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院預科教育學院校園景觀規劃方案設計項目說明(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581
2024-01-05
7頁
21KB
1、青海民院預科教育學院校園景觀計劃設計說明書 指導老師:燕華 班級:10城市計劃 姓名:王達召 學號:一、計劃區現實狀況概況 計劃區在西寧市城東區曹三路和八一路交叉口東南部,校區南北長約108米,東西長約220米,用地總面積約3.8公頃。基地用地性質為文化教育用地和居住用地,周圍為居住用地。基地內部建筑多為3、4、5層磚混結構,建筑質量良好,少立面設計,除了校門口和南面休息綠地有高程差異以外,基地內部基礎平坦。內部綠地基礎圍和成塊狀,綠地游步道較少,廣場鋪裝較多,但設計單一。缺乏景觀小品、休息設施和照明設施,田徑場為泥土鋪地。總來說,校園景觀之間無聯絡,整體不協調,環境設施缺乏。二、 計劃指導思2、想、依據1. 計劃指導思想此次環境設計主導思想以簡練、大方、便民;美化環境;表現建筑設計風格為標準,使綠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使環境成為校園文化表現。其設計特點有: (1)、充足發揮綠地效益,滿足老師學生不一樣要求。發明一個幽雅環境,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堅持“以人為本”,充足表現現代生態環境保護型設計思想。 (2)、植物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疏密合適,高低錯落,形成一定層次感;色彩豐富,關鍵以常綠樹種作為“背景”,四季不一樣花色花灌木進行搭配。盡可能避免裸露地面,廣泛進行垂直綠化和多種灌木和草本類花卉加以點綴,使校區達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3)、校區之中道路努力爭取通順、流暢、方便、實3、用。并合適安置園林小品,小品設計努力爭取在造型、顏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和建筑相適應。周圍綠地不僅能夠對小品起到延伸和襯托,又獨立成景,使全區綠地形成以集中綠地為中心綠地體系。 (4)、綠化景觀設計圍繞校園文化內涵,營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文化環境,嚴謹開放交流環境,催人奮進學習環境,舒適宜人休閑環境,友好統一生態環境。充足表現出青海民族學院預科教育學院景觀特征。2.計劃依據 青海民族大學西校區景觀計劃任務書 青海民族大學西校區地形圖 西寧市總體計劃 一般高校建筑計劃面積指標 國家相關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范三、 計劃設計構思1、“以人為本”,發明舒適宜人可人環境,表現人為生態。“人”是景觀使4、用者。所以首先考慮使用者要求、做好總體布局,要有利于全校學習環境,降低使用中種種矛盾,提升環境質量等方面功效要求。 2、“以綠為主”,最大程度提升綠視率,表現自然生態。設計中關鍵采取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中配置高大喬木,茂密灌木,營造出令人心曠神怡環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根本。在校園景觀設計中,“因地制宜”應是“適地適樹”、“適景適樹”最關鍵立地條件。選擇適生樹種和鄉土樹種,要做到宜樹則樹,宜花則花,宜草則草,充足反應出地方特色,只有這么才能做到最經濟、最節省,也能使植物發揮出最大生態效益,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4、“崇尚自然”尋求人和自然友好。縱觀古今中外庭院環境設計,全部以“靠近自然5、,回歸自然”作為設計法則,貫穿于整個設計和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生活空間利用自然、師法自然,尋求人和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間友好共處,才能使環境有融于自然之感,達成人和自然友好。四、專題設計專題為回歸自然,以廣場為關鍵,綠化景觀向四面滲透,包含運動區、教學區和生活區綠地、景觀小品,或用相同道路鋪裝使它們聯絡起來,或用相同綠化景觀使它們聯絡起來。綠化開遍各地,意在營造一個森林式校園,為學習提供一個優雅環境。五、 形態設計1、交通組織和流線保留關鍵道路,進行整修和改造,改變步行道鋪裝,增加游步道。計劃交通流線組織努力爭取概念明晰、功效明確,合理組織游覽路線,努力爭取做到步步有景、步移景換。小區內車行道6、分為兩級,均保留。教學區內車行道紅線寬8.5米,機動車道寬4.5米,兩側各寬2米。宅間路紅線寬3米,無步行道。將教學區大量鋪裝改造成集中綠地,設置少許集散廣場,并在綠地內部設置游步道,寬2-3米,供師生進入綠地親身感受自然。道路場地盡可能使用生態化鋪地材料和就地取材,發明生態化交通空間。2、 綠化系統設計 充足利用計劃區域周圍優越自然生態環境,建立一個布局均衡、功效完善校園綠地系統。校園環境能夠為城市環境增色。近幾年,很多城市對學校周圍圍墻提出“透空化”要求,即是借重校園環境為城市服務。而我們校園設計進而提出“城在綠中,綠在校園”,這也充足展現了校園在城市環境中關鍵地位。景觀環境設計以自然生態7、為專題,植物配植豐富多彩,強調植物造景功效和實用功效,突出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發明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斑斕、冬景蒼翠四季美景,喬、灌、草結合,常綠和落葉、闊葉樹和針葉樹相結合,現有茂密樹林、又有疏朗草坪,現有精美花壇,又有粗獷灌叢,充足表現綠色植物勃勃生機。車行道兩側和田徑場一側種植行道樹,使之性質林蔭大道,不僅給師生提供庇蔭場所,還給人以視覺震撼。廣場旁邊兩塊綠地關鍵種植灌木群和中小喬木樹叢,并配置花壇,形成疏密有度、錯落有致不一樣植物群落,結構低矮開放空間,和周圍建筑形成對比。草坪不許可進入,選擇觀賞型強草種。 學生公寓生活區綠地和運動區、教學樓后綠地均采取高大喬木和中小喬木結合,以達8、成隔音效果和視覺沖擊。其間設置可進園路和亭子,花架等景觀設施。讓師生有一個良好課外學習和休息環境。田徑場則選擇人造草皮,滿足運動功效。3、環境景觀小品設計景觀小品和環境設施應滿足景觀和使用雙重功效,它們是景區環境景觀關鍵組成部分。(1)、水體結合自然地形及場地現實狀況,在食堂東側及南側均部署有景觀湖面,結合木質亭臺,花卉,灌木等要素,給學生營造一部分致休息和學習空間環境。(2)、休息設施關鍵分為獨立座椅及休息亭臺,材料多為親近自然木材。(3)、照明設施在車行道兩側設置高壓鈉燈,每隔35米放置一個。在綠地周圍設置庭院燈,每隔20米放置一個。在廣場和各教學樓入口廣場設置廣場燈,每隔20米放置一個。觀賞草坪內部分散部署草坪燈,使夜晚校園也能顯現迷人色彩。(4)、標志設施在觀賞草坪邊緣設置警示牌,提醒師生不要隨意踐踏草坪,亂摘花朵,以免造成環境破壞。設置提醒牌,包含入口標志、導向標志。(5)、其它設施垃圾桶:設置于集中綠地和道路周圍,每隔50米放置一個。假山:在入口東側主樓前集中綠地上,關鍵起到改善綠地環境,豐富景觀空間造型,發明園林空間,使師生能有一個良好學習和休息場所。公用電話亭:部署在校園干道旁人行道上,整個校區共部署有3個,即食堂前,主入口處,主教學樓前各部署一個。起到方便學生對外通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