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及附屬設施項目基坑監測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034
2024-01-05
11頁
1.11MB
1、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管廊及附屬設施項目基坑監測方案編制單位: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編 制 人: 煙臺金宇巖土有限責任公司 編制日期: 2018年3月20日 目錄第一章 編制依據1第二章 工程概況22。1 工程建設概況22。2 設計概況22。3工程施工條件32.4水文地質條件42.5周邊環境情況4第三章 監測目的4第四章 監測點布置及監測頻率5第五章 監控與反分析-信息化施工6第六章 監測設備及監測方法7第七章 監測項目組人員及設備9第八章 監測質量保證措施9第一章 編制依據序號類 別文件名稱編 號1國家行政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3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42、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條例5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6地方行政文件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標準DB13(J)/T14020127建設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標準DB13(J)/T100-20098地方規范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119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07)10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02)11工程測量規范GB 50026-200712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 50640201013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14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 50497-200915復合土釘墻基坑支護技術規范GB50739201116土釘支3、護技術規范GJB5055200617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18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19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20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21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 143201022市政工程資料管理規程DB13(J)56-200523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24工程建設地下水控制技術規范GB37/T5059201625設計文件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管廊工程設計圖紙26萊州市文昌路地下管廊基坑支護設計圖紙27招投標文件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管廊4、及附屬工程施工招標文件28企業管理文件中國建筑標準化管理手冊2015版29中國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手冊ZJQ00-GL-028201030企業技術標準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管理手冊第二章 工程概況2。1 工程建設概況表2。1-1工程建設概況一覽表工程名稱萊州市文化街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及附屬設施項目工程性質市政工程建設規模地下綜合管廊總長6880m,道路總長6880m工程地址山東省萊州市建設單位萊州中建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承包范圍合同范圍內的電力、通信、給水、管廊、地面道路、排水、照明、景觀和交通工程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工程管廊、道路、排水、交通、綠化、照明及附屬工程5、等勘察單位煙臺大地巖土工程有限公司合同要求質量合格監理單位山東新世紀工程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工期24個月總承包單位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全輕傷頻率控制在0。15%以內.責任事故死亡率為零,無重大工傷事故、火災事故和惡性中毒事件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文化街、文昌路位于萊州市中心城區,呈“十字交叉,是萊州市中心城區骨架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本工程為煙臺市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作為城市重要的管道敷設載體,對于完善區域市政配套管線、節約地下空間起到至關重要作用。道路的升級改造,將有效完善區域道路網絡功能,有效緩解交通壓力,提升城市整體形象。2.2 設計概況擬建地下綜合管廊位于萊州市文化街道路中心、文昌路東側6、.文化街地下綜合管廊長2924.00m,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長4027m,采用明挖施工,管廊埋深約6。80m,管廊凈寬3。00m,凈高3。00m,頂覆土3。80m,鋼筋混凝土結構。沿線為建筑物及居民區.文昌路地下綜合管廊自然地面標高42.3147。58m,基底標高32。9141.5m,基坑開挖深度大部分為6。66。8m,局部開挖深度達到11.5m。文化街地下綜合管廊自然地面標高35.7556。83m,基底標高29.050.2m,基基坑開挖深度大部分為6。66.8m,局部開挖深度達到12.1m。擬建項目建設單位為萊州市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設計單位為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單位為煙臺大7、地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深基坑由我項目部委托有資質的基坑監測單位對基坑進行監測.2.3工程施工條件根據勘察報告可知,在鉆探所達深度范圍內,場地上覆第四系素填土,粉質黏土,粗砂,殘積土及強風化片麻巖。地層可劃分五大層一亞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層素填土:褐色,稍濕,松散-稍密.以粉土為主,含砂粒及植物根系。該層分布于整個場區,層厚0.405。50m,平均厚度2。01m,層底標高30。9155.76m,平均43。18m.層粉質黏土:褐黃色,稍濕濕,可塑硬塑,局部含砂量高,中等壓縮性,無搖振反應,稍有光澤反應,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蜂窩結構。該層分布于場區大部,層厚0。40-5。10m,平均厚度2.26m8、,層底標高31.1553.88m,平均40。47m。1亞層粗砂:褐黃黃色,濕-飽和,稍密-中密,主要顆粒成分為長石、石英,顆粒級配不良,顆粒形狀為次圓,磨圓度一般,粘粒含量低.該層分布于場區局部,層厚0.702。10m,平均厚度1。38m,層底標高33.22-43。51m,平均38.05m。層粗砂:褐黃-黃色,濕飽和,稍密中密,主要顆粒成分為長石、石英,局部粉質黏土含量高,顆粒級配不良,顆粒形狀為次圓,磨圓度一般,粘粒含量低.該層分布于場區大部,層厚0。906。70m,平均厚度2。95m,層底標高24。5543.75m,平均35.44m。層殘積土:灰褐灰綠色,濕-飽和,稍密-中密,主要礦物成分9、為長石、石英,其原巖為片麻巖,結構完全破壞,通過巖芯取樣進行顆粒分析試驗為中粗砂狀,該層分布于場區大部,層厚0。40-1。90m,平均厚度0。86m,層底標高37.2155.06m,平均43.25m。強風化片麻巖:灰褐-灰綠色,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巖石風化強烈,巖芯破碎,結構大部分破壞,裂隙很發育,呈碎塊狀,RQD值60變化速率vd(mm/d)vd22vd44vd6Vd6監測點坐標中誤差0。31。01。53。0(B)觀測方法:坐標系統:采用磁北定向的獨立坐標系統,坐標軸與基坑邊線方向一致。觀測方法:分別在基準點K1、K2及K3上設站,按極坐標法進行觀測。儀器設備:采10、用全站儀,儀器標稱精度為測角2.0,測距2mm2PPmDmm。位移量計算公式:坐標增量Xn=Xn-Xn1,Yn=Yn-Yn-1,選取與基坑邊線垂直方向的坐標增量作為觀測點的本次位移量,各次位移量之和即為該點的累計位移量。測量精度:按建筑變形測量規程中一級變形測量的精度要求施測,水平位移觀測的精度為1.0mm。2)沉降觀測基準點埋設:以基準點K1、K2及K3作為沉降觀測的基準點。沉降觀測點的布設:基坑坡頂沉降觀測與基坑水平位移采用一體化觀測點.精密水準測量(1)每次沉降觀測前均應對基準點進行聯測檢校,確定其點位穩定可靠后,才對沉降點進行觀測.基準點聯測及沉降點觀測均應組結成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11、2)采用儀器:用精密自動安平水準儀加GPM3測微器配合銦鋼尺進行觀測。儀器標稱精度為0。3mm/km,觀測時讀數取至0.01mm。(3)圍護墻(邊坡)頂部、立柱、基坑周邊地表、管線和鄰近建筑的豎向位移監測精度應根據其豎向位移報警值按下表確定。豎向位移監測精度要求(mm)豎向位移報警值累計值 S(mm)S2020S60變化速率vs(mm/d)Vs22vs6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0.150.30.51。5注:監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是指相應精度與視距的幾何水準測量單程一測站的高差中誤差。(4)每次觀測應固定線路和儀器站位及立尺位置,固定觀測人員。觀測時儀器應避免在攪拌機、卷揚機等有震動影響的范圍內設站。12、當監測項目超過其警戒值時,將立即報警,查明原因。(5)數據資料的提交:每次觀測前,把前一次觀測數據提交給甲方、并簽定簽收、簽到記錄.如果觀測數據發現異常,應立即通知甲方。第七章 監測項目組人員及設備為做好監測工作,保證工程順利進行,確保施工萬無一失,選派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本次項目的監測小組,依據本次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設立: 組長1名,負責監測工作生產管理協調,技術方案制定調整,由具備豐富現場管理經驗的測量專業工程師擔任。本次監測設備及人員如下:、蘇光高精密水準儀(帶測微器)一臺套(用于垂直(沉降)位移觀測)、索佳高精度全站儀一臺套、聯想筆記本兩臺套、HP打印機及繪圖儀各一臺套、清華山維水準13、平差軟件一套、工程師1人,助理工程師2人,技術員2人、配備交通工具(車輛)、司機和相應的后勤保障人員。第八章 監測質量保證措施施工前應對現場進行調查,并作詳細記錄,必要時可拍照、攝像作為施工前檔案資料。在基坑施工前應進行初始觀測。各種傳感器在埋設安裝之前都應進行重新標定.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水位計、內力計、頻率儀除精度滿足要求外,應由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進行檢驗、校正,并出具合格證。在安裝工程中,應對儀器、傳感器、材料、傳輸導線進行圍護性檢驗,以保證儀器質量的穩定性。做好儀器安裝過程的原始記錄。監測工作應固定觀測人員和儀器,采用相同的觀測方法和觀測路線,在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施測.監測期間應定期對14、基準點進行聯測以檢驗其穩定性;在整個施工期內,采取有效保護措施,確保其在整個施工期間正常使用.在測點周圍設置明顯標志并進行編號。注意保護測點,嚴防施工時損壞,必要時在測點處砌筑窖井,測讀時打開,平時遮蓋。觀測時,應按儀器使用程序和儀器生產廠家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觀測,根據觀測設計對儀器進行基準測讀和定期測讀,確保與觀測儀器相應的最高精度和觀測資料的可靠性。每開始觀測一組新讀數前,應對觀測儀表進行檢驗,以確保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觀測數據應記錄在專用的表格中,并隨時和上次的觀測數據進行對比。當出現讀數異常或可疑現象時,應進行重讀,并和上次的觀測數據同時記錄下來.當監測值達到報警指標時,及時簽發報警通知.對所有的不正常影響因素都應作文字記錄。觀測數據應認真計算整理、仔細校核,及時提交當日報表及階段性報告。在報表和報告中,應結合施工工況、天氣情況、周圍環境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及時提出工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