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扶貧整合開墾項目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611
2024-01-05
7頁
22KB
1、市委扶貧整合開墾項目方案根據省扶貧連片開發、整村推進項目規劃(2011-2015年)和市扶貧連片開發、整村推進項目規劃(2011-2015年)的要求,為切實做好我市2012年度扶貧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以循環發展、富民強市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兩不愁、四保障”為目標,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推進、政策支持與群眾參與相結合,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針對致貧關鍵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統籌解決貧困問題,著力提高基礎保障能力,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著力2、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著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縮小發展差距,為建設美好做出積極貢獻。二、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城鄉,突出重點。把加快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堅持規劃引領,著眼長遠,整體推進,著力解決連片區域發展瓶頸制約問題,促進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差異化扶持措施,立足當前,突出重點,集中解決連片區域致貧突出問題,全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堅持政府主導,合力推進。按照“規劃先行、資源整合、集中力量、綜合開發、整體推進、限期脫貧”的要求,以貧困區域為平臺,建立“領導聯片、部門共建、工作駐村、幫扶到戶”的工作機制,加大涉農部門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金3、分配、項目安排等方面向貧困片區傾斜力度。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濟困活動,合力推進貧困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瞄準貧困,扶持到戶。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識別機制,把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扶貧方式,將“項目覆蓋到村、扶持政策到戶”,有效解決貧困人口最直接、最緊迫貧困問題,做到扶持政策覆蓋全部貧困人口。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弘揚“三苦”精神,充分發揮廣大干部群眾主體作用,激發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增強扶貧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引導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三、實施范圍“十二五”期間,全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產生活條件4、較差,公共服務欠缺等問題較為突出的貧困地區,規劃編制了81個片區260個貧困村。2012年度啟動實施16個貧困片區60個貧困村的連片開發、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項目涉及9縣1區28個鎮,覆蓋農業人口20341戶76997人,其中貧困人口7518戶28533人。四、目標任務(一)總體目標通過實施連片開發、整村推進,使連片的貧困區域總體達到: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公共服務配套完善,人居環境大為改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使貧困片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二)具體目標到2013年,項目區目標5、是:1、人均口糧360公斤;2、人均純收入6000元,消除絕對貧困;3、人均安全住房達到25平方米以上;4、90的自然村道路得到硬化,90的村莊院落和農戶建起晴雨暢通的連戶路;5、戶戶用上安全穩定的電力,且同網同價;6、徹底解決生產用水困難,100以上的農戶吃上自來水或自流引水;7、實現通訊信號、廣播電視全覆蓋和自然村基本連通寬帶;8、加強產業建設,做到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實現“一村一品”規模經營,確保農民收入逐年提高;9、加強對貧困村醫務室、文化活動室、村支部、村委會活動室、警務室等公益設施項目配套建設,推進民主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10、通過教育扶貧和技能培訓,使貧困村100的初6、中畢業生升入高中、職中或中等專業技術學校學習,95的農戶至少有一名主要勞力學習掌握農業實用技術。11、通過社保扶貧,使貧困村農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新農合參加率達到100,實現低保戶應保盡保,五保戶集中供養。五、實施步驟(一)結合實際,制定方案(2012年6月30日前)各縣區政府要按照省、市連片開發、整村推進有關政策要求,結合貧困村村莊布局規劃、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社會事業和村容村貌整治等項目計劃,盡快制定“十二五”實施方案。(二)強化措施,落實項目(2012年7月10日前)各縣區要以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為平臺,繼續按照“資金捆綁、縣為平臺、提前謀劃、政府協調、部門上報”和文件精神,連片開7、發、整村推進每個項目村整合捆綁項目資金不低于財政扶貧資金5倍的要求,在整合項目資金計劃的基礎上,搞好部門上下對接,確保捆綁項目資金落到實處。(三)依照規劃,組織實施1、建設期限:項目建設期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底,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的50%以上,2013年10月全面完成建設任務,2013年11-12月進行查缺補漏,迎接驗收。2、分類實施: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造項目、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項目當年完成;主導產業建設項目2013年3月底前完成;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項目2013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六、項目建設內容及項目投資(一)項目建設內容1、基礎設施建設工程:60個村16個片8、區規劃新修硬化村組道路578公里;新修橋涵16座502延米;新建人畜飲水工程84處,新修河堤及水利施設82千米;土地綜合治理3540畝;改造農村電網123桿/公里;新建村活動陣地26處;實施“五改三建”14665戶,建垃圾池130處;實施綠化工程6830平方米、安裝路燈185盞。2、產業扶貧增收工程:根據貧困地區現狀和資源稟賦,以設施農業、畜牧產業、山林經濟和水產養殖等為重點,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促進扶貧對象快速穩定增收。新建高產優質林果園8320畝、矮化薄皮核桃園15820畝、發展大棚菜1020畝、魔芋11100畝、烤煙3200畝、優質良桑園1450畝、新建及改造茶園7350畝、中藥材9、9240畝、食用菌25萬袋、培育示范戶270戶。大力扶持養殖業,確保飼養量達到42.3萬頭(只),組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38個。3、避災扶貧搬遷安置工程: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總體要求,把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安置作為連片開發項目建設的重要內容,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安置9470戶36876人。通過實施貧困人口扶貧搬遷安置,努力實現貧困群眾住房有保障、產業有發展、增收有渠道、生活有改善的目標。4、教育扶貧工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農業科技知識,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與實用技術培訓有機結合,推進貧困片區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建立助學和“人人技能工程10、”機制,確保考上大學的貧困戶子女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確保“兩后生”人人有技能,個個能就業。從而,斬斷貧困鏈條,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5、健康扶貧工程:整合民政、扶貧、衛生、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相關政策,在貧困片區建立貧困人口健康保障機制,提高貧困人口健康保障水平。新建村級衛生室11個,新建農民健身場所14個。6、保障式扶貧工程:充分保障特困群體基本生存權利,完善片區內低保、五保制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將片區內貧困人口依照不同條件分別納入農村低保、農村五保、孤兒養育、殘疾保障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救助范圍,使70%以上五保戶、孤兒及無勞動能力殘障人員逐步納入集中供養。7、社會扶貧工程:2012年在貧11、困區域實施的連片開發、整村推進60個項目村,以中省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開展聯縣扶貧和千企千村扶助行動為載體,以全市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干部、黨員、能人大戶開展幫扶活動為重點,以動員社會各界團體、企業、個人幫扶為補充,積極與慈善、老促會、紅十字會以及各類社會公益組織聯系合作,拓寬渠道、壯大社會扶貧力量,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開發格局。(二)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73276萬元,其中扶貧專項資金5700萬元,占總投資的7.78%;部門捆綁項目資金29779萬元,占總投資的40.64%;縣區配套33萬元,占總投資的0.45%;群眾自籌資金37764萬元,占總投資的51.12、54%。七、建設途徑(一)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水利、電力和通訊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水平,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支撐貧困片區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二)主導產業開發。以發展山林經濟為契機,依托現代農業百園示范區建設,引導產業聚集,搭建產業發展平臺,促進產業連接,形成產業互動,推進貧困片區主導產業發展;以扶貧產業到戶補助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投放到戶資金為支撐,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強村大戶發展規模特色產業,幫助貧困群眾發展增收項目,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三)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擴大保障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教育、衛生、民政、體育13、等部門,要把貧困片區學校、衛生室、活動陣地、農民健身場所等社會事業建設納入部門規劃,進行重點扶持,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四)人居環境改造。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結合實施避災扶貧搬遷安置,引導貧困片區內不具備生存條件的農戶向“土地集約、產業集聚、人口集中、社區化管理”的集中安置點搬遷,積極構建農村新型社區。大力實施以“五改三建”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把貧困片區建設成環境優美的新農村。(五)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充分運用教育、科技、農業、林業、扶貧、組織、人社等部門培訓資源,對貧困村干部群眾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科技和勞務技能培訓,努力提高貧困村干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著力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14、能力。八、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長鄒順生任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楊斌,市扶貧開發局局長冉立新、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彥青、市財政局副局長周仕成、市扶貧開發局副局長劉子龍任副組長,市委考核辦、市發改委、財政局、民政局、監察局、扶貧開發局、國土資源局、審計局、規劃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教育局、衛生局、體育局、人民銀行中心支行、信合辦事處等有關部門為成員的市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的組織領導綜合協調和考評獎懲等。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領導機構,負責本縣區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二)夯實工作責任。把扶貧連片開發、整村推進15、工作納入全市重點工作一并考核。各縣區要按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要求,建立縣級領導聯片、縣直部門幫建、工作隊員駐村的幫扶機制,做到項目到村,責任到人,幫扶到戶。(三)強化基層組織。連片開發所涉及的鎮(辦)黨委、政府要把貧困村的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扶貧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的重要內容,選強配硬村級領導班子,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選進隊伍,通過基層組織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四)強化資金整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建立項目銜接、部門配合和定期會商的資金整合工作機制,形成多方投入、聯合共建的工作格局,為如期完成16個貧困片區60個貧困村建設任務提供資金保障。(五)搞好監督檢查。市政府督查室要把連片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列為重點督辦事項,對相關單位和項目鎮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各縣區要對項目實施進度、工程質量進行跟蹤監督,財政、審計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審計,扶貧部門做好業務指導和數據統計工作,實行季報制,每季向工作領導小組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反饋情況,監察部門要嚴明干部工作紀律,對工作敷衍了事、違規操作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