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項目實施方案(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029
2024-01-05
4頁
12.90KB
1、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大醫養結合保障力度,全面推進康養聯合體鄉鎮建設,按照*要求,結合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一、目標任務2023年,全區打造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14家,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二、建設標準及進度要求以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主體, 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深度實質性合作,建立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著力提升轄區內老年人康養服務水平。依托養老服務機構或者康復機構,整合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和護理員資源建設康養聯合體,為老年人提供能力評估、健康管理、醫療急救、送醫送藥、專業康復、輔具租售等方面的直接服務或轉介服務。4月中旬前,確定項目點位。4月底前,2、制定實施方案,確定項目實施單位,啟動康復場所建設;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及市下達任務清單完成民生地圖管理系統項目建設點位錄入。6月底前,完成康復場所建設,并建立康養聯合體康復養老專業化隊伍,開展康養服務。上述工作計劃的完成時間均為底線要求,結合市對區年度綜合考核,在確保項目質量、群眾滿意的前提下,鼓勵各鄉鎮(街道)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民生地圖中項目平均進度應不小于時間進度(月度數/12*100%)。三、驗收標準及政策補助一是與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建立康養聯合機制,配備相應康復器械。以簽訂合作協議為準。二是根據老年人康復需求,配備具備專業能力的康養服務人員不少于3類。包括但不限于康復醫師、中醫針灸推拿醫師3、精神科醫師、康復治療師、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護士(康復)、社會工作者、養老護理員、家庭照護者和家庭簽約醫生等。三是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專人負責康養聯合體業務,所有護理員都應具備基本的康復和急救知識,高級護理員應掌握康復和急救技能,能指導老年人開展康復訓練。以簽訂勞務合同或合作協議為準,同時要求提供服務人員專業資格證書。四是按照麗水市鄉鎮(街道)康養聯合體工作指引開展康養服務。以康養相結合的服務案例和服務記錄為準。根據服務項目及人員設施不同,分為基礎型和示范型兩類。基礎型的,應具備自理能力與評估、日常健康管理服務、醫療急救綠色通道、送醫送藥服務等四項基本服務功能;示范型的,在具備上4、述四項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還應具備專業康復服務、康復輔具租售服務等兩項特色服務功能。通過區民政局組織驗收后,采用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結合投入資金情況,基礎型按每家最多不超過5萬元的標準給予建設補助,示范型按每家最多不超過10萬元的標準給予建設補助。建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康養聯合體的各類功能用房改造、裝修裝飾、標示標牌及設施設備采購等。康養聯合體建設補助資金,由區財政局統籌省級現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安排解決。四、工作要求(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街道)要負責轄區內康養聯合體民生實事項目的具體實施,抓好項目要素保障,抓好重要實施節點的督促推動,推進中要力戒形式主義,真正在康養結合惠及老年人上5、下功夫;區民政局負責牽頭統籌協調推進,明確專人負責,倒排工作計劃,為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區衛生健康局配合協助區民政局做好項目的建設和指導;區財政局做好項目資金保障工作。(二)加強項目督導。區民政局負責全區督促指導、考核指標和責任分解。區民政局、區衛生健康局加強康養聯合體建設運行過程中的監督管理,分別對康養聯合體服務中的養老和涉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康復服務進行檢查、監督。民生實事項目完成后,在項目現場設置群眾反饋評價二維碼,同時市、區民政局采取電話抽查、隨機暗訪等方式了解實事滿意度情況。(三)加強宣傳引導。各鄉鎮(街道)要組織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宣傳報道,全面展示民生實事工作成效,營造濃厚工作氛圍,助力“老有康養”建設,提升我區康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