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品種示范展示項目實施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559
2024-01-05
6頁
21.50KB
1、2012年新品種示范展示項目實施方案為充分利用我縣光熱水土資源,擴大優良品種覆蓋率,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結合我縣實際,制定2010年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展示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一、發展現狀:旬邑縣地處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平均海拔8501300m,年平均氣溫9度,無霜期179d,大于和等于10有效積溫2955.8,日照時數2390h,年降水量550600mm。全縣有耕地 ,其中糧食作物面積基本穩定在 左右,在糧食作物中玉米品種有中金368、正大12,沈單16,鄭單958,先玉335等,小麥品種有長旱58、長武134,晉麥47,運旱22-33等,洋芋品種有東北白、三雜、虎頭等2、品種,油菜品種是延油二號,上黨等品種,雖然農作物主栽品種比較明顯,增產突出。但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品種“多、雜、亂”現象極為突出。種子法實施以來,我縣種業發生了深入的變化,種子經營主體增多,新品種數量急劇增加。新品種數量的增加,豐富了品品種型,繁榮了市場供應,促進了糧食生產發展。但是,由于新品種數量太多,過去農民購種只要聽種子公司一家的品種推介,如今面對數十家種子公司的宣講推介,增加了選購種子難度。農民普遍盲從盲動,亂購亂種新品種,2010年調查全縣玉米品種目前銷售種植有40多個,而且大部分是以中晚熟稀植大穗品種為主;小麥品種有十多個,其中有個別將關中水澆地小麥品種盲目引進種植;3、洋芋品種有二十多年未有效進行更換。農作物品種不對路,產量不穩,品質較差,嚴重影響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種子管理應當以品種展示為切入點,加大主導品種的宣講推廣力度,幫忙農民選擇良種,應用良法,大力發揚優良品種對農業生產地基礎作用。通過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篩選適應當地生態、生產條件和市場需求的主導品種,促進農作物新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摸索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提高良種的貢獻率。二、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領導,以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為目的,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總體要求,以挖掘品種增產潛力,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改善品質、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主攻方向,以品種展示為切4、入點,篩選適應不同區域市場需求、生態環境、種植習慣的主導品種,以良種推介為突破口,發布宣講主導品種,開展技術學習,培育良種帶頭戶,使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脅調推廣,良種良法相配套。三、可行性分析,1、國務院和陜西省下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省市加大支農項目投入,為加快種業發展提供了苛刻的政策保障,2、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及年初人代會確立的推進糧食單產提高工程,高產創建工程,和示范園建設項目等等,為該項目順利實施提供了良好機遇和保證。3、我縣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原種子公司解體以后,在此基礎上成成立管理站,有一定的技術力量,有庫房涼場機械和檢測設備,4、展示地5、點自然條件優越,土質優良,農民栽培作為精細,高產創建名列全省前列。四、年度目標與預期效益,1、目標任務:建立標準化試驗展示基地500畝地。種子管理站要采用征用土地或租用田塊的方式長期穩定地塊,一定15年。其中國營農場100畝,上部源區100畝,下部原區100畝,山區100畝,川道100畝。在全縣相應區域建立若干個新品種展示園。通過品種展示和良種推介,使我縣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品種年更換率達20%以上,到2015年良種科技奉獻率進步到45%以上,主導品種推廣面積達80%以上,糧食單產、總產和效益明顯提高。2、效益分析:該項目建成以后,每年承擔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洋芋等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6、示范展示任務,通過有計劃的對新品種定點試驗,大面積示范展示,可以引進篩選推廣優質高產多抗的新品種,加速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防止盲目引進和任意推廣新品種造成的多亂雜而給生產帶來損失。同時,有利于品種結構優化,擴大品種類型,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輻射帶動全縣實現品種良種化,實現增產增收。五、建設地點與規模,1、地理位置,農作物型品種展示田安排在旬邑縣糧食主產區,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的6個鄉鎮,用地采用租用農戶耕地的方式,一租15年,面積總共500畝,另外安排示范1000畝,管理站實行提供種子、肥料、地膜等補助方式推動落實。具體是建設雜交玉米和小麥新品種示范展示基地400畝,示范展示品種7、玉米12個,小麥5個。鎮頭農場展示面積各50畝;馬蘭鎮展示面積各50畝;太村鎮展示面積各50畝;丈八寺鎮展示面積各50畝。建設洋芋50畝展示田,地點在馬蘭山區。建設油菜新品種展示田100畝,地點在原底鎮和丈八寺鎮各50畝。展示品種由縣種子管理站統一提供。2、配套設施建設,利用原種子公司解體以后的就設施、場地,庫房,車輛,進行改造,科學加以利用,其中庫房三間改造成樣品貯藏陳列室,院落修繕完善,改造成風干涼場,搭建一座風干室,要按照需要將試驗示范配備小型拖拉機、各種專用播種機、噴霧器、覆膜機、收割機、脫粒機、點播器等專用機械。補充完善品種檢驗檢測用的儲藏設施,包括試驗室、考種室、掛藏室、倉庫、曬場8、農機庫房等。購置種子檢驗檢測以及品種生產所必要的儀器、機具等設備,包括供試驗田用的數粒儀、水分儀、烘干機、發芽箱等儀器。配備試驗示范辦公自動化要求的微機、打印機、傳真機、攝像機等。六、項目建設及資金來源,總體布局本著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注重實效的原則,重點選擇在鄉鎮班子組織領導能力強、農民參與積極性高的6個鄉鎮,其中: 上部源區100畝下部原區100畝川道100畝山區100畝農場100畝項目建設內容 (一)田間工程 1、新品種試驗田展示田:500畝 2、新品種示范田:1000畝 (二)土建工程 1、儲藏室:180平方米 2、晾曬場:1500平方米 3、檢測室:40平方米 4、風干室:100平9、方米(三)配套儀器設備 種子檢測化驗設備:一套 (四)配套農機具 1、小型播種機:20臺 2、大型收割機:4臺 3、中型脫粒機:6臺 投資估算 經測算,該項目總投資為 萬元。其中: 田間工程:總投資 萬元(新品種試驗 萬元,新品種示范田 畝 萬元,) 土建工程:總投資 萬元(儲藏室180平方米 萬元,晾場1500平方米 萬元,風干室100平方米 萬元,檢測室樓40平方米 萬元) 配套儀器設備:總投資 萬元 檢測化驗設備一套50萬元) 配套農機具:總投資 萬元(小型播種機 20臺 萬元,大型收割機4臺 萬元,中型脫粒機6臺 萬元) (詳見附表) (三)項目資金籌措方案 國家財政投入: 萬元 地方10、配套: 萬元 七、工作步驟或項目進度安排建設期限和實施進度安排 建設期限: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實施進度:212年12月立項申報;24月技術培訓,備足種子、化肥、農藥; 59月完成儲藏室180平方米,晾曬場1500平方米,檢測室40平方米,風干室1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 410月份配套的農機具、儀器設備采購、安裝、調試完畢。12月份聘請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組織專家驗收。 八、工作措施(一)、加大組織領導。創立和平市現代農業水稻新品種展示項目領導小組和技術領導小組。項目領導小組詳細負責各項工作的脅調,由分管農業 任組長,農業局局長 任副組長,農業局種子管理站成員。技術領導小組由和平市種子11、管理站及農技、植保、土肥、良種技術推廣等相關業務部門農藝師以上人員組成技術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展示計劃和實施方案,領導田間肥水管理、防病治蟲等技術,貫徹落施到展示點,真正起到展示帶頭作用。(二)、加大管理,使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從項目的選址、品種的選擇、技術的實施全過程要有專人負責,加大田間技術領導。創立主導品種發布制度。培育良種帶頭戶,加大主導品種宣講推廣力度。以優良品種為主導,以品種展示為抓手,以配套良法為支撐,組織主導品種進社區入戶,做到良種良法一起推,大力發揚良種的增產增效作用。(三)、加大宣講,認真篩選主導品種。在展示帶頭點的醒目處設置標志牌,全生育期放置,標志牌規格為3.02.0米;在展示品種抽穗至成熟期間,每個品種設置一塊小標志牌,介紹品種名稱、育成單位、主要特征特性等;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進行新品種宣講;在成熟期組織鎮鎮領導、農技人員、種糧大戶、農民群眾召開現場觀摩會,引導農民擇優種植,并根據品種表現,篩選品質優、抗性好、產量高的主導品種。(四)、認真總結, 提升品種展示成果。認真做好項目的現場驗收和技術工作總結,特別要求在項目實施每個重要環節都要拍照片,作為今后驗收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