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鎮大同初級中學2017年教師網絡與校本整合培訓項目實施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5914
2024-01-05
11頁
72.50KB
1、“國培計劃(2017)”陜西省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項目漢濱區大同鎮大同初級中學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財政廳關于做好2017年“國培計劃”陜西省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陜教2017177號)、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財政廳關于公布2017年“國培計劃”陜西省鄉村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承辦單位暨下達培訓計劃的通知(陜教2017270號)文件精神和相關要求,以校本研修為基礎,以網絡研修為支持,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方案。一、研修主題:基于重難點的教學能力提升二、研修目標1.教師課堂教學在研修中走向優化聚焦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與實施2、,自主完成一個基于課標要求的教學設計;聚焦學生學習重難點解決策略,自主完成一個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活動。2.學校校本研修質量提升培育團隊:結合校本實際,開展基于“教學目標確定與實施”、“學生學習重難點解決策略”的主題研修活動,提升校級指導管理團隊的校本研修管理力和指導力。沉淀資源:沉淀一批基于課標要求的優秀教學設計、突破重難點的課堂教學活動案例等等,充實校本資源庫。探索模式:充分利用網絡研修優質資源、平臺工具、專業引領,提升校本研修質量,探索有網絡研修環境支持的高效校本研修模式。3.區域教師發展服務體系建設區域團隊:著力培養區校兩級培訓團隊,在組織指導混合研修的實踐鍛煉中提升培訓團隊的研修管理力和3、指導力。本地資源:通過“組推校賽校推區賽區推市賽”的形式,為學科沉淀一批課堂教學精品案例庫。三、研修原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基于教師教學實際環境,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引導教師在反思體驗中學習,在借鑒實際中改進、在研修分享中提升。、引領性研修與自主性研修結合。引領性研修時根據中國教師研修網設計研修主題、制定研修計劃、提供研修資源和研修指導。引領性研修告一段落后,學校可參照其引領模式結合本校實際組織實施自主性研修。中國教師研修網將基于協助。、任務學習與拓展學習相結合。學員在完成每個階段任務包規定的學習任務時,還可以參加平臺非規定學習內容的學習,這將作為其拓展積分。拓展學習可以令學4、員感受網絡研修無處不在的學習和收獲,從而形成常態性研修。、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學員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要認真完成本職工作,做到學習、工作相結合,努力做到兩不誤、兩提升。四、組織管理1. 管理支持體系建立“四級兩線”的管理支持體系。“三級”:中國教師研修網區項目辦校級管理員校級坊主。“兩線”:一是行政管理線,構建“區項目辦區級管理員項目校校長”的行政管理線;二是研修業務管理線,構建“區級學科坊主學校管理員學校學科工作坊參訓教師”的業務管理線。達到雙管齊下,管理通道順暢,做到職責明晰,責任到人,事有人管,確保研修措施落實到位,確保項目研修科學有序和運作高效。 管理領導團隊1、“國培計劃”領導小組:5、組 長:何愛明副組長:魏克周 王軍成員:李雷鳴 劉兵 方榮平 成良慧 薛志安 俞俠鋒2. 管理支持團隊(1)支持團隊校級學科坊主姓名性別教研組職務職稱手機劉兵男語文教研組長二級成良慧女英語教研組長一級方榮平男數學教研組長二級薛志安男理化生教研組長二級俞俠鋒女政史地教研組長二級李雷鳴男體藝組教科室副主任一級坊主職責負責組織學科研修指導工作,并向校管理員匯報。(1)參照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本區、校教研工作,制定研修指導方案計劃。(2)組織開展不少于2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研修活動;組編不少于3期簡報;定期參加研修網組織的主題分享會。(3)參與答疑活動,匯總學科問題;跟蹤項目,及時給與解答學員問題;(6、4)對學員作品集進行評價、推優及精品點評。(5)組織學員參與評課、大賽、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活動,并提煉推優。支持團隊項目學校主要職責(1)校長為校本研修第一責任人。學校根據要求,制定校本研修規劃與實施方案。(2)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明確校內各方職責,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3)依托縣域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立學校網絡研修社區,根據本校實際,建立校級坊,教研組組長為校級坊坊主。(4)建立校級培訓者隊伍,提升培訓者組織實施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能力。(5)組織開展網絡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支持并推動工作坊的跨校主題研修或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現場活動,提交一期分階段研修活動及成果簡報、一期研修總結。(6)做好7、學校資源庫的建設與使用工作。(7)做好對教師研修的過程監管和績效評估工作。(8)建設好學校社區,提煉校工作經驗,推出樣板教師工作坊。五、研修對象與時長研修對象:65人。研修學時:120學時研修時間:2017年10月232017年12月31日。六、研修形式本次培訓采取混合式研修形式,將網絡研修、校本研修、現場實踐相結合,研修網組織專家團隊進行線上線下研修指導。網絡研修重在“學”利用網絡平臺上的學習、活動研討、實踐作業的完成,研習理論、研磨案例、分享經驗、提煉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校本研修重在“研”參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時間同步、內容同步、考核同步”原則,學校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將網絡研修落實8、在集體備課、研課磨課、觀課議課等校本研修活動中,增加研修效果。現場實踐重在“用”學員在課堂中實踐,鞏固深化研修所學,不斷反思、總結、提煉自身經驗,形成個人特色。我校計劃依托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利用教師工作坊的組織形式,實現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學習目標。具體體現為五個結合:1. 在線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采取遠程網絡培訓、網絡研修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線上與線下學習的交叉開展,有利于學員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教學,促進教育理念與行為的轉化。2. 專家講座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強化情景體驗,促進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 3. 主題研修和自主選學相結合主題研修規劃與大量選學課程融9、合,做到學中做,做中學,不斷強化技能,提升經驗。 4. 案例分析與經驗分享相結合案例解析指導實踐工作,切實可行,效果顯著。 5. 問題解決與成果分享相結合不斷將生成資源收集整理,組建學校資源庫。七、研修內容 (具體內容見平臺實施方案)八、研修階段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安排階段研修內容混合研修活動實踐任務網絡研修(學員)校本研修區域研修(坊主)第一階段聽故事 憶成長(2017.10.23-11.1)1.方案解讀、平臺操作2.核心素養通識+學科素養3.導讀類課程學習課程,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分析學情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課標要求,形成三維目標,要求:學生可操作、教師可檢測。1.10、制訂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計劃,召開工作部署大會;2.組建校級坊,教研組確定研修主題,制訂教研計劃;3.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教研活動,圍繞一堂課教學目標的確定,說清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終點,結合教材內容、課標要求,研討怎么學更有效。線上研討:圍繞如何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和設計學生學習任務,分享你的經驗。作業1:教學設計第二階段學方法 優安排(2017.11.2-12.2)1.重難點導讀2.重難點解決策略類課程3.課堂教學案例類課程學習課程,參與研課磨課活動,反思提煉針對性教學策略,形成一份突破重難點教學活動研磨表單大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小學科以片區為單位組織教研活動:圍繞“判斷難點、化解難點、11、解決效果”組織觀課議課活動。線上研討:圍繞“學習重難點如何解決”分享你的經驗作業2:教學活動研磨單第三階段研案例 理策略(2017.12.3-12.27)1.信息技術工具類課程2.信息技術助力課堂教學經過研課磨課活動及專家線上指導,完善改進自己的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微課/教學片斷+進階練習)并上傳線下實踐測評,組織賽課評比活動,校級坊(學校教研組)推選組內“優品”(20%);1.圍繞“談反思,促發展”組織線上交流活動2.學科坊主組織精品案例評比活動(5%)。作業3:教學案例第四階段享經驗 綻精彩(2017.12.28-12.31)1.師德、心理健康等通識課程2.本地課程、示范案例參與“微課大賽12、”、“風范人物”等活動1.學校社區建設2.支持學員參與“課堂群英會”活動及區域的精品展示活動以區域為單位組織總結展示活動,分享經驗、展示成果、專家點評。/九、組織保障1.組織方式學校網絡研修社區:以學校為單位建立學校網絡研修社區,配備1名校級管理者,由校長擔任。校級工作坊:以學校教研組為單位,由校級管理者根據線下實際教研組織結構組建校級工作坊,教研組組長為校級坊坊主。2.校級管理者職責(1)制訂計劃。參照項目實施方案,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計劃。(2)完善制度。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明確校內各方職責,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3)隊伍建設。根據學校實際教研組織情況,建立校級工作坊13、,確定教研組長為校級坊坊主,支持本學科線下研修活動。(4)監督管理。做好對教師研修的過程監管和績效評估工作。(5)實踐測評。組織推動教研組、學校內賽課、評優課活動,根據各級坊主的評價對學員作品集進行實踐測評,成績上傳至平臺。(6)匯聚成果。注重培訓成果向教學成果的轉化,組織本校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活動,做好成果提煉、推優與積淀工作,建好學校社區,做好本校研修成果的宣傳推廣。3.校級坊主職責(1)制訂計劃。結合本校教研工作及本組教師的實際需求,確定研修主題,制訂本教研組研修計劃。(2)活動組織。根據研修主題,結合網絡課程,組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活動,如集體備課、觀課議課、研課磨課等。組編研修簡14、報,定期參加研修網組織的主題分享會。(3)成果推送。對學員作品集進行評價、推優及精品點評。十、考核評價(一)基本原則考核旨在以評價促研修,促進研修目標的落實;從參與度、貢獻度、影響力三個維度記錄并考量;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考核與激勵相結合的原則。(二)考核維度本次研修學員的考核分為任務學習、拓展學習兩項。任務學習滿分100分,以考核任務成果和課程學習情況為主,包括制定計劃、主題課程研修、常規研修和生成性成果等規定學習行為;拓展學習,旨在幫助參訓教師借本次項目之機,逐步實現常態化網絡研修。分數來自學員借助社區開展互動交流與協作學習獲得的積分。(三)成績認定學員合格15、成績:60分。學員需要在規定階段依次完成相關學習獲得分數。拓展學習不設上線,歡迎學員積極參與獲得積分。1. 學員任務學習必修內容(100分)研修階段課程學習(40分)研修活動(9分)實踐任務(21分)實踐測評(30分)借鑒經驗善反思90分鐘 6分3分6分針對線下研修活動及各級坊主的評價,校級管理員給坊員賦分:滿分30分提煉經驗磨設計210分鐘 14分3分7分改組經驗出優課150分鐘 10分3分8分分享經驗綻精彩75分鐘 5分/選課中心75分鐘 5分/拓展學習(不設上限)說明:1.拓展學習積分包括貢獻積分、活躍積分和魅力積分,每15個積分累計轉換成績1分。2.學員每天的積分有上限,最多為40積分16、/天。3.學員在項目期間的總積分無上限。貢獻積分寫作業:2個積分/1篇傳資源:2個積分/1篇寫日志:2個積分/1篇發問答:1個積分/1篇活躍積分看課:1個積分/20分鐘評分(作業、資源):1個積分/1次評論(課程、作業、日志、問答):1個積分/1次關注同伴:0.1個積分/1次參加活動(答疑):1個積分/1次魅力積分作業、日志被評論:1個積分/1次作業被推優:20個積分/1次;資源被推優:2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10分);1個積分/次(被學友評分為8分);資源被下載:1個積分/1次2. 校級管理員評價指標指標描述分值研修簡報1.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將網絡研修內容與本校/片區校本研修活動相結合,以17、簡報形式提交一份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工作方案。152.提交一期分階段研修活動簡報,可以是本校/片區研課磨課活動或賽課評課活動簡報153.以簡報的形式提交一份研修總結15組織管理1.學員參訓率達到100%:計10分;95%-99%:計8分;90%-94%:計6分;85%-89%:計4分,84%以下不記分。202.學員合格率達到100%:計10分;95%-99%:計8分;85%-94%:計6分;75%-84%:計4分;74%以下不得分。實踐測評學員線下研修活動成績評定:所有學員的線下研修活動成績都被評定得25分,否則不得分。25資源建設督促校級坊主組織研磨評優,推薦15%優秀作品集至項目組:1518、%以上計10分;12%14%計8分;811%計6分;8%以下不得分。10滿分100分3. 校級坊主考核評價指標指標描述分值個人學習力看課 觀看網絡課程達到300分鐘,得20分。20研修組織力 簡報上傳三期簡報,一期研修計劃、一期本坊研課磨課活動簡報、一期線下實踐測評簡報。30研修指導力作品集評價 為本坊學員作品集評分(按照線下實踐測評量表評價分數),完成100%,計30分;70%99%計24分;完成50%69%計18分;低于50%不計分。30作品集推優 推薦本坊20%個人作品集,20%:計20分;10%-19%:計15分;6%-10%計10分;5%以下不計分。20十一、措施與要求建立學校責任制19、。校級管理者所在學校為項目校,各項目校要成立以校長為項目負責人的“項目辦公室”,負責本單位項目的組織管理工作。要完善學校信息技術設施,完善網絡條件,保障教師日常上網研修學習條件。要為項目的有效實施提供時間、環境、條件等保障。要建立健全網絡研修、校本研修制度與管理機制,引導每一位參訓教師保質保量完成研修任務,不掉隊。建立學習交流分享機制。項目實行“周通報、段交流、月活動”的學習交流分享機制,周通報:每周一早上定期通報項目學校的項目研修情況及成果。段交流:一是上一階段結束、下一階段開始,召開專題工作會,各項目校交流上階段工作心得,項目辦部署下階段工作;二是項目校要制作項目開展情況專題簡報,上傳至項20、目群共享,供項目校之間學習借鑒。月活動:每月召開一次跨校主題研修或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現場活動。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各類考核評優標準和方式按照中國教師研修網的“項目實施方案”執行。在項目結束時將評選優秀學員、優秀坊主進行表彰與獎勵。對完成任務的學員頒發培訓結業證書,學時記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同時認定校本研修學分的“研修活動”部分20單元。做好項目總結及成果延伸利用工作。項目研修結束后,各項目校要向區項目辦提交總結報告,探索創新線上研修方式與線下校本研修模式,對生成的問題研究和課例研修資源,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培訓課例資源,各項目校要在培訓過程中做好收集整理,及時上報區項目辦。區項目辦將向省項目辦和中國教師研修網積極推薦,并將這些成果做為后續教師培訓和校本研修的案例資源,加以開發利用,以深化校本研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