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象山森林養生旅游景區開發項目概念方案9.19(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475
2024-01-05
12頁
55KB
1、象山森林養生旅游景區開發項目概念方案 第一章:開發目標與意義 1、開發目標依托白仙山、大雷山8600多畝國有林場,融合周邊自然、人文資源,創建一個以回歸自然養生休閑為主題、特色農林體驗觀光與山地森林有氧運動相配套的大型度假旅游基地。2、現實意義(1)滿足日益增長的養生休閑和度假旅游的多樣化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旅游成為一種時尚,并逐步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出游率進一步增長,人們旅游的需要及消費結構呈現出新的多樣化特點。與此同時,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進一步重視,健康長壽成為人們追求的一致目標。象山森林旅游養生風景區的建設將豐富象山、寧波乃至長三角的旅2、游內容,其中人性化的服務和科學性的養生方式將成為吸引游客的特色強項。(2)有利于完善象山旅游產業體系象山半島山奇海闊,風光秀麗,旅游優勢凸顯。近幾年,相繼開發了松蘭山、石浦沙灘、南北黃金海岸等沿海和海島旅游項目,縣域內以海景旅游為重點的旅游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把白仙山、大雷山近萬畝國有林場,開發成集養生度假、體育健身、農林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必將進一步拉長旅游產業鏈,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品位,從而進一步完善象山旅游產業體系。(3)有利于特色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白仙山、大雷山景區的開發,可以融合和帶動周邊村鎮發展觀光農業和相關服務業,完全有可能進一步促進新的特色產業帶的形成和發展。第二章:開3、發環境和條件1、得到國家及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自從1998年旅游業被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游業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歷屆浙江省政府都將建設旅游大省作為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山縣政府更是不斷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資金投資開發旅游、文化等第三產業項目。2、具有廣闊優良的自然景觀資源白仙山、大雷山地處象山半島中心,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濕潤。白仙山與象山另一自然景觀靈巖山遙相眺望;蟹鉗港海灣環繞腳下,潮汐變幻;山勢外觀平和壯大,山巒深處,則懸崖峭壁,碧潭幽澗,茂林修竹,奇花異草,或碧潭跳珠,或飛瀑飄練,或林濤鼓風,或鳥語蟬唱,更兼嵐氣蒸騰,云4、霧縹緲,朝暉夕陰,變幻多姿。大雷山北依象山港,南臨溪口水庫,主峰陡峭,巖石嶙峋,曲澗幽潭,層出不窮,構成奇美景觀。白仙山最高峰海拔488米,大雷山最高峰為海拔450米,登上兩山絕頂,皆東可觀東海日出,西可眺寧波市景。覆蓋兩山核心區域的是面積達8600多畝的國有林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養育,喬木參天,灌木蔽地。林區和周遍地區人煙稀少,多有緩坡荒地。這一切,為開發森林養生旅游景區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土地資源。3、深厚的文化積淀可資利用白仙山與道家文化有深切的淵源聯系。白仙山名的由來:相傳第一代天師張道陵騎著白鶴到莫干山去祭拜其父母墓,路經泗洲頭上空,發現下面有蜈蚣精等妖魔作祟,便派白鶴留下除怪5、。白鶴奉師之命先后斬殺黑虎、黃獅、白象三怪,又降服了青龍,最后與蜈蚣精在白仙山大戰,雖然打敗了蜈蚣精,但自己也受傷獻身,后張天師請了“蓬萊四翁”救活白鶴,即封白鶴在此山為仙,保護百姓,所以成為“白仙山”。現東聯村尚存“白鶴大帝之廟”。自然景觀與民間傳說相印證:東聯村的廟主神稱為白鶴大帝。山中有自然景點:鶴冠巖、蜈蚣巖、四翁巖、白仙山龍潭等。泗洲頭周圍有虎頭山、獅子頭巖、象鼻頭巖、龍蛟頭等地名。歷史遺跡還有平庵遺址,中塑白鶴大帝等仙像,相傳為白鶴大帝保百姓平安之意。有陶華庵遺址,相傳為五代名道陶弘景取白仙山龍潭之水煉丹之庵。因陶弘景字重華,故稱陶華庵。大雷山也流傳著雷公除怪、白蟹成仙等民間故事。6、主峰有大雷寺,相傳與墻頭智門寺一起都是晉代古寺,歷史悠久,佛家文化內涵豐富,加以發掘彰顯,定又成為養生旅游勝地。以上種種,都可以為人們甜美遐想留下無窮空間,為演繹跌宕故事提供精妙素材。4、豐富的物產為特色餐飲提供原材聞名于世的象山海鮮;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傳統的栽培(養殖)技術培育出的當地特色農牧產品;觀光農業的產品;在新理念、新科技、新經營模式的引導下發展的新產品、新貨源;是配套發展特色餐飲的可靠原材保障。5、有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作依托象山貼近多個空港,貼近鐵路高速客運網,特別是即將建成的沿海高速公路復線在象山的兩個出口分別設在大雷山、白仙山附近,把象山森林養生旅游景區與完善的國內、國際7、旅游交通網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景區距象山中心城區僅20公里;并與墻頭、泗洲頭等中心鎮區毗鄰,可以輕易取得水、電、路、氣、郵、網、視、醫、商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支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現白仙山林場下場(即山腳)和上場(山頂)之間的主道可以通車。白仙山大雷山林場水電系統也初步具備,山林之間的人行通道也相互連貫。這為景區開發提供了有利的基礎。6、有寬廣的潛在消費群體景區地處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較高、消費理念時尚;講究生活品位、追求健康;講究養生、追求回歸自然。象山縣域內及周邊縣(區)、市已經形成巨大的旅游景區群落,各景區特色鮮明,可以互相補充、互相烘托、互相銜接,發揮群體效應。因此8、森林養生旅游景區具有寬廣的潛在消費群體。第三章:開發內容和步驟1、規劃原則(1)有效保護、合理開發白仙山、大雷山國有森林既是寶貴的生態資源,又是本項目依托的最重要景觀資源,景區所有建設活動都應以有利于森林資源保護為第一要務,切忌開發性破壞。(2)突出主題、統籌配套迎合消費需求,應以“回歸自然、養生度假”為主題、特色農林體驗觀光與山地森林有氧運動相配套。要以形式、層次、空間為主要內容拓展養生主功能;以相關性、通用性為主要線索拓展次生功能。(3)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個景區地域寬廣、空間形態豐富,要充分利用各種優勢資源,用差別化策略與鄰近景區實現優勢互補;基礎設施、景觀設施與功能設施要統一構思、交叉9、布局、互相滲透、互相烘托;各類設施要力求承載多重功能,努力提高設施使用率和投資效益。景區將建的設施規模和投資浩大,各類設施的空間布局和體量要有利于分階段、分區塊滾動開發。2、主要建設內容景區擬開發森林養生度假、山地游樂健身、農林體驗觀光、文化觀光體驗四大功能系列和基礎設施系列,分六個區塊設置(見下表)。 布局功能地位內容規劃范圍項目投資A白仙山茶場片區體檢、養生、農林觀光1、 體檢中心2、 養生中心3、 觀光農業園4、 度假別墅區5、 農產品工廠東聯村500畝集體用地、200畝茶場及茶廠區和平庵遺址區45億B白仙山林區片區體育休閑、自然風光由來、道教文化體驗1、8公里繞山道路2、山間體育設施310、健身俱樂部4、別墅公館5、遺址改造6、水資源改造白仙山茶區以上整個白仙山林區50億C白仙山南麓沿71省道區綜合農業產業觀光園、地方特色飲食文化帶引導當地農民建設高效農業和建設浙東特色餐飲沿71省道輻射20公里1.2億D白仙山大雷山沿途片賽車項目1、35公里比賽道2、50公里登山步道大雷山和白仙山林區8000千萬E大雷山南麓片區博物、展館類項目1、 養生文化展館2、 植物園3、 茶文化博物館南充村到原石鼓嶺腳村大片山坡5億F大雷山北麓片區海上貿易生產文化1、 泥涂休閑2、 海上絲綢之路沿途文化風情展大雷山北麓道到西滬港4.5億3、開發策略(1)只賺服務錢原生態的森林自然景觀免費開放;投資商只通11、過利用經深度開發的功能設施提供服務賺錢。因此要通過加大投資強度,優化硬件配置和軟件建設,努力圍繞主題拓展服務功能、加深服務層次、拉長服務鏈條、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水平。(2)分區域、分階段滾動開發將景區按功能分成六個片區、大致分四個階段實施開發。每個片區分一至三個階段逐步加大開發深度和規模;前后階段在時間上適度重疊。(3)合作開發直接投資開發與引資開發相結合;自營與招商相結合;直接管理與委托管理相結合。(4)穩步形成創收能力每一階段建設要以主體功能設施開發帶動配套功能設施開發;以功能設施開發帶動基礎設施開發;完成后即應整體形成經營創收能力。4、開發步驟整個景區擬用八至十年時間分四期開發。其中12、:第一期以“白仙山養生文化村(一期)”及配套基礎設施為主要建設內容,總投資2億元,開發周期30個月。完成后,景區具備局部開放條件。(1)、基礎設施建設 拓寬林場道路將原混凝土路面改造成瀝青路面降低噪音;修建擁有300個標準車位的綜合停車設施;完善供水供電通信系統、建立廢污水處理設施;(2)、體檢中心和養生中心建設 利用一級建設12000平米的體檢中心,通過與市衛生局和國際頂級醫療機構合作,引進世界最先進的體檢設備開展體檢服務;利用二級地形建設8000平米中醫養生館,與國家中醫研究院合作開展關于中醫養生的課題研究與療養服務;(3)、觀光農業建設 通過租用500畝村屬農田一期先建設200畝現代觀光13、農業園示范,展開綠色農產品種植、引進臺灣水果、新型花卉,建成先進的農業循環生產示范園;第二期以“白仙山養生文化村(二期)”和全景區骨干基礎設施為主要建設內容;總投資4.5億元;建設周期36個月。完成后,“白仙山養生文化村”可全面營業;實現骨干基礎設施全覆蓋,為其他片區深度開發提供條件。(1)、繞山道路及沿途設施建設 依據原有山道修建5公里繞山公路、改善水電通信設施;(2)、山間體育休閑設施建設 沿繞山道路開辟自行車賽道;將原有的爬山道改造成林間登山道、步行道;沿途選擇適當地形建設森林浴場、日光浴場、溫泉療養所、狩獵場、露天游泳館;修復部分古道適當提供探險活動空間;在四級地形區改造局部山林建設類14、高爾夫項目;(3)、水資源改造 恢復深澗龍潭景觀、建設景區專供礦泉水源、改造下游水庫和建設中游水庫恢復山間長年響泉,改善水系;(4)、山間健身俱樂部 在三級地形區建造120000平米俱樂部會館,主要功能為健身活動者提供就餐、住宿、娛樂需求;(5)、改造擴大古遺址 改造恢復古遺址、根據民間傳說適當建設宗教場所;(6)、頂級別墅公館建設 在山間特別是平緩的三級地形區建設40000平米別墅公館,滿足有長期休閑、療養的高端客戶需求。 第三、四階段建設擴展至整個白仙山、大雷山景區,內容有繼續加強基礎設施改造、完善強化體檢和養生中心功能、擴建農業觀光園、道路沿線景觀帶布局、度假別墅公館、博物、展館類建設等15、,在第一階段開發完成后根據當時條件確定。第五章:合作方式和計劃 1、開發方式 一、觀光農業用地由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方式租賃東聯村集體土地,開發綠色農產品、現代農業示范、臺灣農產品和新型花卉種植項目;二、20平方公里的林場有林場提供,具體方式是通過跟林場簽訂合作協議,在林場養林禁伐30年期間或者更長時間,整個林場資源有養生中心維護,林場職工工作性質不變統一劃入養生中心,整個林場景區向社會免費開放;在保證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的前提下全部歸入養生中心管理,同時允許養生中心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三、養生中心的建設開發用地可以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將產權轉讓給養生中心,林場以土地參股的方式獲取相應項16、目的開發收益。2.5 投資者基本情況: (1)象山農林局下屬單位象山林場 (簡介略) (2)中基臨港控股有限公司簡介 中基臨港控股有限公司是控股型建設投資公司,注冊資金壹億叁仟萬元。 下屬子公司有a.寧海臨港基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9.9千萬元,目前正致力于投資寧海灣工程項目建設,工程規模元。b.杭州臨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目前正致力于投資工程建設,工程規模億元。C.四川中基路橋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擁有公路、橋梁、市政、水利水電、房建和鋼結構工程資質,注冊資金元。d.寧波前程房地產有限公司,注冊資金6.888千萬元。目前正在開發奧林80,東郡名苑等樓盤。e.浙商(寧波)17、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美金,注重投資開發經營旅游性項目。2.6 投資開發的合作模式。采取聯合投資的模式。合作期限50年。 中基臨港下屬公司浙商(寧波)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提供開發建設資金和具體建設經營。象山農林局下屬單位象山林場負責提供森林山地資源并處理好相關政策及手續。待本項目正式批準立項后,雙方另行協商簽訂具體合作協議。并根據協議依法成立森林公園開發管理公司,負責管理經營全部工作。第五章:問題和建議 5.1 要求政府協同農林部門處理好各方關系,并提供優惠政策和切實支持措施。盡快落實解決好包括首期工程建設用地。5.2 要求政府協同周邊鄉,處理好村民關系,落實解決征用(或租用)18、有關土地和山地、水電、路等問題。5.3要求政府盡早落實改建泗洲頭至林場的道路,組織修復下林場至上林場的繞山道路。5.4要求政府為農林觀光開發免費提供山坡地。為森林公園的開發免費提供瀏覽設施用地和景觀林地。5.5 要求政府早日規劃立項白仙山、大雷山之間的連通盤山公路。5.6政府要考慮照顧景區服務和公司管理人員的生活和家眷就學工作等困難,要求在象山縣丹城鎮適宜位置預留辦公生活后勤基地。5.7要求政府顧及本項目總體規劃,逐步開發,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在本項目立項實施后,對白仙山大雷山景區實行嚴格的建設審批制度和商業經營行為準入制度,凡與本項目文化性質不協調的產業及經營項目一律不得入內,凡對本項目規劃19、有不良影響的建筑裝飾一律不予審批。 2010年9月9日目 錄第一章 總論. .11、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12、編制依據. .43、編制原則.54、項目概況. .65、結論.6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項目提出的背景.8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第三章 項目性質及建設規模.131、項目性質.132、建設規模.13第四章 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171、項目建設地點.172、項目建設條件.17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251、建設原則.252、建設內容.253、工程項目實施.33第六章 節水與節能措施.371、節水措施.372、節能措施.38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391、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20、392、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分析.393、環境保護措施.40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42第八章 勞動安全保護與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 .443、消防設施.45第九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461、組織機構.462、組織機構圖.46第十章 項目實施進度.481、建設工期. .48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483、項目實施進度表. .48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491、投資估算依據.492、建設投資估算.493、資金籌措方案.50第十二章 經濟分析.521、國民經濟評價.52第十三章 社會評價.54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542、互適性分析.553、社會風險分析.554、社會評價結論.56第十四章 工程招標.571、發包方式.572、招標組織形式.573、招標方式.584、本項目招標形式和招標內容.58第十五章 結論與建議.6012.1結論.6012.2 建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