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縣項目規劃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621
2024-01-05
10頁
21.33KB
1、綏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總體要求,全面提升我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72號),認真做好2017年“國培計劃”綏江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的相關工作,根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以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小2、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以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重點,通過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項目全員培訓,全面提升我縣基礎教育信息化水平,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二、培訓目標1、進一步提升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構建我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成果資源庫,推動我縣教育信息化發展。2、通過校本實踐研修與網絡研修的有效結合,創新基于網絡研修的校本實踐研修的培訓模式,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建3、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3、掌握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開展合作學習、校本及區域研修活動方法,提升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專業發展的能力。三、組織領導1、培訓管理組組 長:陳雨松(綏江縣教育局副局長)成 員:羅 云綏江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張向前綏江縣教育局人事股工作人員工作分工:承擔培訓信息管理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具體組織實施管理人員和骨干校長、教師培訓,組織參訓教師登錄平臺注冊,監測、匯總、分析培訓學習有關信息,協助做好證書管理與發放。2、應用推廣組組長:屈世康成員:朱安銀 綏江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呂光陽 綏江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工作分工:承擔優秀應用成果評選、培訓績效評估等任務,指導信息技術4、應用創新實驗區、示范性網絡研修社區和示范校建設。四、總體培訓進度安排采取骨干先行,覆蓋全縣,指導全員的原則。總體培訓進度安排如下表:時間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形式2017年9月組織有關人員參加省教廳工程辦組織的管理人員和骨干教師培訓。管理者培訓3名、骨干教師(包括教研員、工作坊坊主和學科骨干教師)15名。分對象分期采取集中培訓、網絡研修、校2016年9月底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含幼兒園)第一階段學習2017年10月中旬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含幼兒園)第二階段學習2017年11月中旬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含幼兒園)第三階段學習2017年12月中旬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含幼兒園)第四階段學習五、應用成果測評5、辦法依據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按照“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原則,圍繞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三個方面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測評,其主要方法:1.培訓過程性成果測評此測評是在以校本研修為主的教學實踐環節培訓過程中,在各坊主組織和指導下,線下分主題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教學實踐,利用培訓機構提供的網絡研修平臺,將應用實踐成果在網絡研修平臺進行分享、展示與評析。其測評結果直接作為每位參訓教師網絡研修與教學實踐培訓成績的主要依據。具體內容和步驟如下:(1)坊主組織學員圍繞主題開展線上線下的研討交流活動;匯集活動成果。(2)每個學6、員需從每次主題活動任務的參考選題中自選一題完成,提交線上研討交流。也可自定每次活動中的具體選題,完成后提交。(3)坊主要做好任務選擇的協調工作,達到本坊合力完成每次主題活動的所有任務,最后形成工作坊研修成果包,以達到生成性資源共建共享。步驟技術支持的“實踐分享課”第一步分主題進行:1.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第一次線上研修線下研修主題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 ”任務“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案例評析信息技術應用崗位實踐,完成一個“教學設計”案例方式工作坊交流研討、學員互評、專家評析個人撰寫“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案例,同伴交流,崗位實踐內容培訓機構組織線上交流、答疑坊主坊內進行教學設7、計交流、評選成果時長2周2周師資團隊引領專家團隊、坊主進行方向引領與方法指導進修學校指導學校教研組或校際協作組協助完成預期成果“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 案例集成果形態教學設計文本材料第一次研修活動的參考主題包括:1.技術支持的教學資源準備2.技術支持的教學系統設計3.技術支持的教學環節設計4.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設計5.技術支持的學習環境設計2.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第二次線上研修線下研修主題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 ”任務“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案例評析信息技術應用崗位實踐,完成一個“教學實錄”案例方式工作坊交流研討、學員互評、專家評析個人撰寫“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案例,同伴交流8、,崗位實踐,內容培訓機構組織線上交流、答疑坊主坊內進行教學實錄交流、評選成果時長2周2周師資團隊引領專家團隊、坊主進行方向引領與方法指導進修學校指導學校教研組或校際協作組協助完成預期成果“技術支持的教學實錄” 案例集成果形態微課、教學實錄、案例(選一)第二次研修活動的參考主題包括:1.技術支持的新課導入2.技術支持的重難點講授3.技術支持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4.技術支持的現場作業5.技術支持的課堂小結3.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第三次線上研修線下研修主題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任務“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案例評析信息技術應用崗位實踐,完成一個“教學評價”案例方式工作坊交流研討9、學員互評、專家評析個人撰寫“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案例,同伴交流,崗位實踐。內容培訓機構組織線上交流、答疑坊主坊內進行教學評價交流、評選成果時長2周2周師資團隊引領專家團隊、坊主進行方向引領與方法指導進修學校指導學校教研組或校際協作組協助完成預期成果“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案例集成果形態微課、教學評價案例文本材料(選一)第三次研修活動的參考主題包括:1.技術支持的三維目標達成度評價2.技術支持的課程資源開發整合評價3.技術支持的教師教學行為轉變評價4.技術支持的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評價5.技術支持的生成資源呈現與利用評價 第二步小組研討總結推優第三步共同磨課,推出小組精品2-3件,配說課(文本或音10、視頻)第四步坊內優中選優10件左右第五步跨坊或區域網絡展示,進入地方資源庫六、激勵機制1.我縣將結合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測評,通過組織開設公開課、示范課、教學技能訓練、片區教研、校際手拉手、送培送教下鄉和工作坊內線下展示課,舉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比賽和優秀課例征集等活動進行優秀成果評選。評選出的優秀應用成果納入政和縣優質資源庫,并視同綏江縣公開課。培訓過程中生成的優秀應用成果參加“一師一優課”、“三優聯評”以及“微課堂”等評選活動,享受有關獎勵待遇。2.將教研與培訓過程相結合,切實幫助教師解決應用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培研員、學科坊主和學科骨干教師的作用,加強對參訓教師的指導,特別是對校本實踐研11、修的指導,將校本研修過程與解決教學問題融為一體。綏江縣評選出的優秀坊主視同承擔縣級講座。3.我縣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的必修內容(學時),并作為2017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必修內容。凡未取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結業證書,經補培訓仍不合格的教師視為當年年度考核不合格。取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結業證書的教師將作為今后遴選縣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和評優評先的條件之一。4.各中小學、幼兒園要完善教師崗位職責和考核評價辦法,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相掛鉤,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12、考評指標體系。八、研修成果預期1、通過提升工程項目研修,進一步提升教師掌握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推動我縣教育信息化發展。2、通過提升工程項目研修,使參加研修教師經歷、體驗結構化、規范化的校本研修的打磨過程,掌握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開展合作學習、校本及區域研修活動方法,提升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專業發展的能力。形成良好科學的研修習慣,初步形成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3、通過提升工程項目研修,打造和培育一批懂教學、善教研、會研究的培研團隊,構建政和縣混合式研修學科工作坊坊主隊伍。4、通過提升工程項目研修,生成一批呈現形式多樣的研修成果,參加省、市評選獲得表彰,構建我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成果資源庫。5、通過提升工程項目研修,涌現一批優秀研修學校、工作坊、個人和先進工作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