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767
2024-01-05
8頁
19.50KB
1、XX鎮2011年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方案 針對嚴重威脅婦女、兒童、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和居民的傳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國家設立和實施了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按照上級工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決定在我鎮開展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農村婦女“兩癌”普查、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剖宮產率控制、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補種、農村改廁、醫療廢棄物的處置等七項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任務與工作內容 (一)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 1、項目內容。為準備懷孕的婦女(包括流動人口)在孕前3個月孕早期3個月內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 2、項目目標。對全鎮所有準備懷孕的婦女免2、費增補葉酸,目標人群增補葉酸知識知曉率達60,葉酸服用率達60%,葉酸服用依從率達30%,隨訪登記率95%以上。 3、工作流程。由醫院婦保醫生發放給當月新增的結婚對象與早孕對象,按每人每天1片(0.4毫克)發放,懷孕前發3瓶,懷孕后發3瓶,每次發放三個月的用量,保證孕前3個月-孕早期3個月服用量。如果婦女服用葉酸6個月未懷孕,應在醫生指導下自行購買繼續增補葉酸。高危待孕婦女(指準備懷孕的婦女中,既往生育過神經管缺陷胎兒或服用抗癲癇藥者)由市婦保所發放。 要全面及時掌握目標人群,加強對服用對象的日常監管,鄉村醫生每月要對領取葉酸的婦女進行隨訪,對高危待孕婦女每12周1次隨訪,監督服用對象按時服藥3、,并指導其填寫服用登記卡。 4、信息管理。建立臺賬,對藥品的領取、發放及服用情況及時登記。鄉村醫生負責建立葉酸服用信息臺賬;衛生院負責統計,并上報本轄區內葉酸的發放和服用信息。 (二)農村婦女“兩癌”檢查項目。 1、項目內容。檢查對象為在本地居住1年以上、自愿參加并能接受檢查的3559歲婦女。檢查內容為健康教育及問卷調查、婦科檢查、輔助檢查、對可疑或異常病例進行進一步診斷和追蹤隨訪,并 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和上報等。2、項目目標。2011年應完成市局下達的兩癌檢查任務。通過宣傳、健康教育和“兩癌”檢查等方式,提高兩癌早診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我院服務能力,保障廣大農村婦女身體健康。 3、信息管4、理。 本院負責登記“兩癌”免費篩查、確診登記冊,填寫受檢對象個案記錄卡,按季度將篩查數據匯總后報送市婦幼保健機構。 (三)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 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引導農村孕產婦到有資質的助產機構分娩,為廣大農村孕產婦提供安全、有效、規范的孕產期保健服務,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 執行省衛生廳、財政廳、物價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加強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工作的意見(蘇衛社婦20096號)制訂的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基本服務項目和限價收費標準,保證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的服務質量和合理收費。 建立健全產科質量管理體系,按照省定技術規范和質量評估標準定期開展考核評估,強化質量控制,改善5、服務質量。實行產科質量督查制度,將定期督查與日常監管相結合、行業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督促助產機構規范服務行為,保障產科質量,維護廣大孕產婦生命安全。 (四)剖宮產率控制 1、嚴格資質審查。醫院對未取得相關資質的機構堅決禁止實施剖宮產術。、 2、加強產科質量管理。健全院內助產技術質量管理的制度體系,包括崗位責任制、產科質量自我評估制度、疑難死亡病例討論制度、轉診會診制度、危重孕產婦報告制度和評審制度,助產人員“三基”訓練和考核制度等。加強產科質量關鍵環節的管理,包括加強節假日、交接班和夜間的產科質量管理、臨產前后、剖宮產手術前后的監護等。建立防范和處置醫療事故的預案,包括各種應急措施和救治方案6、危重孕產婦搶救工作流程和危重孕產婦急救應急預案,縮短急救反應時間,提高產科急救能力。建立危重孕產婦緊急救治的綠色通道,配備監護和搶救設備,保證藥物、血液的及時供給,消除隱患,減少風險,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正確使用催產素,嚴格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落實高危 孕產婦早期發現、轉診和干預制度,嚴禁截留高危孕產婦。3、準確把握剖宮產手術指征。建立和完善與剖宮產相關的醫療制度和技術常規,加強助產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把自然分娩的適應范圍、剖宮產手術的臨床手術指征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納入培訓的重要內容,熟練掌握剖宮產手術醫學指征,要教育助產人員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避免趨利和減少責任行為的剖宮產,積極7、開展無痛分娩技術。對于沒有剖宮產手術指征,孕婦或家屬要求實施剖宮產的,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對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的,也要向其充分講清剖宮產手術的利弊關系,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嚴格履行手術簽字手續。除急診剖宮產手術外,所有擇期剖宮產手術必須經過科主任批準,無手術指征的剖宮產須報醫教科或主管院長批準。要定期開展自查自糾,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制訂降低剖宮產率有效措施,切實降低剖宮產率。 4、嚴格控制剖宮產率。自2011年1月起,醫院剖宮產率控制在45%以內,要制定控制剖宮產率的相應措施,以每年5%的降幅促使剖宮產率下降,力爭3-5年內達到剖宮產率30的目標。 (五)15歲以下兒童乙肝疫苗補種 18、項目目標:本項目定于2011年在全鎮范圍內對1997年至2000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實施乙肝疫苗接種,進一步降低該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 2、補種要求:根據既往接種史,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0、1、6月的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對既往未接種乙肝疫苗者,接種3針次;免疫史不全者,接種時間距離第1針次間隔在一年內的,只需補種未完成的劑次;而超過一年的和免疫史不詳者視為未接種,須接種3針次疫苗。 (六)農村改廁 1、項目目標 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加快農村無害化戶廁建設進程,到2011年底,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1400座。 2、項目內容 根據農村改廁管理辦法和農村改廁技9、術規范要求,建設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 (七)醫療廢棄物管理 1、總體目標: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要以“農村環境有明顯改善”和“防止疾病傳播、保障人體健康及環境安全”為目標,以“清潔衛生、無害處理、簡便實用、群眾歡迎”為要求,進一步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醫療廢物管理力度,規范醫療廢物管理的各個環節,杜絕醫療廢物的流失和二次污染;不斷改善農村衛生環境,減少腸道、蟲媒傳染病等疾病的發生,提升農民群眾的健康衛生意識。打造健康、清潔的醫療衛生環境。2011年全鎮鎮村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100%。 2、重點任務:衛生院、村衛生站是農村醫療廢物管理的主體,必須按有關規定實施好醫療廢物的收集10、分類、預處理、暫存、交換各環節的工作。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3、醫療廢物處置流程包括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環節。衛生院要成立主要領導負責人的醫療廢物處置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具體工作,積極配合恒星公司做好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要建立醫療廢物登記制度,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4、醫療廢物范圍:醫療廢物范圍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11、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和處置。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按照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制定下發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衛醫發2003287號)規定執行。 5、醫療衛生機構的污水處理和排放監測: (1)醫療衛生機構要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增強污水處理能力,確保醫療污水不成為環境污染源。外排廢水污染物要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9878-1996的要求。 (2)醫療廢水的監督性監測必測項目為:PH、余氯、COD、B0B、懸浮物、揮發酚、油類、總磷、汞、砷、糞大腸菌群、細菌總數。監督性監測頻次為每半年1次。自我監測項目為PH、余12、氯、COD。可按廢水處理的周期確定監測頻次,一般每班次至少1次。 6、醫療廢物處置的院內監管:醫院要加強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領導,制定和建立與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有關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職責和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發生意外事故時的應急預案等有效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環保管理和污染防治制度。 二、工作措施與工作要求 (一)加強健康教育培訓,動員全社會參與。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傳媒、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宣傳和培訓工作,讓廣大城鄉居民了解自身能夠免費享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要充分發揮組織和宣傳動員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整合資源,認真細致地做好項目政策解釋,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引導群眾參與,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項目任務如期完成。 (二)加強項目經費監管,確保資金規范運行。要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和上級有關規定,按照專項資金管理的有關要求,專款專用,資 金支付按照財政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