110、應急預案121、編制依據1.1 施工圖紙序號專業圖紙名稱圖紙編號12、建筑萬泉寺住宅小區D區回遷安置房(二期)建筑施工圖2結構萬泉寺住宅小區D區回遷安置房(二期)構施工圖1.2 施工圖集、規范序號項 目 名 稱編 號1規程、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66-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高空作業安全技術規程JGJ80-91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選用技術規程DB11/T583-20082法 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3、院第393號令3管理規定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規程DBJ01-62-20022、工程概況2.1建設項目概況 序號項目內容1工程名稱萬泉寺住宅小區D區回遷安置房(二期)2工程建設地點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萬泉寺村3建設規模本工程建設規模70010,地上28層,地下2層;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4954;地下建筑面積6700 。4建設單位5設計單位6監理單位7工程工期計劃開工日期:2013年11月1日;計劃竣工日期:2015年10月31日總工期:730日歷天8質量標準合格2.2建筑設計簡介 序號項目內 容1建筑功能本工程主要包括回遷安置房,地下2層,地上28層,其中地下二層為庫房,地下一層為自行車庫4、,地下一層整體汽車庫,平時為汽車庫,戰時為人防,地上首層28層為住宅層,頂層為電梯機房,還包括居住公共設施。2建筑層高(m)樓號9#10#汽車庫地下二層3.93.9人防部分3.9地下一層3.83.8首層28層2.82.8非人防部分4.55屋頂機房層3.93.93高程(m)樓號9#10#汽車庫絕對高程0.00044.644.644.4檐口高度79.579.5室內外高差0.60.62.3 結構設計概況序號項 目內 容1結構形式基礎類型鋼筋混凝土筏型基礎結構類型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2建筑功能回遷房住宅3建筑總高79.5m4層數(地下/地上)-2/28(局部電梯機房)包括裙房5地下室防水等級一級6建筑5、防火分類等級一類7建筑耐火等級一級8建筑抗震設防分類丙類9抗震設防烈度8度10主要構件截面尺寸底板厚度1000mm、600mm、500mmKZ(長寬)600*600,700*700,600*700,600*1100剪力墻連梁(寬高)400*750,700*950,450*750樓板(mm)250mm、160mm,150mm、120mm11混凝土強度等級基礎底板墊層C15地下室底板C35 P6地下二層墻、柱C40梁、板C35地下一層至十層墻、柱C40 梁、板C35十一層至十六層墻、柱C35梁、板C30十六層以上墻、柱C30梁、板C3012鋼筋連接鋼筋接頭形式、級鋼筋中直徑16mm的鋼筋采用機械連6、接接頭。3、施工準備3.1施工流水段劃分本工程具體化分流水段情況詳見下圖:3.1.1 基礎底板及車庫流水段劃分詳見下圖:共計劃分為11個流水段,汽車坡道為1個流水段。3.1.2 地上結構墻體頂板流水段劃分詳見下圖:9#、10#樓分6個流水段。 9#地上結構墻體頂板分段圖10#地上結構墻體頂板分段圖3.2、技術準備支模前,對工人進行安全、質量、技術交底,對圖示方法要了解。設計計算確定模板支架的支撐格構時,要留有可靠的安全系數。施工前要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對施工工人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中安全負責人要隨時對模板體系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消除不安全的隱患。拆除模板時要嚴格按照拆模順序進7、行,一定要避免模板整體坍落現象的發生。要嚴格按照施工現場制定的安全措施進行施工。3.3、材料準備依據TLC插卡型模架支撐體系使用材料的規格和數量,按照施工進度的要求組織材料進場,木工設備進場要組織質量驗收。工人配齊施工操作用工具,如榔頭,鋼卷尺,扳手等。4、TLC插卡型模板支撐設計4.1、TLC插卡型模架支撐體系支模示意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注:1、插頭、插座在整體支架中起到拉接作用。2、大頭管的作用:豎向接高。4.2 、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方案設計(詳見附件)4.2.1頂板模架體系選擇認真考慮施工方案,通過對施工進度、質量、經濟效益等方面的綜合考慮,各部位選擇模板體系如下:序號部 位模板類型8、1頂板模板和支撐體系15mm厚多層板加木龍骨組拼,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2梁模板梁底采用15mm厚多層板,側模采用15mm厚多層板加木龍骨組拼3梁支撐體系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1、地下車庫和裙樓梁板模架設計:本工程地下車庫和裙樓梁斷面尺寸為3x700600x900等,地下車庫一層,裙樓地上兩層, 主梁、次梁及頂板模板采用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作為梁底、板底支撐,考慮多方面因素,模架按早拆方案布置搭設,但模架不實行早拆。梁模架橫向間距750/1200mm,延梁跨度方向間距為750/1200mm,橫桿步距1200mm。梁模板支撐與頂板支撐用橫桿連接,個別部位無法連接的用扣件式腳手架拉結,形成9、整體。框架梁模板采用15厚多層板,梁側模水平次龍骨為50 100木方 300mm,豎向方木主龍骨間距600mm。梁側模高大于700時,設一道16對拉螺栓,當梁側模高大于1000時,設兩道16對拉螺栓,第一道距梁底模150mm,第二道間距500mm,縱向間距600,梁側模加固:設置方木斜撐600mm。當梁寬為500600mm時,設雙排立桿,用300橫桿拉接,當梁寬為700900mm時,雙排立桿用600橫桿拉接。梁底模為50100木方縱向設置,間距250,方木作梁底排木450-600mm。梁底立桿縱橫彈線,上下層立桿盡量在同一直線上。為保證梁板底模架整體穩定性,支撐體系設水平剪刀撐。 用架子管和扣10、件將梁板底模架和已施工的框架柱拉接住,以防止側向位移。梁底模架具體見方案圖:2、現澆剪力墻結構頂板模架設計:本工程主樓為現澆剪力墻結構,樓層高度2.8米,樓板厚度120150mm,因各樓層不設卸料平臺,所有拆除的模架材料需用人工向工作面上倒料,為節省人工,降低工程成本,頂板模架采用TLC插卡型模板支撐體系,頂板模板按滿支兩層保留一層早拆模式考慮,頂板模架立桿采用1350x1500mm、1200x1350mm、1200x1200mm等格構配置,水平拉桿間距1500mm、1350mm、1200mm等;立桿下墊50厚木板,頂板模板采用15mm厚多層板硬拼,模板次龍骨為50*100mm木方,木方間距311、00mm。主龍骨采用100*100mm木方。具體頂板模架布置見方案圖。5、TLC插卡型模板支撐施工工藝5.1 施工工藝5.1.1支模流程:按照早拆方案布置圖備齊所需構配件;彈控制線確定角立桿與相鄰的立桿的位置,形成穩定的四邊形向外、向上展搭整體支架搭設完畢第一次拆除部分放入早拆托架,保留部分放入早拆柱頭并調到工作狀態主楞放置次楞放置,固定次楞前早拆柱頭頂板調整到位鋪設模板支撐體系予檢。5.1.2拆模流程:混凝土強度達到支撐體系方案設計值時,待上層墻體結構大模板吊出,并確認施工層無過量堆積物;輕敲早拆柱頭卡環、下調早拆托架拆除主、次楞拆除三角架,托架拆除模板拆除橫桿、立桿為作業層備料。模板拆除:12、墻、柱、梁側面模板拆模時,要在混凝土澆筑后20小時候以上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時要保證結構構件表面及棱角不被磕碰,受到損傷。現澆結構頂板模板拆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按下表執行: 構件類型構件跨度(m)達到設計的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殼8758100懸臂構件1005.1.3模板拆除的原則(1)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側向支撐,后拆豎向支撐等原則。(2)模板工程作業組織,應遵循支模與拆模由同一個作業班組執行作業。支模時就考慮拆模的方便與安全,拆模時,人員熟知情況,易找拆模關鍵點位,對拆模進度、安全、模13、板及配件的保護都有利。6、質量控制措施6.1 質量標準模板支架立桿、橫桿及配件插座、插頭插卡聯結要牢固,無松動現象,支撐結構要方正,早拆裝置工作狀態時,插卡環要到位,龍骨懸臂搭接時要有支撐措施,若用可調底座調節高度時,可調底座與立桿要支實,不能出現虛支現象。模板拼縫嚴密,澆注混凝土時不變形,不漏漿。模板安裝允許偏差見下表:模板安裝允許偏差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模板上表面標高5用尺量2相鄰兩表面高低差2用尺量3板面平整5用2m靠尺檢查6.2質量控制措施建立嚴格的勞動組織,定人定崗定勞動部位,各支模小姐的施工部位要相對固定,職責明確。嚴格按照模板安裝程序進行施工。模板安裝施工完后,必須14、按上述質量標準進行檢查驗收,并辦好工序間質量交接檢驗手續。7、安全注意事項7. 1模板支架的搭設人員必須帶安全帽、系安全帶、穿防滑鞋。7. 2高空作業時,工具、材料不得亂放,拆模時不得從高處拋下,避免落物傷人及損壞模板。禁止高空墜落、物體打擊。7. 3雨雪天及六級以上大風天不得在室外進行模板支架的搭設與拆除,雨后作業應采取防滑措施。7. 4模板支架搭設完成后,由項目負責人組織技術、安全及監理人員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盡事宜,依據相關安全規定,與交底人員協商解決。7. 5夜間不得進行腳手架、模板支架的搭設與拆除。7. 6模板支架搭設及拆除時,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派專人看守,嚴禁非工作人15、員進入現場。7. 7模板支架在使用過程中嚴禁進行下列作業:在架體上拉結吊裝纜繩;利用架體吊、運物料;物料平臺與架體相連接;任意拆除架體結構件或連墻件;拆除或移動架體上安全防護設施;利用架體支頂模板;其它影響架體安全的作業。7. 8混凝土澆筑作業開始前應再次對模板支架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方能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模板支架下不得有其他作業人員。7. 9嚴格控制模板支架的實際荷載不超過設計值。7. 10必須預先制定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模板支架的安全監控措施和應急處理預案。7. 11木工作業棚內及材料堆放加工場地要按照規定設置足夠的消防器材,任何人員不得在該范圍內吸煙、用火。8、成品保護措施8.16、1按規格碼好垛,不得隨地亂扔。8.2工人搬運時應輕拿輕放,不得摔、扔支架。9、綠色施工措施9.1工地現場應遵守GB1252390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規定的噪聲限值,制定降噪制度。施工作業中模板、鋼管要輕拿輕放,杜絕操作人員大聲喧嘩、敲打等人為噪聲的發生。9.2木工作業區的刨花、木屑、碎木自產自清、日產日清、活完場清。9.3施工中有噪聲的工序應安排在白天;鋸、刨材料時,應在木工棚內進行,必要時采取隔音減噪措施。9.4施工清理出的垃圾應裝如容器外運,不得想下拋撒。9.5所有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穿著工作服,不準赤膊赤腳進入現場施工。為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除按規定穿戴防護工作服、防護手套17、和絕緣鞋外,還應保持干燥和清潔。9.6施工現場嚴禁吸煙,施工中嚴禁打鬧、嬉笑,要集中精力,施工人員不準大聲喧嘩。9.7施工人員要聽從安排,分區劃段負責,各工種要協調配合施工,以確保運料、綁扎、焊接能順利進行。9.8現場建立垃圾站,現場內的零散碎料和垃圾應及時清理,堆放在指定地點,及時外運,以免影響施工。9.9施工現場的材料、機械、消防、安全、衛生、環保等管理都要指派專人負責,并定期檢查,做好記錄。9.10施工現場設置必要的標語牌,標語牌的字跡應書寫規范,工整漂亮,并經常保持清潔。10、應急預案為了對模板及支撐體系安裝、混凝土澆筑、模板及支撐體系拆除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突發事故及時采取有效控制18、和實施搶救,防止事故影響蔓延,最大限度降低損失,特制定相應的預防和應急措施。10.1可能發生的事故1、機械事故。2、高空墜物以及高空墜落。3、觸電。4、火災。5、腳手架坍塌。10.2搶險組織為保證工程施工安全,危險源一旦出現險情,能夠做到及時、迅速、有效搶險,將險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將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特成立項目部搶險領導小組。TlC拆卡型模架支撐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圖隊長: 負責事故搶救過程中對各種資源的協調,用最科學的方法把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并負責事故的調查和分析。 副隊長: 負責事故搶救現場的指揮和搶救方案的確定,并負責具體實施。負責對傷員的治療情況進行跟蹤。隊員: 負責調19、動現場警衛,保護事故現場和現場的兩個通道,控制人員出入,負責主要路口和門口接車并把專業救護人員帶到事故現場。隊員: 負責組織現場保護,收集、整理與事故有關的證件、材料、培訓記錄等,并協助各級主管領導勘察現場。并隨時向現場指揮人員匯報。隊員: 負責事故現場搶救材料和物資的供應和調配。隊員: 新 負責對負傷人員的現場搶救和護送到醫院,對傷員的傷情和人數隨時向現場指揮人員匯報。隊員: 負責詢問有關當事人,并做好筆錄,配合上級主管人員調查事故原因。調查情況隨時向現場指揮人員匯報。10.3應急救援機構組織職責1、應急指揮人員職責:(1)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事發地點,了解現場狀況,初步判斷事故原因及可能產20、生的后果,組織人員實施救援。(2)發生傷亡事故后,安排人員聯絡醫院、消防機構、應急機械設備、派人接車等事宜。(3)召集救援小組人員,明確救援目的、救援步驟,統一協調開展救援。(4)按照救援預案中的人員分工,確認實施對外聯絡、人員疏散、傷員搶救、劃定區域、保護現場等的人員及職責。(5)協調應急救援過程中出現的其他情況。(6)救援完成、事故現場處理完后,與現場相關人員確認恢復生產的條件及時恢復生產。(7)根據應急實施情況及效果,完善應急救援預案。2、現場安全員(1)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了解現場狀況,參與事故救援。(2)依據現場狀況,判斷仍存在的不安全狀態,采取處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及財產損失,21、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3)判斷擬采取的救援措施可能帶來的其他不安全因素,根據專業知識及經驗,選擇最佳方案并向應急指揮提出自己的建議。(4)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完善工作。3、專業操作人員及其他應急小組成員(1)聽從指揮,明確各自職責。(2)統一步驟,有條不紊地按照分工實施救援。(3)參與應急救援預案的完善。10.4應急處理程序和報告程序在施工生產中,一旦發生突發事故,應立即啟動先期處置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盡力控制事態發展,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及時上報并同時搶救傷員及疏散人員,避免事故蔓延。各分部出現緊急情況,應立即向項目部值班領導及項目經理報告,項目部向業主、監理、質檢站及集團上級22、主管部門匯報。10.5事故應急救援程序應急指揮立即召集應急小組成員,分析現場事故情況,明確救援步驟、所需設備、設施及人員,按照策劃、分工,實施救援。需要救援車輛時,應急指揮應安排專人接車,引領救援車輛迅速施救。1、機械事故(1)發現險情的人員立即向領導報告。(2)立即切斷電源。(3)指揮員召集搶險小組進入應急狀態,并上報。(4)對險情制定搶救方案。(5)根據險情制定搶修方案。(6)各小組按職責實施方案。(7)保護事故現場。(8)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如發生人員昏迷、傷及內臟、骨折及大量失血:a.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電23、話 :010-66947114 ),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聯系專科醫院。b. 外傷大出血急救車未到前,現場采取止血措施。c.發生斷手(足)、斷指(趾)、嚴重情況時,現場要對傷口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將斷手(足)、斷指(趾)用消毒和清潔的敷料包好,切忌將斷指(趾)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細胞變質。然后將包好的斷手(足)、斷指(趾)放在無泄露的塑料袋內,扎緊袋口,在袋周圍放些冰塊,或用冰棍代替(切忌將斷手(足)、斷指(趾)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隨傷者送醫院搶救。d.骨折:注意搬動時的保護,對昏迷、可能傷及脊椎、內臟或傷情不詳者一律用擔架或平板,不得一人抬肩24、一人抬腿。一般性外傷:a.視傷情送往醫院,防止破傷風。b.輕微內傷,送醫院檢查。2、高空墜物以及高空墜落(1)發現險情的人員立即向領導報告。(2)停止高空作業。(3)指揮員召集搶險小組進入應急狀態,并上報。(4)對險情制定搶救方案。(5)根據險情制定搶修方案。(6)各小組按職責實施方案。(7)保護事故現場。(8)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如發生人員昏迷、傷及內臟、骨折及大量失血:a.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電話 :010-66947114),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聯系專科醫院。b. 外傷大出血急救車未25、到前,現場采取止血措施。d.骨折:注意搬動時的保護,對昏迷、可能傷及脊椎、內臟或傷情不詳者,應注意摔傷及骨折部位的保護,避免因不正確的抬運,使骨折錯位造成二次傷害。疑似脊椎骨折必須用木板床水平搬動,絕對禁忌頭、軀體、腳不平移動。注意保暖及現場抗休克。患者骨折端早期應妥善地簡單固定。固定的松緊要合適,不能太緊或太松。固定時可緊貼皮膚墊上棉花、毛巾等松軟物,外以固定材料固定,以細布條捆扎。一般性外傷:a.視傷情送往醫院,防止破傷風。b.輕微內傷,送醫院檢查3、觸電(1)發生電擊后必須首先切斷電源,關閉開關或用絕緣物體挑開電線、電器,或用帶木柄(干燥)的斧頭砍斷電線,千萬不可用手直接拉病人。(2)發26、現險情的人員立即向領導報告。(3)指揮員召集搶險小組進入應急狀態,并上報。(4)對險情制定搶救方案。(5)根據險情制定搶修方案。(6)各小組按職責實施方案。(7)保護事故現場。(8)搶救受傷人員時幾種情況的處理:如確認人員已死亡,立即保護現場;如發生人員昏迷:a.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電話 :010-66947114),并說明傷情。為取得最佳搶救效果,還可根據傷情聯系專科醫院。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在心前區叩擊數下,如無心跳,則行胸外心臟按摩。一般性受傷:視傷情送往醫院檢查。4、火災發生火災后,積極進行報警救援,由外協員和保衛干事27、二人負責,報警后立即去大門口外迎候并指導消防車進場投入滅火工作。在報警的同時,義務消防隊由保衛干事負責指揮滅火組成員使用現場滅火器材積極投入滅火戰斗:同時消火栓組急速打開附近的消火栓,接好水龍頭、水槍,迅速投入滅火。在自救或求援的同時,搶救組迅速進行火場及其周圍重要物品和易燃物品的搶救和疏散,盡量減少財產損失。由工長等人對救災搶險中受傷的人員進行現場包扎或送醫院搶救,以減少人員傷亡。5、模板支撐體系坍塌(1)發現險情的人員立即向領導報告。(2)指揮員召集搶險小組進入應急狀態,并上報。(3)事故現場應急處理a.警戒隔離:搶險隊員在事故現場周圍用警戒樁、警戒線帶等物資在現場設置警戒隔離區,非搶險隊28、員不得進入警戒區內,以防止發生連鎖事故,為更好地進行搶險工作創造條件。 b.人員疏散:搶險隊員將事故現場被困人員,及時組織轉移到安全地帶,并將現場非搶險隊人員轉移出事故現場。 c.人員搶救:確定是否有人員受傷、被困,如有人員受傷、被困,先將搶險隊員將受傷人員從事故現場解救出來,并進行現場急救處理。立即聯系120、999急救車或(中國人民解放軍307醫院:電話 :010-66947114),同時盡量確定被困人員的詳細情況(包括人員數量、姓名、以及被困位置),為搶救創造有利條件, d.控制險情:搶險隊員使用預備的應急物資,對有進一步傾斜、倒塌發展趨勢的腳手架進行加固,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29、 e.設置向導:在事故現場入口及進入現場的主要通道邊安排引導人員,以引導救險車輛、人員、物資等迅速準確地進入事故現場。 f.記錄:事故發生后,由安質部有關人員對事故的發生、發展以及搶險救護等過程情況進行記錄,為事后的調查、分析提供資料。(4)根據險情制定搶修方案。10.6應急急救路線10.7善后處理 現場搶險工作完成后,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部有關部門和人員,配合上級部門,對事故的發生、發展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調查,形成相關的調查記錄。 對事故中受傷人員應及時送醫院治療,直到傷愈后方可出院,并按有關要求支付受傷期間的誤工損失;對事故中不幸死亡人員應做好其家屬的思想工作,并按有關要求及時將賠償費用支付給其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