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總體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588
2024-01-05
11頁
23KB
1、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總體方案為全面完成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示范 推廣項目規定的各項指標,根據山東省財政廳關于下達 2012 年財政支持農業技術推廣資金預算指標的通知 (魯財 農指2012147 號)的要求,制定項目實施總體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義 日光溫室蔬菜產區由于常年連作,管理技術參差不齊, 化肥、農藥過量使用等問題,使土壤條件惡化,病蟲害發生 加重,導致蔬菜的產量、質量和效益不穩定,已經影響到日 光溫室蔬菜的可持續發展。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 技術的大面積示范與推廣,對于解決目前日光溫室蔬菜生產 上的突出難題,提升我省日光溫室蔬菜栽培現代化水2、平,促 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確保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給,保障生 態環境友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主要技術內容 (一)主推技術內容 1.選用結構優良棚型及設施材料。推廣應用山東型、 等結構性能優良、 抗風能力強的日光溫室; 選擇透光性好、 長壽、消霧、無滴 EVA 膜或 PO 膜;選用保溫效果好、防雨雪的保溫被, 提高保溫效果; 采用自動卷簾機及微滴灌設施, 減輕勞動強度,控制棚內溫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2.選用優良品種。選用符合目標市場需要,耐低溫、耐 弱光,品種優良的日光溫室專用蔬菜品種。 3.采用集約化育苗技術。采取穴盤集約化育苗技術,根 據蔬菜種類不同,選擇適宜規格的穴盤,選用3、或配制專用基 質,選擇優質適宜的嫁接砧木,改進嫁接方法和工藝。加強 苗床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適齡壯苗。 4.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減量施用化 肥,增施優質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等,降低面源污染,改善產 品品質。 5.推廣科學的土壤消毒技術。采用石灰氮或棉隆等進行 土壤處理,防治土傳病害,減輕連作障礙。 (1)石灰氮消毒技術。在 7、8 月份閑臵季節,在棚內 開溝,每畝鋪施細碎的作物秸稈 10002000 公斤,再撒施 石灰氮,起壟,灌水后用地膜覆蓋,再蓋嚴棚膜,悶棚 15 20 天,提溫殺菌。 (2)棉隆處理技術。土壤深翻 30 厘米,土壤濕度保持 在 60%70%,畝鋪施有4、機肥 5000 公斤、均勻撒施棉隆 30 公 斤左右,旋耕后及時覆蓋無破損農膜,封閉消毒 2030 天, 可有效地殺滅土壤中線蟲、病原菌、害蟲及雜草種子。揭膜 后,透氣 7 天以上,進行正常農事操作。土壤消毒后,配合施用“凱迪瑞”“多利維生”等,進 、 行土壤修復。 6.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采用農業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方法防治病蟲害。 (1)農業防治。應用抗病品種、培育壯苗、輪作(如 蔬菜與水稻)等農業防治方法,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物理防治。在棚內距地面 11.5 米設臵黃板和藍 板,分別誘殺蚜蟲和薊馬,減少病害傳播;在日光溫室出入 口,或者在日光溫室5、四周通風口,鋪設防蟲網,棚內懸掛電 子殺蟲燈等,有效防止害蟲進入危害。 (3)生物防治。采用麗蚜小蜂天敵、武夷霉素、瀏陽 霉素、苦參堿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蟲害。 (4)化學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學藥劑,如氟吡菌 胺霜霉威、異菌脲、嘧菌酯、苯醚甲環唑、噻蟲嗪等,防 治日光溫室蔬菜發生普遍、危害嚴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 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蟲、薊馬、斑潛蠅等蟲害。 (二)集成技術內容 1.引進篩選品種。引進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 蘆、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種,通過試驗和示范,篩選抗病 性能強、品質優、產量高、適合日光溫室栽培的優良品種。 2.引進篩選藥劑。引進 35 種符合無公害、綠色食品 6、生產要求的藥劑,在日光溫室蔬菜上進行試驗,篩選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藥劑,在項目區進行推廣應用,減少 農藥用量。 3.開展減量施肥試驗。針對不同蔬菜作物,開展減量施 肥試驗,篩選并推廣投入少、效益高的最佳施肥量。 4.完善集成配套技術。通過試驗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溫 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配套技術規程,并在項目區大面積示范 推廣。 三、實施地點、規模及任務 (一)實施地點 在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濟陽縣、淄博市周村區、博 山區、棗莊市新城區、東營市東營區、河口區、煙臺市芝罘 區、牟平區、海陽市、蓬萊市、壽光市、濟寧市任城區、泰 安市岱岳區、榮成市、文登市、日照市嵐山區、萊蕪市萊城 區、臨沂市羅莊7、區、莒南縣、平邑縣、德州市德城區、經濟 開發區、平原縣、齊河縣、臨邑縣、夏津縣、聊城市東昌府 區、陽谷縣、冠縣、濱州市濱城區、惠民縣、定陶縣、鄄城 縣等 35 個縣(市、區)組織實施,承擔單位共計 38 個。 (二)實施規模及任務目標 每個項目區各安排日光溫室蔬菜安全高效生產關鍵技 術示范樣板棚 10 個,核心示范區 100 畝,輻射帶動周邊地 區推廣 5000 畝以上;培訓縣、鄉技術人員和種植戶 120 人 以上;發放技術資料 3000 份以上;日光溫室蔬菜平均畝增產 800 公斤以上, 農藥、 化肥減少用量 15%以上, 畝增收 1200 元以上。 四、任務分工 (一)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8、站 1.制定實施方案。根據項目下達的任務目標,制定項目 實施總體方案。 2.組織技術培訓。邀請有關專家,編寫培訓教材,針對 關鍵技術內容,結合相關市農技推廣部門的技術力量,對項 目區縣、鄉技術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培訓 100 人以上。 3.召開現場觀摩會議。在日光溫室蔬菜生產關鍵環節, 選擇有代表性的項目區,召開現場觀摩會議。 4.做好督導檢查和技術指導。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展情 況,組織相關市縣農技推廣部門,對項目的落實、進度、資 金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區進行 巡回技術指導。 5.搞好驗收總結。在縣級實施單位對項目區蔬菜產量初 測的基礎上,邀請有關專家進行測產驗收,及時對項9、目實施 情況進行總結上報。 6.開展績效評價。根據檢查督導、檔案資料審查、項目 落實以及測產驗收等情況,對各項目區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評 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各項目實施單位進行排序。 (二)項目實施單位1.根據省級總體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項目區實施方案, 細化任務目標,明確責任,落實技術措施,確保項目規定的 各項任務指標順利完成。 2.落實具體實施區域。將項目區落實到村、到戶、到田。 3.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對縣、鄉農技人員和示范戶進行 技術培訓。培訓 2 期,每期 60 人以上。利用廣播電臺、報 刊、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舉辦專題技術講座。印發技術資料 和明白紙 3000 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務。組10、織指導鄉鎮農技推廣單位,幫助農 戶落實優良品種、種苗、優質棚膜等。 5.建立健全項目實施檔案。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全程 記錄,對試驗數據、圖片、文字、影像等資料,進行歸檔整 理并刻錄成光盤。建立項目資金使用臺賬,做到專款專用。 6.組織測產和總結。組織技術人員對項目區日光溫室蔬 菜產量進行自測。項目結束后,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 并及時上報。 五、資金用途 項目資金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 暫行辦法 (魯財農?2007?41 號)的要求進行管理,合理 使用資金,做到專款專用。 (一)省級項目資金用途 本項目資金 30 萬元,主要用于省級總體方案制定、技術培訓和指導、檢查督導、績11、效評價及總結驗收等。具體如 下: 1.省級總體方案制定和項目部署費 4.5 萬元。主要用于 省級總體方案的制定、論證,召開項目部署會議等。 2.技術培訓和指導費 15 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編寫 培訓教材,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舉辦技術培訓班等。 3.檢查督導費 7 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各項目區項 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督導。 4.績效評價和總結驗收費 3.5 萬元。主要用于項目結束 后,對各項目區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對整個項目工作進 行總結和驗收。 (二)項目縣的資金用途 各項目縣的資金主要用于: 1.日光溫室改造補助費 34 萬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 區試驗、示范日光溫室的建設改造。 2.12、新品種引進篩選補助費 24 萬元。主要用于引進國 內外高產優質抗病的黃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種, 安排試驗篩選等。 3.技術培訓和部署會議費 812 萬元。主要用于召開部 署會議,組織專家編寫培訓教材,舉辦技術培訓班,召開現 場觀摩會等。 4.技術指導費 2.54 萬元。主要用于印發技術資料和明白紙,開展技術咨詢,對種植戶進行田間指導等。 5.示范基地補助費 23.5 萬元。主要用于種苗補貼、 生產資料購臵、勞務費、示范地租賃等物化補助。 6.測產驗收和總結費 2.5 萬元。主要用于組織專家對項 目區進行測產驗收,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總結等。 六、進度安排 1.2012 年 1011 月:13、制定項目實施方案,進行項目部 署。 2.2012 年 11 月:落實試驗、示范區域;分解示范推廣 任務。 3.2012 年 11 月2013 年 4 月:舉辦技術培訓班;安排 相關試驗;開展技術指導;召開現場觀摩會議。 4.2013 年 2 月4 月:分階段、分作物組織進行測產; 研究制定技術規程;開展檢查、調度、督導。 5.2013 年 5 月8 月:開展典型調查;搞好宣傳報道; 做好驗收和總結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項目組織管理工作 成立由省農業廳分管廳長為組長,廳有關處站負責人及 項目縣(市、區)實施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 負責項目的統一部署、解決項目實施中經費的落實14、組織協 調、項目的督導、檢查驗收等工作。成立由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為組長、有關蔬菜專家及項 目縣(市、區)技術骨干為成員技術小組的技術小組,負責 制定和落實技術方案,開展技術培訓、召開觀摩會議、組織 技術人員外出參觀學習、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 總結等工作,做好項目的技術支撐。 (二)科學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合理可行 的總體實施方案。各項目區按照總體實施方案的要求,分解 細化任務目標,制定出針對當地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具體實 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為加強項目的管理,將建立項目技術人員指導培訓制 度專家巡回指導督查制度和項目實施區域技術人員15、 、 量化考核制度 ;同時在項目區建立績效考評機制,結合技 術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和綜合考評機制,與年終評先評優等掛 鉤,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四)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在項目實施中采取“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 明確項目負責人和聯系人,強化責任,便于對項目執行情況 進行及時調度和督導,確保按時完成項目的各項任務指標。 (五)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是大力開展各項技術培訓。組織相關專家精心編寫培訓教材,舉辦省級培訓 2 次,使各項技 術落實到位;二是創新培訓模式,結合生產實際有針對性地 開展專題培訓。 (六)加強宣傳,擴大項目影響力 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多種16、媒體,加強對推廣項目的 宣傳推介,同時,在項目核心示范區要統一建立項目標牌, 標明項目規模、目標、關鍵技術、技術負責人、工作責任人 等,進一步擴大項目的社會影響力。 (七)建立健全項目實施檔案 為保證項目實施工作具體化和制度化,項目承擔單位要 對項目的實施活動和環節進行全程記錄,收集保存好圖片、 文字、影像等資料,歸檔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術文字 和電子檔案。 (八)抓好資金管理 嚴格按照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 法的要求,加強資金管理,按照項目預算使用資金,實行 專賬支付,建立資金管理檔案。 (九)強化檢查督導 省農技推廣總站會同有關市農技推廣部門,在關鍵環節 搞好檢查督導和技術指導,強化中期調度和績效考評。項目 承擔單位要及時上報項目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 措施。 (十)搞好總結驗收 項目完成后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總結,并形成技術和工作 總結報告。搞好典型調查和經驗總結,利用媒體進行宣傳, 提高項目的社會影響力,為下一步項目開展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