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縣油茶新品種擴繁與推廣示范項目實施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405
2024-01-05
18頁
43.50KB
1、河南省新縣2023年油茶新品種擴繁與推廣示范項目苗木繁育實行方案河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站新縣林業局苗圃場一月目錄第一章 總論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分析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第五章 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第六章 項目組織管理第七章 項目預期效益分析第一章總論1.1項目提綱1.1.1項目名稱:油茶新品種擴繁與推廣示范1.1.2項目承擔單位:河南省林業技術推廣站1.1.3項目性質:新建1.1.4項目宗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現代林業發展理念,充足運用油茶良種嫁接技術提供大量優質良種苗木,滿足豫南地區油茶生產對良種苗木的需求,實現油茶造林良種化目的,促進油茶產業健康穩步發展,使油茶2、產業成為促進豫南農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產業,推動油茶產業可連續發展。1.1.5項目內容及規模:新建良種苗木繁育圃10畝。1.1.6項目布局:項目布局在新縣的泗店鄉余河村。1.1.7項目建設期限:項目建設期1年,即2023年1月2023年12月。1.18項目投資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為96.4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8萬元,占總投資的8.4%;建設單位自籌和勞務折資88.4萬元,占91.6%。1.2編制依據(1)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3年)(國家林業局,2023年7月)。(2)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試行)(國家林業局,2023年)。(3)國家林業局發關于加快油茶3、種苗發展和強化種苗質量管理的告知(林場發2023213號)。(4)新縣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3年)(5)林木種苗資源保存原則與方法(GB/T14072-1993)。(6)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關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資料。第二章項目建設的必要性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與油棕、油橄欖、椰子并稱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種子含油率20-40%,用油茶籽生產的茶油是一種綠色無公害產品,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90%以上,是一種具保健作用的高級食用植物油,茶油也是生產高級天然化妝品、高檔洗滌用品,機械潤滑劑及醫藥油劑的原料;茶枯富含茶皂素,在工業、農業及醫藥衛生行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可用4、于制作機床用高級拋光粉、日化用品、飼料、有機肥料、植物源農藥等;油茶果殼可用于生產栲膠、糠醛、活性炭等化工產品,還可作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油茶根系發達,枝繁葉茂,四季常青,耐干旱瘠薄,是優良的荒山荒地綠化和園林美化及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樹種。2.1是充足運用林地資源、緩解糧油爭地矛盾的迫切需要新縣是一個山區縣,山多地少,食用植物油年需求產量500萬公斤左右,人均13.7公斤,食用植物油缺口150萬公斤以上。維持500萬公斤食用植物油產量規定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在9萬畝以上,占耕地總面積的1/4以上。新縣現有油茶林15萬畝,年產茶油僅75萬公斤,假如對現有油茶低產林所有進行改造,再新造15萬畝油茶豐產5、林,全縣茶油產量有望達成1100萬公斤,相稱于置換出22萬畝耕地用來種植油料作物。因此項目的實行將推動我縣油茶產業的發展,在提高林地資源運用水平、增長食用植物油供應能力、緩解糧油爭地矛盾和促進國家糧油安全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2.2是實行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增長林農收入的需要油茶是新縣傳統和最具特色的木本油料樹種,該縣發展油茶基礎條件好、經濟價值高,據測算,1畝油茶豐產林其產油量相稱于1.2畝油菜,其產值相稱于3畝油菜,1畝油茶林穩產期產值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達3000元以上,而其投入較油菜種植低得多。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是振興山區經濟、加快山區群眾致富、優化林種結構、促進林業可連6、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3是優化食用油消費結構、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國食用油消費重要是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等低檔油品,高檔食用油消費比例極低。茶油具極高的保健作用,號稱“東方橄欖油”,是我國的特產,發展茶油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提供品質優良的茶油,滿足國人對高檔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國人食用油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2.4是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傳統產業的需要由于新縣自然條件優越,特別適合油茶的生長,茶油以品質好、營養價值高而享譽海內外,有廣泛的種植基礎和傳統,目前新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已成為縣域支柱產業之一。建設油茶采穗圃基地年產油茶良種接穗200萬枝、17、000萬個接芽,完全能滿足本縣油茶新造林育苗和油茶低產林嫁接改造,是油茶產業化發展的基本規定,滿足了油茶發展良種苗木需求的需要,使本地資源優勢得到充足發揮,不僅實現農民增收,同時實現公司增效,財政脫困,全面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2.5是建設環境和諧型社會和實現林業可連續發展的需要油茶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四季常青,花美期長,耐干旱瘠薄,適生范圍廣,生態效益顯著。大力發展油茶,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并且可以綠化荒山、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全面改善農村生態面貌和人居環境。發展油茶產業,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充足發揮其商品功能,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是實現我縣林業生態產業和諧發展8、的重要途徑。第三章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分析3.1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合油茶的生長發育3.1.1地形地貌新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別山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大別山主脈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并把全縣分為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兩個部分,地理座標介于北緯312812-314953和東徑11432301151312之間,北鄰光山縣,東連商城縣,西界羅山縣和湖北大悟縣,南接湖北紅安縣和麻城市。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最高點黃毛尖海拔1011米,最低點潢河出境海拔60米,侵蝕性中山、淺山、丘陵和河谷交錯分布,80%以上山場海拔在150700m之間,相對高差500米以下的面積近90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0%左右。境內中山、淺山區陽坡下9、部和丘陵區栽培普通油茶,完全可以滿足油茶生長發育對海拔、坡位、坡向、坡度等地形條件的規定。3.1.2土壤新縣土壤共有黃棕壤、水稻土、潮土3個土類,5個亞類,13個土屬,51個土種。林業用地土壤絕大部分為黃棕壤,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上,坡度大都在15度以上,pH值6.25左右,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069%。速效磷28/,全氮含量0.0691%,速效鉀72.75/,成土母巖重要有片麻巖、沙頁巖等,巖石易風化,成土快,土層深厚,土壤理化性質非常適合普通油茶的生長發育,油茶林經營過程中適時人工增施肥料可保障豐產、穩產。3.1.3氣候新縣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雨量充10、沛、雨熱同季的季風型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5.4,1月平均氣溫2,極端最低氣溫-17.3,10的積溫4822,連續227天,溫度和熱量條件完全能滿足油茶生長發育的需要;年日照時數2023小時,無霜期222天,可以滿足油茶對光照的規定;年均降水量1373.4毫米,四季降水很不均勻,降水集中在春、夏季(3-8月占70.7%),秋、冬季干燥少雨,降水的季節分布與油茶生長發育期的需水規律吻合限度較高,自然降水基本可滿足油茶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3.2連續不斷增強的縣域經濟實力和便利的交通有助于項目的實行2023年新縣國民生產總值66.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65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1、87元,農業人口人均純收入5821元;新縣位于鄂豫皖三省結合部,京九鐵路、大廣高速、106國道和省道S213線縱貫南北,312國道復線S339橫穿東西,16個鄉鎮(區)及205個行政村(居委會)均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各級公路里程達1600km,公里網密度達1km/km2。連續不斷增強的縣域經濟實力和便利的交通條件有助于項目的實行。3.3充足的土地資源為項目的順利實行提供了堅實基礎新縣總土地面積233.1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80.3萬畝,180.3萬畝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39萬畝、灌木林地32.6萬畝、未成林造林地0.8萬畝、無林地7.8萬畝,無林地中宜林地和采伐基地7.2萬畝。無林地中的宜林地12、和采伐基地、灌木林地中的雜灌叢地、有林地中老化板栗園及撂荒坡耕地均可作為項目造林地。3.4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項目的順利實行提供了可靠保障2023年新縣被擬定為全國油茶產業發展100個試點縣之一,為此新縣縣政府規劃2023至2023年新造油茶林18萬畝。新縣縣委、縣政府決定緊緊抓住油茶產業全面發展這一難得的機遇,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統籌解決生態建設與發展經濟和農民增收之間矛盾的突破口,在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林業經濟、社會效益,實現林業生態、產業、文化三大體系協調發展。成立了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油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油茶產業發展工作,為新縣油茶產業13、的順利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出臺了資金扶持政策,縣財政出資每新造1畝油茶林補貼100元、每改造1畝低產林補貼50元。3.5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豐富的栽培經驗為項目的順利實行提供了技術保障新縣林業局苗圃場是新縣林業局下屬的保障全縣造林用苗為重要任務的專業苗木哺育單位,現有干部職工12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7人,中級職稱10人,初級職稱15人,成功組織實行了國家級油茶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現代農業油茶產業發展項目等重點油茶種苗繁育項目,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同時油茶是新縣原產鄉土樹種,人工栽培歷史悠久,林農積累了豐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經驗??梢詽M足項目建設在管理和技術上的規定。3.6勞動力資源充足新縣總人14、口36.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27.6萬人,農村勞動力16.1萬個;新縣耕地面積17萬畝,農村人口人均耕地0.6畝,農村勞動力人均耕地1.06畝,農村勞動力以務農和務林為主;新縣油茶分布范圍廣、栽培歷史悠久,林農積累了豐富的油茶栽培管理經驗。本地充足且具較高素質的勞動力可滿足項目建設的需求。3.7種苗供應有保障2023新縣林業局苗圃場被省林業廳擬定為油茶良種苗木生產、經營單位,已與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達成了引進長林系列國家級良種的穗條供應協議,再加上本地豫油茶省級良種的穗條供應,完全可以保障良種苗木繁育的穗條需求。3.8市場需求旺盛近年來,我國食用植物油年消費量約2250萬噸,茶油產量僅27.7萬15、噸,占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的1.23%;2023年新縣茶油產量750噸,其中400噸精制茶油均銷往北京、上海、武漢、鄭州、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350噸粗茶油也大部分銷往該縣周邊地區??傊?,從全國及項目縣市場分析茶油均處在供不應求狀態。第四章項目建設方案4.1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4.1.1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現代林業發展理念,充足運用油茶良種嫁接技術提供大量優質良種苗木,滿足豫南地區油茶生產對良種苗木的需求,實現油茶造林良種化目的,促進油茶產業健康穩步發展,使油茶產業成為促進豫南農民增收致富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產業,推動油茶產業可連續發展。4.1.2基本原則(1)統籌規劃,科學布局16、。(2)以市場為導向,強化政策扶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3)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科學管理的規定進行建設,逐步做到科學化、現代化、規范化。(4)實行生產、科教、管理部門相結合,實驗、示范、推廣相結合,保證基地的建設質量。4.2建設目的及建設任務本項目在新縣的泗店鄉余河村,新建良種苗木繁育圃10畝。保證了油茶良種生產及為油茶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3建設內容和標準4.3.1芽苗砧的哺育。(1)砧木的種子選擇。種子已經成熟而果實未所有開裂之前,肉眼觀測,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脫落,開始變得光滑明亮,樹上開始有少量茶果微裂,容易剝開,種子烏黑有光澤或顯棕黑色時,17、開始采摘較好。果實采摘后,日曬12天讓其自然裂開,選用成熟的大、中粒種子,放在通風干燥處陰干。(2)播種。播種時間:把選好的種子不進行貯藏,直接播入沙床哺育砧木,時間在1011月份之間。沙床準備:選擇干凈、平整、排水良好的場地,選用干凈的中粗沙子,并用多菌靈或高錳酸鉀等菌劑消毒,用磚砌寬11.2米,高25厘米的苗床,填入15厘米厚的沙子,整平后播上一層種子,做到無空無疊,再蓋上810厘米的沙子,保持沙床濕度,久晴灑水。4.3.2、嫁接。(1)嫁接時間。油茶嫁接時間一般早5月1日至6月10日。(2)起砧芽。將帶子葉的芽苗從沙床中輕輕取出,并用清水清洗芽苗上的沙子,并防止種胚脫落。(3)削接穗。用18、單面刀在穗條、葉柄下方12毫米處左右兩側削一個長1.01.2厘米的雙斜面楔形,交會于髓心,再在芽上端12毫米處切斷,成為一葉一芽的接穗。(4)切砧木。將芽苗放在小木板上,在子葉上1.01.5厘米處切斷,如芽苗太細、彎曲或太短,可在子葉處切斷,再將砧木切成兩半,切口長1.01.2厘米。砧木根長為6.08.0厘米。(5)插穗包扎。先把削好的接穗輕輕插入,對準一邊形成層,再用鋁片將嫁接口包扎捏緊。(6)栽植。將已綁扎好的嫁接體,及時栽植在已準備好的網袋容器內。栽植方法是,先用干凈的槍形鑷子,打一個小洞,深56厘米,再用槍形鑷子夾住苗木的胚根將其插人孔內,種子最佳也能進一步洞中,至少要讓其接觸基質。(19、7)保濕。栽植后要澆透水,噴施殺菌劑防病,并及時覆蓋塑料薄膜。采用竹架拱棚支撐,竹架長約2米,最長不超過2.1米,兩頭各插入土內1015厘米,每隔0.81.0米插一根,土質過于堅實的,插竹架前還要先開小溝,打洞,栽植后將薄膜蓋好,兩邊用土壓緊,端頭及時完全封閉。至少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內,不要揭開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有破損的,要此外再用一塊蘸水后貼在外面,以保證完全保濕。(8)遮蔭。適度遮蔭與嫁接能否成功關系極其密切。一般宜選用透光度在30%的遮蔭網。四周也要通過圍網來減少陽光的照射強度。實踐證明,過度遮蔭也是有害的。在不產生日灼或過度干旱的條件下,適當增長光照,特別是側方光照,增長散射光照射強度20、,是特別有助于嫁接成活和苗木生長的。4.3.3、嫁接后管理。(1)調節遮蔭。度遮陰強度是否適宜與天氣情況有關。嫁接后,假如遇有連綿陰雨天氣,30%的透光度就會感到過于蔭蔽。長時間的過于蔭蔽也有也許減少嫁接成活率。為了提高整體的成活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收起四周邊網,以適當增長透光度。(2)拆除薄膜。嫁接1個月后,就要注意觀測苗木的成活狀況。當嫁接苗普遍萌芽,少數苗木已經抽出完整的新梢并停止生長時,已經到了可以揭膜的時候。這時,最佳選擇陰雨天氣揭膜。假如該揭膜時正值連晴天,就要堅持在傍晚揭膜。揭膜次日清晨和傍晚,一定要全面噴水一次,之后再讓其自然生長23天,才動手剪除蔭芽。爭取在揭膜后的7天內21、完畢第一次除萌。(3)除萌。在嫁接苗生長過程中,會不斷產生萌芽,在第一次全面除萌之后,一般每月都要注意普遍除萌一次。實踐證明,嫁接時綁扎緊密,接口愈合極佳的苗木,也可不產生萌芽。所以,提高嫁接技術,不僅可以減少除萌用工,還特別有助于優質嫁接苗的哺育。(4)適時追肥。除萌一結束就要全面追肥一次。每畝用復合肥約5公斤,尿素5公斤,配置總濃度不超過0.5%。為了防止產生肥害,最佳選擇將其配成母液,再由母液加入噴水壺內,配成0.5%的肥液后盛于噴水壺內,直接澆灑于苗床。為了哺育壯苗,最佳每月追肥一次,至少也要在6月和9月各追肥一次。(5)防治病蟲害。栽植后苗木處在高溫高濕狀態,加上苗木幼嫩,極易發生根22、腐病、軟腐病和炭疽病,介殼蟲和蚜蟲等害蟲一也極易大規模蔓延。在苗砧腐爛嚴重,砧苗普遍帶菌時,更易爆發病蟲害。所以必須隨時注意病蟲害防治。一般撤膜時就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對于嫁接時砧木帶菌嚴重的圃地,要及時噴根腐靈等藥劑,以防止根腐病蔓延。以后要根據苗木的生長情況和圃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噴藥防治。揭膜除萌后,即使未見病蟲害,最佳也要噴一次波爾多液。(6)收遮蔭網。9月中旬前后,天氣開始轉涼,當北方冷空氣南侵,出現了當年秋季第一次因暖冷空氣交匯連續多天的降雨時,就可以收起遮陰網。逐步揭開遮陰網,增長光照時間和強度,逐漸減少淋水次數和淋水量,促進苗木的木質化,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同23、時,煉苗期間停止施肥,以提高容器苗抗逆性。收起遮陰網后,要全面噴水一遍。如能結合施肥,則效果更佳。通過灌水,施肥,嫁接苗能普遍抽梢一次,苗木生長也旺盛。(7)空氣修根。苗木修根是輕基質網袋容器育苗的關鍵技術之一。通過空氣修根的網袋容器苗,根系發育均勻、平衡,且都生長于容器邊沿,以致容器不會破裂,入土后可爆發性生根,實現幼苗入土后的快速生長狀況,當容器內側須根橫向穿過網袋時,應及時移動網袋,使其產生間隙。視天氣情況適時控水23次(一般基質濕度在50%左右),使苗木產生暫時性的生理缺水,達成苗木空氣修根的目的,以促進須根生長,增強病蟲害抵抗能力。(8)芽砧苗的出圃標準。嫁接口愈合良好,無萌芽,有較24、多的須根和4-5個分布均勻的側根,0.5-0.5I級苗高11厘米以上,地徑0.25厘米以上,根系長15厘米以上。0.5-0.5II級苗高7厘米以上,地徑0.20厘米以上,根系長12厘米以上,均無檢疫對象,苗木新鮮,色澤正常,生長健壯,充足木質化,無機械損傷,頂芽飽滿健壯。4.4項目建設進度4.4.1建設期限項目建設期限1年,即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第五章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5.1、圃地租賃費10畝800元/畝年2年=1.6萬元5.2、整地費(包含稻田清理、旋耕、深翻、整平、起溝、做壟等)10畝1000元/畝=1.0萬元5.3、購買種子費用0.5萬斤7元/斤(含運送費)=3.5萬元5.25、4、種子解決費用(含挑揀、消毒、沙藏、管護、材料采購等):1.5萬元5.5、購買輕基質網袋容器(含運費及解決費用):90萬個0.3元/個=27.0萬元5.6、搭建育苗蔭棚材料(含遮陰網、保濕薄膜、鐵絲、杉木站桿、毛竹、人工費等)10畝1.9萬元/畝=19.0萬元5.7、嫁接費用24.8萬元穗條(含運送費用):90萬個0.12元/個=10.8萬元嫁接(含生活費用):90萬個0.12元/個=10.8萬元嫁接設備:0.5萬元栽植:90萬個0.03元/個=2.7萬元5.8、管護費用(含除草、除萌、施肥、病蟲害防治、采購肥料、農藥等):90萬株0.20元/株=18萬元以上估算總投資:96.4萬元。5.226、資金籌措項目建設資金由中央財政投資、建設單位自籌兩部分組成,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8萬元,占總投資的8.4%,建設單位自籌和勞務折資88.4萬元,占91.6%。第六章項目組織管理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行,安排該縣組建由林業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為副組長,局相關股室負責人和建設單位重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實行中的領導監督管理工作,建設單位抽調1名業務副場長任基地主任,專業負責項目建設,聘請縣林技、種苗、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家組成項目技術支持組,負責解決項目建設中的技術問題。第七章項目預期效益分析7.1預期效益:開展良種油茶輕基質容器育苗工作,為全縣油茶豐產林栽培打下了良好地基礎,輕基質容器苗木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無緩苗期,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20%以上,全縣每年新增油茶林可減少損失300萬元以上,并為全縣油茶豐產林栽培提供了切實可行、先進的造林模式,是實現油茶優質良種苗木的本地化生產、減少苗木運送損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