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項目說明楓橋風景名勝區規劃方案設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505
2024-01-05
11頁
51.50KB
1、目錄漢字摘要1關鍵詞1外文摘要1外文關鍵詞1地理位置1景區評價1存在問題及對策2計劃立意2景區布局和結構3豎向設計4綠化計劃5交通和游覽路線計劃設計5景觀分析6視線分析6景區服務設施計劃設計6楓橋風景名勝區計劃設計 摘要 “蘇州城外寒山寺”是一個著名度極高名勝區。本設計關鍵是依靠寒山寺及其周圍古寺、古關、古橋、古鎮、古民居,用風景園林計劃給予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本計劃指導思想關鍵是將自然和文化融為一體,在滿足游客領會歷史文化同時,將現代人科研、教育、游覽、啟智和山水體驗活動等需求結合起來,得以成為一個含有歷史文化、美學情趣游憩綜合空間。關鍵詞 小橋-流水-人家Design Of Fengq2、iao Scenic AreaAbstract Han Shan Temple in Suzhou is a most famous. Through the “ancient temple”, ”ancient gate”,” ancient bridge”, ”ancient town”, ”ancient village”, the design are there things to make a unique planning. The theory of the planning to intends to melt together the nature and the cult3、ure. In the meanwhile,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district is education tour and sightseeing.Key Words Xiaoqiao- Liushui- Rengjia 1地理位置楓橋風景名勝區在蘇州市西部,距市中心約3.5公里古運河畔,東臨寒舍別墅區、南至金門路、西至大運河、北至上塘河,自蘇州設新區和吳縣市撤市建區后,景區已在城區范圍之內,地理位置適中,水陸交通方便。千百年來,楓橋古鎮、寒山寺一直是極具特點著名風景名勝區,在世界上也有廣泛影響。2景區評價楓橋風景名勝區是以楓橋古鎮、古剎寒山寺為主體,楓橋、江4、村橋鐵鈴關、古運河等歷史文化古跡為其特色省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享譽海內外。寒山寺自古以來為吳中名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伴隨張繼“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唱,以其鐘聲詩韻著名中外,著名度極高,每十二個月除夕,中外游人云集寺內外,聆聽鐘聲,形成特有旅游活動。 兩橋景點,橫跨楓江兩岸楓橋、江村橋,全部是歷史悠久,造型古樸雅典名橋。游人可乘坐畫舫穿行橋洞,在河上飽覽古橋、古關、古鎮、古剎清幽景色。 鐵鈴關景點,又稱楓橋敵樓,和江楓洲隔岸相對,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為抵制倭寇而建。平時可登高了望,古代戰時可舉煙報警,藏年固守。鐵鈴關和楓橋相連,剛柔兼濟,堪稱江南絕景。 楓橋鎮景點,古鎮含有經典5、運河水鄉風貌,保持了“家家盡枕河”景色。鎮中販貿所集,宴飲場所酒肆茶樓眾多,臨街枕河,風雅舒適,不僅有各類應時佳釀名肴,而且樓館內疏泉壘石,妝點書畫,以招攬來賓。 江楓洲景點,昔日為有名西塘,不僅為商賈之集,舊時還有法華庵、聽鐘橋等勝跡,曾是名人第宅和文人詩酒留連地方。西塘西望,則是支硎、天平諸名山。 漁隱小圃景點,原為名園遺址,袁枚等有記“園中有竹柏樓、紅蕙山史、楓江草堂、吟暉亭、五硯樓等十六景,但均無遺蹤留下。現和江楓洲景區、寒山別院相連,建成為大型開放性綠地。3存在問題及其對策江心島及古鎮內原民房破舊,衛生條件差,缺乏綠地情況。伴隨一期整改,友誼公園(漁隱小圃)綠地建設和江楓洲開發,環境6、質量全部有較大程度改善,不過伴隨建設發展,景區臨近運河主航道水質污染仍較嚴重,地面水質超出類標準,航行中船舶噪聲嚴重,影響景區寧靜氣氛。運河兩岸沙石料裝卸碼頭環境十分臟亂。 游人超容量問題突出,認為例,寒山寺游人達140萬人次,而寒山寺可供游覽面積僅為09萬平方米,平均每人只占有926平方米(按每十二個月游覽時間為360天,游人平均游覽2小時計算),大大低于正常容量標準。每十二個月元旦,中外游人,聆聽鐘聲,最多時達2萬多人,極為擁擠。高峰和平日旅游不平衡比較嚴重。 環境質量較差,原江心島和古鎮內住房破舊,衛生條件極差,景區內缺乏綠地,上塘河、運河部分沿岸是砂石建材裝卸碼頭,環境臟亂、噪音嚴重。7、景區內旅游服務及基礎設施不夠齊全,能夠全方面反應景區歷史風貌景點不多。伴隨實施楓橋風景名勝區計劃設計,應理順游覽交通和管理體制,加強景區周圍環境保護,將含有顯著特征楓橋風景名勝區完整展現在游人面前。4計劃立意:小橋-流水-人家蘇州在游客心目中留下較為深刻印象事物(形象感知) 形象感知類型形象感知項目 百分比來過蘇州未來過蘇州 旅游景點 虎丘 98% 86%拙政園98%84%楓橋、寒山寺93%87%蘇州樂園79% 36%留園65% 43%城市景觀古城風貌 69%89%小橋流水5%96%現代建筑7% 3%特色產品鹵汁豆腐干31%12%蘇繡 12%7%蘇州菜 5%4%吳儂軟語94% 81%水鄉風情68、%84%蘇州評彈1% 1%江南氣候溫熱,雨量充沛,天然河流、湖泊眾多,經濟開發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優越自然條件,加受騙地民眾努力,六朝末期,江南已是全國最富庶地域。幾世紀來,民眾為了交通運輸、生活和生產需要,開鑿很多運河、渠道,貫通天然河,形成大面積、密如蛛網水道交通網絡。貫穿整個城鎮和鄉村水路,連同密布池塘湖泊,形成特有水鄉景色。蘇州河道決定了古民居布局以河為界,組成很多大小不一,朝向各異坊巷民居群落。其間,座座石橋有機地將兩岸連接,使河水暢流,街巷通達,組成河街相映,兩岸相親水巷環境,平添了很多江南風情。古運河是楓橋景區五古之一,是要考慮關鍵,所以結合古運河,在其兩岸計劃設計一組含有蘇州風9、格建筑群,給游人那種小橋流水人家體會,同時向游人展示這些日益為大家所淡忘特色吳文化。在建筑設計中關鍵是對蘇州古民居一個重現和拓展,將多個特色建筑糅合在一起。蘇州古民居大致多個形式:一、 河街平行,宅在街邊,小巷迂回曲折,清流潺潺傍街流淌,沿河垂柳依依,花草誘岸,河上古橋臥波,小舟悠悠,宛如一幅“小浜別脈,旁夾路衢”臨河人家秀麗畫卷。二、 一條小河居中,兩岸屋宇連綿,水棧,河埠嵌筑其中,拾級而下,可就水洗滌,可向船家選購蔬菜、魚蝦、鮮果,間有或渾樸、或精巧廊橋橫跨小河,連接兩岸人家,這便是蘇州著名水巷。三、 前巷通后巷,幾落幾進,并圍以高墻,形成封閉式深宅院落。此種民居,大多辟有備弄,設有天井,10、筑有門樓,有庭院住宅還建有小型花園。園林宅第,居宅豪華,花園中則巧設亭臺樓閣,水池假山,花草樹木交相輝映,頗有山水之趣。蘇州街市建筑,多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下店上宅,可謂“老店舊宅相伴,小橋流水相依,古塔古橋相映,酒肆茶樓相依,吳歌絲竹相聞。”街邊鱗次櫛比茶肆酒樓,南北貨鋪,“列肆招牌,燦若云錦”,市場上“山海所產之珍奇,外國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然而從表格中可見,蘇州最為外人所稱道經典形象已經開始消失,部分關鍵吳文化在現在蘇州并沒有得到很好展示給游人。蘇州是傳統水鄉古鎮,但小橋-流水-人家卻沒有給游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計劃有利點是楓橋、寒山寺形象感知百分比較高,這么就有利于這些吳文化推廣。11、5景區布局和結構本景區包含入口區在內關鍵有十個不一樣功效區,并依據地理位置不一樣和周圍環境制約部署這十個不一樣功效活動場所。 古運河展示區關鍵是古運河一個延伸,在風景區沿古運河一側設置了古纖道,并沿途放置了石燈,表現佛教文化氣息,同時也使人聯想到“漁火”,種植楓楊、紅葉李和烏桕等秋景樹種,使人聯想到“江楓”,綜合起來便能夠使游人領會到“楓橋夜泊”詩篇意境,讓大家聯想到漁火和古運河昔日繁榮。古運河展示館是在古鎮恢復區,首先是展示蘇州郊區民房素雅,同時展示從古至今漕運文化和古居民生活方法。在建筑和空間表現蘇州地域傳統宜人尺度,建筑風格是楓橋大街延續,是以反應文化、商業和旅游性質為關鍵特征,并含有蘇12、州市郊樸實無華特點。 佛教文化區是在對聽鐘文化一個衍生,關鍵是寒山寺一個延伸,在空間上擴展了寒山寺聽鐘范圍,而且展示了佛教文化,使游客能夠在這里對寒山寺和它文化有個更深了解。 休閑商業區則是最能表現計劃理念:小橋-流水-人家景區。舊時楓橋一帶,名人宅第,園圃亭林比戶而起,文人雅士在此結社吟詩作畫,文化氣息濃厚。古運河兩岸計劃為展示吳文化場所。并依據資料記載設計了宅院綠化豐富建筑群。景區綠化風格肯定和寺廟園林及古典園林有所聯絡,在樹種選擇和配置上重視植物文化特征和歷史性。在其中不僅能夠享受休閑聽鐘,還能夠領會到蘇州最具特色吳文化。在建筑功效上是以茶室和展廳為主建筑群,既作為游覽活動中一個休息點和13、賞景點,而本身又是一個被觀賞景點(遠處:鐵鈴關廣場上及敵樓和楓橋上關鍵景點;近處:江村橋上關鍵景點,和何山橋關鍵觀賞點;古運河上:和游船組成含有動感景點)。形式上關鍵傳承了蘇州粉墻黛瓦經典建筑風格,首先是展示建筑,同時展示部分那時家俱和生活方法。而且展現部分蘇州越來越不為眾人所知吳文化,能夠經過楓橋和寒山寺在游人中及高形象感知度來加深大家對小橋-流水-人家更深了解。 碼頭區設置則是依據蘇州多年來水上游覽活動開展而計劃設計,也是古纖道節點展示。 田園野趣區和生態叢林區設置關鍵是讓久居城市人感受自然田園氣息,使整個景區不至于有過多人文景觀而讓游人同時感受風景區自然風光。入口區設置中關鍵考慮到路線方14、便性,同時入口處兼顧周圍居民游憩活動。關鍵入口去為田園野趣,景區東入口休閑園,既是楓橋風景名勝區關鍵組成部分,除用于聽鐘以外,兼顧城鎮居民日常游憩活動需要,設置了青少年和兒童活動場所,是面向城市居民和廣大游客開放式休閑中心,重在園林藝術和自然情趣和相關人文巧妙結合。 在豎向設計上進行了微地形處理,是這個局部小園生動活潑,同時處理了靠圍墻死角問題,溪水處理曲折活潑,并結合植物、廣場設置,巧妙契合,給廣大青少年和兒童、老人提供了一塊安逸、充滿趣味場所。 墻邊大量植物種植能夠有效阻隔一部分噪音,營造一個充滿生機空間該局部小園在植物配置上采取了較多品種色葉樹,以栽植秋景樹種為主。并大量種植香花植物,在15、活動場所部分考慮到了種植植物安全性問題,樹種搭配上形成活潑、歡快氣氛,滿足青少年和兒童活動需要。 在以植物造景,取得幽靜環境,突出自然野趣同時在跌水和廣場部分全部考慮到了打破單一和守舊手法,利用了一系列造園手法以豐富園景。和此同時還在作為障景是墻上作部分浮雕裝飾并同時起到科普教育作用。6豎向設計各年不一樣水位年份統計表楓橋站78年79年88年92年98年99年最低水位(m)2.442.362.532.582.82.622.7H=2.8357246135110270222.8H=2.88112155156801121883.0H=3.30774100251701563.3H3.50010391016、最高水位(m)2.853.13.783.293.554.473.27平均水位2.82米當地塊豎向設計關鍵是結合了運河水位而設計改造地形,依據運河近30年水位統計表,我們能夠看到,運河最高水位達成了拉4.47m,最低水位則只有2.44m,相差了2.07m.而到運河常水位也只有2.82m,和最高水位相差也有1.65m。所以在江豐洲和漁隱小圃駁岸處理上要作到合理設計。在兩處駁岸處理上我關鍵采取是自然式和臺階式。從表格中能夠看出多年來最高水位在不停增加,所以最高水位是不容忽略。自然式駁岸考慮到最高水位和常水位高差合理坡度,并種植部分耐水濕植物,如美人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水杉等不僅能夠有豐富景致,還17、能夠在水位上漲是有效保持水土。臺階式駁岸處理能夠滿足人親水性,同時又緩解了過高水位落差帶來一系列問題,并考慮到了最高水位處理 沿河以垂柳為主,配以少許合歡,楓楊,中層多個碧桃、夾竹桃,下層為黃馨、迎春、芍藥表現江南水鄉經典特色。同時駁岸設計考慮到最低水位、正常水位、最高水位處理,多數設計成自然式駁岸,以擺脫水位過大懸殊所帶來懸崖式人工駁岸。7綠化計劃整個計劃區在以植物造景方面,考慮到植物層次、林緣線、林冠線和植物材料四季景觀。 植物布局方法以自然式栽植為主,形成高貴雅致氣氛。同時依據生態標準,建立組成完好、穩定觀賞林帶。品種選擇以突出秋景為關鍵,四季全部有可觀賞葉、果、花效果。合理配植,層次豐18、富,色彩多樣,結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例:楓香-桂花-梔子花:烏桕-含笑-南天竹:香樟-海桐-紅花酢漿草:馬褂木-夾竹桃-闊葉麥冬等。 楓橋夜泊處古針恢復區栽植了楓香、紅葉李、烏桕等秋景樹種,是游人聯想到“楓橋夜泊”詩篇境界。 在各處設置聽鐘點,尤其是休閑商業區中聽鐘點,種植櫻花以形成春季主調樹種,金錢松、竹子和梅花,取梅花暗香浮動和桂子飄香意境,以增加月夜聞鐘情趣。 漁隱小圃關鍵入口處,廣栽桂花和地被植物,如美人蕉、鳶尾等。北部關鍵種植楓香、紅葉李樹叢等高大,密集樹種,以形成一定意境。南部關鍵是開闊草坪,以紫薇、櫻花為主調植物,形成活潑,愉快氣氛,滿足青少年和兒童活動需要。8交通和游覽路線計劃19、設計1,交通計劃: (1),區域交通:楓橋風景名勝區在城市建成區內,西部林大運河,北部 楓橋路,南部金山路可直通景區。景區經上塘河,可通往市區游覽水上路線。 (2),內部交通:全景區由三級道路系統組成 一級干線:路寬4.5米,貫穿全景區。 二級次干線:路寬20-25米,景點內部各景點間聯絡。 三級支線:路寬1215米,庭園內輔助道路。 (3),停車場:在楓橋路端南,及何山大橋北各有一處停車場,面積達 4200平方米。2,游覽路線計劃 (1)北線:北停車場楓橋大街、史跡館寒山寺生態林帶、戲水中心休閑茶室田園野趣漁隱橋南碼頭、休閑茶室古纖道佛文化展示館、北碼頭古運河展示館古鎮恢復街道楓橋北街、楓橋20、鐵鈴關北停車場。 (2)南線:南停車場田園野趣、戲水中心休閑茶室漁隱橋南碼頭、休閑茶室古纖道佛教文化展示觀、北碼頭古運河展示觀古鎮恢復街道楓橋北街楓橋鐵鈴關寒山寺楓橋大街、史跡館南停車場。 (3)水路:楓橋路碼頭下船上塘河楓橋江村橋漁隱橋過南碼頭沿運河北上上塘河楓橋碼頭。9景觀分析 努力爭取塑造景區點、線、面景觀結構。總體上是有東西向及南北向景觀軸線串連各景觀節點。 利用外向和內聚景觀結構劃分,加強景區兩計劃地塊陸、島格局。外延型景觀帶關鍵是景區和計劃紅線外區域一個結合和過渡,內聚型景觀帶關鍵是阻隔古運河嘈雜,為景區營造出一份平靜舒適環境。兩種景觀帶設置在優化景區方面起到了共同作用。 景觀視廊21、不僅界定了空間秩序,同時擴大了景深,擴展了空間尺度。景區設計關鍵是圍繞寒山寺來進行,考慮到了縱,橫兩個方向上景觀軸線。南北方向軸線關鍵是考慮到何山橋在景區中視線至高點位置,和東西方向上軸線全部是圍繞著寒山寺聽鐘活動開展而設置,定出景區中聽鐘最好方位。景觀通廊則是表現了五古中古運河這一關鍵原因,經過這一廊道展現蘇州小橋流水人家特色。豐富景區,同時豐富了在何山橋這一至高點視線區域。 景觀核是游人駐留、游玩集中場地,也是各分區中心,含有靜態景觀特點。各個景觀核全部展現了不一樣景觀特色,把這些景觀核組織起來即可形成一個豐富、自然、生態有不乏人文風景區。 在次框架基礎上,結合文脈和生態原因,整合形成完整22、景觀系統。10視線分析 場地中視野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對視線進行了組織。場地向西是京杭大運河,和現代建筑形式,從景區范圍內采取叢植方法來做了綠色屏蔽,從而掩蓋了外圍環境對景區內游人視線影響。 從何山橋角度: 關鍵沿古運河這條視線廊道,連接部分觀景點,同時是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計劃設計理念最好視角。 從寒山寺塔角度:寺中普明寶塔是視角又一至高點,楓橋風景區計劃設計關鍵是圍繞寒山寺進行。在寶塔上能夠感受并觀賞到不一樣于寺廟文化及園林景觀自然風光。 11景區服務設施計劃設計(1)總述 景區已經在金閶區和新區之間,所以,景區接待能夠依靠周圍各類設施,景區內部服務設施關鍵集中在北部入口,楓橋北街、和南北半硯巷。(2)各類設施多為 服務中心內容包含:餐廳、工藝土特產、食品、攝影、搶救、和風景區行政管理機構。 (3)楓橋北街服務中心內容包含:風味餐廳、茶室、購物、攝影等。 (4)南北半硯巷內容包含:文化古玩、演出、茶室等。 (5)江楓洲和漁隱小圃內容包含:茶室、展廳、演出、購物、食品、文化古玩、搶救、和景區行政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