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市萬畝蘇格蘭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實施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562
2024-01-05
20頁
55.50KB
1、烏蘇市萬畝蘇格蘭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新技術示范推廣項 目 實 施 方 案第一章 項目概述1.1 項目概況。1.1.1 項目名稱:烏蘇市萬畝蘇格蘭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新技術示范推廣1.1.2 項目承擔單位:烏蘇市綠色香源科技有限公司。1.1.3 項目實施管理單位 :塔城地委農辦1.1.4 項目資金管理單位:塔城地區財政局1.1.5 項目績效考核主持單位:塔城地區財政局 塔城地委農辦1.1.6 項目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烏蘇市綠色香源科技有限公司 唐偉 手機號碼:13899542708固定電話:0992-8509114地址:新疆烏蘇市黃河路市場99號 郵編:8330001.2 項目主要內容、實施地點、工作任2、務、年限及目標1.2.1 項目實施的意義和基本條件1.2.1.1項目實施的意義:烏蘇市地處北疆沿天山經濟高速發展帶,農業生產水平較高,農民科技意識較強,非常適宜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但當地種植業結構較為單一,仍然以棉花種植為主,病蟲害較為嚴重,生產效益較低。沒有當地特色產業,特別是香料植物等高效農作物種植項目缺乏,已經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和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烏蘇市綠色香源科技有限公司從2009年以來就著手開展了蘇格蘭留蘭香這一特色香料植物的種植,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現特申請烏蘇市萬畝蘇格蘭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通過項目建設打造香料植物基3、地,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培育特色產業,豐富當地的農作物種植結構,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子,帶領當地3個貧困村的400余戶農民脫貧致富。1.2.1.2 項目區基本條件。1.2.1.2.1 項目區自然條件烏蘇市萬畝蘇格蘭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新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由烏蘇市綠色香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項目區位于烏蘇市北30公里的烏蘇市頭臺鄉。該地屬于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降水少,蒸發量大,氣候干燥,非常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歷年平均氣溫為8.1,其中極端最高溫度42.2C,最低-37.5C;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665.6小時,光合有效輻射量66千卡/平方厘米;歷年平均10積溫38624、.1,歷年平均15積溫3327.9;歷年平均無霜期182天。歷年瞬間極大風向/風速:WNW/29.0米/秒。歷年平均降水量165毫米,年蒸發量2280毫米。干旱年頻率36.8%,農業生產季節為3-11月。該地土壤速效氮含量60-80mg/kg之間,平均65mg/kg,速效磷含量9-17mg/kg之間,平均11mg/kg,速效鉀含量90-220mg/kg之間,平均180mg/kg。土壤鹽份含量0.04%,綜合評定土地等級為2-3級。1.2.1.2.2 項目區社會條件。烏蘇市綠色香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金140萬元,現有固定資產1340萬元,年創利稅65萬元。公司主要種植和開發當今5、流行的天然香料植物,產品暢銷全國。現擁有年產香料精油5.5噸的香料成套加工設備。并已建成香料種植基地1000畝。2009年,項目承擔公司已經建成香料種植基地1000畝。通過實際種植和加工,摸索總結出了成功的種植經驗,并選擇出了適宜本地氣候特點的蘇格蘭留蘭香品種,擁有充足的種子資源,積累了成熟的留蘭香精油初加工技術。1.2.2 項目主要內容。本項目主要建設1萬畝留蘭香香料植物種植基地。通過品種引進和選擇,確定出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的定型品種并加以推廣應用;通過技術培訓使當地農民掌握香料植物的種植技術,逐步帶動當地農民種植香料作物,形成產業規模;通過節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條田林網化,最終形成6、年產留蘭香精油150噸的種植和加工基地。1.2.3 項目實施地點、工作任務。項目實施地點: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頭臺鄉開發區。工作任務:1、項目生產基地建設:建設留蘭香生產基地1萬畝,通過新建節水滴灌工程8000畝,配套條田林網化,建設防護林800畝,使區生態環境改善,美化優化項目區生產生活環境。2、項目區農民培訓工作。使當地農民掌握香料作物種植技術,提高當地農民素質。3、留蘭香新品種的引進。開展新品種的引進、試驗、選擇及考察等工作,確定出適宜當地條件的留蘭香新品種并加以推廣應用。4、開展留蘭香精油提取和加工。1.2.4項目實施年限:項目計劃建設年限為2年,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1.2.7、5項目建設預期目標。1、形成年產留蘭香精油150噸的種植和加工基地。預期年可增加農業生產總值2000萬元,實現農業純收入800萬元,帶動當地農民平均增收350元/年。年上繳稅金100萬元。2、通過項目的實施,將直接使項目區內的3個村400余戶農民脫貧致富。項目區所在地經濟發展落后,3個村屬于自治區級貧困村,多年來一直是烏蘇市扶貧幫困的重點單位。預計經項目的實施,將使這3個村的400余戶農民通過種植高效的香料植物增加收入,脫貧致富。3、通過項目的實施,將有效解決50名農民勞動力轉移就業。項目建成后,精油加工等配套設備的運轉將需要50名以上的工人,這些工人由當地農民轉移就業,可以進一步拓寬當地農民8、的收入渠道。4、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帶動當地乃至周邊縣市的香料等特色種植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烏蘇市特色產業發展水平。5、改善生態環境。項目落實地目前為原始荒漠地貌,植被稀少,鹽堿嚴重,風沙較大,生態環境惡劣。通過項目建設,將形成穩定的留蘭香種植基地,基地內林帶、道路、渠系配套,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第二章:項目實施技術路線和主要技術措施2.1 項目區產業產品生產發展現狀和編制依據。2.1.1項目區產業產品生產發展現狀。2009年,項目承擔公司已經建成香料種植基地1000畝。通過實際種植和加工,摸索總結出了成功的種植經驗,并選擇出了適宜本地氣候特點的蘇格蘭留蘭香品種,擁有充足的種子資9、源,積累了成熟的留蘭香精油初加工技術。項目區現已有開墾3年以上熟地1.5萬畝,基本配套條田、林、路、渠系等基礎設施,已經建設機電井10眼,配套引水渠系,水源可滿足生產需要。經實際種植測定,留蘭香在我地一般年產干草300公斤,或者鮮草1200公斤。第一年不能達產,僅可產精油5-7公斤。次年后達產,年可產精油10-18公斤。精油市場售價300元/公斤,畝產值3000元以上,畝成本600元,畝效益2400元以上。2.1.2 項目編制依據。2.1.2.1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烏蘇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及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四區一線”發展戰略的要求。 2.1.2.10、2項目建設順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符合新疆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特色農業發展規劃,通過示范對促進烏蘇市支柱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項目目標明確,意義重大。2.1.2.3通過資金扶持,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進程,進行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通過項目的示范引導當地的特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 2.1.2.4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充分發揮烏蘇市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并為烏蘇市特色精品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因而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2.1.2.5對于本項目,烏蘇市各級黨政決11、策管理機構和各生產、科研部門均十分重視,積極配合,通力合作,為本項目實施提供了組織、技術保障。 2.1.2.6本項目投資額度適中,投資結構合理,符合自治區“四大基地”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農業建設原則,財務分析結果表明項目經濟可行。2.1.2.7項目無論從建設內容、組織管理、資金管理和項目的可操作方面,還是從項目的預期目標、典型性和示范帶動作用等方面評價,均符合項目申報的要求和目的,符合新疆農業大開發、大調整和大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促進烏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具有積極的作用。2.2 項目實施的指導思想。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廣辟農村富余勞動12、力轉移就業的途徑,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全面增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引導農戶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和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為重點,以構建香料植物支柱產業,提高土地產出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走公司加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發展路子,開創全市香料植物生產,提高商品率,并打出品牌,變自然、區位優勢為經濟優勢,為我市與全自治區同步實現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作出積極的貢獻。213、.3 項目實施技術路線技術路線:品種的引進種植和選擇品種的確定育苗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高新節水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精油提煉技術產品的包裝和營銷等。主要技術環節是:1、品種的選擇和培育。選育出適應當地氣候特點的蘇格蘭留蘭香品種,建立新品種繁育示范區。2、制定標準化種植栽培技術規程。通過實際種植,修改完善蘇格蘭留蘭香種植標準化技術規程并推廣應用,全面提高留蘭香的產量和品質。3、配套植保技術體系。建立符合有機農產品標準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體系,規范病蟲害防治,提高產品品質。4、精油初加工技術規范的制定。逐步建立規范的精油初加工技術規范,提高精油產出率,提高經濟效益。項目輔助配套技術為:1、測土配方技術14、,科學制定施肥計劃,減少環境污染。2、膜下滴灌技術,提高水源利用率。3、鹽堿土地綜合改良技術,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綜合效益。4、留蘭香精油綜合利用和后續產品加工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2.4項目實施主要技術規程。本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遵循以下技術規程:1、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控制措施規范。2、高新節水技術規范。3、留蘭香精油產品品質標準。在本項目實施后,還將結合當地實際形成以下地方標準:烏蘇市留蘭香種植技術規范標準。2.5、項目主要技術措施。1、高新節水技術措施。整個項目區全部實行高新節水技術,采用膜下滴灌技術。膜下滴灌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建設、運行。2、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項目區實施無公害標準管理,嚴禁違15、規農藥進入生產領域,嚴格控制化肥和高毒農藥的使用,從源頭上控制環境的污染,保護環境,確保生態安全。在無公害基礎上逐步做到有機生產和管理,提升產品質量。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項目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科學合理確定施肥量,確保保護土地,提升土地肥力。4、建立科技示范田。通過建立科技示范田,以示范田為中心,推廣留蘭香模式化栽培技術,加強留蘭香科學管理知識的技術培訓,推動項目產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發揮生產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2.5 項目區農戶的組織和落實。本項目主要實施內容之一是帶動當地農戶發展留蘭香種植。在農戶組織上,主要采取以下方案:1、采用農民合作社方式。由公司扶持,種植16、農戶共同組建農民合作社,將農民組織起來,共同發展香料種植業。公司同農民合作社簽訂統一的訂單,再由農民合作社同農戶簽訂具體種植訂單。農民合作社自我管理,解決企農矛盾。2、實施訂單生產。對農民種植留蘭香,由公司簽訂最低收購價保底收購合同,初步確定最低收購價為200元/公斤精油。具體收購價隨行就市。為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在種植上,由公司出資墊付多數物化成本,其中種苗款由公司墊付,達產后分三年從原料收購款中扣回。每年由公司統一擔保辦理銀行貸款,墊付生產資料款,年底由產品收購款中歸還。3、原料的收購:留蘭香以新鮮地上部分(鮮草)作為提取精油的原料,也可以采用干草方式提取原料。由于鮮草原料精油含量不穩定且17、難以直接測量,為此收購采用兩種方式進行:(1)、代加工方式:由農戶將留蘭香鮮草收貨后直接拉運到加工廠,現場加工提煉精油,精油存儲或直接銷售給公司。加工廠提取部分加工費用。(2)、干草直接銷售:農戶將留蘭香曬干,按照干草重量交售給加工廠,收購保底價4元/公斤,畝產干草300公斤以上。第三章 技術推廣任務及年度計劃3.1項目總體技術推廣任務。1、品種引進和選擇,確定出適應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的定型品種并加以推廣應用;引進新品種10個,試驗示范后選擇出定型品種2個。在本項目實施前,已經初步選定2個優質品種。但為了留蘭香種植產業的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做好品種的選擇和擴繁工作。因此加強品種的引進和選擇工作極18、為重要。通過項目資金的扶持,將進一步引進新品種10個,最終選擇出定型品種2個,作為今后擴大生產面積、提高產業水平的基礎。2、通過技術培訓使當地農民掌握香料植物的種植技術,逐步帶動當地農民種植香料作物,形成產業規模;計劃培訓農民1500人次以上,帶動500戶農戶發展香料種植。3、通過節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條田林網化,建成高標準的留蘭香種植示范田,開展留蘭香種植技術研究,最終形成年產留蘭香精油150噸的種植和加工基地。4、通過實際操作和引進技術,逐步探索出留蘭香精油的提取技術。3.2項目實施年度工作計劃。2010年:2010年計劃完成投資600萬元,種植5000畝,其中公司種植2000畝,帶19、動農戶種植3000畝。項目基地初步實現條田、林帶、渠系、道路配套。開展農民培訓工作。2011年:建成生產基地1萬畝,年產量達到預期目標,開展精油的提取和制備工作。生產出穩定合格的產品供應市場。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形成完善科學的生產規程,開展大規模農民培訓工作,帶動當地周邊農戶開展香料種植,凸顯項目的社會效益。第四章 項目實施效益分析4.1 經濟效益形成年產留蘭香精油150噸的種植和加工基地。預期年可增加農業生產總值2000萬元,實現農業純收入800萬元,帶動當地農民平均增收350元/年。年上繳稅金100萬元。經實際種植測定,留蘭香在我地一般年產干草300公斤,或者鮮草1200公斤。第一年不能達20、產,僅可產精油5-7公斤。次年后達產,年可產精油10-18公斤。精油市場售價300元/公斤,畝產值3000元以上,畝成本600元,畝效益2400元以上。農民一般1個勞動力可以管理50畝以上。4.2社會效益:通過項目的實施,將直接使項目區內的3個村400余戶農民脫貧致富。項目區所在地經濟發展落后,3個村屬于自治區級貧困村,多年來一直是烏蘇市扶貧幫困的重點單位。預計經項目的實施,將使這3個村的400余戶農民通過種植高效的香料植物增加收入,脫貧致富。通過項目的實施,將有效解決50名農民勞動力轉移就業。項目建成后,精油加工等配套設備的運轉將需要50名以上的工人,這些工人由當地農民轉移就業,可以進一步拓21、寬當地農民的收入渠道。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帶動當地乃至周邊縣市的香料等特色種植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烏蘇市特色產業發展水平。4.3生態效益:明顯改善生態環境。項目落實地目前為原始荒漠地貌,植被稀少,鹽堿嚴重,風沙較大,生態環境惡劣。通過項目建設,將形成穩定的留蘭香種植基地,基地內林帶、道路、渠系配套,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4.4 市場前景分析:留蘭香農產品主要用于提取精油,精油具有清甜柔和微涼的清爽的香氣特征,更重要的是香氣的透發力強,留香穩定,被大量用作牙膏的香精原料;另外,留蘭香油作為食用香精被大量用于軟飲料、糖果食品的加香等, 口香糖生產中也使用得很多。作為中藥材,留蘭香解表、22、和中、理氣,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胃腸脹氣等癥。嫩枝、葉常作調味香料食用。在料理中使用,做點心時也使用。葉子可作為蔬菜,涼拌、炒吃都可,在歐洲普遍用來泡茶。工業中也可用來作香皂之香精。 留蘭香可作地被植物,能快速鋪地形成景觀。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4.5 帶動作用。留蘭香原料提取精油后,殘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適口性好,可消化利用率高,是畜牧業的優質飼草料,每畝地年可產留蘭香干草300公斤以上,可供應0.1頭奶牛的需要。建成1萬畝留蘭香種植基地,可以帶動1000頭奶牛的養殖,進而帶動當地農民發展現代畜牧業。第五章 經費估算、籌措和使用5.1 經費估算。項目經費預計總投資1000萬元。主要使用范圍23、為:項目區林帶建設、項目區農民培訓工作,留蘭香新品種的引進、建設節水滴灌工程等。5.2 項目經費籌措方案。自籌資金950萬元,申請科技興農補助資金50萬元。其中第一年20萬元,第二年30萬元。5.3 經費使用進度安排2010年,計劃投資600萬元,其中國家扶持資金20萬元。2011年,計劃投資400萬元,其中國家扶持資金30萬元。附:經費使用進度安排。經費使用進度安排表2010年度2011年度總體投資其中扶持資金總體投資其中扶持資金投資100萬元,建設400畝條田林帶投資150萬元,建設400畝條田林帶投資450萬元,建設8000畝節水灌溉工程投資200萬元,建設條田渠系、道路投資30萬元,引24、進新品種10個扶持資金投資15萬元投資10萬元,引進新品種扶持資金投資5萬元開展種植業技術培訓,投資10萬元扶持資金投資3萬元投資10萬元開展技術培訓其中扶持資金投資7萬元投資10萬元,開展高產實驗工作扶持資金投資2萬元投資30萬元,建設高產示范區,開展高產試驗示范研究其中扶持資金投資18萬元合計投資600萬元扶持資金投資20萬元合計投資400萬元扶持資金投資30萬元5.4自治區科技興農補助經費使用方案。建立專項資金的管理制度,申請自治區科技興農補助經費50萬元。主要投資計劃如下:1、當地農民香料種植技術培訓10萬元,2、由國外引進留蘭香品種費用20萬元。3、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20萬元25、。具體使用方案見上表。第六章 主要保障措施6.1 組織保障措施專門成立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詳細易于操作的項目工作實施方案,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及時向上級項目管理單位匯報項目進展情況,保證項目按計劃進行,達到預期目標。烏蘇市農辦負責項目總體工作。主要職責:項目的申報、審核,項目區規劃建設,項目進度完成情況,資金使用的監督,組織財政部門、紀檢部門、財政投資評審中心實施工程招標和工程驗收,項目檔案建檔備案等工作;烏蘇市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管理工作。主要職責:專項資金撥付、支出、使用管理,參與項目篩選、調研、審核、項目建設,資金使用監督等工作。6.2 隊伍保障措施加強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工26、作,加強高產模式栽培技術的研究、總結和推廣。加強對項目區技術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項目區的技術水平。6.3 政策保障措施本項目的建設符合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符合烏蘇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及市委三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四區一線”發展戰略的要求。項目建設順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符合新疆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特色農業發展規劃,通過示范對促進烏蘇市支柱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充分發揮烏蘇市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并為烏蘇市特色精品農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烏蘇市多年來就高度重視農業工作,多次大27、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近年來進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加強了對香料作物種植的資金投入。農民群眾也對香料作物種植非常積極,對引進和推廣香料作物有迫切的需求。附件一、項目實施進度表2010年度2011年度建設400畝條田林帶,確保成活率達到90%建設400畝條田林帶,完成條田林網化建設建設8000畝節水灌溉工程,其中建設機電井10眼,建設山水沉淀池5座,田間管網8000畝建設條田渠系、道路。其中建設條田渠系10千米,道路20千米,沙石罩面5千米。引進新品種10個,通過試驗示范總結出栽培方法引進新品種2個,作為上一年新品種的更新和補充,重點開展新品種的對照分析,確定出適應當地環境的新品種開展種植業技術培訓,培訓農民500人,初步掌握香料作物種植新技術投資10萬元開展技術培訓,其中培訓熟練技術農民1000人,培訓一般農戶500名。開展高產實驗工作,建設高產示范田50畝,初步研究總結高產栽培措施建設高產示范區,開展高產試驗示范研究,建設高產示范區300畝,研究總結高產技術規程,并形成完備的標準,爭取獲得標準委認定成為地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