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蔬菜栽培項目實施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561
2024-01-05
16頁
54.50KB
1、年度2011編號02*縣財政扶貧資金產業化項目實 施 方 案項 目 名 稱 溫室大棚蔬菜栽培 項目實施單位 小海鎮人民政府 方案編制時間 2011年12月26日 項 目 概 要項目名稱: 溫室大棚蔬菜栽培 項目實施單位: 小海鎮人民政府 項目實施單位法人代表: 聯系電話: 項目主管單位: *縣扶貧辦 項目主管單位法人代表 聯系電話 技術依托單位: *縣農牧局 技術依托單位技術負責人: 聯系電話: 項目建設性質:新建項目類別:蔬菜項目建設地點: 小海鎮三河村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建鋼架大棚30個、每個180平方米 項目建設期限: 12個月 項目區基本情況(一)項目區概況三河村距鎮政府所在地15公2、里,交通便利,地處東經10414451041605,北緯2264715。屬高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平均海拔218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具有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冬季冷涼,夏季溫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多,年總輻射為113.26千卡/厘米小時,年均溫10,年總積溫3990,年降水量980毫米,年無霜期為180天,水資源豐富。全村耕地面積9891畝,土層肥厚,土壤肥力好,植被不稀疏,生態環境良好,土壤微酸。全村總戶數為1261戶,總人口為3428人,其中貧困人口230戶886人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100.00元。三河村的農民綜合素質很高,商品意識極強。在以往市場競3、爭中已逐步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經營習慣,市場意識與科技意識普遍增強,已有許多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正在成長。有種植協會2個。這些為今后蔬菜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本村交通方便,便于運輸。光照充足,溫度、濕度、土壤等都很適合蔬菜生長。農民意強,有種植協會支撐市場銷售無憂。村兩委組織能力強,農民積極性高,便于組織投工投勞。 (二)產業發展條件與現狀發展大棚溫室蔬菜適宜三河當地氣候條件,符合本村實際,符合村民意愿、迎合村民傳統的種植習慣。對保障本村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滿足市場需求意義重大。本村交通方便,光照充足,溫度、濕度、土壤等都很適合蔬菜生長。農民科技意識強,4、市場銷售有種植協會支撐,市場銷售無憂。村兩委組織能力強,農民積極性高,便于組織投工投勞。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使用計劃和審批手段,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項目資金使用高效節約。全村處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春易旱,夏秋多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10,光能資源豐富,年降雨量平均為980.31mm,無霜期平均180天,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和積累。土壤PH值為5,顯微酸性。以上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多種蔬菜的種植。種植蔬菜作物迎合了村民種植習慣,本村勞動力充足,科學種植技術由縣農業局組織培訓,蔬菜營養豐富,經濟效益也很可觀。市場預測前景好、供不應求。三河村的5、農民綜合素質很高,商品意識極強。在以往市場競爭中已逐步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經營習慣,市場意識與科技意識普遍增強,已有許多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正在成長。為了擺脫家庭“小菜園式”生產方式,發揮獨特氣候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技術優勢,已有許多農戶自發種植常規蔬菜。二、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項目性質及實施單位 新建鋼架大棚30個,每個大棚6m30m=180,單價:55.55元,30個大棚共5400,投資30萬元。由小海鎮人民政府、三河村兩委共同管理,種植協會實施。 由村兩委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給農戶租用土地,涉及土地11畝。由鎮政府解決11000元土地租用費。 實施單位:小海鎮人民政府。三6、項目建設標準及技術方案新建鋼架大棚每個180,規格跨度為6m,肩高為1.451.5m,拱高為1.21.3m,棚高為2.72.8m,棚長為30m; 拱桿間距設置為0.75m,設置三道縱梁,門采用推拉,規格為1800mm1200mm;主體材料規格:大棚拱桿、縱梁、卷膜桿均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主立柱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棚頭端立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卡槽采用0.7mm厚熱鍍鋅卡槽。覆蓋材料采用12絲國產優質長壽膜;鋼結構主體材料均采用熱鍍鋅管材料。大棚區域內供水設施(滴灌)新建鋼架大棚30個,共5400,投資30萬元。在技術上由縣農牧局支持。加強農民蔬菜生態平衡施肥、溫室菜地營養生態7、特點和肥源因素、地膜栽培技術、蔬菜病蟲害防治、貯藏保鮮、生理性病害防治技術等農業科學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能力。加強村“兩委”組織實施能力建設,確保本村良種到田、良法到人。帶領村民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分田、分戶管理,改變傳統陳舊種植方式、做到行政與技術相結合、良種良法相結合,示范和推廣相結合,宣傳和培訓相結合。 通過協會搞訂單農業規避市場風險,讓農民種菜無后顧之憂。四、項目投資概算及資金來源新建鋼架大棚每個180,規格跨度為6m,肩高為1.451.5m,拱高為1.21.3m,棚高為2.72.8m,棚長為30m; 拱桿間距設置為0.75m,設置三道縱梁,門采用推拉,規格為1800mm1200m8、m;主體材料規格:大棚拱桿、縱梁、卷膜桿均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主立柱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棚頭端立采用221.2熱鍍鋅管材,卡槽采用0.7mm厚熱鍍鋅卡槽。覆蓋材料采用12絲國產優質長壽膜;鋼結構主體材料均采用熱鍍鋅管材料。大棚區域內供水設施(滴灌)新建鋼架大棚每個1萬元,新建鋼架大棚30個共投資30萬元。屬中央財政投資。五、項 目 實 施 進 度 安 排1、2011年8月至9月項目申報。2、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項目實施階段,建設鋼架大棚30個,共5400平方米。3、2012年3月至4月引進高產、優質、耐寒、耐旱、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蔬菜種子。4、2012年4月5月統一播種、9、集中連片種植,加大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力度。5、2012年5月6月,統一測土、配方施肥、分田分戶管理。監控投入到基地農田的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確保達到強制標準要求。6、2012年6月8月,加強田間管理。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培育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健康的番茄、辣椒、茄子、黃瓜、香菇、冬瓜、韭菜、甘藍、蓮藕、西葫蘆、蘆筍。組織農戶規范蔬菜的收獲、包裝、貯藏、銷售。通過協會農戶形式,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初步形成訂單農戶種植農業部門指導經紀人收購的訂產購銷一體化產業鏈。 7、2012年7月鎮組織驗收。 8、2012年9月請縣扶貧辦組織驗收六、項目實施保障措施(一)組織領導措施成立小海鎮蔬菜10、大棚栽培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扶貧領導任副組長,鎮長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下設辦公室在扶貧工作站,負責項目日常事務。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強化村民委員會職能建設,千方百計動員群眾參與進來,確保該扶貧項目的實施。成立三河村項目實施管委會,負責該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協調。項目實施管委會下設項目實施小組,監督小組和技術服務小組。培養和提高群眾的自我管理能力。組建村級蔬菜行業協會、合作社,在村執行小組的指導下做好項目后續服務工作。(二)技術保障措施實行“兩條腿”走路的辦法,通過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在本項目實施期間,將在三河村有計劃地開展一些適用技術專業培訓,對缺11、乏技能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使項目有足夠的人才保障。聘請縣農牧局專家到當地進行現場指導,做到“良法到人”、“良種到棚”。(三)項目管理措施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使用計劃和審批手段,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項目資金使用高效節約。建立項目法人制和質量監理終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對不合格的項目一律不予驗收兌現。紀委監察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審計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和資金審計。對項目的資金、物資、工程管理、投工投勞等都要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充分發揮群眾監測評價的12、職能,加強群眾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已建工程移交村委會進行管理,實行誰受益、受管護。成立三河村項目實施管理委員會,通過村民選舉代表各種類型群眾代表加入,下設項目實施小組、監督小組和技術服務小組,全程參與村級項目的實施管理。對加入的代表組織培訓,提高他們綜合素質。對項目實行扶貧到組,扶持到戶到人,對扶持到戶的種植項目,由村項目實施管理委員會擬定項目實施方案,并召開村民會議研究通過實施方案。沒有召開村民會議通過的實施方案不能實施。(四)服務體系措施對全村貧困戶建檔立卡,針對不同類型的貧困戶、落實幫扶措施,對五保戶借助上級扶貧部門實行財政供養。對喪失勞13、動力和負擔過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災因病致貧戶,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服務提高抗災防病能力。對大部分有勞動能力的,通過開發式扶貧提高其發展能力,做到幫扶人員落實,幫扶項目落實,幫扶資金落實,脫貧時間落實。使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五)與貧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措施1、由村種植協會與貧困戶簽訂種植合同,形成訂單農業,解除農戶種菜后顧之憂。2、由村種植協會具體實施,農戶投工投勞,按每個工50元計。該項目所產生的利益采取適當比例兼顧貧困戶,余下的資金作項目后繼管理費。3、該項目30戶117人貧困人口間接受益,脫貧117人,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上。間接受益100戶,410人以上。4、因地制宜14、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貧困優先、典型示范,整體規劃、分段實施,以貧困村為主戰場,以貧困人口為主攻對象。5、三河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該項目直接面對貧困農戶,涉及領域寬(五保戶、低保戶、扶貧低保戶、扶貧戶、一般戶)。在項目實施前對村內貧困戶摸底調查,了解各類貧困戶情況,低收入群體的特點溫飽問題沒有解決,多數人不會經營,不會管理,自立能力差,依賴思想嚴重。中等收入群體的特點。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會經營、有觀望等待思想,這部分人有勞力、缺文化、缺技術、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抓不住機遇脫貧;商品意識不強,自給自足觀念嚴重。略高收入群體的特點。溫飽完全解決,善經營、會管15、理、多數有文化、懂技術,無規模經營的資金;致富門路窄,技術更新慢;為了讓全村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通過有力措施,制定合理規劃。在項目實施中,根據本村的特點及項目建設情況,有計劃地引導和培養部分村民形成生產聯合,逐步形成專業協會,增強村民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讓項目比較客觀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調動村民積極性,使村民從“要我建設,轉變到我要建設”。6、項目啟動后,村項目管委會及時召集項目實施小組和監管小組成員及村民代表分別開會研究項目的后續管理辦法;并制定項目建后管護措施,適時組織落實,以延長項目工程的使用壽命,確保工程能持續發揮作用。在項目實施中,根據本村的特點及16、項目建設情況,有計劃地引導和培養部分村民形成生產聯合,逐步形成專業協會,增強村民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項目必須實行貧困優先、相對均等、群眾自愿,全局平衡的項目分配原則。明確項目戶的實施責任,誰積極、勤勞、肯學、有本事、遵紀守法、做項目效益好就優先、大力扶持誰,建立項目扶持進入退出機制。七、項目預期效益分析(一)經濟效益一個鋼架大棚每年可獲純利0.8萬元,30個鋼架大棚每年可獲純利24萬元。還可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二)社會效益三河村通過“特色種植業”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覆蓋面大,受益人口多,社會效益明顯;全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示范效應好。通過17、項目實施能促進人和人、人和政府、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諧,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發揮村民積極性,提高科技意識,市場意識、自我發展能力。產業結構初步形成,更加科學合理,人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利于農村長期穩定。(三)生態效益發展大棚溫室蔬菜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能制造小氣候,更好的利用植物光和作用。增加土地利用率。能更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使生態環境向良性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四)扶貧效益該項目的實施可以改變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增加收入,讓貧困人口脫貧,發家致富。村民人均純收入不斷增加。發展蔬菜生產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可使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減少貧困人口。可使本村農民擺脫家庭小菜園式生18、產方式,走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的蔬菜生產路子,發揮自己的氣候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技術優勢,積極發展本地的蔬菜生產,擴大市場份額。發展大棚溫室蔬菜作為新農村突破口來抓是強村富民的一大舉措,是農業產業化的支撐力量,對促進本村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能力,打造農產品品牌,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有重要意義。發展大棚溫室蔬菜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符合本村實際,符合村民意愿、迎合村民傳統的種植習慣。對保障本村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滿足市場需求意義重大。發展大棚溫室蔬菜是符合本村發展的致富門路,圍繞“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可示范帶動周邊村寨和全鎮乃至全縣產業的發展,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連多村、多村成基地”的產業格局。通過政府引導,區域集中,規模發展,品牌運作、網絡銷售。可使本村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經濟優勢。 八、其它(一)附件1、農戶愿意提供土地承諾書。2、農戶愿意投工投勞承諾書。3、農戶與種植協會簽訂種植合同。(二)方案編制人員冷 圣 施明輝 田威(三)項目技術依托單位意見(四)縣扶貧辦審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