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項目實施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3902
2024-01-05
11頁
14.42KB
1、美麗鄉村項目實施方案【篇一:2015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最新版)】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美麗鄉村建設是改善人居環境、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經濟全面發展、提升我鎮整體形象的重要舉措。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部署,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踐行群眾路線、加快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實現干凈整潔、完善基礎設施、保持田園風光、綠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環境治理、民居改造、設施配套、服務提升”四項重點2、工作,提升環境質量,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村級經濟全面快速發展。 總體目標: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使xx村衛生設施得到完善,衛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凈整潔,形成長效保潔及垃圾處理機制,徹底解決“臟、亂、差”問題。建設綠色xx,進村路和主巷道有綠化景觀,道路、房前屋后、渠道兩旁全部綠化,并全面實施硬化、亮化工程,實現環境優美、生態文明、公共服務完善、城鄉協調發展的美麗新xx。 基本原則:堅持以民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堅持示范帶動,用先進典型帶動整體工作開展;堅持長效管理,推動村級環境衛生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堅持全民參與,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組、群眾參與、上下聯動3、的良好氛圍。 二、主要任務 xx村美麗鄉村建設主要做好以下四項重點工作: (一)環境治理 1、切實抓好衛生整治工作。按照“清運垃圾、鏟除雜草、挪走柴堆、清掃路面、刷白樹木、拆除臨建”的要求,徹底清理各類積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門前“三堆”,拆除亂搭亂建、臨時建筑、消滅所有衛生死角,使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2、建立健全長效保潔機制。加強對保潔隊伍的管理,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進一步落實背街小巷保潔責任路段,落實工作責任,做到“日產日清”。村內各小組配備2名保潔員,負責日常保潔工作,村保潔員優先從低保戶、特困戶中聘用。保潔員工資主要通過村級“一事一議”籌資方式解決。 建筑垃圾由建房戶自行清運到指定填埋場4、,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完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制定環境衛生村規民約、落實保潔及垃圾處理制度、切實提升村級衛生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導現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眾意愿,突出人文歷史、主導產業,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和設施,降低改造成本,對建筑物屋頂、門窗、墻體進行統一設計和建設,形成格調一致的景觀風格,尤其要對進村路和主巷道進行改造,為群眾營 2 2【篇二:美麗鄉村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美麗鄉村項目建設 實施方案目 錄 第一章 總論.3 1.1項目概況.3 1.2編制的主要依據、原則及范圍.7 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8 5、2.1背景.8 第三章 市場分析.17 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17 4.1項目定位方案.17 4.2建設內容及規模.18 5.1投資估算.23 5.2資金籌措.25 第六章 “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25 6.1指導思想.25 6.2阿樂惠鎮概況.26 6.3總體構想和規劃原則.27 6.4目標任務.28 6.5實施進度與安排.29 6.6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30 第七章 環境保護、安全消防與節能.31 7.1環境保護.317.2安全衛生.34 7.3消防.34 7.4節能.35 第八章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36 8.1經濟效益分析.36 8.2社會效益分析.36 8.3生態效益分析.376、 第九章結論和建議.37 9.1結論.37 9.2建議.38 第一章 總 論 1.1 項目概況 1.1.1 項目名稱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1.1.2項目主管單位和項目位置 項目主管單位:xx 項目位置:xx 1.1.3總投資 項目建設總投資為25100萬元。 1.1.4項目由來 建設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有效載體,根據黨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部署,本項目以建設“富裕xx、文化xx、生態xx、平安xx”為總體目標,以“環境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素質提升”為切入點,通過3大體系(生態旅游體系、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農村文化建設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休閑旅7、游經濟,著力打造構筑“美麗xx生態家園”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消費模式,快速實現美麗鄉村必須達到的“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基本要求,并通過本項目,摸索因地制宜建設社會主義美麗鄉村的方法與模式,進而帶動和推進xx社會主義美麗鄉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綱要”所確定的基本思路和建設內容,是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重要基礎。 1.1.5項目所在區域情況 xx歷史悠久,是個建縣千年的古縣,相傳北宋xx年間因進貢當地名茶“白毫銀針”而得徽宗賞識,特賜年號“xx”為縣名,保留至今。商周時期,古越人在此繁衍生息。xx洞宮山為我國著名道教勝地,據中國宗教寶典記載,洞宮山為道教二十七福地,即“瑯環福地”8、,宋以來,教育興盛,書院、學宮遍布城鄉,大理學家朱熹之父朱松在xx創辦云根書院和星溪書院,朱松與朱熹先后在此講學授道,因而有“先賢過化之鄉”美稱。xx地處閩浙邊陲,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唐末黃巢起義軍曾在此駐兵作戰,至今留有黃巢井、黃巢廟、九戰丘等歷史遺跡。宋、元、明、清歷代,當地均爆發農民起義,義軍規模最多達到20萬之眾,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國內革命戰爭時期,xx是革命老根據地,從1928年至1949年,中共在縣境內先后建立黨的地方組織和人民軍事組織,黃道、粟裕、黃立貴、葉飛等老一輩領導在此堅持開展革命斗爭,創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 xx鄉位于xx縣東南部,東連周寧縣,南與屏南縣交界,西南接建9、甌市,北與本縣鎮前鎮、星溪鄉接壤,平均海拔860米,總面積242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個場,人口2.3萬。境內名勝古跡甚,省級風景名勝區洞宮山,為道家瑯環福地。文化遺產豐富,民風純樸。【篇三:2015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實施方案 美麗鄉村規劃方案】 2015年 目錄 第一章項目概況 . 2 1.1規劃背景 . 2 1.2 建設原則 . 3 1.3 指導思想 . 4 1.4 發展目標 . 5 1.5 建設內容 . 5 1.6建設期限 . 6 第二章規劃必要性及意義 . 7 第三章我國鄉村旅游目前存在的問題 . 11 第四章 開發*市*鄉村旅游業的構想 . 13 第五章項目規劃選址 . 18 5.10、1 項目選址 . 18 5.2項目區基本情況 . 19 5.3 項目區資源優勢 . 19 第六章 建筑方案選擇 . 22 6.1建筑設計方案選擇指導思想與原則 . 22 6.2項目建筑規劃方案 . 23 6.3建筑方案 . 24 第七章 客源市場分析 . 26 7.1貴州省旅游市場發展 . 26 7.2*市旅游市場分析 . 27 第八章總體規劃布局 . 30 8.1 空間總體布局 . 30 8.2分區布局 . 30 第九章 具體建設內容 . 33 9.1主體工程建設 . 33 9.2配套設施建設 . 34 9.3 輔助工程建設 . 38 第十章 安全、消防節能 . 39 10.1消防 . 3911、 10.2安全 . 41 10.3節能 . 43 第十一章總投資估算 . 47 11.1投資估算 . 47 11.2資金籌措方式及來源 . 48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 . 50 12.1規劃區收入來源 . 50 12.2成本估算 . 51 12.3效益分析 . 52 12.4 財務評價結論 . 56 第十三章總體評價 . 57 13.1經濟效益評價 . 5713.2社會效益評價 . 57 第一章項目概況 1.1、規劃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融合自然的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方式便應運而生,越來越受到游客的青睞,逐步成為游客最多、人氣最旺、條12、件最方便的旅游目的地。?鄉村旅游?成為一個品牌,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必然。鄉村旅游現已成為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新載體、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特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轉移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新途徑,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式,其發展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種有益嘗試和實踐。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根據胡錦濤同志總結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13、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議還指出,采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命題,并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提到全黨面前,既為我國農村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為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盡管近年來*市鄉村旅游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發展勢頭迅猛,已經成為*市旅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總的來看,仍處于起步階段,尚需進一步規劃、整合、建設和發展。為了促進*市*鎮鄉村旅游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努力探索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的新路子,特編14、制*鎮五指山鄉村旅游建設項目。 1.2 建設原則 以農為本,科學規劃 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單元,按照生產、生活、生態相統一,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要求,圍繞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分類規劃,合理布局,引導各地有序發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自然生態、文化內涵為重點,堅持傳統與創新統一,加快培育*市*鎮周邊、依山傍水自然生態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的休閑農業發展,變資源文化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 強化服務,規范管理 加大教育培訓、宣傳推介、營造環境力度,制定規范標準,創建示范典型,引導行業自律,實現休閑宣泄業基地建設、食品衛生、公共安全、生產過程、接待服務、環境保護的標15、準化、規范化。 政府扶持,社會參與 創新體制,強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規范管理、公共服務、營造環境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市場調配資源的基礎作用,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形成休閑農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1.3 指導思想 堅持?以農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總體要求,與新農村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旅游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政府主導、農民為主體,部門配合、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發展格局。加強產業引導,推進提質增效,努力把*鎮休閑農業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堅持?以鄉村為依托,市場為導向,綠色為主體?,結合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優勢,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提升?鄉村旅游?品牌效應。 一、人文特色景觀:主要包括服務接待區特色建筑群、鄉土民俗文化景觀和體驗農家生活的人文景觀等。 二、文化特色景觀:以文化長廊主體,展現各種鄉土文化、旅游文化、養生文化、民間文化、傳說故事等。 三、生態果林景觀:既是*鎮鄉村旅游的基礎底景,也是以規模取勝的特色支撐資源。 四、沿山生態觀光林帶景觀:以五指山山體良好的植被和延綿的天際輪廊線構成,成為康體運動和農業體驗的?綠色生態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