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推廣與補助項目實施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637
2024-01-05
11頁
27.50KB
1、農技推廣與補助項目實施方案一、示縣基本情況縣位于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海拔335-1738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531毫米,年均氣溫7.3,無霜期100-140天左右,全縣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是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區農業大縣。全縣轄10鎮9鄉1個街道辦事處,260個行政村、總人口4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6萬人。縣自古就是溝通關內外的咽喉要道和商貿重鎮,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距天津塘沽港口330公里,距秦皇島港口271公里,是省域連結東北和華北兩大經濟區的交通要道,是內蒙東部的重要出海通道,是沿海通達遼蒙的“橋頭堡”,是內地辟通秦唐港的“2、示范區”,具有“拉不敗的哈達(赤峰)、填不滿的八溝()”之美譽。近幾年,縣深入實施了“工業強縣、農業縣、文化活縣、商貿旺縣”發展戰略,成功打造了“遼河源頭,契丹祖地、中國菌鄉、神州炭都”四張城市名片,現已被國家列為市唯一的中等城市。食用菌、設施園藝、畜牧養殖、林果產業是縣內“農業縣”的主導產業。通過幾年的發展,該縣已發展成為國家級糧食生產大縣、全國綠色玉米生產基地縣、國家級秸稈養畜示縣、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供奧運會設施菜生產基地、承德白鵝生產基地縣、生豬肉牛良種補貼示縣。“抓基地、促龍頭、推進產業化”是發展農業產業的三大舉措,縣內已有承德避暑山莊企業集團、哈露公司、承3、德森源食品有限公司、承德三元中育畜產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56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6家,有蔬菜專業市場4個、畜禽及其產品交易市場2個、食用菌專業市場2個。蔬菜產業以設施菜為主,其中設施菜以瓜類、茄果類和根莖、葉菜類為主,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8萬畝,產量56萬噸。畜牧業以生豬、肉牛、肉羊為主,以禽類為補充,現發展規模以上養殖企業51家,養殖專業戶2000戶。2013年全縣大牲畜存欄18.6萬頭,其中,牛存欄5.3萬頭,出欄3.6萬頭;羊存欄13.3萬只,出欄14.3萬只;生豬存欄10.2萬頭,出欄15.4萬頭;家禽存欄237萬只,出欄195萬只。肉蛋4、奶產品產量5.8萬噸,水產品產量340噸。優質糧產業以創建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基地和1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契機,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4.5萬畝,產量28.4萬噸。2013年全縣實現農業產值57.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22元。其中四大特色農業產業(食用菌、設施蔬菜、畜牧養殖、林果產業)實現產值36億元,占大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75%以上。四大產業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6.4%。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和省政府關于印發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年3月成功完成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工作。新設立縣5、級農技推廣機構16個,總編制115人;鄉鎮農業綜合技術推廣站19個,鄉鎮食用菌技術推廣站19個,鄉鎮畜牧水產獸醫技術推廣站19個,總編制200人。2013年,經縣機構編制委員會批準整合19個鄉鎮畜牧水產獸醫技術推廣站為8個農牧綜合服務站,建立健全農技推廣責任制,實行包片包村到人頭的農技推廣包干責任制,實行了崗位聘用制度,工作考評制度、人員知識更新制度等多元推廣制度。二、年度目標根據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圍繞優質玉米、設施蔬菜、肉牛養殖三個主導產業,以廣大農民發展產業對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依托專家組,篩選適合產業發展提高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制定農業技術推廣方案,通過廣大農技人員包村聯戶工作6、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在全局遴選65名素質高、能力強的農業技術指導員,通過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在每個行政村培育3戶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科技示范戶,通過技術指導員面對面、手把手、零距離的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服務,使科技示范戶應用新品種、新技術,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每個科技示范戶帶動10戶農戶從事主導產業生產經營,示范戶應用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到位率95%以上,品種技術覆蓋率達到80%,平均增產增收10%以上,全面實現全縣農業主導產業總體水平的提高和7、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二是加強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推動新技術、新品種示范、推廣、應用。圍繞設施蔬菜產業開展2個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通過開展新技術實驗、示范,新品種展示、新設施裝備使用,促進產品提質增效,產業提檔升級。通過組織農技指導員、科技示范戶、輔射帶動戶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集中培訓、現場參觀、實踐,增強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輔射帶動戶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認識、了解,掌握技術要領和操作規范,提高推廣范圍和應用力度,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加強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夯實人才基礎。通過開展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組織技術人員到大專院校研修,強化崗位教育,改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結構,提升農技人員的8、技能水平和服務能力,為新時期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三、實施內容(一)總體實施安排1、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鞏固和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改革成果,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完善基層農牧綜合服務區域站管理體制,創新推廣方式方法,強化考評考核和績效管理。建立農技推廣責任制度和實施崗位管理,實現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規范化管理,確保有效履職。2、完善工作機制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以“專家包片、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網絡,推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提高技術的到位率。39、夯實人才基礎繼續強化對現有技術人員的崗位教育和知識更新培訓,根據不同需求,采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和現場實訓等方式,分層分類分批參加部、省、市、縣四級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綜合服務能力。改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結構,提升推廣服務水平。4、提高服務效能明確工作目標,整合現有資源,突出關鍵環節,不斷提高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效能。以我縣糧油高產創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重大項目為依托,進一步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形成合力;以服務我縣主導產業、解決農業生產關鍵問題為導向,規范服務行為,切實提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水平;以為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好技術服務為突破口,切實10、提高技術的到位率;以手機短信、網絡書屋等現代化手段推廣農業產業主推技術,引導農業科研教育機構從事公益性推廣服務,促進多元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發展,全面推進農業科技服務進村入戶,使農民真正得實惠。(二)第一階段建設內容1、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提高服務效能。(1)完善基層農牧綜合服務區域站管理體制,加強農牧綜合服務站推廣責任制度建設,實施崗位管理和績效考核,確保有效履職。根據優質玉米、設施蔬菜、肉牛養殖三個主導產業發展及其科技需求,在縣級專家組的主持下,以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科教站、農廣校等技術推廣和農業教育培訓部門做為技術依托單位,加強主11、導品種、主推技術的篩選和推廣方案的制定。抽調鄉鎮農牧區域服務站和相關技術所站具有較高農村政策理論水平和農業技術水平,熟悉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熟悉農民的基本情況和技術需求的65名技術人員組成主導產業技術服務小組,簽定技術服務責任書,統一發放胸牌。堅持“專家包片、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業技術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技術服務,對科技示范戶入戶指導不少于6次,其中分產業以鄉鎮為單位組織科技示范戶集中培訓一次,每個技術指導員全年進村入戶時間不少于100天。(2)篩選、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優12、質玉米產業主導品種:承玉31、紀元128、長城799、承玉358、承玉33、寬城60、寬城298、農華101、先玉335、地圣5號主推技術:地膜覆蓋高產栽培、地膜二次利用高產栽培技術、裸地鐵茬免耕技術、耙耱鎮壓保墑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裸地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玉米“一增四改”高產技術。設施蔬菜產業主導品種:黃瓜:津優35、津優38、完美6、完美8、鑫特38;尖椒:37-74、37-76;西紅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術:黃板誘殺技術、CO2緩釋富養秸稈發酵技術、膜下暗灌栽培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防霧無滴棚膜應用技術、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蔬菜小高壟栽培技術肉牛養殖產業13、主導品種:西門塔爾、夏洛來主推技術:肉牛無害化養殖技術、肉牛標準化養殖技術、秸稈綜合處理技術、肉牛疫病綜合防控技術、肉牛短期快速育肥技術、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3)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根據優質玉米、設施蔬菜、肉牛養殖三個主導產業在全縣的分布,圍繞“一村一品”在全縣260行政村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農戶自愿原則,遴選培育76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種養殖水平較高、樂于助人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每個示范戶帶動周邊10個農戶。科技示范戶要承擔帶頭使用新技術、新品種,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協助技術指導員做好技術推廣、技術信息采集和項目評價等工作。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對示范戶進行上門指導,采取集中培訓、分戶指導14、實地考察、觀摩交流等形式指導科技示范戶應用、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示范戶的生產技能和發展水平,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要通過村里推薦、鄉鎮審核把關,切實把示范戶選好。對作用發揮不好的,將及時進行調整。(4)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按照以主導產業為主、多種示范和高規格、嚴要求的原則,在全縣分成南北兩個區域重點建設2個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分別是:縣茅蘭溝鄉五家村設施蔬菜試驗示范基地,占地300畝,建有設施蔬菜大棚42個,有21戶農戶入駐園區。土地性質:租賃。基地技術依托單位:科技師范學院。技術專家:閆立英。主導品種:黃瓜:津優35、津優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紅柿:百利15、格雷、瑞菲。主推技術:黃板誘殺技術、CO2緩釋富養秸稈發酵技術、膜下暗灌栽培技術、防霧無滴棚膜應用技術。縣道虎溝鄉廣興店村設施蔬菜試驗示范基地,占地300畝,建有設施蔬菜大棚18個,有36戶農戶入駐園區。土地性質:租賃。基地技術依托單位:科技師范學院。技術專家:閆立英。主導品種:黃瓜:津優35、津優38、完美6、完美8、鑫特38;西紅柿:百利、格雷、瑞菲。主推技術:黃板誘殺技術、CO2緩釋富養秸稈發酵技術、膜下暗灌栽培技術、防霧無滴棚膜應用技術。(三)第二階段建設內容(一)開展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挑選優秀基層骨干農技人員,采取到農業院校科研院所、異地研修,聘請省、市、縣專家,根據生產周期16、和關鍵季節組織縣內集中培訓、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現場實訓等方式分層分類分批開展培訓,同時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網絡書屋”等現代化方式,組織農技人員加強學習,逐步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知識更新步伐,培養造就農技推廣領軍人才。(二)開展科技示范戶產業提檔升級培訓根據不同主導產業的要求和農事季節,對科技示范戶開展“促進產業提檔升級技術骨干培訓”,采取集中培訓、田間實踐、基地觀摩、請上來走下去的方式進行,采取理論教學、多媒體教學、操作示范教學、技能實踐訓練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根據當前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及各村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確定培訓內容,突出推廣農業新知識、農業政策、新品種、17、新技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和文化素質,提高農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二)進度安排:項目從2014年4月1日開始到2014年12月31日結束。1、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制定技術指導員遴選辦法、科技示范戶遴選辦法,制定項目實施方案。2、2014年6月1日-6月10日,對玉米、蔬菜、肉牛科技示范戶進行遴選和確認;確定設施蔬菜試驗示范基地實施方案。3、2014年6月11日-10月31日,農技指導員對玉米種植產業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和入戶指導,并完成對科技示范戶的物化補助。2014年6月11日至11月31日,農技指導員對肉牛養殖產業、設施蔬菜產業科技示范戶進行培訓和入戶指導,并完成對科技示范戶18、的物化補助。4、2014年6月11日-11月31日,指導示范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工作,并組織科技示范戶到示范基地進行觀摩學習,完成對示范基地的物化補助。5、2014年9月1日-9月30日,組織技術指導員開展能力提升培訓;組織技術指導員下鄉、入戶進行技術指導,了解示范戶生產、生活情況。6、2014年12日-12月15日,對農技指導員進行績效考核;對科技示范戶、試驗示范基地進行回訪。7、2014年12月16日-12月31日,對項目進行總結,整理項目檔案,開展項目自查工作,進行項目驗收。(三)主要參與單位:1、項目組織領導參與單位:縣政府、縣農牧局、縣財政局。2、項目組織實施參與單位:農牧19、局項目生產股、農牧局財務審計股、縣農業科技教育服務站、縣農廣校(四)人員情況及分工:項目組織領導單位負責人:(縣政府縣長)、(縣政府副縣長)、(縣農牧局局長)、(縣財政局副局長),主要負責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項目組織實施小組:(農牧局副局長)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及管理工作;(縣財政局農財科科長)負責資金監管;(縣農牧局科教站站長)負責項目的具體落實工作;(縣農牧局項目股股長)負責項目的督導檢查;(縣農牧局專家組組長)作為項目技術顧問,主要負責配合項目的實施工作和技術咨詢。四、經費使用安排及配套經費(一)經費用途:項目總投資90萬元,主要用于: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補助22.5萬元(1)農技人員下鄉20、開展技術指導補助費用13.5萬元。主要用于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指導所發生的交通費、通訊費、誤餐費、下鄉補助等相關費用補助。每名農技人員入戶指導天每年不少于100天,根據農技人員實際進村入戶情況進行補助。(2)技術專家補助3萬元,用于專家包片指導的差旅、交通、勞務、講課費等費用。(3)完成重大農業技術推廣任務和典型宣傳的績效考核1.5萬元。根據年中和年度考核對農技人員進行績效獎勵。(4)技術資料印刷、制度建設及工作考評等管理費4.5萬元。2、農業科技示范補助40.5萬元(1)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補助22.5萬元。主要用于試驗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過程中的設施設備建設補助以及購21、買種子、肥料、農(獸)藥、飼料、實驗設施裝備等物資補助。和采取現代化推廣方式以及組織展示活動補助,主要用于科技人員和骨干農民到到示范基地開展集中培訓、現場觀摩、田間實踐所需的交通費、食宿費、教材資料費、講課費、實踐材料、牌匾制作、宣傳、展示等與組織培訓、展示活動相關補助。(2)農業科技示范戶的物化技術補助18萬元。主要用于農業科技示范戶(760戶)采用新品種、新技術的種子、肥料、農藥、獸藥等物化技術補助及物化補助配送費。3、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補助27萬元主要用于農技人員到省部現代農業培訓基地進行培訓、農技人員網絡書屋、組織農技人員參加縣內集中培訓、現場觀摩、實訓所需的教材費、場地費、差旅費、22、食宿費、交通費、講課費、實踐材料費、文印費等與培訓相關費用。(二)資金使用第一批資金70萬元主要用于技術資料印刷、制度建設及工作考評等管理費、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補助、農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補助。第二批資金20萬元主要用于農技人員下鄉開展技術指導補助費用、技術專家補助、完成重大農業技術推廣任務和典型宣傳的績效考核。(三)配套經費:縣財政將農技推廣人員工資納入縣財政預算,保障推廣人員工作正常運行。五、工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成立以縣長為組長,農牧局、財政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領導小組和農牧局各所站負責人組成的項目實施小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施的協調管理、政策落實、督查驗收23、和總結宣傳。項目實施小組負責制訂項目實施方案并組織項目的實施。(二)加大資金投入和監管力度縣財政將農技推廣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資金投入。要統籌項目資源和技術力量,實現部門、人才、項目、資金的優勢集成,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要切實加強對項目資金使用與監督管理,嚴防截留或挪用資金。(三)加強財務管理嚴格按照相關財務管理規定使用資金,配套經費做到及時、足額到位。財政資金實行專人、專賬、專戶、專檔管理,不得擠占、挪用項目資金。(四)加強政策指導由縣政府組織縣人事局、財政局、農牧局等單位成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縣級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與管理,開展工作檢查和評估,確保縣鄉兩級農技推廣體系發揮作用。(五)加強技術指導按照實施方案要求,成立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農技推廣專家組,專家組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蔬菜技術推廣中心、土壤肥料工作站、畜牧水產技術推廣中心、項目生產股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負責篩選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開展技術指導。同時聘請省級農業專家進行農業關鍵技術和關鍵環節集中講課實現主推技術有人做、關鍵技術有人講、重點環節有人把關的技術支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