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和環境安全促進項目實施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516
2024-01-05
6頁
26.50KB
1、防災減災和環境安全促進項目實施方案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防災減災和環境保護工作,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事件和災害發生,建設和諧穩定、綠色環保的人居環境,新市鎮建設安全社區防災減災和環境安全促進項目工作組根據安全社區建設要求,結合本轄區實際,制定本方案:一、指導思想推進轄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提升城鄉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提高人居質量;樹立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推動綠色消費,促進綠色增長,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良性發展格局。二、組織機構組織部門:鎮環衛所、安辦、新勝社區組織人員:趙守陸 王明金 吉土昌 彭長清 肖興旺 2、范光志 李 慶工作職責: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開展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提高社區居民的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圍繞新市鎮容鎮貌、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和企業污染治理等工作中心,積極開展促進項目,推進轄區環境衛生的持續好轉。 三、實施范圍鎮區域內所有村(社區)、工業園區四、工作目標及計劃(一)安全促進目標按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逐年提高的思路,強化防災減災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讓全員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規范農村生活垃圾清運管理,實現農村生活垃圾鎮統一清運處理;工業園區周邊環境徹底整治,企業“三廢”排放全部實現在線監控,杜絕造成重大影響的環境污染事件發生。(二)安全促進計劃(3、1)開展防災減災和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志愿者環保行動、世界環境日等環保宣傳活動,讓宣傳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通過系列活動,使群眾充分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讓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2)通過兩年時間規范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采取戶集村收鎮清運的模式,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以花園村和石虎村為試點,后期全鎮全面鋪開。(3)工業園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擬用五年時間對園區工業干道、磷渣堆場、排水溝渠等進行綜合整治,同時督促企業治理“三廢”,使企業和周邊群眾和諧共處。五、防災減災和環境安全促進項目策劃及實施項目1:防災減災和環境宣傳教育項目(一)項目背景新市鎮是農業大鎮,農業人口多,素質參差4、不齊,在前期問卷調查中,許多群眾反映受到環境的影響。另外,由于缺乏環境保護知識,群眾隨意丟棄固體廢棄物、傾倒廢液、制造生活噪音,造成了壞的影響。(二)工作措施(1)在鎮文化廣場設立專門的宣傳欄,宣傳面對地震時的各種防災減災措施,提升居民防災減災的能力。(2)對于學生等弱勢群體,采用地震演練的方式,提升其面對災害的能力。(3)不定期組織志愿者發放有關環境保護和環境安全的宣傳資料,提升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4)通過“六.五”世界環境日,進學校、企業、機關、社區、家庭宣傳環境保護。項目2:工業園區周邊環境安全綜合整治(一)項目背景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較早,環境綠化率相對偏低。近年來,由于片面的追求經濟5、利益,水稻、小麥、魚的污染年年發生,周圍群眾意見較大,要求企業治理“三廢”,同時對工業園區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二)工作措施1、工業園區周邊衛生防護林(1)、實施工業園區各企業內部及廠門前的綠化。責任主體:企業。(2)、實施工業干道(石亭江)北端長10KM,寬40米內的綠化,栽種綠色喬木類樹種白楊、紅楊和巨桉。責任主體:企業、白廟村村委會、下東林村村委會、火石村村委會、紅豆村村委會、打魚院村村委會、花園村村委會。(3)、實施與工業干道平行的成青路至白廟村村委會3公里綠化帶,在成青路至白廟村村委會右側栽種2排,左側根據現狀栽種楊樹或香樟2排。責任主體:白廟村村委會、火石村村委會、紅豆村村委會。6、(4)、實施與工業干道平行的成青路至魯安村老安橋4公里綠化,采取單邊各種植一排楊樹或者香樟。責任主體:下東林村村委會、魯安村村委會。(5)、龍蟒紅線外30米按工業干道種植方案實施。(6)、花園村9組600米,采取雙邊種植楊樹或者香樟2、堆渣場環境整治(1)、渣場堆積體整治:治理渣場時將渣場頂部平整,覆土50公分厚,坡面按2米間距挖樹窩,樹窩800、h500,然后對整個坡面覆土,樹窩栽刺槐樹,覆土的坡面種草。種草選用板莖草、梳子草等易成活草種,渣場頂部平整后種草和植樹。(2)、防滲溝整治:按環評要求在渣場四周建好浸出液導流渠,渣場浸出液經沉淀后用于渣場噴淋防治揚塵或企業自行回用。(3)、建立隔離7、綠化帶:渣場擋墻外企業自行租地建3000米長50米寬的綠色生態隔離帶,隔離帶用小挖機挖800、h500的樹窩,按5米間距栽胸徑7-8cm白楊,白楊中間栽夾竹桃;將渣場與生活區形成物理隔離。項目3: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推進項目(一)項目背景過去農村經濟長期發展滯后于城鎮,農村生活垃圾隨意丟棄普遍存在,呈現臟亂差局面,給群眾健康生活和宜居環境帶來嚴重影響。(二)工作措施(1)大力宣傳,轉變農戶觀念。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標準結合我鎮實際,引導村民在生活普遍寬裕后做到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家園美化。(2)在各村農戶集聚點修建生活垃圾收集池,建立健全全鎮生活垃圾定時清運制度。鎮區垃圾為一天一清運,重點村二天一清8、運,一般村三天一清運。(3)對全鎮生活垃圾采用“戶集、村轉收、鎮清運、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各單位或居民和農戶將生活垃圾集中放置到垃圾池(桶、箱),各村由衛生保潔員負責垃圾的集中收集,鎮環衛處負責調遣三臺垃圾車進行集中清運,鎮域內產生的生活垃圾最后集中收集運送到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六、干預效果評估(一)通過開展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宣傳活動,轄區居民100%提高了災害風險安全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能科學地認識災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二)通過對工業園區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使園區環境得到改善,2014年1-8月,發生污染事故下降30%以上,群眾普遍滿意。(三)通過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清運,改善村容村貌,優化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