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信息技術項目實施方案(9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4651
2024-01-05
9頁
26.09KB
1、“國培計劃(2015)”青海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等文件精神,中國教師研修網基于青海省2015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國培項目要求及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一、培訓目標(一)學員目標1通過診斷測評,幫助參訓教師了解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明確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短板和努力重點;2通過任務驅動式混合研修,引導教師從自身學科教學出發,掌握能夠為自身工作學習帶來便捷和更高效率的信息化工具,使得教師工作事半功倍;3通過成果研磨,引導參訓教師將信息技術與本2、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做中學,在成果打磨中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4.在項目組專家及區域教研員、骨干教師的帶領下,積極參與研修社區、教師工作坊的研修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二)區域目標1通過有效實施校本研修,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形成推動校本研修工作常態化進一步發展的工作機制;2. 培養一支常態化研修的組織管理者、研修指導者隊伍; 3通過研修成果提煉和評選活動,生成一批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精品資源,發掘一批信息技術應用示范區(校)。二、培訓對象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化隆縣、循化縣三縣小學、初中教師,共計5250人。三、培訓內容教師依據訓前診斷測評報告、本校教學環境和自身需求,選擇完成83、0學時的研修任務、活動及課程學習。課程內容具體安排如下: 模塊研修課程時間(周)混合研修任務及活動任務主題線上作業(成果)簡介線下活動安排訓前診斷測評,并以此為依據,選學網絡課程。第一模塊感受技術魅力提升綜合素養(15學時)課程導學、平臺操作指南、技術素養及師德、心理、法制等綜合素養課程2015年10月25日-11月15日(3周)任務1:我的研修計劃 了解實施方案、熟悉平臺,根據測評結果制定個人研修計劃,參與“如何做互聯網+時代的好教師”網絡研討活動。學科坊研修(推選作品):與“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相結合,各校學科坊組織集體備課等線下交流活動,對教學設計進行研討點評,推選擬重點研磨的“4、種子作品”。第二模塊運用技術工具加工教學資源(15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準備類課程2015年11月16日-12月6日(3周)任務2:完成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結合近期課堂教學實際,完成一份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設計(模板見附件1),并附相應的課件或教學微課等。第三模塊應用技術工具創新教學活動(20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實施類課程2015年12月7日-2016年1月3日(4周)任務3:分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課例在上階段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提交一份運用電子白板或其他信息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課例(可為完整課例或視頻片5、段;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提交說課稿),并對該課例運用的技術手段做簡要說明(模板見附件2)。校級坊研修(研磨優品):各校組織線下課例觀摩活動,對各學科坊推選的“種子作品”課堂實施情況進行觀摩點評,組織線下實踐測評工作,推選本校“優品”。第四模塊應用技術工具優化評價診斷(15學時)信息技術助力教學評價類課程2016年1月4日-1月24日(3周)任務4.撰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實踐反思教師根據培訓期間自己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實踐的情況,撰寫一份實踐反思(模板見附件3)。區域坊研修(展評精品):項目組組織送培送教活動,區域工作坊組織線下實踐測評的最終核定工作,對各校推選的“優品”案例進行展示點評,推選本區6、域信息技術應用“精品”成果資源包(含教學設計、視頻課例、教學反思等)。第五模塊運用研修社區助力專業發展(15學時)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2016年1月25日-3月25日(8周)任務5:修改完善研修成果資源包參加精彩綻放活動,修改完善研修成果資源包。查漏補缺四、培訓方式1.采取診斷測評、按需選學、任務驅動、成果導向的方式,通過“個人提交作業教研組和校級坊研磨作品學科坊推選優品區域學科坊展評精品”,層層推選精品,逐級提煉成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課堂教學問題解決和教學行為改善。2.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本次培訓主要采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將網絡學習與課堂教學實踐應用相結合,將7、培訓成果轉化為教學成果,在協作研磨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3.網絡測評與實踐測評相結合。培訓測評包含網絡研修測評和線下實踐測評,網絡研修測評檢驗教師線上課程學習成效;線下實踐測評檢驗教師線下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和信息技術應用成果。五、考核評價為青海省評優評先、信息技術應用示范校建設及組織發展測評提供參考。1. 學員任務考核(100分)階段網絡研修(40分)線下研修(60分)自我管理(10分)平臺學習(20分)線上活動(10分)課堂應用(30分)實踐測評(30分)以作業形式提交一份研修計劃課程學習1分/40分鐘2分/1次實踐作業10分/1篇參加集體備課、觀課議課、成果研磨等線下校本(區域)研修活動3次8、以上,由學校綜合評定最終成績,滿分30階段一10分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階段二/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三/200分鐘,滿分5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四/160分鐘,滿分4分1次,2分1篇,10分階段五/120分鐘,滿分3分1次,2分/社區積分常態研修 習慣養成:參訓教師在完成研修任務的同時自主參與社區學習共同體研修,通過社區積分完善個人數字成長檔案袋,養成常態研修習慣,積累學習成果。社區積分無上限,作為評優參考。貢獻積分寫日志:2個積分/1篇傳資源:2個積分/1篇發問答:1個積分/1篇活躍積分評分(作業、資源):1個積分/1次評論(課程、作業、日志、問答)9、:1個積分/1次魅力積分作業、日志被評論:1個積分/1次作業被推優:20個積分/1次;資源被推優:2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10分);1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8分);資源被下載:1個積分/1次2. 區域學科坊主考評維度得分細則分值研修組織力組織管理學員參訓率達到95%以上:計5分;85%-94%:計4分;70%-84%:計3分;50%-69%:計2分,50%以下不記分。5學員合格率達到95%以上:計5分;80%-94%:計4分;60%-79%:計3分;50%-59%:計2分;50%以下不得分。5研修簡報撰寫研修簡報,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計劃、一期線下研修活動情況、一期研修總結,每期簡報10分,本10、項滿分30分。30研修指導力作業指導推薦學員的研修作業不少于10篇,每篇0.5分,滿分5分;點評學員的研修作業不少于10篇,每篇0.5分,滿分5分。10資源建設(生成性作業資源包建設)1.推薦本坊優秀資源包不少于10%到項目組資源庫,計10分;8%-9%,計8分;5%-7%,計5分;5%以下不計分。2.點評本坊學員2%的優秀作業資源包(從10%推薦作業資源包中選擇點評),計10分;2%以下不計分。20研修活動發布網絡研修活動,組織本學科組教師參與研討,每次5分,至少4次,滿分20分。20個人學習力看課觀看網絡課程達到300分鐘,得10分。10滿分100分3.學校管理員評價指標指標描述分值培訓方11、案以簡報形式提交一份校本研修計劃(校本研修須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特色突出,含校本研修組織管理、校級骨干培訓者團隊建設、校本資源庫建設方案及更新機制)。10研修簡報提交一期分階段研修活動及成果簡報、一期研修總結,每期簡報10分,至少2期,本項滿分20分。20組織管理1.學員參訓率達到95%以上:計10分;85%-94%:計8分;70%-84%:計6分;50%-69%:計4分,50%以下不記分。302.學員合格率達到95%以上:計10分;80%-94%:計8分;60%-79%:計6分;50%-59%:計4分;50%以下不得分。3.學員90分以上達到15%以上:計10分;10%-15%:計8分;5%12、-10%:計6分; 5%以下不得分。研修活動學員參與研修活動達到95%以上:計10分;80%-94%:計8分;60%-79%:計6分;50%-59%:計4分;50%以下不得分。10學員線下研修活動成績評定:所有學員的線下研修活動成績都被評定得10分,否則不得分。10資源建設推薦本校10%的優秀資源到縣級及以上資源庫,20分。20滿分100分六、組織保障1. 組坊方式按區域分學科組坊:大學科以區縣為單位按學科組坊,小學科可跨區縣組坊,原則上50人組建一個工作坊,每個工作坊配備1名坊主。坊主為區域教研員或學科帶頭人,主要負責本坊學員的學習管理,相關學科研修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推優評優等工作。學校網絡13、研修社區:以學校/中心校為單位建立學校網絡研修社區,如果本校力量有限,可采用中心校帶周邊校建社區或校際聯片社區方式。2. 縣、校管理員職責(1)制訂本區縣、校項目研修方案計劃;管理考核激勵辦法;提供研修活動條件保障。(2)支持并推動工作坊的跨校主題研修或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現場活動。(3)督促學校參與中國教師研修網組織的學情通報會,督促學情,確保研修活動參與率,對校本研修進行監管評估,促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活動開展。(4)建設縣域、校本資源庫,結合“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等活動促進資源建設,建立更新機制。(5)提煉區縣、校工作經驗,推出樣板學校、樣板教師工作坊;組織編寫區縣、校研修簡報、研修14、計劃和總結等。3. 工作坊坊主職責(1)參照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本區縣、校教研工作,制定研修指導方案計劃。(2)組織開展不少于3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研修活動;組編不少于4期簡報;定期參加研修網組織的主題分享會。(3)參與答疑活動,匯總學科問題;跟蹤項目,及時給與解答學員問題;批改本坊學員的自薦作業或被推薦作業,并從中遴選優秀作業逐級推薦點評。(4)組織學員參與評課、大賽、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活動,并提煉推優。4. 參訓者職責(1)參訓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本項目培訓活動,變被動的受訓者為主動的參與者,把本培訓項目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2)參訓教師應主動完成本項目要求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15、線上線下的各種研修活動。(3)參訓教師要將網絡研修的成果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將培訓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教學成果。七、進度安排1.2015年10月22日-27日 骨干面授。 2.2015年10月28日11月1日 預熱學習 3.2015年11月2日2016年3月25日 網絡研修、送培送教、查漏補缺 4. 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 總結推優 5. 本項目結束后,中國教師研修網還為項目縣示范學校搭建的網絡研修社區繼續提供工具、活動、生成性資源等助力日常教學工作和常態研修。中國教師研修網具體負責運營的“教研網”(),定期組織各類網絡研修活動,聚焦教師教學熱點難點,為一線教師提供分享交流的平臺。附件116、: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表單附件2:應用信息技術課例說明模板附件3:應用信息技術實踐反思模板附件1:_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表單基本信息姓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市所在區縣所在學校所教學段所教學科所教年級所教教材版本教學題目學習內容分析學習目標描述學習內容分析可從學習內容概述、知識點劃分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角度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策略設計教學環節具體目標師生活動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教學評價設計1.評價方式與工具課堂提問 書面練習 制作作品 測驗 其他 2.評價量表內容(測試題、作業描述、評價表等)備注課堂教學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學意外及相應的應急預案、信息技術運用情況等附件:17、教學課件或助學微課附件2:_應用信息技術課例說明模板基本信息姓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市所在區縣所在學校所教學段所教學科所教年級所教教材版本教學題目課例說明新媒體、新技術應用說明本節課主要應用了新媒體新技術(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或平板電腦)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環節和突出事件說明在課堂中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環節和突出事件(如教學重難點解決的突破、師生深層次教學互動,課堂生成性活動過程及結果教學組織創新等,注明在視頻課例中的起止時間,如:520-1040,課堂生成性活動過程及結果)其他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說明:根據情況,上傳附件)附件1:教學片斷1附件2:教學片斷2附件3:課堂實錄附件3:_應用信息技術實踐反思模板基本信息姓 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在地市所在區縣所在學校所教學段所教學科所教年級所教教材版本教學題目實踐反思實踐收獲對培訓期間結合研修所學、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實踐收獲進行反思總結,要反映自己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觀念和行為上的變化,信息技術應用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改善,教學創新、資源應用創新、交互過程和結果的思考,師生教與學的變化等。問題建議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實踐中的主要問題、困惑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