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鎮易地搬遷項目方案件(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477
2024-01-05
10頁
25KB
1、XXX縣XXX鎮XXX村以工代賑易地搬遷項目實 施 方 案根據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政策要求,編制我鎮XXX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項目實施方案。一、項目區基本情況XXX鎮地處XXX縣西南邊陲,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66公里,全鎮轄13個行政村,122個居民組,15735口人,耕地面積7377畝,人均不足0.5畝。境內山大溝深,坡陡路窄,是XXX最有代表性的深山區貧困鎮。受客觀條件的制約,群眾地處偏僻,居住分散,交通閉塞,生存條件惡劣,特別是深山區的澗北溝、毛莊、莫家營、木莊、河南、壯子溝等村,半數以上的群眾人均耕地不足0.4畝。由于居住在高山且十分分散,修路、引水、架電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且效益差,2、普遍存在著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訊難、看電視難、上學難、就醫難等“七難”問題,嚴重制約著全鎮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和諧發展。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歷屆黨委、政府和全鎮干群共同努力,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使人民群眾的生存、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2003年以來,我們按照“搬的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先后成功實施了王店溝、王店、漂池3個移民搬遷項目,共集中搬遷群眾171戶,599人,群眾在搬遷點安居樂業,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項目建設積累了實踐經驗。但是,由于受資金的制約,我們的移民搬遷步伐仍然不大,目前仍有大批群眾分散居住在深山3、區的各個角落,仍在經受著沒水、沒電、沒出路、沒通訊設施、沒學上甚至有病沒處看等折磨,對這一部分群眾,如果我們仍然坐視不管,勢必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以人為本方針的落實,影響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勢在必行。該項目建成后,將從根本上緩解深山區人多地少的矛盾,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對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加快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二、項目區選擇和安置地基本情況(一)、項目區選擇。堅持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政策為依據,緊密結合我鎮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項目建設,積極創新機制,拓寬投資渠道,擴大項目資金投入效益。堅持以改善深山區4、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加群眾收入為目的,以自然條件惡劣、生存難、脫貧難的貧困戶為重點。在具體實施上采取移民搬遷與城鎮開發相結合、移民安置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項目建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能致富的目標。(二)、搬遷標準。為充分體現出黨的移民政策優越性,依據以下標準: 1、人均純收入在2000元以下。 2、人均耕地在03畝以下; 3、無其他開發利用資源; 4、移民有外遷意愿。(三)、安置地的基本情況按照全鎮的搬遷規劃,2009年度搬遷安置地位于XXX村一組,鎮黨委、政府在XXX村召開群眾大會,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做通了群眾工作,該組群眾同意把XXX村土地出讓給搬遷群眾5、。遷入地的優越條件:1、該村水、電、通訊、文化、衛生等公益設施健全,能夠便利搬遷群眾的各種生活需要;2、位于XXX村的村委會所在地,人口居住集中,環境優美,土地肥沃,是全村的文化中心;3、XXX村與XXX鎮鎮區相連,人口居住密集,經商、務工均十分便利,并且有部分企業及加工業,對遷入群眾的勞動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且能輻射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有長遠開發價值;4、該村兩委班子戰斗力強,工作思路清晰,廣大村民積極支持搬遷扶貧工作;5、XXX村交通條件十分便利,311省道橫貫XXX村全村,老灌河水資源豐富,優良的交通條件和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6、可為移民戶提供一定的基本農田和坡耕地,保證群眾6、的生活所需。 7、當地有栽培食用菌的成功經驗,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食用菌大戶,可以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四)、安置方式 本次易地扶貧搬遷實行政府引導、遷民自愿,分散搬遷、集中安置的方式,統一征地、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建房。 三、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安置移民90戶350人。為完成搬遷,需要征用建房用地21.1畝,建房90套,建筑面積9450平方米,需埋設引水管道1500米,架設農電線路1公里,建設道路0.76公里,小區硬化4580平方米,架設通訊線路1000米,鋪設下水道700米。 四、工程設計及技術標準 (一)、該項目定在XXX村一組,占地面積21.1畝,其中移民安置點占地面積21.1畝,計劃安置移7、民90戶350人。 (二)、交通道路根據交通部門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B00197)有關規定,結合交通量預測和縣交通部門的意見,考慮建設資金情況,在保證標準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項目總造價。 (三)、飲水設施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的水質標準和衛生要求,做好水源水質的選擇,水源地的衛生保護和水質檢驗工作,確保飲用水質量。 (四)、房屋建設依據建筑行業現行技術標準進行設計,建磚混結構房屋。 (五)、農電線路、小區硬化、下水道建設分別依據相關規范和標準建設。 五、工程預算及資金籌措 該項目共需投資842.69萬元,具體分項投資如下: 1、埋設引水管道1500米,需資金8、4.5萬元;2、整修道路760米,需資金3.1萬元;3、架設農電線路1公里,需資金3萬元;4、建房90套,戶均建筑面積105平方米,共計9450平方米,每平方米790.57元,需資金747.09萬元。5、小區硬化4580平方米,需資金22.9萬元。6、架設通訊線路1000米,需資金2.5萬元。7、鋪設下水道700米,需資金17.5萬元。 8、堤壩工程508米,需資金42.1萬元。 上述項目共需投資842.69萬元,其中申請國家以工代賑資金175萬元,用于移民建房補助87.5萬元,用于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小區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87.5萬元,不足部分由部門配套、地方各級配套及移民群眾自籌,共69、67.69萬元。 六、項目實施方法及步驟 (一)、鎮政府成立易地搬遷項目建設指揮部,書記為指揮長,鎮長為常務副指揮長,主管副職為副指揮長,黨政辦、農業服務中心、派出所、財政所、電管所、國土資源所、電信所、衛生院、文化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等部門為成員單位。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村鎮建設發展中心。把該項工作納入各部門年度責任目標進行考核管理,嚴格獎懲;嚴格按照移民項目建設的要求和移民新村“五通、四化、三有”(“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話和通有線電視;“四化”即村容城鎮化、住房標準化、生活富裕化、群眾文化化;“三有”,即村有組織、有足量耕地、有致富項目)的建設標準10、,結合該村實際情況進行規劃設計,保證安置規劃科學合理。 (二)、鎮移民項目建設指揮部召集了移民地、接收地移民群眾代表、移民項目建設指揮部成員單位參加的鎮2009年移民項目專題協調會,對全鎮移民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責成相關成員單位提前介入,穩步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確保項目能如期實施。 (三)、項目前期工作情況 1、項目的征地協議已經簽訂(見附件)。 2、已制定易地搬遷項目建房規劃(見附件)。3、已辦理易地搬遷項目安置點工程用地規劃證(見附件)。4、已辦理易地搬遷項目遷入地村用地承諾(見附件)。5、移民對象已依據公開、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則確定完畢,并張榜公布(移民11、戶簽字附后)。 6、易地搬遷項目搬遷戶住房設計圖已完成。 (四)、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和操作的規范的要求,認真搞好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制定工程施工的實施細則。按照項目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招標投標制,嚴格篩選施工隊伍。實行施工監理制,聘請專業監理機構實行施工監理。聘請群眾代表擔任工程質量監督員,監督工程施工中的偷工減料等行為。通過對鎮施工管理人員和農民監督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和職業道德培訓,增強施工人員和農民監督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五)、嚴格項目驗收,實行層層驗收制度。上一道工序或工程的隱蔽部位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嚴格責任追究,對監理、施工責任人實行工程質量終身12、責任制。(六)、嚴格資金管理。項目計劃下達后,我們將嚴格按照項目建設資金管理的要求,實行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并認真落實按進度付款制和工程質量保證金制,對經驗收試運行一年后未有質量問題的尚可撥付質量保證金。七、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方式、方法移民搬遷是典型的惠民工程,無論是建房,還是配套的道路、通訊、電力、飲水及其它配套工程,都離不開項目搬遷群眾的參與。經鎮移民項目建設指揮部研究,移民遷出戶群眾的投勞折資由鎮財政所、村鎮建設發展中心統一核算。計劃采取以下措施: 1、項目建設中所需要的沙石,由項目村村委負責組織項目受益群眾按施工用量自備,由村鎮建設中心技術人員統一收方,并登記造冊。 2、組織項目受益13、群眾平整土地。以項目受益村為單位,組織施工隊,劃分區域,以村為單位具體實施,并由鎮村鎮建設發展中心技術人員丈量工程量,以工程市場價格折資。 3、在項目區新建移民戶住房和配套工程時,鼓勵移民戶投入勞動,獲取一定的勞動報酬,由村鎮建設中心統一兌付勞動報酬。 4、項目竣工后,及時提請監察、審計等部門對項目進行跟蹤檢查和審計,確保項目質量和資金使用途徑正確。 八、后續產業的發展及配套政策 為確保搬遷安置貧困群眾達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搬遷與開發并舉、安置與增收同步”的原則,移民后,鎮黨委、政府按實際情況,因人而宜,聘請有關專家對移民群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如養殖技術等,聘請本鎮的致富14、帶頭人傳授經商、土特產生產、加工、購銷等經驗,使移民群眾盡快掌握 1-2門實用致富技術。結合當地實際和搬遷安置群眾的特長,利用扶貧小額貨款、科技扶貧資金等有關項目資金,在資金方面予以傾斜。在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扶持搬遷群眾發展特色產業,鼓勵外出務工或經商,發展壯大第二、三產業,千方百計增加搬遷群眾的收入。并通過重點扶持,使這些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保持收入的穩步增長,具體產業規劃如下: (一)、移民后,移民群眾原住地的經濟林權屬不變,仍歸移民群眾所有。移民群眾原有的集體林、責任山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國家補償的資金全額發放給移民群眾。移民群眾原有的自留山在搬遷之前,全部達到綠化的15、,林木所有權、受益權歸移民所有。(二)、移民群眾新居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招標修建。移民群眾原居住地的破舊草房,在搬遷之前,自行拆除,拆除之后在原宅基地上栽植樹木,林木受益歸原移民群眾所有。比較堅固的土墻瓦房,鎮政府統一征收歸集體所有,統一分配,作為移民群眾管理經濟林的公用房。(三)、組織致富帶頭人對移民群眾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后,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 移民遷出過程中,原居住地有電力設備、供水設備以及其他公益性設施的,資產全部由鎮村鎮建設發展中心統一清點處理,所得資金轉入搬遷帳戶,以減少移民群眾自籌資金。(四)、利用新居地經商搞產業項目,就近搞勞務經濟等,增加收入,使搬遷戶搬的出,穩16、得住,能致富。一是所有搬遷戶的壯勞力外出務工,共務工19戶,預計每年家庭人均純收入1250元;二是發展養殖業14戶,計劃每戶養豬12頭,實現產值18.48萬元,預計每年家庭人均純收入1155元;三是對移民群眾進集鎮經商的,三年內在稅費征收上給予“一免三減”(即一年內免征,三年內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經商18戶,預計每年家庭人均純收入1600元;發展食用菌39戶,預計每年家庭人均純收入2200元。以上三項家庭人均純收入可達2900元。 (五)、鎮移民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對遷移后的群眾的收入、務工等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時刻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他們盡快走上小康之路。 九、附件117、項目工程預算表2、項目搬遷戶家庭基本情況統計表3、項目搬遷戶群眾自愿搬遷簽名登記表4、項目安置點平面規劃示意圖5、項目安置點工程用地規劃證6、項目遷入地村用地承諾7、項目安置點用地協議書8、項目安置點農戶建房造價表9、項目安置點搬遷戶住房設計圖10、項目搬遷群眾房屋現狀照片 11、項目規劃安置地照片XXX鎮人民政府政府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目 錄一、 項目區基本情況二、 項目區選擇和安置地基本情況三、 項目建設規模及內容四、 工程預算及資金籌措五、 項目實施方法及步驟六、 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方式、方法七、 后續產業的發展及配套政策八、 附件1、 項目工程預算表2、 項目搬遷戶家庭基本情況統計表3、 項目搬遷戶群眾自愿搬遷簽名登記表4、 項目安置點平面規劃示意圖5、 項目安置點工程用地規劃證6、 項目遷入地村用地承諾7、 項目安置點用地協議書8、 項目安置點農戶建房造價表9、 項目安置點搬遷戶住房設計圖10、 項目搬遷群眾房屋現狀照片11、 項目規劃安置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