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鄉中心學校民和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實施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404
2024-01-05
7頁
18.55KB
1、杏兒鄉中心學校關于民和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實施方案為切實提高我校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文件精神和青海省教育廳關于組織實施2015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通知要求,以及參照民和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實施方案,現根據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培訓實施方案。具體方案如下:一、領導小組組長:仁青副組長:鮑永文 李文忠組員:陸妮 安索南 辛海如 包換過下 劉學平 胡吉花 陳慧娟 代彥彥二、培訓目標1通過診斷測評,幫助參訓教師了解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明確自己的信息技2、術教學應用短板和努力重點;2通過任務驅動式混合研修,引導教師從自身學科教學出發,掌握能夠為自身工作學習帶來便捷和更高效率的信息化工具,使得教師工作事半功倍;3通過成果研磨,引導參訓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本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做中學,在成果打磨中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4.在項目組專家及區域教研員、骨干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研修社區、教師工作坊的研修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5.通過有效實施校本研修,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形成推動校本研修工作常態化進一步發展的工作機制;6.培養一支常態化研修的組織管理者、研修指導者隊伍; 7.通過研修成果提煉和評選活動,生成一批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精品資源,發3、掘一批信息技術應用示范校。三、培訓對象我校全體在職教師,共計51名。四、培訓內容教師依據訓前診斷測評報告、本校教學環境和自身需求,選擇完成80學時的研修任務、活動及課程學習。課程內容具體安排如下:模塊研修課程時間(周)混合研修任務及活動任務主題線上作業(成果)簡介線下活動安排訓前診斷測評,并以此為依據,選學網絡課程。第一模塊感受技術魅力提升綜合素養(15學時)課程導學、平臺操作指南、技術素養及師德、心理、法制等綜合素養課程2015年10月25日-11月15日(3周)任務1:我的研修計劃 了解實施方案、熟悉平臺,根據測評結果制定個人研修計劃,參與“如何做互聯網+時代的好教師”網絡研討活動。學科坊4、研修(推選作品):與“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相結合,各校學科坊組織集體備課等線下交流活動,對教學設計進行研討點評,推選擬重點研磨的“種子作品”。第二模塊運用技術工具加工教學資源(15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準備類課程2015年11月16日-12月6日(3周)任務2:完成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結合近期課堂教學實際,完成一份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模板見附件1),并附相應的課件或教學微課等。第三模塊應用技術工具創新教學活動(20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實施類課程2015年12月7日-2016年1月3日(4周)任務3:分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5、/轉變學習方式的課例在上階段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提交一份運用電子白板或其他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課例(可為完整課例或視頻片段;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提交說課稿),并對該課例運用的技術手段做簡要說明(模板見附件2)。校級坊研修(研磨優品):各校組織線下課例觀摩活動,對各學科坊推選的“種子作品”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觀摩點評,組織線下實踐測評工作,推選本校“優品”。第四模塊應用技術工具優化評價診斷(15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評價類課程2016年1月4日-1月24日(3周)任務4.撰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實踐反思教師根據培訓期間自己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實踐的情況,撰寫一份實踐反思(模板見附件3)6、。區域坊研修(展評精品):項目組組織送培送教活動,區域工作坊組織線下實踐測評的最終核定工作,對各校推選的“優品”案例進行展示點評,推選本區域信息技術應用“精品”成果資源包(含教學設計、視頻課例、教學反思等)。第五模塊運用研修社區助力專業發展(15學時)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2016年1月25日-3月25日(8周)任務5:修改完善研修成果資源包參加精彩綻放活動,修改完善研修成果資源包。查漏補缺五、培訓方式1.采取診斷測評、按需選學、任務驅動、成果導向的方式,通過“個人提交作業教研組和校級坊研磨作品學科坊推選優品”,層層推選精品,逐級提煉成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2.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7、。本次培訓主要采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將網絡學習與課堂教學實踐應用相結合,將培訓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在協作研磨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3.網絡測評與實踐測評相結合。培訓測評包含網絡研修測評和線下實踐測評,網絡研修測評檢驗教師線上課程學習成效;線下實踐測評檢驗教師線下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和信息技術應用成果。六、考核評價 本次培訓任務考核納入杏兒鄉中心學校的考核工作中及教師績效考核工作中。并為青海省評優評先、信息技術應用示范校建設及組織發展測評提供參考。任務考核(100分)階段網絡研修(40分)線下研修(60分)自我管理(10分)平臺學習(20分)線上活動(10分)課堂應用(30分)實踐測評8、(30分)以作業形式提交一份研修計劃課程學習1分/40分鐘2分/1次實踐作業10分/1篇參加集體備課、觀課議課、成果研磨等線下校本(區域)研修活動3次以上,由學校綜合評定最終成績,滿分30階段一10分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階段二/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三/200分鐘,滿分5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四/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五/120分鐘,滿分3分1次,2分/社區積分常態研修 習慣養成:參訓教師在完成研修任務的同時自主參與社區學習共同體研修,通過社區積分完善個人數字成長檔案袋,養成常態研修習慣,積累學習成果。社區積分無上限,作為評優參9、考。貢獻積分寫日志:2個積分/1篇傳資源:2個積分/1篇發問答:1個積分/1篇活躍積分評分(作業、資源):1個積分/1次評論(課程、作業、日志、問答):1個積分/1次魅力積分作業、日志被評論:1個積分/1次作業被推優:20個積分/1次;資源被推優:2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10分);1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8分);資源被下載:1個積分/1次七、參訓幫扶由于教學點網絡限制及受限于教學點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特安排中心學校教師對教學點教師進行研修幫扶。幫扶名單如下:郭江-(楊長軍) 馬偉良-(李春山)王三周-(殷顯湘) 謝有財-(李長明)朱桂花-(鄂明芬) 郭忠輝-(魯曉軍)白學偉-(王存壽) 10、陳正雄-(謝康全) 倉尕藏-(包換過下) 參加幫扶的教師研修時間安排每周二、四下午6:00-7:00。教學點教師的研修考勤算入工作考勤中。八、參訓者職責(1)參訓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本項目培訓活動,變被動的受訓者為主動的參與者,把本培訓項目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2)參訓教師應主動完成本項目要求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線上線下的各種研修活動。(3)參訓教師要將網絡研修的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將培訓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成果。九、進度安排1.2015年11月2日2016年3月25日 研修前會議、網絡研修、送培送教、查漏補缺2.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 總結評優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