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做中學實驗項目推進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720
2024-01-05
12頁
23.50KB
1、小學“做中學”實驗項目推進方案一、項目背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中科學教育的現實狀態和發展需求,“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項目是在了解國際科學教育的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吸收和借鑒國際科學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由教育部和科學技術協會共同倡導和推動,旨在讓所有學前和小學階段的兒童有機會親歷探究自然奧秘的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兒童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為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成長為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未來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礎。此項目首先2、是在我國北京、上海、南京和汕頭四個地區進行了第一批試點,XX年3月江蘇省在蘇州市、無錫市和常州市擴大試點,我市確定為第二批參與“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的地區,常州市局前街小學、常州市實驗小學、常州市鐘樓區覓渡橋小學、常州市天寧區博愛小學成為江蘇省“做中學”項目實驗學校。XX年10月,我市擴大項目研究范圍,發展13所小學成為常州市“做中學”市級項目實驗學校。為了進一步推進常州地區小學的“做中學”項目研究,加強管理與指導,提升科學品位和深化實驗研究,探索本土特色創新之策略,豐富和推廣研究成果,特制訂本實施方案。二、實施目標1變革學習方式以教育部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為依據,領會“做中學”科學教育的3、精髓,聚焦自主型、實驗性的科學探究教學方式,提升廣大科學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實現學生科學領域學習方式的變革。2培育科學素養通過有序、系統的專項理論學習、研究以及靈活、有效的創造性教育實踐,提升區域性科學教育的品位,綜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3構建特色體系綜合利用國家以及本地區的各種科學教育資源,加強試點學校以及地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創造性地建構充分體現常州地區小學科學教育特色的科學教育體系。三、現階段推進重點(一)深入貫徹“做中學”所倡導的基本原則1面向每一個兒童,尊重兒童間的差異;2為兒童終身的學習,更為兒童學會生活奠定基礎;3教學案例應來源于生活,從周4、圍取材;4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發現過程;5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6采用激勵性評價;7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進行科學教育;8充分動員社區、家庭和大學生志愿者的力量,支持科學教育;9通過現代化的互聯網絡增進國內和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二)構建案例體系通過行之有效的系統實施,力求在三年內初步構建“做中學”案例體系。“做中學”案例的來源:模仿法國經典做中學案例;對現有科學教材價值內容進行演繹;基于學生的科學問題進行獨立創生。常州市小學“做中學”實驗項目組將側重前兩種案例來源方式,并鼓勵有能力的學校進行適度的案例創生。(三)展開專題研究“做中學”作為明確而又深刻的項目研究主題,需要以5、專題研究的方式深入領會其精髓。常州市小學“做中學”實驗項目組將以子課題系列的方式,組織實驗教師有序、有效地展開深入研究。四、現階段推進策略(一)加強校本研究著眼于“做中學”項目的有效展開,各實驗學校應加強校本研究,落實常規制度,注重研究內涵,講求實踐效能。注重“做中學”價值案例的有序開發以及各子課題的有效研究。(二)倡導校際聯動以校際聯動的方式進行“做中學”系列案例的共同開發,并共同對各子課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可以實現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以及特色互補。(三)納入教研體系各轄市、區小學科學教研員應將“做中學”項目研究活動納入區域性常規教研體系,營造民主性、研究型、開放性的研究氛圍,注重研究過程6、的系統性、有序性和針對性。(四)加強網絡資源“做中學”加強常州教研網“做中學”專題網頁的建設,拓寬信息渠道,匯集價值資源,以學術論壇的方式加強網絡交流(五)倡導城際交流增加與蘇州、無錫的兄弟城市的“做中學”項目主題交流,不定期地邀請知名專家來常指導。附件1:常州地區“做中學”項目研究小學組實驗學校省級實驗學校:常州局前街小學;常州實驗小學;鐘樓覓渡橋小學;天寧博愛小學。市級實驗學校:鐘樓區懷德苑小學;鐘樓區花園小學;天寧區中山路小學;天寧區北環路小學;新北區羅溪;新北區百丈;戚區潞城;武進區洛陽;武進區橫林;金壇市金城鎮;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溧陽市文化小學;溧陽市東升小學。附件2:常州地區“7、做中學”項目研究小學組行動路線(一)學習領會階段 (XX年3月XX年9月)1確定常州市省級“做中學”實驗的試點單位,啟動研究。2成立常州市“做中學”項目工作小組和各實驗學校項目研究小組。3試點單位到南京、上海等地實地考察“做中學”項目,采取集中培訓、觀摩、案例介紹、研討等形式,了解“做中學”項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常州市省級開始“做中學”實驗學校模仿案例研究。(二)嘗試探索階段(XX年9月XX年3月)l召開常州市“做中學”實驗項目研討會和工作會,在全市小學和幼兒園傳播“做中學”理念,在常州教研網開辟“做中學”專欄。2擴大小學“做中學”項目實驗,各轄市區培育“做中學”研究基地學校。3邊實踐邊培8、訓,采取校際聯動的形式鼓勵學校嘗試和開發“做中學”案例,組織實驗教師觀摩研討,積累“做中學”研究資料。(三)推進深化階段(XX年3月2019年3月)l加強實驗教師的培訓,逐步擴大實驗班級,注重兒童在“做中學”活動中的資料記錄、整理工作,積累開展科學教育的實踐經驗。2模仿法國經典做中學案例;對現有科學教材價值內容進行演繹;基于學生的科學問題進行獨立創生。及時物化研究成果。常州市教研室每學期末將組織“做中學”案例評比。3結合校本實際,各轄區或各學校有側重地進行有關“做中學”項目的系列子課題研究,明確目標,突出重點,集優攻堅,提升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及時物化研究成果。常州市教研室將定期開展“做中學”9、項目系列子課題研究協進活動。4積極發揮實驗學校的輻射作用,倡導校際聯動。各轄區要定期組織區域性“做中學”活動,不斷總結開展科學教育的經驗,反思存在問題,尋找對策,擴大效應。5各實驗學校要創造條件,建立“做中學”資源教室,形成“做中學”資料包和工具包。實驗學校要成為常州市科學教育的特色學校。6定期召開現場會、研討會、推進會等,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做中學”的研究成果。7加強城際交流,不定期地邀請知名專家來常指導(四)總結提煉階段(2019年3月2019年6月)梳理典型的、有價值的案例系列,匯編“做中學”案例系列(分中年級段和高年級段);總結“做中學”項目的子課題研究成果。編印成書。附件3:常州地區“10、做中學”項目研究小學組案例系列(參考)觀察生命物體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觀察與描述)-中年級植物的不同和相同(觀察與描述)-中年級動物的不同和相同(觀察與描述)-中年級研究材料比較材料的隔音性(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比較材料的保溫性(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研究紙的性質(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自己動手“造紙”(動手制作)-中年級研究布的性質(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研究水生命離不開水(動手體驗)-中年級觀察水(觀察與描述)-中年級水的毛細現象(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水的表面張力(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怎樣加快糖在水中的溶解(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糖(控制變量實驗)-中年級污水的凈化(探究11、性實驗)-中年級研究土壤土壤里有什么(觀察與描述)-中年級土壤的構成(觀察與描述)-中年級怎樣使土壤更肥沃(探究性實驗與長期觀察)-中年級研究廢電池對土壤的危害(探究性實驗與長期觀察)-中年級觀察植物植物的根和莖(觀察與描述)-中年級植物的葉(觀察與描述)-中年級植物的花(觀察與描述)-中年級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與描述)-中年級種子發芽需要什么條件(探究性實驗與長期觀察)-中年級植物的一生(長期觀察)-中年級有利于仙人掌生存的本領(探究性實驗與長期觀察)-中年級研究固體和液體固體的混合(探究性實驗)-中年級分離混合的顆粒狀固體(探究性實驗)-中年級分離混合的沙和鹽(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液體混合12、后體積會怎樣(探究性實驗)-中年級使沉在水底的物體浮起來(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測量天氣測量氣溫(觀察與測量)-中年級測量風力與風向(觀察與測量)-中年級測量雨量(觀察與測量)-中年級研究空氣空氣有質量嗎(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熱空氣和冷空氣(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冷和熱冷熱與溫度(感覺與測量)-中年級冷水變熱(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熱水變涼(探究性實驗)-中年級冰的熔化(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水的凝固(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水的蒸發(探究性實驗)-中年級水蒸氣的凝結(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熱脹冷縮(探究性實驗)-中年級自制太陽能熱水器(動手制作)-中年級研究聲音聲音的產生(探究性實驗)-中年級聲音13、的傳播(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力力在哪里(觀察與體驗)-中年級研究彈力(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摩擦力(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擺(探究性實驗)-中年級研究硬幣下落(探究性實驗)-中年級高空墜雞蛋(探究性實驗)-中年級電和磁導體和絕緣體(探究性實驗)-高年級解電路暗箱(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磁化與去磁(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相斥與相吸(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磁鐵都有兩極嗎(探究性實驗)-高年級電磁鐵(探究性實驗)-高年級關注我們的身體呼吸和心跳(測量與分析)-高年級肺和呼吸(探究性實驗)-高年級大腦(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神經(探究性實驗)-高年級身高與體重(測量與分析)-高年級研究機械研究平衡(探14、究性實驗)-高年級研究斜面(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研究滑輪(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研究輪軸(探究性實驗)-高年級建橋梁(探究性實驗)-高年級搭支架(探究性實驗)-高年級生物的繁殖植物的繁殖(長期觀察與描述)-高年級動物的繁殖(長期觀察與描述)-高年級研究微生物觀察水滴里的生物(觀察與描述)-高年級做酸奶(過程性體驗)-高年級研究面包發霉(探究性實驗)-高年級身邊的化學變色花(探究性實驗)-高年級洗衣服的學問(探究性實驗)-高年級鐵釘生銹(探究性實驗)-高年級其他感受茶文化(過程性體驗)研究螞蟻附件4:常州地區“做中學”項目研究小學組子課題系列(參考)如何創設有意義的探究情境如何產生有價值的科學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合理猜想如何準備有結構的材料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教師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活動的黃金比例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記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交流、質疑能力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