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檸條采種基地項目可行性實施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897
2024-01-05
20頁
101.50KB
1、大白檸條采種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XX旗林業局二0一一年九月目 錄第1章:總論.1第2章:項目建設背景和必要性.2第3章:項目建設條件.3第4章: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原則、目標 5第5章:項目建設方案.6第6章:項目估算與資金來源.8第7章:效益分析.9第8章: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10第1章 總論1.1項目概要:1.1.1項目名稱:XX旗2011年大白檸條采種基地建設項目1.1.2項目建設單位:XX旗人民政府負責人:(政府旗長)1.1.3項目實施單位:XX旗林業局負責人:(林業局局長)1.1.4項目建設性質:新建1.1.5項目建設期限:一年(2011年)1.1.6項目建設地點:XX旗大佘太鎮12、.1.7項目建設規模:建成大白檸條采種基地0.4萬畝1.1.8項目投資項目建設總投資75萬元,其中申請國家投資60萬元,占總投資的80%,地方配套15萬元,占總投資的20%。1.2、編制依據1.2.1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林業專題)林業部1999年2月;1.2.2重點地區防沙治沙工程建設規劃;1.2.3 全國林木種苗工程總體規劃(19992003)國家林業局1998年10月;1.2.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1.2.5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林計發2003207號;1.2.6全國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1.3項目評價XX旗大白檸條采種基地是3、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開發建設的,主要以生產大白檸條種子為目的,進行種子的采集、加工、精選,有效地提高了種子的數量和質量,使林木種子由數量保障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基地的建成,每年將為生態建設提供優質種子6萬公斤,并可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即將本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保障生態工程建設用種量的同時,為地區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該項目是一個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的項目,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前景十分廣闊。第2章項目建設必要性2.1項目建設背景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加快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4、出。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保護和建設好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為此,國家調整了經濟發展戰略,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地位來對待。隨著戰略思想的調整,改善生態環境問題受到了空前的重視,特別是2000年國務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使林木種子的制造、經營走上法制化管理軌道。林木種苗是生態環境建設的基礎和保證。隨著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我旗生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但種苗質量不高,數量不足,嚴重制約著我旗生態建設跨越式發展,因而立足本地實際,積極申報采種基地建設項目。2.5、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采種基地建設是生態工程建設和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五期工程、日元貸款植樹造林項目等在XX旗相繼啟動實施,全旗每年從外地調入幾十萬斤林木種子,外調的林木種子質量、數量難以保證,調運費用高。因此,建成0.4萬畝大白檸條采種基地,不僅能緩解我旗日益增加的生態建設需求,而且也能部分滿足周邊旗縣種子的需求。2.2.2采種基地建設是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種子結構的需要。種苗是造林的基礎,直接關系著造林質量的高低。有了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種子做保證,會大大提高造林質量。目前,我旗缺乏種子調制檢測設備,種子產量6、低,品種混雜,質量不高。因此,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規范化、集約化經營水平,生產數量較大、質量達標的種子,以滿足我旗造林綠化的需求。2.2.3采種基地建設是拉動地方經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種子生產是我旗的一項資源優勢,通過采種,可以增加項目區農牧民的經濟收入,提高廣大農牧民愛林護林積極性。因此,盡快建設好采種基地,提供大量優質種子,在保證各項生態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中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第3章 項目建設條件3.1地理位置XX旗位于XX市東部,東與包頭市固陽縣接壤,西與五原縣毗鄰,南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北與烏拉特中旗相連,東西長約142公里7、,南北寬約85公里,總土地面積1121.4萬畝。3.2自然條件分析3.2.1地形地貌XX旗地形地貌較為復雜,總的地形趨勢為東北高、西南低,大體可分為“三山兩川一平原,烏梁素海居中間”。山脈依順序由南向北分別為烏拉山、白音查汗山、查石太山;中間夾兩川,南為明安川,北為佘太川。烏拉山南為山前沖積平原,西部為后套平原的東緣部分,境內平原、丘陵、山地大約各占三分之一。3.2.2氣候XX旗地處中溫帶亞干旱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寒冷期長,無霜期短,雨熱同期,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均溫度6.9,最高氣溫37.9,最低氣溫-36.5,大于或等于10平均積溫8、3573.4,無霜期短,平均127天。3.2.3水文XX旗屬黃河水系,黃河水自西向東流經我旗3個鎮,河岸線全長133.6公里。后套和前山平原的4個鎮以黃河灌溉為主,水利條件優越,五級渠系配套,排水工程初見成效。山地丘陵區的5個蘇木鎮,除引洪灌溉外,地下水資源也特別豐富,便于開采利用。3.2.4土壤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復雜,生物氣候的差異,我旗境內形成不同的成土母質;主要土壤類型有灌淤土、草甸土、鹽土、風沙土和栗鈣土等5個類型,并且在分布上有明顯的地帶性特性。3.2.5植被北部低山、丘陵、灘川干旱區,分布著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木本植物主要有山楊、山榆、檸條、白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沙蓬、沙蒿等9、。南部和西南河套平原區為草甸草原型植被,木本植物主要有胡楊、檉柳、杞柳、白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鹽爪爪、蘆葦等。3.2.6森林資源XX旗林業用地面積576.7萬畝,占全旗總土地面積的51%。其中有林地面積63萬畝,疏林地面積10.4萬畝,灌木林地面積78.1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78.2萬畝,苗圃地面積0.1萬畝,無林地面積346.9萬畝。森林覆被率為10.7%。3.3社會經濟條件分析XX旗境內有9個蘇木鎮、2個國有林場、2個國有苗圃和1個市屬的烏拉山林場和5個國有農牧漁場。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96萬人,農村勞動力13.2萬人,全旗農牧民人均收入6800元。項目區交通便利,境內有包10、蘭鐵路、丹拉高速公路、110國道通過,基本上形成四通八達交通網絡;通訊設施完善,程控電話和手機網絡普及;電力與華北電網溝通,供電充足。可為全旗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證。3.4項目區現狀3.4.1采種基地位置檸條采種基地位于大佘太鎮東風村。3.4.2自然地理概況采種基地地勢平坦,土壤為沙壤土和栗鈣土。植被屬干旱草原型,木本植物主要有:檸條、白茨、山榆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沙蒿、沙蓬等。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短、寒冷干燥、常年多風、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217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年平均蒸發量為2577.2毫米;年平均氣溫6.9,最高氣溫達37.9,最低氣溫為-36.5,11、年平均無霜期127天。3.4.3社會經濟概況項目區總人口4.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7萬人,農村勞動力2.19萬人,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民人均純收入3120元。3.4.4林業發展情況3.4.4.1林業機構采種基地由XX旗林業局管理、監督并負責實施。旗林業局現有干部職工83人,其中: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22人,助理工程師15人,林業技師6人,高級技術工人31人,初級工6人。3.4.4.2森林資源項目區總土地面積174.42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98.04萬畝,占總面積的56.2%。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29萬畝,疏林地面積0.02萬畝,灌木林地面積3.16萬畝,未成林造林地面積13.512、3萬畝,無林地面積80.04萬畝,森林覆被率為2.55%。通過以上森林資源統計分析表明,項目區內森林資源很貧乏,森林覆被率很低,很難發揮其生態防護作用,但無林地面積很大,尤其是沙荒地面積大。因此,建立采種基地,擴大封育、飛播面積可以提高森林覆被率,充分發揮森林的三大效益。第4章 項目建設指導思想、原則4.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結合我旗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生態工程建設現狀,立足于增加種子數量、提高種子生產的科技含量和良種使用率,按照現代化、良種化、規模化和商品化的要求,通過引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將我旗采種基地建成高標準、高技術的13、具有先導性、示范性的標準化種源基地,確保生態建設工程順利實施。4.2建設原則4.2.1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4.2.2堅持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適用技術與科技成果,并將科技支撐貫穿于采種基地建設全過程的原則。4.2.3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投入、高產出的原則。4.2.4堅持科學性、超前性與適用性相結合的原則。4.3建設目標4.3.1建設依據基地建設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林木種苗工程管理辦法、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準、林木種子貯藏、林木種子質量分級、林木種子檢驗規程等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4.3.2建設目標利用1年時間,建成14、高產、優質大白檸條采種基地0.4萬畝,使種子質量、產量大幅度提高,種子品系達到全優。在種子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技術、設備和現代化科學管理手段,達到集約化經營的目的。(1)種子產量目標:以每畝大白檸條15公斤計算,0.4萬畝大白檸條采種基地每年將采收6萬公斤種子。(2)種子加工調制目標:適時采種,提高林種資源采收利用率和檢測水平,縮短種子加工調制過程,改善林木貯存條件,嚴格凈種消毒處理,實現機械化作業。(3)種子質量目標:新生產的種子全部機械精選,做到無雜、無劣、無病、無菌,達到級標準。(4)經營管理目標:種子經營全面進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嚴格實行“兩證一簽”的管理辦法。第5章 項目建設方案5.115、基地址的選擇為了方便經營管理,采種基地規劃一處基地址,基地址選擇在交通便利、通訊設施完善的大佘太鎮東風村。5.2項目建設內容為了加快我旗采種基地建設,確保良種生產集約化,種子檢驗和加工工藝規范化,種子貯存和運輸標準化,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現代化以及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科學化,就必須加大對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實現采種基地的示范化建設。5.2.1生產設備工程為規范采種基地種子采集、加工、檢驗、貯存和運輸等各道工序,需配備先進的種子生產設備。采種機具1套,貯藏設備1套,防火設備1套,割灌機1臺,病防設備1套和生產用車1臺。(1)采種機具包括高枝剪、苫布、種子集運車、小型運輸工具等。(2)貯藏設備包括溫測16、濕儀、通風機、抽濕機、隔潮板、苫布等。(3)防火設備包括滅火機、滅火器、望遠鏡等。(4)病防設備包括背負式機動噴霧器、高射程噴霧機等。5.2.2輔助工程根據建設需要采種基地需安裝防護欄8公里。防護欄對采種基地進行圍欄封護,防止牲畜及人為破壞,網片選用鍍鋅鋼絲網片,規格為WJ79060,上層用刺絲封頂,立柱選用水泥鋼筋混凝土立柱,規格為1212180厘米,立柱間距為10米,在拐彎處或中間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頂柱,頂柱規格與立柱相同。5.3采種基地經營管理技術措施5.3.1補植:對林木過分稀疏,沒有達到合理采種林密度,需要補播補種。采用人工穴狀播種造林方式,播種造林株行距為兩行一帶,行距1米,帶間距517、米。播種時間為春、雨季。補植品系應與主選品種一樣。5.3.2撫育管理:及時清除穴內雜草、松土、防治病蟲害,促進幼苗生長。待35年苗木成林后,林木覆蓋度可達60%左右,產種量也將大幅度增加。5.3.3采種基地高密度區疏伐:目的在于改善母樹營養面積、生長空間和光照條件,增加結實量,提高種子品質,按照合理密度留優去劣,采取人工挖掘方法。5.3.4平茬復壯:對檸條要每隔46年進行平茬,使其生長旺盛,提高種子產量。采取分區逐地塊逐年輪換平茬法,按計劃進行,不影響種子產量。可采用割灌機于每年冬季進行平茬作業。5.3.5病蟲害防治:林木病蟲害是對采種基地的一大威脅,必須加強防治。采取預防為主,搞好病蟲害的預18、測預報工作,研究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地開展綜合防治,從而提高種子質量和產量。5.3.6種子的采集:關鍵是確定采摘時間和作業期限,一般情況下,為7月中、下旬。采種方法采用人工手工作業法。采種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工序,在采種前,根據當年的結果和勞動力情況,拿出采種計劃,設置臨時性的作業工地,進行隨采隨收,將收集到的種子迅速運到曬種臺進行晾曬。5.3.7種子調制:檸條種子調制從莢果采收后開始。工藝技術流程為:晾曬調制凈種分級質量檢驗檢斤登記貯藏(1)晾曬:主要是自然風干果莢,防止受雨霉變;(2)種子調制:主要包括脫粒、去皮等;(3)凈種:風選清除所有雜質;(4)分級:按種子的飽滿程度和色澤進行19、分級;(5)種子質量檢驗:包括凈度、千粒重、含水量、發芽率、種子生活力、優良度、病蟲害等檢測;(6)登記:種子產地、品種和質量檢驗結果等內容;(7)種子貯藏:將種子放入種子庫內進行恒溫貯藏。5.3.8建立技術檔案:(1)對種子結實量進行觀察分析,積累原始資料;(2)對采種基地的立地條件、林分狀況、撫育設計以及各次平茬、疏伐情況、用工和經營管理措施情況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匯總、分析、復制分別存檔,以備查用。采種基地建設內容及規模表序號項目內容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種苗生產工程1.1森林管護畝150001.2森林防火畝150001.3病蟲害防治畝150001.4補植畝60001.5撫育管理畝1500020、2生產設備工程2.1采種機具套12.2貯藏設備套12.3防火設備套12.4割灌機套12.5病防設備套13輔助工程3.1防護欄公里8第6章 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6.1組織管理6.1.1組織機構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需成立采種基地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林業局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局長擔任和種苗站全體工作人員組成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生產基地。辦公室設在林業局種苗站,基地地址設在大佘太鎮東風村,負責采種基地的組織、管理、協調等日常工作和生產。本著強化管理、提高效益、人盡其才的原則,采種基地共需工作人員10人,其中管理人員2人,科技人員2人,生產人員3人,護林員1人。大量季節性用工根據用工性質,依照勞21、動法實行臨時雇傭制度。6.1.2經營管理采種基地由林業局負責組織實施,并成立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以服務大局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經營管理工作。6.2保障措施6.2.1科技保障工程建設要實行科技、生產管理相結合,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與科研成果,努力提高采種基地的科學管理水平。3.2.2工程管理保障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管理程序,實行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監理制、項目法人制等保障措施。6.2.3種子質量管理保障從種子的采購、貯藏、銷售、運輸、使用實行全過程監督檢查,實行經營許可證和質檢證制度,建立健全依法管理種子的行政技術監督體系。6.2.4資金保障種苗資金封閉運行,實行專戶22、存儲,專款專用,采取報帳制,同時加強審計、稽查工作。6.2.5政策保障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搞好種子生產與造林規劃的銜接工作,保證造林有優良的種子供給。第7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來源7.1投資估算依據7.1.1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建設與投資標準7.1.2林業部頌發的林業工程項目投資估算指標、林木種苗工程項目建設標準7.1.3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估方法與參數7.1.4我旗現行市場價格7.2投資概算根據工程建設規模及投資標準計算,采種基地建設總投資為75萬元,其中工程費用68.5萬元,占總投資額的91.3%,其他費用6.5萬元,占總投資的8.7%。(詳見附表)在工程費用中,種子生產23、工程需投資28.9萬元,占工程費用的38.5%;生產設備工程需投資26萬元,占工程費用的34.7%;輔助工程需投資13.6萬元,占工程費用的18.1%。7.3資金來源本項目具有公益型、社會性等特點,在資金投入上需國家財政作保障,其中申請國家投資60萬元,占總投資的80%,主要用于補植費、林分撫育費、防護欄費、作業設計費、科技支撐費、不可預見費;地方配套15萬元,占總投資的20%,主要用于種子采種機具、貯藏設備、防火設備、割灌機、病防設備的購置費和工程管理費。采種基地投資估算明細表序號建設內容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單價(元)金額(萬元)合計751工程費用68.51.1種子生產工程28.91.1.1森林24、管護畝4000521.1.2森林防火畝40002.511.1.3病蟲害防治費畝40002.511.1.4補植6.5籽種費大白檸條斤3000154.5人工種植費畝10002021.1.5林分撫育18.4清除雜草、松土畝40003012平茬復壯畝4000104高密度疏伐畝400062.41.2生產設備工程261.2.1采種機具套1100000101.2.2貯藏設備套1100000101.2.3防火設備套12000021.2.4割灌機套12000021.2.5病防設備套12000021.3輔助工程13.61.3.1防護欄13.6網片米800043.2刺絲米800021.6綁絲公斤250120.3水泥25、柱根1000252.5安裝費米80007.562其他費用6.52.1工程管理費3.752.2作業設計費畝40002.512.3科技支撐費畝40002.512.4不可預見費0.75第8章 效益分析8.1生態效益分析采種基礎地建成,首先使項目區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達到進一步改善,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風沙的危害;其次,可為我旗及周邊旗縣的退耕還林、天保、“三北”防護林等工程提供優質種子,這些工程的建設可使全旗的森林覆被率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明顯改善,進而更好地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為保護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揮更大的作用。8.2社會效益8.2.1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資源永續利用。隨著采種基地的建成,種子質量26、和數量都能夠滿足生態工程的要求,森林面積不斷擴大,地區生態環境得以改善,以畜牧業為主的各行各業都得到快速發展,特別是保證林業的可持續發展。8.2.2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引資范圍。采種基地的建成,加速了地區生態環境向著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環境,擴大了招商引資范圍,從而足進本地區經濟長期、穩定、協調發展。8.2.3繁榮地區經濟,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采種基地的建成,一方面將安置部分剩余勞動力,增加崗位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另一方面,也可為推動和促進林木種子工作向現代化、標準化和法制化方向發展。8.3經濟效益采種基地建成后,每年可產大白檸條種子6萬公斤,每公斤按30元計算,年產值可27、達180萬元,這將對我旗逐步建成林木種子培育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也將有利于帶動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總之,采種基地建成后,生態效益良好,社會效益顯著,經濟效益較佳。目 錄第一章 總論. .11、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12、編制依據. .43、編制原則.54、項目概況. .65、結論.6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項目提出的背景.8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第三章 項目性質及建設規模.131、項目性質.132、建設規模.13第四章 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171、項目建設地點.172、項目建設條件.17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251、建設原則.252、建設內容.253、工程項目實施.33第28、六章 節水與節能措施.371、節水措施.372、節能措施.38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391、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392、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分析.393、環境保護措施.40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42第八章 勞動安全保護與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 .443、消防設施.45第九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461、組織機構.462、組織機構圖.46第十章 項目實施進度.481、建設工期. .48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483、項目實施進度表. .48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491、投資估算依據.492、建設投資估算.493、資金籌措方案.50第十二章 經濟分析.521、國民經濟評價.52第十三章 社會評價.54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542、互適性分析.553、社會風險分析.554、社會評價結論.56第十四章 工程招標.571、發包方式.572、招標組織形式.573、招標方式.584、本項目招標形式和招標內容.58第十五章 結論與建議.6012.1結論.6012.2 建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