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群睡眠障礙防治項目實施方案(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414
2024-01-05
14頁
17.20KB
1、全人群睡眠障礙防治項目實施方案 附件 2 蘇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 全人群睡眠障礙防治項目實施方案 (試行) 睡眠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我國有各類睡眠障礙的人高達 38.2,高于世界 27的比例。目前已明確與睡眠障礙相關的疾病多達 80 余種,以失眠和睡眠呼吸障礙(OSAS)類最為普遍,還有其他睡眠障礙疾病,如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BD)、不寧腿綜合征(RLS)、發作性睡病等,這些疾病均會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在加快推進健康蘇州建設的指導思想下,圍繞慢病要準的健康管理理念,蘇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提出針對全人群睡眠障礙這一健康問題,打造區域疾病防治體系,特制定本2、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市民健康管理綜合服務平臺轉型提升,形成以家庭-社區-醫院協同開展的綜合干預模式,實現健康管理協同供給、健康資源合理配置。在大市范圍內試點建成睡眠障礙社區防治站 20-30 家,結合門診、體檢等途徑至少為 50%的高危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基本形成家庭-社區-醫院協同開展的綜合干預模式。 二、項目內容 - 2 - (一)睡眠障礙高危人群的早期識別 1對 ISI 評分8 分的社區人群再進一步進行 GAD-7 量表、PHQ-9 量表評分以及基于 RLS 診斷標準的 4 個問題詢問(見附表)。同時滿足 ISI15 分、GAD-74 分、PHQ-94 分和3、 RLS 相關問題均回答為否,定義為原發性慢性失眠高危人群。同時滿足 ISI 評分15 分、GAD-75 分和 PHQ-95 分定義為情緒障礙相關性失眠高危人群。RLS 相關問題均回答為是,定義為 RLS 高危人群。 2RBDQ-HK17 分考慮存在 RBD 可能,定義為 RBD高危人群。 3對 stop-bang 量表 3 分及以上的社區人群,再進一步進行睡眠呼吸過篩儀器檢查進行診斷,診斷標準:對有典型OSAS 癥狀如打鼾、白天困倦、夜間憋氣,或已確診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者,AHI5 次/h;無癥狀或合并癥者,AHI15 次/h 診斷為 OSAS,嚴重程度分級見附表。 4對 OSA-4、18 大于 60 分的兒童定義為睡眠呼吸暫停中高危患兒,兒童睡眠習慣問卷(CSHQ)大于 41 分為睡眠質量不良,需進一步行睡眠呼吸過篩儀器或多導睡眠監測檢查。診斷標準:結合病史如打鼾、張口呼吸、夜間憋氣等,以及體格檢查如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等,AHI1 次/h 診斷為OSAS。 (二)對高危人群上轉至市(區)級睡眠障礙防治指導中心進行綜合診治 社區防治站識別、篩選出高危人群,患者分管理等級:輕度、中度、重度,輕度者由社區防治站評估和隨訪;中-重度者轉至市(區)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進行診治;對于疑難或危重癥患者可上轉至市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診治。 (三)患者管理 對市(區)級區域防治中心診斷和經過治5、療后處于穩定期的病人,在社區防治站開展睡眠障礙患者隨訪管理。詳見實施流程中的上下轉診條件。 三、實施方法 (一)職責分工 1各級衛生健康委 市衛健委負責全人群睡眠障礙項目的組織實施,完善區域內睡眠障礙防治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建立專科專病醫聯體,落實項目實施點,統籌協調項目實施;出臺各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和防治站建設標準。 各市、區衛健委負責完善區域內睡眠障礙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督促相關醫療機構統籌協調項目實施;落實經費支持,加強項目監管。 2市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 市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的任務主要是對疑難、危重患者進行診治;為社區防治站全科醫生和市(區)級防治指導中心專科醫師進行6、規范化培訓和技術指導;對于部分疑難病例,協助市(區)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會診、制定診治方案或接受轉診;牽頭睡眠障礙相關隊列研究和科研活 - 4 - 動;負責各級診治的質量控制。 3市(區)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 市(區)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負責本區域內的疾病臨床診斷,按照疾病診療指南與規范,制定個體化、規范化的治療方案;協助社區防治站識別和篩查患者,開展雙向轉診和專業培訓;與市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專家研究鑒別診斷、制定疑難病例的診治方案,參與隊列研究及科研活動。 4社區睡眠障礙識別及防治站 能夠早期識別睡眠障礙人群,通過對居民的睡眠問卷調查,來評估風險,進行危險分層,并據此推薦個性化體檢;7、由社區防治站治療并隨訪輕度睡眠障礙患者,指導自我健康管理;對中-重度患者,轉診至上一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進行診治;對轉診回社區的患者,定期隨訪,提高治療依從性;做好針對社區居民睡眠障礙的健康教育,指導健康睡眠衛生習慣,強化睡眠健康自我管理、高危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識。 (二)實施流程 由各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會同睡眠障礙防治站,組成專病專科醫聯體,具體實施以下工作: 1高危人群的篩查識別工作 a) 對 ISI 評分8 分的社區人群再進一步進行 GAD-7 量表、PHQ-9 量表評分以及基于 RLS 診斷標準的 4 個問題詢問(見附表)。同時滿足 ISI15 分、GAD-74 分、PHQ-94 8、分和 RLS 相關問題均回答為否,定義為原發性慢性失眠高危人群。同時滿足 ISI 評分15 分、GAD-75 分和 PHQ-95 分 定義為情緒障礙相關性失眠高危人群。RLS 相關問題均回答為是,定義為 RLS 高危人群。 b)RBDQ-HK17 分考慮 RBD 可能,定義為 RBD 高危人群。 c) 對 stop-bang 量表 3 項及以上的社區人群,再進一步進行睡眠呼吸過篩儀器檢查進行診斷,診斷標準:對有典型OSAS 癥狀如打鼾、白天困倦、夜間憋氣,或已確診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者,AHI5 次/h;無癥狀或合并癥者,AHI15 次/h 診斷為 OSAS。 d) 對 OSA-18 9、大于 60 分的兒童定義為睡眠呼吸暫停中高危患兒,CSHQ 大于 41 分為睡眠質量不良,需進一步行睡眠呼吸過篩儀器或多導睡眠監測檢查。診斷標準:結合病史如打鼾、張口呼吸、夜間憋氣等,以及體格檢查如扁桃體、腺樣體肥大等,AHI1 次/h 診斷為 OSAS。 2對高危人群由社區防治站上轉給對接的專病專科醫聯體醫院,其中原發性慢性失眠、成人睡眠呼吸暫停、RBD、RLS、情緒障礙相關性失眠和兒童睡眠呼吸暫停高危人群對應專科醫院上轉。進行多導睡眠監測、使用相關專科量表進行篩查分級、評估并發癥和合并癥等,進行危險分層,以幫助評估疾病對患者的影響及嚴重程度,并據此推薦個性化必要檢查。根據結果及臨床綜合判斷10、,將患者分管理等級:輕度、中度、重度,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根據不同管理等級,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和治療建議。 上轉條件:1)社區防治站識別出的高危人群;2)低危 - 6 - 人群但合并有嚴重日間嗜睡的患者;3)低危人群但合并有心肺腦疾病的患者;4)其他社區站無法處理的情況。 3對疑難病例由市(區)級睡眠障礙防治指導中心上轉至市級睡眠障礙防治指導中心,進一步檢查評估制定診療方案。 4對低危人群和治療后病情穩定人群,由社區防治站對其進行定期隨訪和規范化干預管理,可采取電話、上門方式。對于穩定期的病人下轉后,社區防治站依據疾病防治指南進行管理隨訪,并根據專病專科醫聯體醫院提供的方案,對其進行針對性規范治療11、生活運動方式指導、隨訪、數據上報等工作,隨訪的內容包括癥狀改善情況,生活方式改善情況、用藥等治療情況等。 下轉條件:1) 睡眠障礙診斷明確,已接受多學科診療、明確方案,病情穩定者;2) 定期到區域指導中心復診、配藥及相關檢查;3)接受長期家庭呼吸機治療者,社區防治站要隨訪治療依從性和下載治療參數。 四、進度安排及要求 (一)項目啟動階段:2021 年 9 月-2021 年 12 月 出臺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社區防治站的建設標準,遴選 3-4 個市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7-10 個市(區)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20-30家社區防治站,建立專科專病醫聯體,統一部12、署,明確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落實工作任務。 (二)現場工作階段:2021 年 1 月-2023 年 9 月 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方案、實施方案和技術標準;社區防治站全面啟動睡眠障礙防治工作,篩選高危人群,進行睡眠初篩檢測,建立社區居民睡眠健康檔案;社區防治站與相應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立醫聯體關系,完善轉診流程,相應的管理機制也初步基本建立并運行;各項工作按部就班進行,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方式,制定較為完善的睡眠障礙防治指南。 (三)項目評估階段:2023 年 10 月-2023 年 12 月 社區防治站全面篩查及健康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并逐步推廣,轉診機制不斷強化,初步建成整個蘇州大市范13、圍內睡眠障礙疾病合理的示范性區域三級防治體系。市衛健委組織第三方專家通過抽查的方式,對各級項目承擔單位進行督導檢查,監督及評估任務完成情況及項目效果。 五、監督評估 (一)市衛健委負責對項目的組織、進度、實施過程、效果和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定期督導和考核,協調解決項目進展中的問題。 (二)組織專家通過抽查的方式,對各級項目承擔單位進行督導檢查,監督及評估任務完成情況。 核心考核指標: 1上轉率:上轉至區域防治指導中心人數/高危人群總數量100%。 2高危人群告知率:告知高危人群人數/高危人群總數量100%。 - 8 - 3高危人群依從率:高危人群完成相關檢查人數/高危人群總數量100%。 4患者隨14、訪率:患者隨訪人數/患者總數量100%。 (三)項目承擔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質量控制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包括:篩查與干預技術培訓的質量控制,現場實施各階段質量控制,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質量控制,數據質量控制。 1社區防治站:主要責任人為指定的 2 名工作人員,完成各項量表收集和初篩檢測工作;由社區分管該項目的領導進行抽查監督;質控由區域中心進行督導。 2市(區)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每月進行專病專科醫聯體社區的工作量統計,每一季度進行工作總結,工作量統計上報至市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提出問題以及改進方案。 3市級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每個季度進行工作總結、質控情況分析,不定期安排15、醫生至市(區)級防治指導中心進行質量檢查,根據需求組織業務技術培訓。 4各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按年度將項目執行情況,包括項目成效、存在問題和資金使用等及時進行總結并上報市衛健委。 附表: 1、全人群睡眠障礙項目實施方案流程圖 社區防治站 結合門診、體檢等途徑 社區防治站篩查出高危人群 轉診至區域指導中心 上轉條件 經指導中心明確診斷的睡眠障礙患者 報病 綜合評估,分層治療,制定治療方案 病情穩定 癥狀控制良疑難病例轉診至 市級防治中心 病情穩定 癥狀控制良好 社區防治站長期健康管理 病情變化 - 10 - 2、相關量表 表 表 g 1 Stop Bang 評測量表中文版 身高:16、 體重: 年齡: 性別: BMI: 頸圍: 1. 打鼾:你是否大聲打鼾(大過說話聲音,或者隔著關閉的門也能聽見?)是 否 2. 疲勞:你是否白天感覺累,疲憊或者想睡覺? 是 否 3. 觀察:是否有人觀察到你睡覺時有呼吸停止現象?是 否 4. 血壓:你是否曾經或者目前是高血壓患者? 是 否 5. BMI:體重指數是否大于 35? 是 否 6. 年齡:年齡是否超過 50 歲? 是 否 7. 頸圍:頸圍是否大于 40cm? 是 否 8. 性別:是否男性? 是 否 評分標 準:3 3 項及以上回答為是的人為 A OSA 高危人群 表 表 2 2 S OSAS 的嚴重程度分級 AHI (次/h ) 5117、5 輕度 gt;1530 中度 gt;30 重度 最低 SaO2 (% ) 8590 輕度 80lt;85 中度 lt;80 重度 表 表 3 失眠嚴重指數量表 失眠嚴重指數( Insomnia Severity Index , ISI ) 對于以下問題,請您圈出近 1 個月以來最符合您的睡眠情況的數字 1、入睡困難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2、睡眠維持困難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3、早醒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4、對您目前的睡眠模式滿意/不滿意程度如何? 非常滿意 滿意 不太滿意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0 1 218、 3 4 5、您認為您的失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日常功能?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6、您的失眠問題影響了你的生活質量,您覺得在別人眼中您的失眠情況如何?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7、您對目前睡眠問題的擔心/痛苦程度如何? 無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0 1 2 3 4 總分: 結果解讀:1、總分范圍是 028 2、07 沒有臨床上顯著的失眠癥 3、814 閾下失眠癥 4、1521 臨床失眠癥(中重度) 5、2228 臨床失眠癥(重度) - 12 - 表 表 4 D RBD 睡眠行為障礙問卷( RBDQ- - HK ) 表現 不知道/ 不19、記得 沒有 /不會 有/會 最近1年有這種情況嗎? 無則請答下一題 最近一年發生的頻率 一年 1次或幾次 每月 1次或幾次 每 周1-2次 每周 3次 1.你睡覺時會經常做夢嗎? 有 無 2.睡覺時會經常做噩夢嗎? 有 無 3.你的夢境會是些令你憂傷難過的情景嗎? 有 無 4.你的夢境會是一些令你 激 動 或 憤 怒 的 情 景 (例如與人爭執、打斗)嗎? 有 無 5.你的夢境會是一些令你 害 怕 或 驚 恐 的 情 景 (例如被鬼怪追逐)嗎? 有 無 6. 你 有 說 夢 話 的 情 況嗎? 有 無 7.當你做夢時,會跟著 夢境呼叫、尖叫或叫罵嗎? 有 無 8.當你做夢時,會跟著 夢 境 做 出 相 應 的 行 為嗎? 有 無 9.有睡覺時掉下床的情況嗎? 有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