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奶牛項目實施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304
2024-01-05
13頁
59.50KB
1、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六月一日目 錄第一章 概述11.1項目名稱11.2建設單位11.3法人代表11.4建設地點11.5建設年限11.6建設規模及內容11.7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2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第三章項目區及承擔單位基本情況43.1項目區概況43.2項目承擔單位基本情況5第四章 建設內容54.1基礎設施建設54.2良種引進64.3儀器設備購置6第五章 投資概算和資金籌措65.1投資估算65.2資金來源7第六章 項目實施進度76.1項目建設期限76.2項目實施進度7第七章 效益分析87.1經濟效益87.2社會效益107.3生態效2、益10第一章 概述1.1項目名稱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建設項目1.2建設單位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1.3法人代表白海鵬1.4建設地點武都區兩水鎮段河壩村1.5建設年限2012年6月至12月1.6建設規模及內容改造場區電路500米,修建道路300米,建設防疫體系工作室2間40平方米,人工授精室1間20平方米,隔離舍1間20平方米,乳品加工車間126平方米,引進良種奶牛5頭,配套乳品加工、人工授精及防疫器械設備。1.7投資規模及資金構成項目總投資60萬元,其中修建道路及改造電路15.5萬元,防疫室、隔離舍及人工授精室建設7萬元,良種引進6萬元,儀器設備購置1.5萬元。乳品加工車間建設13、5.1萬元,乳品加工設備14.9萬元。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奶牛是飼料轉化率最高的家畜,發展奶牛養殖業,符合現代畜牧業發展方向,可以帶動乳品加工業和草業的同步發展,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利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于保障國家食物安全,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1997年,國務院頒布了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對奶類生產提出了具體目標,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發展奶業的重視。草食畜牧業是甘肅省的戰略性主導產業, 2008年省委發文決定把發展草食畜作為促進農牧民增收的“六大措施”之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了投入。今年省政府整合3億元用于草食畜牧業發展。武都區是隴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備發展奶牛4、業的條件:其一,區內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宜多種牧草種植,苜蓿一年可收割35茬,畝產上萬斤,農作物一年兩熟,秸桿資源豐富,為發展奶牛產業提供了物質保障。其二,目前城區人口已逾10萬人,但城區人年均占有奶不足5千克,鮮奶消費潛力很大,隨著高速公路和蘭渝鐵路筑路大軍的進駐,鮮奶供應缺口將進一步加大,為發展奶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第三,武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草畜產業開發,對加快發展草畜產業生產提出了具體扶持政策,制定了預期目標,為奶牛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目前武都區奶業發展還很滯后,良種奶牛缺乏,產品質量差,科技含量不高,市場有效供給不足,奶牛產業發展后勁不足,效益不高,必須采5、用省內外成熟的奶牛養殖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高標準、高水平地發展奶業生產。建設規?;?、標準化奶牛養殖場,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奶牛養殖業的必由之路,可合理利用資源、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此,特提出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建設項目。第三章項目區及承擔單位基本情況3.1項目區概況武都區位于東經1043410538,北緯32483343之間,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全區平均氣溫14.6,年平均降雨量542mm。全區總土地面積7042.45萬畝,其中耕地120萬畝,糧田71萬畝,經濟作物319.83萬畝,林地145.82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洋芋6、等。全區大牲畜存欄13.45萬頭(匹),其中牛存欄7.59萬頭,羊存欄8.15萬只,豬存欄20.51萬頭,年出欄商品牛1.43萬頭、豬17.87萬頭、羊1.58萬只、雞42.15萬只,肉類總產量2024萬公斤。牧業純收入21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2.18%。近年來,武都區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全區把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重點來抓,通過加強領導,制定優惠政策,強化技術推廣,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不斷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全區已發展畜禽養殖小區5個,其中養雞小區2個,養豬小區2個,養牛小區1個,建成規?;藴驶B牛場1個,養豬場7個,養雞場39個。項目建設地位于武都區7、兩水鎮段河壩村,地處國道212線以南白龍江沿岸的川壩河谷地帶,距武都城區11公里,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當地交通便捷,氣候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5.2,年降雨量540mm。3.2項目承擔單位基本情況隴南白龍乳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主要從事良種奶牛養殖,2011年,公司對原奶牛養殖場進行了擴建,奶牛場占地15畝,新建各類牛舍1500平方米,擠奶廳80平方米,飼料房100平方米,辦公室及職工住房150平方米,并配套建有青貯窯和貯草棚。現飼養良種奶牛160頭,其中產奶牛90頭,年產鮮奶450噸,是隴南市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承擔著武都城區的鮮奶供應。第四章 建設內容4.1基礎設施建設1)獸醫防疫8、室:2間40 m2,每間4m5m。2)人工授精室:1間20 m2,4m5m。3)隔離舍:1間20 m2,4m5m。4)道路修建:場區外道路300m。5)電路改造:改造場區電路500m,配套購置變壓器一套。6)乳品加工車間:126 m2,6m21m。4.2良種引進引進黑白花良種奶牛5頭。4.3儀器設備購置1)購置牛細管凍精設備1套。2)購置防疫器械和消毒設備1套。3)乳品加設備1套。第五章 投資概算和資金籌措5.1投資估算該項目共需投資60萬元,其中:1)獸醫防疫室:40 m2900元/ m2,計3.6萬元。2)人工授精室:20 m2900元/ m2,計1.8萬元。3)隔離舍:20 m2800元9、/ m2,計1.6萬元。4)乳品加工車間:126 m21200元/ m2,計15.1萬元5)道路修建:300 m,每米300元,計9萬元。6)電路改造:改造場區電路500m,計1.5萬元,配套購置變壓器一套,計5萬元,兩項合計6.5萬元。7)良種引進:購黑白花奶牛5頭,每頭1.2萬元,計6萬元。8)儀器設備購置:購置牛細管凍精設備1套,計0.7萬元,購置防疫器械和消毒設備1套,計0.8萬元,乳品加工車設備14.9萬元,三項合計16.4萬元。5.2資金來源本項目屬甘肅省生豬、蛋雞、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申請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30萬元,自籌配套資金30萬元。第六章 項目實施進度6.1項目建設期限10、本項目建設期為2012年6月2012年12月。6.2項目實施進度2012年6月,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和項目上報。2012年7月,項目前期準備、施工設計、招投標等工作。2012年810月,完成房屋建設、道路修建和電路改造。2012年1011月,完成設備儀器購進、良種牛引進。2012年12月,組織申請驗收。第七章 效益分析7.1經濟效益本項目建成后,年生產銷售鮮奶600噸,出欄公犢牛60頭,正常年銷售收入313萬元,經營成本217.9萬元,正常年利潤95.1萬元7.1.1經濟效益分析依據1)財務價格:項目主要投入物價格為當地市場價,產出物價格采用市場預測價格。2)計算期與生產負荷:根據項目實施進度計劃11、,本項目建設期1年,生產期定為16年,計算期為17年,項目經濟效益按第3年計算,第5年達產。3)財務基準收益率:項目基準收益率取10%。4)其它參數:按規定免征增值稅及其附稅。5)建筑工程按20年折舊,設備按10年折舊。7.1.2銷售收入產品價格根據財務評價的定價原則確定,項目最終產出物為鮮牛奶、淘汰公犢牛等。預測生產初期的平均市場價格分別為:鮮牛奶0.5萬元/噸,淘汰公犢牛0.15萬元/頭。正常年銷售收入為313萬元。11.1.3成本估算總成本費用估算采用生產要素估算法,正常年新增成本費用為217.9萬元,估算如下:1)混合精料547噸,每噸0.2萬元,計109.4萬元。2)干草274噸,每12、噸0.05萬元,計13.7萬元3)青貯料915噸,每噸0.02萬元,計18.3萬元4)人員工資16人,每人2.5萬元,計40萬元5)水電雜費3萬元6)防疫、醫藥費3萬元7)銷售、辦公費10萬元8)年折舊費20.5萬元7.1.4效益分析 正常年項目利潤總額為95.1萬元。7.2社會效益項目建成達產后,每年可向市場供應優質鮮牛奶600噸,向農戶提供良種奶牛60頭,并提供凍配服務500頭,實現良種奶牛生產,使項目區良種率顯著提高,常規技術綜合配套普及率提升,農民就業增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可帶動食品加工、飼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項目可豐富市場供應,繁榮經濟,向社會提供大量的優質牛奶13、,有利于改善人民膳食結構,提高城鄉人的生活水平。7.3生態效益項目實施將促進人工飼草飼料基地建設,既增加了發展草食家畜的飼草料資源,又提高了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草產業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自然資源,有利于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格局的建立和持續運行。通過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及精深加工處理,可提高秸稈利用率,增加有機肥料的使用,減少農作物對化肥使用的依賴性,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從而有效提高農作物產品質量。同時,玉米等農作物秸稈經奶牛轉化過腹還田,可減少隨意丟棄秸稈、焚燒秸稈對農田、大氣、村舍環境的污染,改進農村環境,提高農村文明程度,促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