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1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366
2024-01-05
13頁
17.17KB
1、奈曼旗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奈曼旗2022年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奈政辦字202272號各蘇木鄉鎮人民政府,六號農場管委會,旗政府有關委辦局:經旗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奈曼旗2022年高素質農牧民培育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22年9月14日(此件公開發布) 奈曼旗2022年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實 施 方 案 根據國家培育高素質農牧民總體部署,按照自治區農牧廳、財政廳關于做好2022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內農牧計財發2022346號)和內蒙古自治區2022年高素質農牧民培育項目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旗高素質農牧民培育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2、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密圍繞農牧業穩產增產、農牧民穩步增收、農村牧區穩定安寧,持續抓好保供、銜接、建設等重點任務,堅持 “需求導向、產業主線、分層實施、全程培育”,聚焦全產業鏈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質量效果提升為關鍵,以 “選育用” 一體化培育為路徑,培訓與教育并舉,引進培育與就地培養并重,加快培養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亟需的高素質農牧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牧業農村牧區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保障。二、實施目標2022年,以經營管理型、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3、型為導向,在全旗分層分類開展高素質農牧民培育200人,投入資金71.2萬元。根據全旗農牧業產業發展狀況,開設養殖業和高效種植業兩個專業,設置兩期教學班,每期培訓班100人。三、重點任務緊密圍繞穩糧保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統籌推進新型農牧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養加能手技能培訓、農村牧區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等行動,大力培養高素質農牧民。(一)全面保障穩糧擴油和“菜籃子”產品穩定供給。圍繞我旗主要糧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產,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開展增產提質、防災減災和重大病蟲害防治等安全生產周期4、技術技能培訓,因地制宜開展蔬菜、藥材、果樹等經濟作物生產管理培訓,提升種植水平和產業發展能力。圍繞牛羊發展五年計劃和奶業振興需求,加強牛羊養殖戶和奶農培訓,提高生產供給能力。(二)聚焦關鍵環節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強良種識別、選購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培訓,指導農牧民科學用種。加大農民耕地保護知識培訓,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能力。加大農機裝備使用維修和機收減損技能培訓,提升農機專業服務能力。大力開展金融擔保知識培訓,加大對高素質農牧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普及綠色種養、科學施肥用藥、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減排固碳、生物育種與生物安全等專業知識,加強農牧業綠色發展和“兩品一標”知識技能培訓,提升農牧業全產5、業鏈質量效益。開展電商、直播等技能培訓,積極培育農村牧區電商帶頭人、農牧民主播。在蔬菜、水果及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專題培訓中,鼓勵開設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實用技術和冷鏈物流運營管理等相關課程,加快培養農村牧區二三產業發展人才,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培養產業發展帶頭人。(三)服務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大力普及三農三牧政策,推動鄉村振興進課堂,開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規、村莊建設管理、農牧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等培訓,培養一批鄉村建設、鄉村規劃和鄉村治理人才。開展信息電商、環境衛生、文旅體育等培訓,培養一批農村牧區社會事業發展人才。以院校畢業生、農牧民工和退役軍人等返鄉入鄉群體為重點開展創業培訓6、,培養一批創業創新人才。倡導學法用法,培養一批鄉村法律明白人。(四)支持農牧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推進農牧民短期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學歷教育銜接貫通,用好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資源,聚集更多優質資源培養鄉村振興帶頭人。(五)提升農牧民科學文化素質。傳承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引導農牧民移風易俗、抵制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提升農牧民精神面貌,弘揚勤勞節儉、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農牧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開展轉基因等科普活動,提高農牧民對科學技術客觀理性認識。四、實施內容(一)明確項目實施主體和培訓機構2022年,由旗農科局負責培育整體工作,包括培7、訓機構的認定、培訓方案的審核批復、政策創設及項目全程監管。明確奈曼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培訓機構,培訓機構負責開展需求調研、學員遴選、培訓組織、過程管理、延伸服務等工作。(二)精準遴選培育對象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和摸底調查,充實完善培育學員庫;拓寬農牧民報名參加培訓渠道,通過村、鎮推薦、老學員推薦、學員直報等方式遴選學員,通過摸底調查等方式確定培育對象。通過引導符合條件的農牧民登錄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申報系統”或手機下載“云上智農”APP報名參加培育。遴選學員要求:基礎素質好、樂于助人,愛學習、愛農業,有創業精神,產業符合條件要求,培訓學員年齡在1855周歲之間,以中青年從業人員8、為主。(三)優化培育師資和實訓基地協調各有關單位,選用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建立高素質農牧民培育師資庫,重點選聘農牧業教育、科研推廣機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和技術人員、農牧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業園區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優秀管理、技術人才,以及優秀的農村牧區實用人才、鄉土專家、經營管理能人等參與講課活動。對于熟悉農民教育規律,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的各類專家都吸收到師資隊伍中來,提升教師隊伍能力水平,打造名師隊伍。遴選教師要求:講課生動、接地氣,講課內容對學員有實質性幫助。在教學基地的選擇上,要熟悉觀摩實訓基地的特征特點,深入挖掘內涵,根據理論課程內容、當地產業發展9、實際、學員不同層面的需求,選擇實用可復制、發展模式可行、發展理念超前、產業鏈較完整、類型豐富等多方面兼顧,使學員開拓視野,轉變觀念,提升技能,激發創業謀事的信心,在思想上有所觸動,產業發展上有所幫助。(四)精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1.合理設置課程。按綜合素養課、專業技能課、能力拓展課構建培訓課程。綜合課開設農業發展現狀與現代農業、農業農村政策法規;專業技能課開設農產品品牌化建設與策略、合作社的建設與管理、現代農業創業、農產品電子商務、農產品上行、牛羊的飼養管理、牛羊常見病防治、飼草料應用技術、果樹綜合管理、藥材綜合管理、綠色綜合防控、玉米高產集成技術應用、玉米大豆帶狀種植、高效節水技術等。能力拓展10、課包括軍事化管理、體能訓練、晨讀、文體活動、公益活動等。2.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形式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經濟實用、引人入勝,理論和實踐、集中授課和觀摩穿插進行。培訓理念突出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合作精神、綠色發展理念、信息化應用等綜合素質培養,強化農牧業科技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發展能力,提升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現代農牧業經營管理能力。3.全程分段教學。整個培育過程為一個生產周期,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基地實訓、觀摩考察、考試考核、延伸服務(跟蹤回訪、分類指導)、結業總結、頒證發證、政策扶持等環節。選擇在農閑季節開展3階段的教學任務。合理安排學時,圍繞一個產業生產周期開展不少于120學時的培訓。4.強化11、實訓效果。一是精心遴選實訓基地,實訓基地要求相對穩定,經濟效益好,可借鑒、能復制,對農牧民生產經營有幫助。二是創新實訓觀摩教學方式,每次實訓要明確教學要點,突出學習重點,確保學員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避免走馬觀花式、趕場式、旅游式的觀摩實訓。三是實訓基地教學要與田間學校結合,通過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增強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合作的能力。5.嚴格考試考核。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靈活采取多種方式,對受訓農牧民進行考試考核,合格者頒發培訓結業證書。培訓結束后,組織開展結業儀式。(五)創新開展延伸服務以培訓為紐帶,促進參訓農牧民交流合作,依托協會、聯合會、創業聯盟等組12、織協作發展。持續跟蹤農牧民訓后產業發展,開展政策宣講、項目推介、技術指導等延伸服務,對接金融信貸和農村電商。支持農牧民在產業發展、生產服務、營銷促銷等方面開展聯合與合作,參加多種形式的展覽展示、發展論壇和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讓參訓農牧民跨省區交流,拓展理念視野。五、工作要求(一)精心組織安排。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明確區域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摸清農牧民培訓需求和數量,掌握參訓對象培育意愿需求。認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嚴格遵守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要求,細化任務舉措、明確時間節點、落實責任要求。加強對項目承擔單位工作指導,加大實地督促指導力度。(二)明確職責分工。旗農科局按照年度培訓任務13、和補助資金,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主要措施、時間節點、資金使用管理等,報市農牧局審核,備案后立即實施。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報項目實施主管部門審批。同時,將每學期的培訓計劃報主管部門審批。每學期的報批計劃內容包括:學員班別(層次、專業、數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地點、起止時間、資金預算、組織管理等。做好需求調研、機構遴選、過程監管和質量評價等工作,開展培訓信息統計和進展情況監測,實現培育全過程可監測可追溯。培訓機構要根據年度培訓任務要求,制定培訓方案,要優化培訓課程,優選師資、教材、基地,建立學員檔案,及時錄入完善“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相關內容,確保參訓學員14、基本信息100%入庫。(三)分層分類培育。抓好各類技術技能培訓和產業帶頭人培育。根據農牧業生產季節合理設置培訓時長,按農時分段開展培訓。牢固樹立“選育用”一體化培育理念,推動高素質農牧民遴選、培育、使用各環節與三農三牧政策有機銜接。將農牧民培訓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廣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黨章黨規和黨的基本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農牧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四)優化培訓模式。要圍繞產業周期開展分階段、交替式培訓,選好實訓基地,強化技能訓練、訓后指導和跟蹤服務。強化精準培訓,根據培育對象和培訓內容,科學制定差異化的培訓計劃。優選授課教師和精品教材,綜合采用課15、堂教學、實習實踐、線上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切實提高培訓精準度。強化實操演練,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科技小院、農牧業企業、家庭農牧場和農牧民合作社等平臺和基地實操演練、觀摩交流,大幅度提高實踐實操比重。依據農業農村部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云上智農APP)等在線學習平臺,鼓勵各地按照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勢新要求,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和考核,強化線上學習的過程管理和支持服務,確保線上培訓質量效果。每個班次線上培訓課程時長不低于20課時,學員在完成線上培訓課時后方可參加線下培訓,如有未完成線上課程的學員,取消其培訓資格,重新招錄補充新學員。(五)強化項目全程監管。依據農業生產發展資16、金項目管理要求,組織實施高素質農牧民培育計劃。認真落實高素質農民培育規范,強化培育各環節組織管理。依托全國農民教育培訓信息管理系統開展項目監管。通過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開展培訓機構、師資和效果等綜合管理在線評價。旗農科局切實加強對培育全過程監管,加強工作指導,嚴格審核培訓方案,定期督導培訓進度,隨機抽查培訓班情況。(六)嚴格資金使用和管理。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加快執行進度,將資金分配和績效分解等信息及時錄入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健全完善績效管理,以培育對象滿意度為核心指標,對培育工作進行全面績效考評。1.資金使用范圍。項目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整個教學、指導服務、管理等全過程,補助標17、準原則執行每人3560元。2.細化資金支出比例。資金主要用于集中教學、服務指導,不低于總費用的85%,其中:集中教學費是指組織學員集中開展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費用,不低于總費用的70%。包括人員食宿費、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場所費、教師講課費、租車費、教材費、學具費、儀器設備租用費、教學耗材費、防護用品費等;服務指導費是指集中教學結束后的跟蹤回訪、入戶指導、組織學員開展實踐活動等費用,不高于總費用的15%。包括下鄉租用車輛費、燃油費、教師指導費和實踐活動費用等;規范管理費是指培訓前期需求性調研、走訪基層遴選學員、教學觀摩點選址考察、開展信息化服務、檔案管理、參加項目管理培訓等費用,不超過總費用的118、5%。3.有關資金使用要求。按照本地區的消費水平,食宿費每人每天不得高于180元(外地參觀交流按當地標準執行);教師講課費,副高級及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員,每半天不超過2000元,副高級以下技術職稱、農牧民教師、黨政機關、參公事業單位教師,參照設定標準。從外地聘請知名專家教師,參照通遼市本級黨政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通財行規202179號),不超過文件設定的最高標準。跟蹤服務指導的教師指導費,按照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適當給與補貼。依據對應的講課費標準按一定比例支付,最高不超過講課費標準的50%。信息化手段開支只限于必要的信息化有償服務、購買電腦耗材、低值信息化工具和必要的小型存儲設備。4.加強資金的19、使用監管。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嚴格履行財務報賬程序。對于擠占挪用、騙取套取補助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嚴禁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直接分發給農牧民個人。(七)注重宣傳總結。注重選樹典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加大對高素質農牧民培育政策宣傳和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認真總結典型經驗和創新做法,選樹一批各具特色新模式和好典型,發揮高素質農牧民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六、進度安排2022年9月10月,調研摸底,遴選學員,建立學員庫,落實教學基地,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和培訓方案,采購培訓物資等。2022年1112月,完成第一學期理論教學任務。2023年68月,完成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的教學任務,以觀摩教學為主。2023年9月,綜合考核、結業表彰、檔案整理等。2023年1012月,開展跟蹤回訪、延伸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