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724
2024-01-05
10頁
21KB
1、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方案 table 為了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省政府決定將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列入2016年民生工程。根據省民生辦20161號2016年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省農委皖農科201631號關于做好2016年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 政府推動、部門實施、機構培訓、農民受益 的思路,實行務工培訓與務農培訓相結合,就業培訓與2、創業培訓相結合,就近就地轉移培訓與異地轉移培訓相結合、引導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認真組織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推動我縣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培訓任務 2016年全縣培訓新型農民10400人,包括農業專業技術培訓3000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2500人;陽光工程培訓4900人。其中,重點培訓種養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村級動物防疫員共計800人。 三、培訓對象及內容 1、陽光工程培訓:培訓年滿16周歲以上有外出務工意向的農民,包括異地轉移、就近就地3、轉移的務工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和社員以及返鄉農民工。主要培訓務工職業技能、法律法規、安全常識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經營管理、專業技能等知識。培訓時間一般20-180天。培訓形式以集中培訓為主,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2、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含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培訓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植保員、農機手、沼氣工等農村社會化服務人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用工人員,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等。主要培訓農業生產經營關鍵技術及相關知識,包括農作物合理密植、科學播種、輕簡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農業機械化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動物疫病防4、治,大棚蔬菜高效栽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信息服務等技術,以及良種良法配套和農機農藝結合等。培訓時間12-15天,現場指導12-15天。培訓的形式采取專家講座、開辦培訓班、面對面傳授理論技術與現場指導,手把手傳授實踐經驗相結合的辦法。 3、分類別分層級培訓重點學員 (1)、種植大戶。培訓種植規模50畝以上大戶,按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任務數的1%予以安排即30人以上。 (2)、養殖大戶。培訓畜禽、水產養殖大戶,按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任務數的8%予以安排即240人。 (3)、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負責人、監事、財務人員和信息員)。培訓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按陽光工程培訓任務數的2%予以安排即5、98人。 (4)、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從農業專業技術培訓項目中予以安排。 (5)、村級動物防疫員。按安排農業專業技術培訓任務數310人。 四、資金來源及補助標準 2016年計劃在全縣培訓新型農民10400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3000人,省級按人均500元標準補助,市、縣按人均100元安排,共計:180萬元;新型農民科技培訓,2500人,中央按人均350元標準補助,省級按人均50元標準補助,共計100萬元;陽光工程培訓,4900人,中央按人均310元標準補助,省級按人均100元標準補助,市、縣按人均100元安排,共計萬元。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陽光工程培訓三6、項工程中央投入萬元、省投入萬元、縣級配套79萬元,總合計萬元。 五、組織實施 (一)確定培訓機構。按照有關培訓項目管理辦法要求,公開招標認定培訓機構。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含新型農民培訓):通過公開招標,農委及成員單位認真審查,領導小組批準,確定項目培訓任務由潁上縣農廣校(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潁上縣農技推廣中心、潁上縣水產管理站、潁上縣蠶桑站、潁上縣種子站、潁上縣農經站、永祥良種服務有限公司、經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畜牧站、拖拉機駕校培訓學校、種子公司、農科所12個單位承擔。 陽光工程培訓:通過公開招標,農委及成員單位認真審查,報省陽光工程領導小組批準,確定項目培訓任務由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7、國富服裝技校、華源服裝技術學校、滬藝服裝總校、新廟高級職業中學、中華電腦培訓學校、輝煌電焊培訓學校、農機化技術學校、現代職業培訓學校、楊湖東方服裝培訓學校、阿杰計算機培訓學校、春輝駕校12個單位承擔。 專業合作社社員培訓任務由潁上縣農廣校、絲源蠶業經濟專業合作社、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3個單位承擔。落實培訓任務。 (二)分解任務,規范管理 根據我縣的具體情況和培訓機構的能力,將培訓任務計劃分解到培訓機構,陽光工程4900人的培訓任務由省批準的12個培訓基地及3個專業合作社承擔。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總任務5500人。由通過招標、審查并報省批準的12個農技推廣、科研單位承擔。嚴格按照省政8、府皖政20161號、省民生工程協調小組辦公室民生辦20161號、省農委皖農科201631號等文件精神管理實施,陽光工程培訓按照陽光工程項目管理 四個辦法 、 五項制度 ,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科教發20162號)實施。 (三)尊重農民意愿,突出培訓實效 要堅持以農民為本,主導產業確定、基本學員選擇、培訓課程設置以及培訓時間安排、方式方法等都要廣泛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行政命令、一廂情愿、脫離實際。 堅持培訓、指導、服務三位一體,采取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用農民容易接受的語言,因人施教開展培訓,切實提高培9、訓質量。 六、計劃安排 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含新型農民培訓): 1、小麥高產攻關栽培技術。 2016年2月-3月份下旬,講解小麥化學除草及越冬期的管理、返青至拔節期的田管技術。重點講解中耕除草、追肥特別是追施拔節肥、霜凍預防及補救、紅蜘蛛、紋枯病防治等技術。 2016年4月上旬,講解病蟲害防治、植物調節劑使用技術,特別是小麥吸漿蟲、赤霉病防治技術。 2016年5月中旬,講解小麥 一噴三防 等技術。 2016年9至10月份優質專用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講解小麥的生理及栽培技術。重點講解選種、整地及病蟲害防治、測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機播、播后田管等技術。 2016年11月至12月小麥冬季田間管理技10、術 2、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2016年4月下旬,系統講解水稻一生的栽培(含無公害和綠色食品栽培)技術和育秧前的技術準備。重點講解品種選用、秧田培肥、測土配方施肥、旱育稀植、適期栽插、輕簡化栽培等技術。 2016年5月上旬,培訓水稻育秧技術和秧田管理技術,主要有種子處理、秧田整地、插種、施肥等技術及前期化除、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 2016年6月中旬,培訓大田水稻栽插和田管技術,主要有適期、適齡、適密栽插、科學管水科學施肥,及時化除,防病治蟲,選留種、適時收割等技術。 3、畜禽水產養殖技術。 2016年35月份,就豬、牛、羊、水產、飼養管理技術,肉、蛋雞科學飼養,常見疫病防治技術,品種改良11、魚苗繁育放養,魚病防治等技術開展培訓。7-9月份秸桿開發、青貯技術、畜產品安全生產、政策法規知識培訓。10-12月份養殖基地規模建設、規模化養殖技術。進入冬季就魚塘殺蟲,合理捕撈等技術開展培訓。 陽光工程培訓:按照用工需求,安排教學計劃。 七、經費使用 陽光工程經費,根據各培訓基地實際培訓人數,按補助標準將補助資金由直接撥付各培訓基地。農業專業技術培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兩項目資金按照財政部、農業部(財農【2016】349號)及安徽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財農2016252號)實施,主要用于教材資料費、教具損耗、聘請教師講課費、課時費、交通費、住宿費、師資培訓、科技12、輔導員輔導費、誤餐補助費、車旅費、教學管理、跟蹤服務等。項目資金的使用堅持專款專用、集中管理的原則,嚴明財經紀律,嚴格財政制度,加強審計監督,統一開支范圍、統一報銷程序,統一費用標準,建立完整的財務檔案,確保資金直接讓農民受益,資金使用實行報賬制。 八、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抓好2016年潁上縣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 ,縣成立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領導小組 ,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開展并扎實做好培訓工作。各鄉鎮要明確一名副書記(副鄉鎮長)負責此項工作,配置專門管理人員,明確職責,分工協作,齊抓共管,以確保培訓工作落實到實處。 2、強化督查,實行獎懲。為使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確13、保項目順利實施。縣項目領導小組將定期不定期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對實施效果進行總評。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個人及績效顯著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承擔項目的工作單位工作不力的要求其限期改正。 3、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加強制度建設。一是項目法人責任制。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縣農委單位與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二是臺賬制度。培訓機構建立培訓臺賬記錄有關培訓情況。培訓臺帳一式三份,分別存市或縣項目辦和培訓機構各1份,一份由培訓機構作為報賬依據。三是公示制度。在潁上縣農業信息網上建立新型農民培訓公示和宣傳平臺,公布全縣項目縣培訓任務,培訓計劃,培訓機構,選聘教師,資金補助及使用情況,宣傳典型經驗進行14、公示。四是管培分離制度。農委負責培訓項目的申報、組織實施、監督和管理,培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五是資金使用管理制度。培訓補助資金實行報賬制管理,嚴格規范使用和撥付培訓補助資金,專款專用,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六是月度報告制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行培訓進展月報告制度,培訓機構必須每月度向縣項目辦公室報告培訓進展,縣項目辦公室匯總后逐級上報,各培訓機構每月1日前將上月培訓進展情況匯總報報縣農委。八是監督管理制度:新型農民培訓機構在培訓前,要將培訓時間、地點、內容、教師等相關情況向項目辦報告,以便項目辦及時進行督察和管理,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確保培訓質量;陽光工程培訓辦公室,嚴格按照財15、政部、農業部關于陽光工程管理的 四個辦法 、 五項制度 要求進行管理,基地在培訓之前要將培訓的開班時間,培訓學員入校時間,培訓計劃等相關情況提前報辦公室,辦公室在7個工作日內安排培訓學員上第一堂課,并在隨后的培訓過程中不定期抽查,不少于2次,確保督察和檢查到位。九是檢查驗收制度。項目培訓結束后,由培訓機構提出驗收申請,縣項目辦對每個培訓機構的培訓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并向達到培訓要求的培訓機構出具合格證明,檢查驗收情況形成報告上報市省農委、省財政廳。 4、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即每一個培訓專業、務工技能設一個首席專家,具體負責本專業的技術答疑,技術指導和選聘教師的培訓,制定本專業的教學計劃,組織編寫教材等。每一個首席專家都具有高級技術職稱。通過就地辦班培訓,首席專家組織教師進行現場指導,開展普及性培訓,力爭達到最佳培訓效果。 5、做好總結宣傳。及時發現、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分析存在問題,研究解決問題辦法,按時報送項目實施工作總結。加強宣傳工作,大力宣傳新型農民培訓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的積極成效,宣傳報道先進典型和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每兩周向省農委科教處報送1篇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