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肥提升項目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556
2024-01-05
15頁
52.50KB
1、渝農文200976號重慶市農業委員會 重慶市財政局關于報送2009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報告農業部:按照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09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農辦財200959號)精神,根據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秸稈資源總量、技術力量、農民實施秸稈還田的積極性以及工作推進力度等因素綜合考慮,我市擬定在南川區、梁平縣、銅梁縣、涪陵區、永川區、墊江縣、大足縣、江津區、秀山縣、萬州區等10個區縣實施2009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實施面積80萬畝,申請補貼資金1600萬元。現將2009年重慶市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報告貴部,請予審查。附件:重2、慶市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基本情況匯總表。 二九年七月九日(聯系人:蔡有和,聯系電話:02389133126)重慶市2009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實 施 方 案重慶市幅員面積8.2萬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為主,耕地面積3360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4822.6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323.1萬畝,常年秸稈資源1100萬噸左右,其中稻草資源530萬噸左右。重慶土壤類型多,坡耕地面積大,土壤肥力低,耕制多樣,復種指數高。全市化肥用量從1978年的21.63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88萬噸,30年增加了3.07倍,每畝耕地施用化肥達到26公斤。我市前兩年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項目己來的實踐證明,大面積推3、廣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鼓勵農民作物秸稈還田(土)對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項目實施區縣基本情況根據農作物秸稈資源總量、糧食播種面積、技術力量、農民實施秸稈還田的積極性以及工作推進力度等因素綜合考慮,擬定2009年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在南川、梁平、銅梁、涪陵、永川、墊江、大足、江津、秀山、萬州10個區縣實施。十個區縣耕地面積1169萬畝,作物播種面積1640萬畝(見附件2),是我市糧油主產區(糧油面積1112萬畝),也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的地區。該區域耕地偏酸、有機質和有效磷鉀缺乏,根據近年批量土樣的采集分析,土壤PH平均為5.9,耕地有機質平均16.2 g/k4、g,有效磷平均6.8mg/kg,速效鉀平均65.6 mg/kg。十個區縣作物作物秸稈資源430萬噸,(其中稻草280萬噸),尚未利用的秸稈資源約140萬噸,其中稻草資源80萬多噸,玉米秸稈資源約40萬噸,小麥和油菜等其它秸稈資源約20萬噸。近年來十區縣大力推廣稻草還田、稻油水旱輪作、稻菜輪作、免耕覆蓋栽培以及稻草覆蓋秋洋芋等農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提高。例如梁平縣、墊江縣、江津區、永川區、涪陵區、萬州區近年來大面積推廣水稻機械化收割,促進了稻草大面積還田,每年稻草還田面積達到90萬畝,同時推廣了免耕覆蓋栽培技術,累計推稻草免耕覆蓋栽培技術60萬畝;涪陵區推廣稻菜輪作,實施稻草和菜5、葉還田,南川區實施稻-油免耕稻草腐熟還田6萬畝,銅梁縣、永川區、涪陵區、南川區、大足縣、秀山縣、萬州區推廣再生稻草還田和稻草覆蓋栽培秋洋芋(秋馬鈴薯)技術等。十個區縣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領導都非常重視土壤有機質提升工作,有實施稻草腐熟還田的條件。一是10區縣稻田面積(共488萬畝)均在40萬畝以上、稻草資源豐富;二是自然條件和耕作制度適宜推廣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三是土肥技術機構健全、技術力量較強;四是有推廣秸稈覆蓋栽培、秸稈還田的基礎和經驗;五是每年政府發文,大力推廣秸稈還田,禁止田間焚燒秸稈,特別是大面積實施免耕覆蓋栽培、再生稻和水稻機收,促進了秸稈還田的普及。二、項目實施范圍、規模和地點按6、照“同一地塊連續實施三年為一周期,以點帶面、滾動推進”的原則,2009年續建2007年啟動的涪陵、永川2個項目區(8個鎮鄉)和2008年年啟動的南川、梁平、銅梁3個項目區縣(18個鎮鄉)的基礎上,新增墊江、大足、江津、秀山和萬州5個區縣共10個區縣,每個區縣集中重點鎮鄉推廣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面積8萬畝,共實施80萬畝,項目區主要分布在10個區縣62個重點鎮鄉350個村。突出抓好重點,實施區域相對集中成片,每個區縣至少建立一個萬畝連片實施區。三、主推技術模式根據我市實際情況,主要集成推廣以下5種技術模式:一是中稻和再生稻稻草腐熟還田;二是稻草覆蓋秋馬鈴薯技術;三是稻草覆蓋播種油菜、小麥或蔬菜;7、四是玉米稈覆蓋栽培紅苕;五是小麥稈覆蓋栽培紅苕。四、補貼內容項目資金對農民應用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購買秸稈腐熟劑給予補貼,每個區縣補貼8萬畝,每畝補貼腐熟劑20元,通過競爭性談判使秸稈腐熟劑價格降低的,多出部分資金用于實施面積擴大。五、預期效益1、社會效益本項目的實施,以建設項目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區、以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基地為目標,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水稻(再生稻)、玉米和油菜土壤自然供肥能力和水平,通過水稻秸稈還田的技術實施,切斷有害生物生存環節,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及農藥、重金屬物質殘留量,對基本農田保護、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經濟8、效益本項目的實施,每畝可以節約化肥5公斤、勞動力3個,畝增產3%,畝節本增收30元,項目總效益2400萬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通過水稻、玉米等秸稈和榨菜葉還田的技術實施,減少化肥用量,對基本農田質量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項目實施,坡耕地有機質含量提高0.30.5個百分點,保水性提高10;槽壩田和二膀田土壤活性有機質含量提高0.3-0.5個百分點,板結土壤容重降低10。3、生態效益實施秸稈等有機質還田,減少了土層結構破壞,維持良好的土體(團粒)結構,減少肥料流失,保持水土,防止沙化,提高了土壤水、肥、氣、菌(微生物)的涵養能力,增強土壤活性,進一步提高了土壤肥力基礎,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9、質量,促進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高。六、工作進度項目實施時間為2009年8月-2010年9月(按農時季節至2009年作物收獲),其實施進度安排為:1、2009年7-8月完成宣傳、動員工作,規劃落實項目實施區域,培訓鎮鄉農技干部,。2、2009年8月,完成秸稈腐熟劑招標采購工作。3、2009年8-10月,完成中稻稻草大面積直接腐熟還田示范推廣工作,安排施用秸稈腐熟劑萬畝示范。完成不同秸稈腐熟劑應用效果試驗。4、2009年8-10月搞好再生稻的管理、收獲工作,落實再生稻稻草還田示范推廣。5、2009年10月2010年4月,搞好稻田免耕覆蓋稻草腐熟還田栽培小麥、油菜和蔬菜播種及示范田間10、管理。6、2009年45月,進行腐熟劑品種篩選試驗和腐熟劑應用效果試驗收獲,監測試驗及示范區土壤理化性狀變化情況7、2010年9月搞好項目總結、檢查、驗收工作。七、資金用途中央財政資金主要對應用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模式的農民購買秸稈腐熟劑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每畝20元(見附表)。附表:申請項目資金使用意見表項目單位財務專用章:申請項目資金使用方向項目支出內容任務數量(萬畝)支出標準金額(萬元)招標購買秸稈腐熟劑8020元/畝1600申請資金總計-1600資金測算補充說明秸稈腐熟劑補貼費是補貼給農戶購買腐熟劑費用。省級主管部門賬戶收款單位(全稱):重慶市農業技術技術推廣總站開戶銀行(全稱): 農11、行上清寺支行賬 號:010201040007215八、組織實施與監督管理(一)項目組織1、重慶市農業委員會會同市財政局做好市內項目申報、工作組織、監督檢查和驗收管理工作,制定秸稈腐熟劑招標辦法,并負責秸稈腐熟劑質量監督管理工作。重慶市財政局將技術培訓、試驗示范、產品質量檢測、效果監測等所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2、項目區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能做好相應的組織實施、技術指導、工作督查和資金使用監管。(二)項目實施1.重慶市農業技術技術推廣總站開展對區縣級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確定適宜的技術模式,制定可操作性的技術指導方案,組織開展試驗示范、效果監測、新模式探索等工作。認定秸稈腐12、熟劑生產企業的資格,并按照企業的生產能力、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經營實績、售后服務等,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秸稈腐熟劑生產企業和產品。每一類產品中標的生產企業至少達到2家。秸稈腐熟劑必須經過農業部登記,并符合秸稈腐熟劑、根瘤菌劑產品要求。2、項目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制定細化的項目實施方案,確定項目區實施區域、技術模式、實施面積、補貼數量,在市級招標確定的秸稈腐熟劑產品中,選擇適宜本項目區使用產品,與供肥企業簽訂供貨及相關服務合同,并報市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備案。3、項目縣土壤肥料技術推廣部門根據項目實施方案,負責技術指導服務,發放技術手冊或明白紙,開展有關田間試驗示范、效果監測、宣傳培訓等工作,報送項13、目實施進展情況,編制項目工作和技術總結報告。同時,定點選擇5個典型地塊觀測項目技術應用效果,記錄相關數據。(三)監督管理1.合同管理。市農委與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簽訂項目合同書,明確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的目標任務、技術指標、質量標準、資金管理以及獎懲措施等。2.監督檢查。市農業委員會會同財政局加強對土壤有機質提升試點補貼工作的監督檢查。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建立項目監督檢查組,由市農業委員會分管領導、糧油處長及總站站長、專家等人員組成,對項目工作進展、效果、技術到位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同時對項目實施鎮鄉進行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斷探索新機制。并接受上級業務主14、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3、驗收抽查。按照農業部和財政部制定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資金項目驗收標準和辦法,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具體的項目驗收方案組織項目自查和效果評價,做好項目自驗和省級驗收。接受農業部和財政部不定期抽查復驗。4.資金管理。各地要嚴格按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項目資金管理要求,加強項目預算與財務監督管理,確保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5.產品質量抽查。省級和項目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中標企業供應的秸稈腐熟劑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抽查。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按簽訂的供貨及相關服務合同約定處罰,并予以全國通報,三年之內不得參與競標。對造成農民經濟損失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15、九、實施項目的主要措施1、抓好秸稈腐熟劑招標采購(1)確定招投標范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法、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第3號令、農業基本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農計發200410號)以及重慶市有關招標文件的規定。鑒于本項目建設中單項材料設備采購等工作內容的合同金額較小,項目業主可采取邀請招標或自行委托的方式擇優選定實施單位。本項目應采取公開招標形式確定。(2)招標方式: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3)招標形式:由業主委托有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采用公開招標形式進行項目物質采購招標。(4)招標工作組織: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組織完成公告、資審、編標、評標等工作。并依法接受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對招標活動實施監16、督。在項目物質采購等重要環節中,根據法律、法規確定招標方式。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度,堅持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擇優選定供貨單位。引入區場競爭機制,科學地降低項目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總之,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通過市政府招標辦公布秸稈腐熟劑的招標公告,實行市統一招標和統一采購。2、搞好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一是區縣級培訓鄉鎮農業技術干部三次、培訓鄉鎮領導和村干部二次,共培訓5000人次;二是由鄉鎮培訓社干部、農民三次,培訓農戶10萬戶共計20萬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0萬份,四是利用各種方式宣傳有關項目的技術知識,使其技術真正落實到實處(做到實施農戶每戶有一個明白人、有一本技術手冊),技術到位率達100%。為17、了使項目能順利實施,市農技總站負責制定試驗示范、效果監測、模式探討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重點開展好腐熟劑產品生產企業招標等工作)。項目區縣承擔單位必須通過會議、公示信息等形成聽取項目所在村社農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實施農戶和腐熟的發放要全部造冊、張榜公示和建立檔案)。市農技推廣總站在生產關鍵季節派5-10名技術干部會同區(縣)土肥干部到各鄉鎮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區(縣)農業部門也要派專人到各鄉鎮進行技術指導和督促工作的開展。結合印發技術資料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宣傳載體進行大力宣傳,使其技術真正落實到實處,達到家喻戶曉。3、保障措施(1)成立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10個區縣分別成立區縣土壤18、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領導小組,由區(縣)政府分管農業的區(縣)長任組長,農業局、財政局有關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區(縣)農業局,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本項目的實施,籌措資金,確定年度建設任務。項目鄉鎮、街道成立相應機構,做好本區域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工作。為了加強對本項目工作的領導、監督管理與實施。同時在各具體實施區縣成立以技術骨干為成員的專家技術小組,具體負責指導和督促秸稈還田和的施用等工作。項目鄉鎮街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有機質提升試點工作。(2)加強檢查落實,實行目標責任制。縣級領導小組和技術小組深入實施鄉鎮、村社,田間地塊,對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指19、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將技術傳授到農民手中,將配套物資落實到田間地塊,加強秸稈腐熟劑質量監管和合同監管,保證按項目合同要求全面完成項目任務。(3)組織物質,搞好技物配套服務。積極組織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所需的秸稈腐熟劑物質供應,由市農技總站統一協調組織供應。附件:重慶省市2009年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縣基本情況匯總表 單位:萬畝、萬噸、萬元序號縣名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秸稈資源量 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補貼面積補貼金額1梁平116.9152.83830.181602銅梁92.76117.7642.4581603南川86.96125.7833.781604永川96.85147.8244.581605涪陵178.36239.9340.481606萬州135.01247.554881607墊江119.73119.713881608大足110.95136.7857.581609秀山77.55131.4937.5816010江津153.78219.8758.58160合計1168.851639.528430.65801600注:稻田秸稈還田腐熟項目縣填寫秸稈資源量、稻田秸稈還田腐熟技術補貼面積;綠肥種植項目縣填寫冬閑田面積、綠肥種植補貼面積;有機肥補貼項目縣填寫年商品有機肥生產能力、有機肥補貼面積。主題詞:農業 項目 實施方案 報告重慶市農業委員會辦公室 2009年7月9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