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蓮藕項目方案(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629
2024-01-05
9頁
23.24KB
1、鄖西縣上津鎮農業綜合開發泗峪河流域中低產田改造項目2010 年度科技推行實行方案項目名稱:優良無公害鄂蓮系列蓮藕示范推行申報單位:鄖西縣農發辦技術依靠單位:鄖西縣蔬菜技術推行站項目實行單位:鄖西縣農發辦聯系人、電話:歐高峰起止年限: 2010 年 7 月 2011 年 7 月一、推行內容(推行品種介紹)蓮藕是一種適應性較為寬泛的水生蔬菜,既可食用也可用作藥用。它的根、莖、葉、花、果具藥用和經濟價值。除了藕和蓮子供食用外,花粉、荷葉、蓮芯等,也都能夠作菜肴或飲料及保健食品。藕一般含淀粉和多種維生素,可供生食、熟食、加工罐藏、制作蜜餞和藕粉等。產品比較耐儲藏和運輸,在國內外市場上銷路很廣。蓮藕也是2、鄖西縣特點蔬菜之一,種植的歷史悠長,生產效益可觀,降本增效空間較大。特別是2008 年以來,鄖西縣聯合生態環境好、 降水季節集中、 雨量豐富, 氣溫適合的縣情,鼎力發展無公害蓮藕種植,當前經過縣蔬菜技術推行站與武漢市聯合展開技術攻關, 從武漢市水生蔬菜研究所引進優良良種“鄂蓮六號”,2009 年落實良種繁育制種基地 100 畝,經過一年的種植,該藕種性狀表現優秀,生長勢旺盛,單產達到 2.5 噸,當季留種可作 500 畝面積的種藕使用。二、項目地址項目實行地址:鄖西縣上津鎮石廟村。項目區土地面積1800 畝,此中水田460 畝。地區內天氣溫和,生態環境較好,土層深沉,水源方便,交通便利適合發展3、蓮藕種植。因為該村位于漢江主要支流金錢河沿岸、徒嶺水庫上游,已經實行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嚴格控制漢江沿線鄉鎮境內無廠礦公司,無工業污染。同時當地農民擁有種植蓮藕水生蔬菜的傳統習慣,關于蔬菜家產認識程度高,管理水平高, 投入能力較強,基礎條件優勝。三、項目主要技術內容、示范及技術指標1、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蓮藕是喜光喜溫性作物,萌芽溫度 15 左右, 生長最宜溫度28 30,日夜溫大,利于蓮藕膨大形成。蓮藕整個生育期不可以離水,同一品種在淺水中種植時蓮藕節間短,節數增加,而在深水中,節間伸長,節數變少。蓮藕對土質要求:ph6.5 7.5 ,有機質豐富,耕種層30 50 厘米,且保水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4、2、大田種藕技術藕田選擇:背風朝陽 .土層松散肥饒,保水力強,排灌方便的田塊,連作田不可以超出三年。整地與施肥:在深耕時,施入基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2000 斤,增施復合肥50 80 斤。也可用復合肥50 公斤 .肥 60 斤 .尿素 20 斤。 栽種時間:春天氣溫上漲到 15 以上。過早栽種,氣溫地溫均較低,種藕易爛。過遲藕芽較長易折斷損害。種藕選擇: 藕身圓滑抱滿 .形狀齊整 .頂芽強健的藕作種藕,凡芽部損害.表皮有傷口的藕都應剔除。同一田塊最好只用一個品種不要混種, 免得品種混淆惹起變種。 每畝用種量,早熟以 250 300 公斤,晚熟以250 公斤為宜。種藕消毒: 用 50 多茵5、靈或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加75 百菌清 800 倍液噴霧,今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悶種24小時,晾干后即可下田。也可用藥液浸泡,時間為30 分鐘。大田栽種:林求平均定植,適合深度,藕芽向內。栽種密度:淺水比深水密,小藕比大藕密。一般行距 2.5 米,株距為0.5 1.5 米。栽種方法:栽藕時田間保水 3 5 厘米,并按種藕的形狀用手扒溝栽入,并以不飄蕩為原則。栽種時田塊周圍藕頭一律向內,并離田埂 11.5 米,防備蓮藕生長時伸出田外。 田間各行上的栽種點要互相錯開。為了防止藕田中心蓮鞭過密,中心兩行種藕間的距離應適合加大。 藕田管理調理水位:種植早期為了提高地溫,加快活,促進抽芽,田中水位可在6、35 厘米。浮葉出現后保持水位在6 7 厘米。 2 3 片立葉時升至 10 厘米。此后跟著氣溫的上漲, 蓮藕植株的長高,漸漸加深至 20 厘米,最深不超出 30 厘米。后把葉出現后,應在 23 天內將田水落淺到 10 厘米,以促進結藕。 若此時水位過深,則促進重生立葉和延緩結藕。汛期要注意防澇,防止田水吞沒立葉。同時防強風折斷葉柄,雨水從氣道中灌入地下莖內,惹起爛藕。合理追肥:蓮藕生長需肥量大,除施足底肥外,生長久間還應合時追肥, 一般追肥 23 次。第一次在出現 12 片立葉時進行,每畝施人糞尿1000 公斤,或復混肥20 公斤,促進立葉生長。第二次在荷葉封行行進行,每畝施人糞尿1500 公7、斤或尿素 15 公斤,氯化鉀 5 公斤。第三次在停止葉出現時,每畝施人糞尿 1000 公斤或尿素 20 公斤氯化鉀 10 公斤。施追肥時, 要選擇明朗無風的天氣, 防止在驕陽正午進行。施前放掉部分田水,保持淺水層,肥料滲透土中后再灌水至原水位。假如葉面上沾上化肥應立刻用水沖刷以防灼傷。除草:從立葉出現到封行前結束。人工除草為主,謹用化學除草。出現青苔時用硫酸銅,每畝10 厘米水用 0.5 公斤。轉藕頭:當看到新抽生的 巻葉離田埂僅 1 米左右時,表示藕頭巳迫近田埂,一定實時拔轉藕頭。時間應在晴日下午莖柔嫩時進行,以防因莖葉過于脆嫩而被折斷。摘老葉 .折花梗:當立葉充滿田面時,浮葉漸漸枯黃,應實8、時于以摘除,以便讓水田盡可能多地接受太陽光的照耀,提高地平和改良通氣條件。若有花蕾應將花梗折曲(不行折斷,以防雨水浸入爛藕)。為了減少 藞藕身表皮上的鐵銹斑,提高藕的質量,可在藕葉和葉柄所有枯死后,即采挖前半個月左右,將藕葉及葉柄一同割除,使藕停止呼吸,進而減少鐵銹斑的發生和促進已附于藕身表皮的鐵銹斑復原。病蟲害防治蚜蟲:用蚜虱凈防治。稻食根金花蟲:也叫根蛆,每畝用 5辛硫磷顆粒 3 公斤加 50 公斤細土拌勻,施入蓮藕植株根際。蓮藕腐敗病: 葉片邊沿枯敗翻卷, 地下根莖中心腐化發黑,嚴重時減少 50 以上,主要發生在 68 月。防治方法:推行輪作,連續種植不超出三年。種植前藕田撒生石灰,每畝9、用生石灰 50 100 公斤。種藕消毒,發現病株實時挖除。藥劑防治用可殺得兌水噴霧,隔 7 天一次,連續34 次。四、項目內容1、鄖西縣農業綜合開發科技推行上津鎮連片蓮藕示范基地規劃設計。2、 400 畝示范推行片的鄂蓮六號新品種引進繁育、品種改良。經過基地規劃與配套,建設高產示范片帶動周邊鄉鎮種植蓮藕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使用有機綠肥、配方施肥、應用物理防治方式,減少農藥使用量。3、蓮藕田連作技術,土壤消毒技術,節水種植技術,早熟上市和高產高效技術試驗推行。4、蓮藕輪作換茬,糧菜藕輪作,綠肥種植,土壤培肥技術推行示范。 主假如經過新技術推行和“鄂蓮六號”蓮藕新品種應用,輻射到周邊鄉鎮使用一般藕10、種擴大基地1000 畝,穩步提高種植效益的目標。5、技術培訓。主假如對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專業培訓和項目區內種植蓮藕農民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培訓,計劃培訓400人。五、項目設計方案項目實行時間為: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7 月1、2010 年 7 月,要點展開“鄂蓮六號”蓮藕示范片種植所涉及到的田塊地區規劃、 基地核實、種植綠肥培養地力等準備工作。確立鄂蓮六號采種園,采納去雜精選工作。2、2010 年 10-11 月起挖指定采種地塊中鄂蓮六號藕種,進行儲藏越冬準備。3、2011 年 2 月份,展開 400 畝核心示范區建設,配套基本農田水利配套設備,展開種植新技術培訓4、2011 11、年 3-4 月份,調整土地,積造農家肥,進行土壤消毒。對從縣內良種基地調劑的良種和從武漢市及鄖縣生產基地調運的種藕推行補助政策,購買化肥、農膜、農藥等生產資料,進行種植。5、2011 年 5 月份,展開技術培訓、蓮藕基地管理、產質量量監測、產銷連接等工作。設備硬化池蓮藕起挖上市。6、2011 年 7 月,項目查收。六、項目組織本項目推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和全程看管束度。1、項目組織:由鄖西縣蔬菜技術推行站,組織項目所在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實行項目建設工作,成立“鄂蓮六號蓮藕”開發目標責任制,對項目負責單位進行目標管理,保證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2、項目監察與管理:由縣財政局和縣蔬菜辦公室全程負責項目建12、設的監監工作,資本嚴格履行“三專”管理。縣蔬菜辦公室借助武漢市農業局對口幫扶機會,常年邀請武漢市水生蔬菜研究所傅新發、周國林、劉義滿等專家、教授構成專家技術服務團,制定詳細實行方案, 敦促縣蔬菜推行站做好蓮藕良種引進、培養、綜合防治病蟲、高產高效種植和精湛加工開發工作。3、基地建設:縣蔬菜技術推行站輔助以城關、香口、上津3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展開蓮藕基地確立和布局規劃工作,辦妥鄂蓮六號引種和種植示范樣板,培養水生蔬菜育種基地和生產專業村,培養典型戶。項目的實行責任單位鄖西縣蔬菜技術推行站隸屬于縣政府蔬菜辦公室,是鄖西縣2008 年景功組建的,具備必定專業技術力量和蔬菜專業技術服務能力的事業單位,13、肩負著推動全縣蔬菜家產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服務環節,主要工作職責是蔬菜基地建設與管理、生產種植管理、蔬菜“三新”技術引進推行、農民技術培訓等。蔬菜技術推行站聯系全縣18 個鄉鎮場(區)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力量較為雄厚。 推行站有中級以上專業職稱的人員3 人,鄉鎮各農業中心有各種中高級農藝師9 人,農藝師助理農藝師近百人。七、經費測算1、總經費額度: 20 萬元。2、經費估算:( 1)蓮藕種引進(良種補助) :12 萬元。( 2)病蟲防治及配方施肥: 6 萬元。( 3)技術培訓: 2 萬元(計劃培訓 300 人次)。八、項目預期效益1、經濟效益項目核心區區所波及的400 畝連片蓮藕蔬菜基地經過配套良種14、,使用簡單適用的新技術,應用新式良種配良法的方案,每畝土地可提高經濟見效5000 元,整體提高上津鎮石廟村100 戶 400名農民增添現金收入100 萬元。2、生態效益實行鄖西縣綜合開發科技推行鄂蓮六號蓮藕項目,經過示范推行新優品種、地膜覆蓋保水種植新技術和無公害生產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加大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環保農資等使用比重,可提高水生菜蓮藕內在質量和質量安全水平,防備和降低農業生產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3、社會效益實行鄖西縣“鄂蓮六號”蓮藕種植綜合開發項目,能夠輻射帶動蓮藕種植、包裝、運銷和流通。經過示范指引促進全縣蓮藕基地的迅速發展和蓮藕保鮮深加工發展。在實行項目中, 縣蔬菜辦公室明確推行專人管理,資本推行縣級報帳制管理,質量監控深入全過程,查收推行專家綜合評審等方法,保證項目建設保質保量達成,并獲得優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九、參加單位任務及經費分派方案鄖西縣農業局蔬菜技術推行站負責該項目的技術推行和業務指導及種子引進,及該項目詳細實行,計劃經費18 萬元;負責農業技術人員和田戶培訓300 人次,計劃經費2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