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業小區規劃方案設計及綜合項目施工作業流程(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037
2024-01-05
8頁
32KB
1、牧業小區計劃設計及施工步驟建設牧業小區,是發展現代牧業經濟必需形式。一是實現了人畜分離,既改善了畜禽喂養條件,又改善了人居環境,實現健康養殖和文明生產,適應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需要,同時也有利于降低養殖業對生態環境污染;二是實現了規模化喂養,有利于充足發揮生產設備效能,提升工作人職員作效率,使生產各部門間流通順暢。把喂養大戶集中起來建成畜禽生產基地,加速了市場經濟建設步伐;三是有利于防疫滅病,消除自然環境中多種有害原因,最大程度地發揮家畜生產潛能,小區生產條件優越,越有利于建設無要求疫病區,保護畜牧業健康發展;四是改變了傳統落后喂養模式,便于推廣應用新技術,增強了科技含量,增加經濟效益,提升了社2、會生產力水平。五是適應入世需要,有利和國際獸醫衛生標準接軌,突破國際技術壁壘,為出精品、創名牌,發明綠色食品,加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打下基礎。合理設計有利于生產生活,設計不合理,常會在喂養過程中困難重重,事倍功半,不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下面我就牧業小區計劃和施工講以下幾方面問題。1場址選擇1.1建設用地選擇最好符合當地鄉鎮畜牧業發展計劃和土地利用計劃具體要求。1.2地形、地勢:要選擇地勢高燥,避風向陽、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坡度以不超出20度為宜。地形要開闊整齊,有利于通風;場區面積依據家畜種類、喂養方法、喂養量等原因確定。1.3土質選擇透水透氣性強,毛細管作用弱、吸濕性和導熱性小,質地均3、勻、抗壓性強土壤。還要考慮土壤中化學元素組成,避免發生化學性地方病。1.4水源 水源是選場址先決條件,一是水源要充足,包含人畜用水;二是水質良好,符合飲用水標準(尤其注意要調查是否因水質不良而出現地方性疾病);三是便于保護,取用方便。如:地面水、地下水、降水。1.5電力供給:距電源近,降低供電投資。供電穩定,設有別用電源,少停電。1.6養殖場要求距離村屯邊界500米以上,距離長平高速公路、102國道、鐵路、農村學校和醫院500米以上,距離其它畜禽喂養小區(場)、畜禽交易市場、屠宰場、畜產品加工廠1000以上,距離公主嶺市區、市垃圾及污水處理場所米以上。畜禽糞便貯存設施距離各類功效地表水體不得小4、于400米。要求交通便利,最好靠近公路,但從防疫角度出發應保持一定距離,而且畜牧場專用道路不和關鍵交通線路交叉。2計劃布局2.1總體布局按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計劃設計,各區之間界限分明,聯絡方便。管理區包含和經營管理相關建筑物、畜產品加工、貯存和職員生活建筑物和設施。生產區按夏季主導風向設在管理區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包含畜舍、飼料貯存、加工、調制建筑和糞尿處理設施。隔離區設在生產區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包含獸醫室和病畜隔離舍和處理死家畜設施。中間有圍墻或綠化帶隔離。2.2基礎設施建設除圈舍、隔離舍外,其它輔助配套設施也要完備,建有更衣室、消毒室、獸醫室、飼料加工調制室、倉庫、配種室和防疫圍墻。實現5、三通(通水、通電、通路),建有規范化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設施。2.3養殖小區道路,分清潔道和污道,二者嚴格分開,確保運料道、牧道和除糞道不交叉,道路要有一定弧度(以利于排水),兩側有排水溝。在場區大門及各區域入口處應設有對應消毒方法,如車輛消毒池、人腳踏消毒槽或噴霧消毒室、淋浴室及更衣換鞋間等,堅持終年消毒。2.4家畜每日定時到舍外運動,能使其全身受到外界氣候原因刺激和鍛煉,增強體質、提升抗病力、改善公畜精液品質等等,所以養殖場有必需設置舍外運動場。舍外運動場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方,能夠利用畜舍間距,也可在畜舍兩側分別設置,還能夠設置在場內比較開闊地方,運動場要求平坦,稍有坡6、度,以利于排水,四面設置圍欄或墻,其高度為:馬1.6m;牛1.2m;羊1.1m;豬1.1m;雞1.8m。多種公畜運動場圍欄高度可在增加20-30cm。在運動場一側(通常在西側及南側)應設置遮蔭棚或種植樹木,降低夏季烈日暴曬。2.5建設布局總體要求是:圈舍建筑面積不得低于小區總占地面積30%。工作間、配料室、辦公室、門衛、消毒室等隸屬建設占地在10%左右。圍墻、道路、化糞池、排污設施占地面積在15%左右。綠化占地面積5%左右、陽光用地40%左右。3建筑設計3.1畜禽圈舍建筑形式依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選擇敞開式或有窗式圈舍。敞開式自然通風,圈舍跨度8-10m。3.2圈舍朝向和間距必需7、滿足日照、通風、防火和防疫要求,圈舍朝向通常為南北方向位,南北向偏東或偏西不超出30度,保持圈舍縱向軸線和當地常年主導風向呈30-60度角,為了不影響采光和通風,相鄰兩棟畜禽舍距離應大于舍高1.5-2倍。3.3 圈舍圍欄沿圈舍長軸方向呈單列或多列部署。3.4圈舍頂蓋和墻體要采取保溫防寒材料或在冬季增上保溫設施,如塑料布等。夏季要通風避暑。頂蓋最好采取起脊房頂,有利于清雪,預防雪大壓塌,造成損失。3.5圈舍地面采取水泥地面、磚地面、半漏縫或全漏縫地板等,盡可能防滑保溫不滲漏,圈舍內地面和墻面要堅固耐腐蝕,有利于消毒藥液清洗消毒。3.6生產和生活污水采取暗溝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取明溝排放。4技術8、要求4.1激勵實施自繁自養。引進種畜禽時,需從含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和動物防疫合格證種畜禽場購置。引入種畜禽后,在隔離區觀察30天以上,經獸醫檢驗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4.2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區和圈舍,必需消毒后方可進入,更換工作服、鞋、帽,工作服保持清潔,定時消毒。4.3非生產人員及外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生產區;必需進入生產區時,要更換防護服,消毒后方可進入,并遵守小區防疫制度。4.4建立健全防疫滅病制度,按要求接收畜牧獸醫部門免疫注射;經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認定有條件能夠自行免疫,必需確保免疫密度,確保小區畜禽健康發展,自覺接收畜牧獸醫部門防疫監督指導。4.5用水要符合國家標準,不得使用9、國家嚴禁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等投入品,嚴格實施休藥期要求,建立畜產品安全追溯制度。4.6天天堅持打掃圈舍衛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潔凈、地面清潔,舍內定時消毒。 圈舍周圍環境每七天消毒1次,小區周圍及生產區污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每個月消毒1次,生產區大門口消毒池、圈舍入口消毒池中消毒液應定時更換。4.7每批畜禽調出或轉群,圈舍根本進行清掃、沖洗和消毒,并空圈5-7天。4.8在同一個小區內嚴禁喂養兩種以上畜禽,嚴禁宰殺任何動物,不準帶入可能染病畜禽產品或其它物品。小區獸醫不準對外診療,配種人員不準對外開展配種工作。4.9有條件小區應采取全進全出生產步驟組織生產。努力爭取做到六統一:統一購進10、畜禽、統一購進飼料、統一組織防疫、統一喂養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出欄銷售。4.10根據中國動物防疫法和吉林省無要求動物疫病區建設管理條例相關要求,建立健全獸醫衛生制度。4.11根據中國畜牧法相關要求,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檔案,應載明以下內容:1、畜禽起源和進出場日期,品種、數量、繁殖統計、標識情況; 2、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投入品起源、名稱、使用對象、時間和用量; 3、檢疫、免疫、消毒情況;4、畜禽發病、死亡和無害化處理情況;5、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其它內容。5配套設施:關鍵是糞尿污染處理問題伴隨各地大型集約化養殖場數目標增多,大量家畜糞尿處理不適當,已經給目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威脅。家11、畜糞便生物需氧量(BOD)大,據相關方面測定,每只家禽日排泄糞便BOD相當于0.5人糞便BOD,每頭豬日排泄糞尿BOD相當于13人糞便BOD,也就是說新建一個常年存欄生豬1萬頭豬場,相當于新出現1座擁有13萬人口城市。另外,還會對環境遭成以下幾方面危害:5.1水質下降,危害生態系統:糞便等排泄物中關鍵成份是氮和磷,糞污污染屬于富營養性污染,糞便隨雨水沖刷經過土壤而進人地下水,可使地下水源溶氧量降低,水中毒害成份增多,降低飲用水質量,糞污流人溪河、農田、池塘,可使水藻等浮游生物迅猛繁殖,產生多種毒素,嚴重污染水體。5.2空氣濁度升高,質量下降:畜禽糞便在堆積、存放過程中,產生CH4、H2S、NH12、3、CO2等有害成份,造成空氣中含氧量降低,污濁度增高。發出帶酸味、臭蛋味、爛白菜味等帶刺激臭味,使人感到厭惡,妨礙人畜健康,嚴重時引發呼吸系統疾病。5.3致病因子增多,易傳輸疾病:畜禽糞便、污水是多個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載體,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隨糞尿、污水向外擴散會使環境中病原微生物增加,加上畜禽糞污富含營養,極易造成蚊蠅擎生,更增加了疾病傳輸機會,除對本場畜禽健康組成威脅外,還會影響周圍人畜健康。 現在,畜牧場糞便對環境造成影響已經越來越引發大家研究和重視,在我們進行養殖場建設時對于糞便處理也應該放在首要位置予和考慮。傳統清糞方法為干清糞工藝、水沖糞工藝和水泡糞工藝,有些場為了方便采13、取水沖糞方法,不過糞尿混合后極難進行處理,且比較費水。 所以,小區廢棄物處理本著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標準,對畜禽糞便、污水及其它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采取清污分流法、開發沼氣、制作有機復合肥等方法進行環境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和綜合利用。6綠化美化6.1場界林帶:在場界周圍種植喬木和灌木混合林帶,如楊樹、柳樹、榆樹及常綠針葉林等。尤其是在場界北、西側應加寬這種混合林帶(通常種五行,寬度達十米以上),以起到防風防沙作用。6.2場區隔離林帶:用以分隔場內各區及防火,通常見楊樹、柳樹、榆樹等。通常種植2-3行,寬度為3-5米。場內外道路兩旁綠化:通常種1-2行,常見樹冠整齊喬木如槐樹、杏樹等,但不應種植枝葉過密、過高樹,以免影響畜舍自然采光。6.3運動場遮蔭林:通常在西側及南側,種植1-2行。選擇枝葉開闊、生長勢強、冬季落葉后枝條稀少樹種,如楊樹、槐樹、楓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