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項目實施方案(1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708
2024-01-05
18頁
79KB
1、扶持對象: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類別:農產品加工項目(糧油)項目代碼:152201231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新建項目實 施 方 案項目建設地點:烏蘭浩特市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編制單位:烏蘭浩特市蒙稼稻田養殖專業合作社編制時間:二一三年十二月目 錄第一章 總論1第一章 總論11.1 項目名稱11.2 項目建設單位11.3 法人代表11.4 項目單位所有制形式11.5 建設地點和項目區基本情況11.5.1 建設地點11.5.2項目區基本情況21.6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第二章 建設方案52.1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52.1.1建設規模52.1.2建設內容52.2建設規劃和2、布局52.3主要技術措施62.3.1技術路線和流程圖62.3.2工藝流程說明72.4建設期與實施進度安排8第三章 投資概算93.1項目總投資和資金來源93.2 項目投資概算93.3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03.3.1財政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03.3.2自籌資金的使用與管理10第四章 項目建設預期效益114.1經濟效益114.2社會效益114.2.1 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情況114.2.2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114.2.3帶動農戶及農民增收效果分析124.2.4帶動就業分析12第五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135.1項目組織機構設置135.2經營管理措施135.2.1項目建設階段管理措施135.2.2項目竣3、工后管理措施145.3技術培訓14附 錄15第一章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 項目名稱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新建項目。1.2 項目建設單位烏蘭浩特市蒙稼稻田養殖專業合作社。1.3 法人代表米喜田1.4 項目單位所有制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社1.5 建設地點和項目區基本情況1.5.1 建設地點烏蘭浩特市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烏蘭哈達鎮)。見附圖:烏蘭浩特市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廠項目位置圖。1.5.2項目區基本情況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位于烏蘭浩特市東郊,距市區4公里。全鎮總土地面積39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其中稻田8萬畝。全鎮轄17個嘎查(村),三個居委會。4、全鎮總人口為25587人,其中農業人口18796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滿、朝鮮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省際大通道、111國道和302國道穿越鎮區,境內有洮兒河、二道河、阿木古楞河三條主要河流。200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4.3億元,比上年增長20.6%,農牧民人均收入實現4640元。1.6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建設有機稻谷生產加工項目可為廣大農村樹立開發有機食品的典范,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確保人民身體健康的保證,是環境保護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體現。由于受農產品長期短缺歷史的影響,糧食生產還普遍存在著單純追求數量,忽視產品質量安全的現象。原始的種植方式,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5、,造成成品糧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不僅滿足不了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需求,而且也會對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面對農產品安全系數低,供求矛盾大的現狀,建設有機大米生產項目,可促進有機食品的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改變糧食生產上的重產量、輕質量、效益低的局面,適應了國內外市場變化的新形勢。2、建設有機大米生產項目是落實國家新世紀農產品安全行動計劃的具體體現。新世紀農產品安全行動計劃計劃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基本目標是利用十年時間,使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基本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建立有機大米生產項目就是從產地、產品和市場三個環節入手,實現產品從土地至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生產出與國外同等有機產6、品標準的食品,滿足市場需求。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是農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3、建設有機大米生產項目可帶動周邊地區大力發展有機水稻的生產。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有機水稻種植示范基地之一,為配合基地建設,實現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采取合作社加農戶,經濟效益同農民利益掛鉤的辦法,使農民得到實惠,激勵農民積極踴躍地參加有機水稻的生產。隨著有機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加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該項目可帶動周邊地區農戶擴大有機水稻生產規模。4、建設有機大米生產項目可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有機食品實行優質優價,一般比同類普通食品價格高出50%207、0%,農民種植水稻不需增加太多的投入,每公頃可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無污染的優質大米,滿足了社會需要,保證了人民身體健康。有機水稻在生產中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不僅防止了污染,而且使生態環境得到了治理。因此,本項目建設時間適宜、理由充分、措施得當、勢在必行。第二章 建設方案2.1建設規模和建設內容2.1.1建設規模產品方案:本項目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原材料供應情況、采用設備的生產能力等,確定生產的產品為國標一級以上有機大米。建設規模:年加工有機稻谷20萬公斤。2.1.2建設內容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擬建加工車間156平方米、加工包裝車間400平方米;購置胚芽米機、谷糙分離機、礱谷機、震8、動清理去石機、自動整形真空包裝機、稻谷測量儀各1臺套。2.2建設規劃和布局本項目整個生產廠區總平面布置根據擬建項目的實際情況,考慮生產工藝流程的連續性和合理性以及建筑防火、衛生安全、節約用地、節約能源的設計原則,結合廠區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自然條件以及周邊環境,合理地布置建構筑物、廠區道路、綠化等,為生產提供方便、短捷的運輸,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使建筑群體具有簡潔、優美、安全、適用的空間環境,為生產和辦公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廠區的豎向布置采用坡式,廠區的平土方式采用連續式,廠區的地面標高主要根據廠區地面的現有標高,廠區周圍道路標高,廠區地面排水及土方平衡確定。詳見項目平面布置圖和9、工程布置圖。2.3主要技術措施2.3.1技術路線和流程圖1、技術路線為了加快有機胚芽米產品的投產,拓展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合作社擬投資新建一條年生產能力為20萬公斤的現代化胚芽米加工生產線。項目吸收國內外胚芽米加工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工藝過程經過稻谷清理、礱谷脫殼及礱下物(稻殼、谷粒和糙米)的分離、碾米等工序即為普通胚芽米,普通大米再經精碾、拋光、色選、電腦配米等工序制成精制胚芽米。2、工藝流程圖圖5-1 胚芽米加工工藝流程圖稻 谷篩理去石磁選礱谷谷殼分離谷糙分離 成品打包配米色選 糠粞分離拋光碾米 異色粒 碎米、米粞 米糠2.3.2工藝流程說明1、稻谷初清工段初清工段設置了圓筒10、初清篩、振動清理篩(配垂直風道)和原糧秤,原糧經提升機至圓筒初清篩,首先去除特大雜質,然后進入振動清理篩進一步去除大、中、小雜質和輕雜。2、稻谷清理除雜工段鋼板倉中貯存的稻谷經倉底膠帶輸送入車間清理工段,提升至流量秤,稱量后由平面回轉清理篩去除大、小雜質,經垂直風道去除輕雜和癟谷,再經去石機去石,最后經永磁筒去除金屬雜質后進入凈谷倉。3、礱谷、谷殼分離、谷糙分離工段礱谷機具有自動分離功能,能夠將糙米、稻殼自動分離。礱谷機上設置一定容量的凈谷倉,以穩定生產、調節流量。稻谷經礱谷機脫殼、谷糙分離后,稻殼經礱谷機吸風口吸出后,經分離裝置分離出可能吸出的稻谷和糙米,以減少糧食損失。分離后的稻殼用管道輸11、送至稻殼棒加工車間原料倉,用于稻殼棒加工。4、糙米分級糙米分級可有效分離糙米中的未成熟粒及個別小粒型糙米,確保糙米質量。5、碾米和大米拋光工段碾米采用多機輕碾的先進碾米工藝,在碾米過程中分離出米糠。普通胚芽米經拋光后即為精制胚芽米。6、白米整理工段達到精度的白米,經白米分級篩進行白米分級,可分為整米,大碎米,小碎米及米粞。大碎米經長度分級機分出混入其中的整米并返回到成品米倉打包,大碎米作為粥米打包,小碎米作為副產品打包。7、色選工段可以同時選出成品米中黃、微黃、堊白、病斑等多種異色粒及碎玻璃等雜質。8、成品打包白米經色選后進行打包,包裝形式可大包裝亦可小包裝2.4建設期與實施進度安排烏蘭浩特市12、胚芽米加工廠建設項目建設期為9個月,即從2012年9月到12月完成前期項目的準備工作, 2012年12月底到2013年3月,采購設備及建筑材料,4月到6月完成土建工程、設備安裝、7月份驗收并投入使用。項目建設進度表序號項 目建設期2012年2013年91011121234567一前期工作二材料設備采購三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四竣工驗收、生產第三章 投資概算3.1項目總投資和資金來源本項目總投資為114萬元。本項目資金籌措來源為:自籌項目資本金72萬元。申請財政投資42萬元。3.2 項目投資概算項目總投資114萬元。其中:建設投資80.5萬元、流動資金33.5萬元。1.土建工程項目土建工程投資為4513、.3萬元(財政資金25.5萬元)。其中包括加工生產車間16.76萬元(財政資金10萬元)、加工包裝車間28.54萬元(財政資金15.5萬元)。 (1).設備投資設備投資29元(財政資金10.3萬元)。項目所需設備為胚芽米機1臺0.6萬元、谷糙分離機1臺0.92萬元、礱谷機1臺0.52萬元、震動清理去石機1臺1.05萬元、自動整形包裝機1臺25萬元、稻谷測量儀1臺0.16萬元、輸送設備1臺0.89萬元。(2).科技投資科技投資5萬元(財政資金5萬元)。包括引進新品種3萬元、技術培訓2萬元。(3).其他費用其他費用34.7萬元(財政資金1.2萬元)。其中前期費用1.2元(財政資金);流動資金33.14、5萬元。3.3資金的使用與管理3.3.1財政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辦法、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細則及2013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申報指南中的財政補貼資金使用范圍和縣級報賬制的規定,本項目申請財政補助資金42萬元,主要用于胚芽米加工廠房和加工設備的投入。其中加工廠房等投資25.5萬元,加工設備投資10.3萬元,科技投資5萬元,前期費用1.2萬元,詳見附表。財政補助資金將嚴格按照農業綜合開發管理辦法和報賬制度進行管理和報賬,實行專款專用、報賬管理,建設資金項目承擔單位墊付,分階段驗收憑有效票據報賬。見附表:財政資金使用明細表。3.3.2自籌資金的使用與15、管理本項目運行設立專用賬戶,做到專款專用,自籌資金72萬元主要用于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38.5萬元和項目建成后流動資金33.5萬元。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部分在項目批復實施時與財政補助資金一同進入項目專用賬戶管理。第四章 項目建設預期效益4.1經濟效益經測算, 本項目建成后,正常年份的銷售收入為24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214.02萬元,達產年利潤為25.98萬元。4.2社會效益本項目建設有機水稻加工基地,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實現基地化生產加工,同農民結成產業化聯合體,使主導產業壯大,促進水稻及大米生產向優質、高產、高效調整,調優主導產業,對水稻生產升級,產品增效有現實意義,有利于穩定糧食生產、保證16、糧食安全。所以,本項目的建設對壯大本地農產品加工產業,促進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4.2.1 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情況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精深加工將作為“十一五”期間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重點。烏蘭浩特地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農牧業是傳統優勢產業。通過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能夠鞏固農業在當地的基礎地位,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4.2.2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項目單位在推行訂單種植模式時,以農戶利益為核心,借助合作社的網絡和組織能力,開展各類技術培訓,集培訓、示范、經營、教育為一體,以服務地方經濟,幫助農民增收為宗旨,堅持以訂單基地為依托對農戶進行新技術推廣、新品種引進培訓指導。本項目17、所需原料,全部按照訂單合同從農戶處收購,維護農民的利益。項目單位在烏蘭浩特地區實行“合作社+訂單農戶”的種植模式,對于整合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單位產出,提高農戶種植技術,實現人力資源增值,為逐步在當地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準備了必要條件,對于農業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4.2.3帶動農戶及農民增收效果分析項目直接帶動社員戶120戶。(合作社收購規模為25萬公斤),按現在的市場行情,合作社成員的收入為125萬元(有機稻谷收購價為5元/公斤),帶動合作社外的農戶30戶,收購量為8.33萬公斤(有機稻谷收購價為5元/公斤),收入為41.65萬元。每個參與項目的社員每年可獲得銷售收入1.18、11萬元。本項目還將輻射帶動烏蘭浩特市及周邊地區,預計初期帶動2500多農戶從事有機水稻訂單種植,中長期農戶參與度將不斷提高,對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4.2.4帶動就業分析本項目可創造15個工作崗位,可安排附近農民工8人就業,年增加職工收入13.5萬元。第五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5.1項目組織機構設置項目單位設立項目籌建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技術培訓等。負責人:米喜天成 員:李才玉 王夢達5.2經營管理措施5.2.1項目建設階段管理措施項目建設期要成立籌建辦公室,負責整個項目的建設工作,下設工程部、財務部、技術部等相應職能部門負責各項工作。項目建設的土建、設備采購采取公開向社會19、招標的辦法,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擇優選擇廠商。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規定,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財政補貼項目財政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本項目建設采取財政監督,合作組織墊付資金,分階段驗收報帳模式。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合作社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實施,購買建筑材料,按照統一設計施工。5.2.2項目竣工后管理措施項目竣工后,經本級和盟級驗收合格,辦理移交手續,將項目工程交給合作社;合作社組織生產和銷售;合作社應將財政補貼資金平均分攤到社員賬戶,自籌資金計入個人賬戶。項目建成后實行總經理負責制,設總經理1名,整個管理機構包括銷售部、技術生產部、財務部等部門,對生產經營和行政事務統一領導,各負職責。按照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適用于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5.3技術培訓由技術部門負責,聘請專家對員工進行技術、安全等方面進行有計劃地培訓。附 錄附表:烏蘭浩特市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項目實施方案附表(項目概算、財政資金使用明細表、單項工程預算表)附圖:附圖1、烏蘭浩特市20萬公斤胚芽米加工廠項目位置圖附圖2、廠區規劃圖及平面布置圖附圖3、施工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