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網絡與校本整合培訓項目實施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526
2024-01-05
8頁
63KB
1、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實施方案作者:項目組 發布時間:2014-09-20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教師廳20141號)、依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教師201313號)、教育部辦公廳新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教師廳20143號)、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教師廳函20147號)、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相關工作的通知 (教師司函201456號)、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印發的通知(教2、師司函201420號)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研修目標本項目將利用“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的網絡研修體系和符合能力提升工程要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網絡測評系統,以“應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應用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專業發展”為主題,采用診斷測評、分段引導、任務驅動的研修模式,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切實提升參訓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并嘗試以實施本項目為契機,帶動建立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信息化環境下區域性教師學習共同體。二、研修原則1.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采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研修方式,基于教師實3、際教學情境,結合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將網絡遠程學習和現場研修實踐相結合,引導教師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改進、在研修中提升。2.引領性研修與自主性研修相結合。項目設計從引領性研修過渡到自主性研修。引領性研修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由中國教師研修網項目組設計研修主題、制定研修計劃、提供研修資源和研修指導。引領性研修告一段落后,具有一定校本研修經驗的項目學校可參照引領性研修的模式組織實施自主性研修,根據學校情況自主設計研修主題計劃,有效開展線上線下的研修活動。中國教師研修網項目組將同時推薦研修主題,提供研修資源和研修指導。3.任務學習與拓展學習相結合。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將任務學習與拓展學習相結合,學員在4、完成每個階段任務包規定學習任務的同時,在研修平臺中參與其他非規定學習任務的行為將作為拓展學習積分,以引導學員感受網絡研修中無處不在的學習和收獲,形成常態研修習慣。三、研修對象本次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的參訓對象為廣東、安徽、云南、陜西四個省、7個項目區縣約9000名教師。四、研修安排本項目從2014年9月開始至2015年6月結束,采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混合培訓方式,從以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教學實踐能力提升為主題內容的引領性研修,過渡到自主性研修。1.引領性研修為滿足不同信息技術水平參訓教師的學習需求,項目組在引領性研修階段設計了兩組不同類型的任務包:“基于多媒體環境運用信息技術優化5、課堂教學”(任務類型)和“基于網絡移動環境運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任務類型),并配備不同的課程供參訓教師選學。任務類型適合信息技術水平較為薄弱或當地信息技術條件較差的參訓教師選學:教室有投影儀或互動白板,教師個人擁有計算機,并可以上網即可。任務類型適合信息技術水平較高或當地信息技術條件較好的參訓教師選學:教室有投影儀或互動白板,具備上網條件,學生及教師可在教室使用網絡移動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參訓教師在學習本課程任務前,需先進行測評,根據自己的測評報告結果和本地信息技術條件,選擇適合的任務類型學習。每個任務類型均設5個階段,每個階段均配置了1-2個任務包,每個參訓學員每一階段只需選擇一個任6、務包完成即可。2.自主性研修自主性研修階段,參訓學校根據實際,制訂研修計劃,確定校本研修主題,創建學校網絡研修社區;圍繞學校設計的研修任務,提供校本課程(或網上選擇相應的課程、工具、資源),組織開展混合研修活動。研修網項目組同時推薦“綜合實踐,改進教學”主題的任務包,提供課程資源、研修工具、專家指導等研修支持。3.具體內容設計如下:基于多媒體環境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任務類型)研修任務活動設計階段任務主題任務簡介課程說明引領性研修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第一階段熟悉網絡家園感受技術魅力(9.23-10.121周/必修)任務1:玩轉個人空間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1、T25。請參訓教師7、熟悉項目方案和研修平臺操作;裝飾自己的個人空間;去教師工作坊和研修社區熟悉學習伙伴,加入研修團隊;學習研修課程,參與研修活動。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通識課程(包括方案解讀類、平臺操作類、師德修養類、技術素養類等),超過2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10學時即可。第二階段運用技術工具加工教學資源(10.13-11.33周/必修)任務2:制作教學課件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2、T3、T4、T5、T6。 請參訓教師依據課堂教學需要,運用PPT、Flash、學科軟件等技術手段制作一個教學課件。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2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10學時即可。第三階段應用技術工具創新教學活動(118、.4-12.14周/必修)任務3.分享應用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案例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7、T8、T9、T10、T11、T12、T13、T14。請參訓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課程學習,并運用所學,設計和實施一節課,借助信息技術促進有效教學。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30學時和學科專業類課程3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30學時即可。第四階段應用技術工具優化評價診斷(12.2-12.294周,二選一)任務4-1.制作電子試卷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15、T6。請參訓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借助Word和其他工具設計制作一份單元試卷。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20學時和學科專業類課程20學9、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20學時即可。任務4-2.運用工具助力試卷分析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15、T6。請參訓教師基于單元測試卷考核結果,運用Excel等信息技術工具,分析單元測試卷,提供單元試卷分析報告。第五階段運用研修社區助力專業發展(2014.12.30-2015.01.162周/必修)任務5:梳理研修成果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26、T27。請參訓教師學會應用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推薦或點評在研修過程中對你最有幫助的研修成果(活躍的教師工作坊、精彩的網絡研修活動、優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業),并附推薦理由或點評意見。該階段為學員提供20學時的通識課程(包括網絡社區10、類、教師專業發展類等),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10學時即可。自主性研修2015年2月至6月由項目區域或項目學校自行確定鼓勵以校為本,綜合應用培訓所學,開展更加富有針對性的校本研修活動,學校活動主題自定。也可以掌握并運用信息技術評價反饋改進教學、指導學生的策略;基于學科單元,掌握“從備課-上課-評價-反饋改進-上課”完整教學過程的整體教學技能,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基于網絡移動環境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習方式(任務類型)研修任務活動設計階段任務主題任務簡介課程說明引領性研修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第一階段熟悉網絡家園感受技術魅力(9.23-10.121周/必修)任務1:玩轉11、個人空間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1、T25。 請參訓教師熟悉項目方案和研修平臺操作;裝飾自己的個人空間;去教師工作坊和研修社區熟悉學習伙伴,加入研修團隊;學習研修課程,參與研修活動。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通識課程(包括方案解讀類、平臺操作類、師德修養類、技術素養類等),超過2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10學時即可。第二階段運用技術工具加工教學資源(10.13-11.33周/必修)任務2:制作助學微課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4、T5、T6、T16、T17、T18 。請參訓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習慣,運用微課制作工具,制作一個微課。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2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10學時即可12、。第三階段應用技術工具創新教學活動(11.4-12.14周/必修)任務3.分享應用技術轉變學習方式案例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19、T20、T21、T22、T23。請參訓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課程學習,運用所學,設計和實施一次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特點的教學活動。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30學時和學科專業類課程3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30學時即可。第四階段應用技術工具優化評價診斷(12.2-12.294周,二選一)任務4-1:設計學生成長電子檔案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24、T6。請參訓教師設計學生成長檔案,將學生自學和參與合作學習的表現和學習成果記錄下來,以壓縮包的方式提13、交作業。該階段為學員提供的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20學時和學科專業類課程20學時,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20學時即可。任務4-2:開展網絡測評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24、T6。請參訓教師根據自身教學需求,設計一份學生學情調查問卷,并組織學生填寫,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第五階段運用研修社區助力專業發展(2014.12.30-2015.01.162周/必修)任務5:梳理研修成果本任務覆蓋的課程專題為T26、T27。請參訓教師學會應用教師工作坊、網絡研修社區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推薦或點評在研修過程中對你最有幫助的研修成果(活躍的教師工作坊、精彩的網絡研修活動、優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業),并附推薦理由或點14、評意見。該階段為學員提供20學時的通識課程(包括網絡社區類、教師專業發展類等),學員根據需要,選學其中10學時即可。自主性研修2015年2月至6月由項目區域或項目學校自行確定鼓勵以校為本,綜合應用培訓所學,開展更加富有針對性的校本研修活動,學校活動主題自定。也可以掌握并運用信息技術評價反饋改進教學、指導學生的策略;基于學科單元,掌握“從備課-上課-評價-反饋改進-上課”完整教學過程的整體教學技能,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五、組織管理(一)組織結構本項目建立“一體兩翼”的管理支持模式。“一體”是指項目學校。學校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主體,學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與引領功能,以項目15、為契機,因地制宜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進行整合,形成有成效、可持續的新型校本研修模式。“兩翼”是指為使學校校本研修突破“本校”的局限,獲得更廣闊的專業支持,搭建行政、業務雙線支持體系。(二)組班方式以“學校獨立組班”方式為主,也可以采用中心校帶周邊校組班或校際聯片組班方式。學校獨立組班:建立獨立學校門戶,由校長擔任管理員,參訓學員原則上不少于50人。中心校帶周邊校:區域中心學校與周邊學校聯合組班,采用統一的校本研修門戶,由中心學校校長擔任管理員,采用統一的研修主題和考核標準,按照統一的研修計劃開展研修活動。校際聯合組班:有意愿聯合組班的學校,采用“手拉手”的方式共同組班,采用統一的校本研修門戶,16、項目學校校長共同擔任管理員,推薦其中的一名校長擔任聯校管理員,采用統一研修主題和考核標準,按照統一研修計劃開展研修活動。六、考核評價本次研修將基于信息技術測評指南,從參與度、貢獻度、影響力等維度,對參與本次研修的不同群體(學員、研修指導者、研修管理者)進行相應的考核,并由省工程辦制定評優獎勵辦法,建立激勵機制,對優秀項目管理者、優秀項目學校、優秀項目學校工作坊坊主、優秀項目區域工作坊坊主、優秀學員等進行表彰與獎勵。1.學員考核本次研修學員的考核分為任務學習與拓展學習兩項。任務學習為必做項,占比60%,以考核任務成果和課程學習情況為主,全體參訓學員每個階段必須至少完成一個任務才能合格。為幫助參訓17、教師借本次項目之機,逐步實現常態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本次考核在任務學習的基礎上增加“拓展學習”這一考核項。拓展學習為選做項,占比40%,以考核教師借助社區開展互動交流與協作學習等行為產生的學習積分為主,每10個積分累計轉換成績1分,最高折合40分。具體考核細則如下:任務學習60分階段任務安排分值說明總數必須完成數階段一117分項目組根據復雜難易程度為每階段的任務賦予不同的分值,每個任務包括“課程學習”、“參與活動”、“提交作業”、“互評作業”等具體要求,詳情見平臺的任務設置。階段二2115分階段三2117分階段四4115分階段五116分拓展學習40分說明:1.拓展學習積分包括:貢獻積分、活躍18、積分和魅力積分,每10個積分累計轉換成績1分;2.學員每天的積分有上限,最多為40積分/天。3.學員在項目期間的總積分無上限,但最多可轉換成績40分。貢獻積分寫作業:2個積分/1篇傳資源:2個積分/1篇寫日志:2個積分/1篇發問答:1個積分/1篇活躍積分看課:1個積分/20分鐘 評分(作業、資源):1個積分/1次評論(課程、作業、日志、問答):1個積分/1次關注同伴:0.1個積分/1次參與活動(含答疑):1個積分/1次魅力積分作業、日志被評論:1個積分/1次作業被推優:20個積分/1次;資源被推優:2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10分);1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8分); 資源被下載:1個積分/119、次2.其他角色考核區域和學校研修指導者、學校管理者的考核評價辦法詳見附件“指導者與管理者工作指南”。七、服務保障1.依托學習共同體,開展跟蹤指導服務培訓結束后,中國教師研修網將組織由專家、輔導教師和優秀學員建立“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開展中期返崗跟蹤指導,引導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繼續開展信息應用能力提升學習。2.依托網絡社區,提供常態化跟進服務中國教師研修網是教育部“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設試點項目”的唯一承擔機構,本項目結束后,“網絡社區”和“學科頻道”仍將常態運營,跟進指導,并持續開放學員學習期間使用的研修平臺和個人空間,為教師在日常工作和專業發展提供便利,以滿足參20、訓教師教育教學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3.依托網絡教研隊伍,提供教學咨詢服務經過多年來實施國培項目的有效積累,中國教師研修網已經構建了覆蓋各學段、各學科的專業網絡教研團隊,既有全國知名的信息技術專家名師,也有在歷次培訓和研修過程中脫穎而出的草根明星。項目執行機構將定期組織各類網絡研修活動,聚焦教育教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一線教師提供解疑釋難和分享交流的平臺。4.依托網絡平臺,提供技術服務保障項目組提供平臺實時監控服務,保證系統運行穩定;提供專業系統的各層次技術培訓,保證各角色順利使用平臺;運用隨機問題監控等技術手段,加強對學員研修過程的監管;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對突發情況做到快速有效應對,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中國教師研修網項目組客服熱線電話:4007799010。項目編輯聯系電話:岳瑾 蔣立 01082235795740項目qq群:347916297中國教師研修網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