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區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實施方案(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185
2024-01-05
10頁
15.63KB
1、XX區扶貧工程資產后續管理實施方案為進一步規范全區扶貧資產后續管理,穩妥有序的推進 全區扶貧工程資產確權登記和移交,確保扶貧工程資產在鞏 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持續發揮效 益,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堅持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精準方 略,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框架下, 按照現有資產管理制度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要求,建 立健全扶貧工程資產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確保扶貧工程資 產穩定良性運轉,經營性資產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資 產持續發揮作用,到戶類資產自主管理和運營進一步規范,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更2、好保障。二、目標任務到2021年底,分類摸清十八大以來各類扶貧工程形成 的資產底數,建立健全資產管護責任清單,建立區、鄉、村 統一的扶貧工程資產管理臺賬,按照扶貧工程資產的產權歸 屬做好資產移交,構建扶貧工程資產后續管理長效機制。三、基本原那么(一)堅持依法依規,突出幫扶特性。遵循國有資產和 銷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實物資產損失,要建立賬冊,單 獨存放,并由鄉(鎮、街道)組織相關站所全程監督資產的變 賣處理過程。(三)強化監督管理。將扶貧資產管理工作納入財政扶貧 資金績效評價重要內容。要開展經常性督查檢查,重點督查 扶貧資產臺賬管理、扶貧資產責任落實、扶貧資產權益分配 使用、扶貧資產長效機制3、建立、扶貧資產管理公告公示、群 眾參與度和滿意度等內容。要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監督主體 地位和作用,切實保障貧困群眾對扶貧資產的知情權、受益 權、監督權。及時發現和掌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 性和創造性。(四)加強信息建設。依托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建 立完善扶貧工程資產管理模塊,分級分類建立扶貧工程資產 管理臺賬,加強財政、農業農村、扶貧工程建設部門信息溝 通、數據共享,確保扶貧工程資產應登盡登、應管盡管,不 斷提升扶貧工程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五)注重總結宣傳。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作用, 加強法律宣傳和政策解讀,提高廣大農民群4、眾政策知曉度, 引導農民增強契約意識。及時總結提煉扶貧工程資產后續管 理中的經驗做法,注重培育和推廣示范典型,營造有利于扶 貧工程資產后續管理的良好氣氛。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及行業管理等有關規定,兼顧與農村集體 產權制度改革相銜接,為確保扶貧工程資產效益最大化,使 更多群眾受益,資產權屬和收益權盡量下沉。(二)堅持權責明晰,實施分類管理。按產權歸屬落實 后續管理責任。扶貧工程資產由區政府負責統籌。根據不同 類別扶貧工程資產屬性,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注重 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完善扶貧工程資 產后續管理機制。(三)堅持公開透明,引導群眾參與。嚴格落實公告公 示制度,實行扶貧工程5、資產管護到人,提高扶貧工程資產后 續管理和運營透明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充分尊重農 民意愿,切實保障受益群眾對扶貧工程資產的知情權、參與 權、表達權、監督權。(四)堅持接續推進,減輕基層負擔。在現有扶貧工程 資產后續管理工作基礎上,充分考慮各類扶貧工程資產的資 金來源、資產類型、受益群體等特點,積極穩妥推進,切實 減輕基層負擔。(五)堅持底線思維,注重防范風險。樹牢風險意識, 壓實后續管理責任,規范后續管護運營和收益分配使用,嚴 格處置流程,完善監管機制,堅決防止扶貧工程資產閑置、 流失等現象發生,保障扶貧工程資產所有者、經營者合法權 益。積極回應社會各方對扶貧工程資產后續管理關注,堅決 6、防止出現重大負面輿情和信訪事件。四、重點任務(一)摸清扶貧工程資產底數。對黨的十八以來使用各 級財政資金、政府債券資金、社會捐贈和對口幫扶等投入形 成的扶貧工程資產,根據扶貧工程資金投入渠道進行全面摸 底,不再分專項扶貧資金和非扶貧專項資金資產,一律列入 扶貧工程資產管理。按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到戶類資 產3種類型,分別建立區、鄉、村、部門管理臺帳。經營性 資產主要為具有經營性質的產業就業類工程固定資產及權 益性資產等,主要包括設施農業、農林業產業基地、生產加 工設施、光伏扶貧電站、扶貧車間、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 具有經營性質的產業就業類工程固定資產,以及投入企業、 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其他經7、濟組織支持其帶貧開展所形成的 權益性資產等。公益性資產主要為公益性基礎設施、公共服 務類固定資產等,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農田水利、供水飲水、 環衛公廁、電力設備等公益性基礎設施以及教育、文化、體 育、衛生等公共服務類固定資產等。到戶類資產主要為通過 財政補助等形式幫助貧困戶自身開展所形成的生物性資產 或固定資產等,用于金融扶貧貼息、直接發放幫扶貧困戶自 身開展的補貼除外。按照“誰實施誰負責、誰使用誰監管”的原那么,由工程 主管部門牽頭推進本部門實施的工程資產管理工作。相關區 直部門和鄉鎮(涉農辦事處)對公益性資產、經營性資產、 到戶類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建立扶貧工程資產排查臺賬, 摸清家底,做8、到賬實相符、賬帳相符,建立健全區、鄉、村、 部門對照一致的扶貧工程資產管理臺賬。區鄉村振興局指導 建立全區扶貧工程資產管理臺帳,負責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 信息系統。(二)扎實推動確權登記。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那么,扎實推進符合條件的扶貧 工程資產確權,界定所有權主體。按照資金走向,遵循“先 移交后確權”的原那么,資產移交后,由村(居)委、鄉鎮(街 道)、區直主管部門、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逐級核實審批, 通過后進行資產確權登記。資產“六權”(既所有權、經營 權、管理權、受益權、監督權、處置權)確定后,制定扶貧 工程資產產權明白卡。對經營性資產,根據資金來源、受益范圍9、管理需要等 明確權屬,盡可能明確到獲得收益的個人、村集體經濟組織、 搬遷社區等。難以明確到個人的扶貧工程資產,原那么上應明 確到村集體經濟組織、搬遷社區,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范 圍。對于股權類產業扶貧工程,村級依據企業出具的股權證、 帶貧合同、部門確權報告文件進行確權登記;對于自建資產 出租類產業扶貧工程,村級依據工程竣工資產移交表、帶貧 合同、部門確權報告文件進行確權登記;對于合作建設資產 類產業扶貧工程,村級依據帶貧合同、部門確權報告進行確 權登記;對于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扶貧車間、基地,村級依 據工程竣工工程移交表、確權報告進行確權登記。對公益性資產,由教育、衛健體、民政、水利、鄉村振 10、興、交通等部門為責任單位或實施單位,建設工程形成的扶 貧資產(非扶貧資產),依據工程竣工資產移交情況進行確權。 資產移交到村級的,納入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村級依據資產 移交清單記入村級固定資產明細帳,資產所有權確權給村級 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由村集體落實具體管護責任人;資產移 交給鄉鎮、部門及單位的,納入國有資產管理,并由鄉鎮、 部門及單位落實管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鄉村自行組織實 施的工程,形成的扶貧資產(非扶貧資產)移交到村級的,村 級依據工程竣工資產移交清單記入村級固定資產明細帳,資 產所有權確權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由村集體落實具體 管護責任人。到戶類資產歸農戶所有。對屬于不動產的,依法11、辦理確 權登記。(三)落實后續管理責任。實行“行業部門對口管、鄉 (鎮)政府主責管、村(居委會)具體管“三級管護責任。一是 相關部門、鄉鎮政府建立管理責任清單,明確資產管護責任。 二是明確行業部門責任。一方面要壓實主體責任。區發改委、 區農業農村局、區教育局、區住建局、區交通局、區水利局、 區文化和旅游局、區衛健體委、區民政局等有關部門,要制 定并完善本領域扶貧工程管護制度、標準和規范。對于不同 部門建設的同一類型的工程原那么上以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 相關制度為主,統一管護標準、質量要求、操作規程和應急 保障等,不斷提高農村公共設施管護水平。另一方面要履行 監管責任。行業主管部門對農村扶貧資產管12、護履行監管職責, 區鄉村振興局、區發改委、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區交 通局、區教育局、區衛健體委、區水利局、區文化和旅游局 等部門對扶貧工程后續管理實施監管,實行對口管理,每年 至少開展一次監督檢查(或委托第三方對扶貧工程后續管理 進行評估)。區發改委負責指導光伏工程和易地搬遷工程的 后續管理服務;區水利局負責指導平安飲水工程的后續管理 服務;區交通局負責指導道路基礎建設類工程后續管理服務; 區衛健體委負責指導村衛生室的后續管理服務;區文化和旅 游局負責指導文化大舞臺的后續管理服務;區教育局負責指 導校舍建設的后續管理服務;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區 鄉村振興局以及各鄉鎮辦負責指導本部門實施13、產業工程的 后續管理服務。三是落實鄉村后續管理責任。屬鄉鎮管護的, 由鄉鎮落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鄉鎮、涉農街道要制定扶貧 工程后續管理的推動措施,對工程后續經營管理、利益聯結、 分紅兌現等實施監督指導和跟蹤問責。屬村集體管護的,由 村集體落實具體管護責任人。如委托村民、農民合作社或者 社會力量等代管的,村民自治組織要承當監督責任。公益性 固定資產,要定期保養維護,確保正常運行;經營性固定資 產,通過采取承包、租賃、入股等形式經營的,要規范交易 運營,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與經營主體簽訂協議,建立 管護制度,明確日常管護責任。通過村集體自身經營的,建 立管護制度,明確村集體負責日常管護責任。(四14、)規范后續管護運營。根據扶貧工程資產特點,明 確產權主體管護責任,探索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的管護 模式,并在資產現場張貼扶貧工程資產確權公示牌。對經營性資產,要加強運營管理,完善運營方案,確定 運營主體、經營方式和期限,明確運營各方權利義務,做好 風險防控。根據實際,探索實行集中統一管護。管護經費根 據運營方案原那么上從經營收益中列支。對公益性資產,要加強后續管護,完善管護標準和規苑, 由相應的產權主體落實管護責任人和管護經費。逐步由直接 提供管護服務向購買服務轉變,采用多種形式,有序引導社 會力量參與管護。采取集體經濟實力強的村對所屬公益性資 產實行統一管護。通過調整優化現有公益性崗位等方15、式解決 管護力量缺乏問題,優先聘請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參與管護。 屬于村集體的公益性資產管護經費,可由村集體經營收益、 地方財政資金統籌解決。落實受益群眾責任,引導其參與管 護和運營。鼓勵采用“門前三包”、黨員責任區、文明戶評選等形式,引導農民參與村內道路、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和公 共綠地等的管護。到戶類資產由農戶自行管理,村級組織和有關部門要加 強指導和幫扶,使到戶扶貧工程資產更好地發揮效益。(五)規范收益分配使用。發揮扶貧工程資產的幫扶作用, 經營性資產收益分配按照現行資產管理制度實施。對制度未 明確規定的,應通過民主決策程序提出具體分配方案,表達 精準和差異化扶持,并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分配方案16、和分配 結果要及時公開。扶貧工程資產收益重點用于鞏固拓展脫貧 攻堅成果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屬于村集體或搬遷社區的資 產收益,通過設置一定的條件,可采取參加村內或社區內項 目建設和開展等勞動增收方式進行分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健全集體收益分配制度,明確公積公益金提取比例,主要用 于工程運行管護、村級公益事業等方面。嚴禁采用簡單發錢 發物、一分了之的做法進行收益分配。正在實施的資產收益 分配方案到期后按照上述原那么及時調整和完善。(六)嚴格扶貧工程資產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 處置國有和集體扶貧工程資產。確需處置的,應嚴格按照國 有資產、集體資產管理有關規定,進行資產評估并履行相應 審批手續17、后,可采取拍賣、轉讓、報廢等形式對資產進行規 范處置,處置結果要及時進行公示。將扶貧工程資產進行抵 押擔保的,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對以個人、村集 體經濟組織名義入股或參股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應明確股權 的退出方法和處置方式等。屬于村集體資產的處置收入應重 新安排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扶貧工程資產管理納入鞏固脫貧成 果后評估重要內容,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扶貧工程 資產后續管理的重要性,健全完善扶工程資產管理組織。區 財政、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開展改革、教育、自然資源和 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游、衛 健體等相18、關部門及鄉鎮(涉農街道)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共同將扶貧工程資產后續管理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區直部門 要加強對鄉鎮(涉農街道)和村(社區)的業務培訓和指導, 鄉村振興部門要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二)規范資料管理。一是建立健全臺賬資料。建立區、 鄉、村統一對照扶貧工程資產確權登記臺賬;鄉級由鄉(鎮、 街道)建立鄉、村兩級臺帳;村級由村委會建立村級臺帳, 全部實行集中動態管理。二是規范管理各項資料。按照留存 資料指引,注重資產資料留存,村級留存管護制度、管護責 任人、資產管護協議等方面資料;留存經營性扶貧資產經營 環節檔案包括民主決策記錄、資產經營協議、風險防控資料 和監督運營管理記錄等方面資料;留存民主決策記錄、收益 分配方案、收益收支票據等收益分配方面資料。對經批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