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施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042
2024-01-05
23頁
107KB
1、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 施 方 案項目名稱: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單位:郎溪縣凌笪鄉政府二OO九年一月二十六日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實 施 方 案第一章 項目總論1.1項目名稱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治理面源污染項目1.2項目性質新建1.3申報單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1.4建設單位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1.5項目法人趙如意1.6實施地點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安橋自然村1.7建設目標按照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治理面源污染的項目要求,以建設沼氣池、排水系統、垃圾中轉池、安裝自來水等工程措施為主,達到控制農村面源污染的目標,2、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環保行動和“三清、四改、一推”的基本要求。項目建成后,可使治理區域內居民的生活污水和自然雨水得到及時有效排放,采用沼氣技術,結合改廁、改圈,杜絕了畜禽散放喂養給公共場所造成的糞便廢棄物污染和空氣環境的污染,沼氣替代其它生產、生活能源和肥料、飼料,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得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居民環境大為改觀,安裝自來水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農業系統內部物質和能量得到良性循環,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1.8建設內容1、建小型戶用沼氣池;2、建生活污水、自然雨水排放系統;3、建固體物垃圾中轉池;4、購垃圾運輸車;5、安裝自來水供水系統。1.3、9建設規模1、新建222米容積為8立方米的沼氣池58個,占治理區居民總戶數的82.9 %,配套改廁、改圈和其它設施。2、新建50cm水泥涵管2000米和30cm水泥涵管2300米的排水系統,配套建設80個10.81.5米的露天雨水窨井。3、新建固體物垃圾中轉池8個,規格為1.51.51.2米。4、購置固體物垃圾運輸車1輛。5、安裝100mm主供水管道1400米,鋪設30mm供水管道1800米和15mm供水管道3400米。1.10資金情況1、投資概算:項目建設總投資101.93萬元。2、資金來源:項目建設單位自籌解決72.93萬元,申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29萬元。3、使用時間:2008年9月到204、09年5月。1.11建設期限自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建設時間共9個月。1.12技術依據單位郎溪縣農業委員會(農村能源辦公室、畜牧局)。1.13效益分析項目建成后,年可產生經濟效益32.9萬元,靜態投資回收期3.1年,社會、生態環境效益顯著。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背景、依據和必要性2.1項目建設的背景我國廣大農村若干年來普遍存在居住、生活、自然等環境較差,生活水準較低,生活質量不高的客觀實際,黨中央、國務院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黨的十七大又規劃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籃圖,黨中央正在帶領全國人民共同走上富裕。通過建設我國廣大城鄉面貌已日益得到改5、善,廣大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斷提高,不僅物質生活豐富,同時,精神文明方面也得到長足發展,經濟發達地區的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等已與大城市不差上下,有的甚至更好,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也在向城市化方向發展,這樣也就帶動更廣大農村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步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目標和“三清”、“四改”、“一推”的基本要求、具體內容建設自己美好家園,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任務是解決農村的居住環境、自然環境、生態環境,影響這些環境的因素主要是受到生活垃圾、家畜家禽散放喂養糞便廢棄物、廢物廢品隨意丟棄、原始糞窖、露天廁所以及村莊、院落衛生死角、溝渠死水區域及606、年代政府在獨山開采石礦、在獨山水庫上游開采鐵礦,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為凌笪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粗放式的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水里礦物質超標,也由于村內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道路泥濘,環境衛生狀況較差,村里廣大農民群眾反映強烈,意見很大,解決這個矛盾是目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的首要工作,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2.2項目建設的依據1、依據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定,關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全面目標和“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四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圈)和“一推”(推廣沼氣)的基本要求和具體內容。2、貫徹落實7、黨中央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3、依據省財政廳、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安徽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申報指南”(2006-2010年)的通知(財建20061011號)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環保行動相關內容和“關于申報2008年農村保護資金項目的通知”(財建函2008724號)文件精神。4、項目建設區域基礎條件較好,基礎工作已嚴格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在開展,項目申報單位和建設所在地廣大村民積極性高,要求強烈。5、項目建設單位已籌集資金,建設經費自籌部分有保障。2.3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項目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生活、生態、自然等環境質量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為8、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2、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步伐,縮小城鄉差別。3、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和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沼氣技術的推廣應用,尤其是在生態農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績。而由于大部分農戶缺乏對沼氣的了解,沒有沼氣利用的觀念和意識,致使該項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速度緩慢。本項目建設其重點就是通過該項先進成果技術的示范帶動,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科技成果的自主轉化水平。第三章 項目建設地點及選擇原則3.1項目建設地點的選擇原則項目建設區域內居民對項目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性高,特別是能接受新事物,利用沼氣等新技術、新工藝治9、理自然村落的面源污染,有一定的資金基礎和管理水平,能確保項目順利實施。3.2項目建設地點根據以上選擇原則,確定本項目建設在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安橋自然村。第四章 項目區現狀4.1項目所在行政區域情況簡介1、獨山村位于郎溪縣東部、凌笪鄉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距凌笪鄉3公里,村域面積5.6平方公里,下轄10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全村580戶農戶,總人口2370人,農田2228畝,林地3500畝,可養殖水面470畝,農業生產種植業有糧食作物(一季水稻、小麥)、油菜作物(油菜籽),養殖業主要有豬、羊、雞、鴨、鵝等畜禽由農戶專業圈養和散放喂養及魚類等水產。2008年被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獨山村10、現有村組道路基本通暢。農業生產用水條件較好,農田基本屬自流灌溉,農戶生活飲用水條件逐步改善,部分農戶已用上了干凈清潔的自來水,全村通訊條件發達,固定電話已經普及,大部分農戶擁有移動電話。全村共有大小5家企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90元。4.2項目建設區域情況項目建設區域在郎溪縣凌笪鄉獨山村安橋自然村,位于獨山村西南部,區域面積0.9平方公里,有耕地390畝,自然村共設1個村民組,70戶230人 ,該自然村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旱澇保收,農業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合理,農業生產上除當地主要種植養殖業外,還有魚類養殖水面。安橋自然村2008年被村里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自然11、村,全體村民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較高,在村、鎮組織的重點支持下,群眾的要求得到滿足,2008年3月成立理事會,制定建設方案,籌集建設資金,按試點要求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分硬件建設。4.3項目區自然狀況項目區屬北亞熱帶溫濕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全年無霜期23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mm,土壤為第4紀紅土母質,發育而成的黃紅壤,土層深厚、肥沃、PH值中性略偏酸,地貌為半丘陵低崗。半沖畈半圩田,自然植被豐富,生物物種繁多。適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第五章 項目建設的原則、措施和目標要求5.1項目建設的原則根據省財政廳、環境保護局“關于印發12、安徽省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申報指南(20062010年)的通知”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環保行動精神和“關于申報2008年農村保護資金項目的通知”關于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治理面源污染項目的要求,本項目建設嚴格按照新技術新工藝開展面源污染治理原則做好項目規劃設計。5.2項目建設的主要措施項目采取以建設小戶型沼氣池、排水暗渠、垃圾池等工程措施對自然村落的環境的面源污染進行綜合治理,輔助改水、改廁、改畜禽散放為圈養,對衛生死角進行綜合治理等手段,達到項目建設的要求。5.3項目建設的目標建設58個222米的小型戶用沼氣池,4300米生活污水和自然雨水排放溝渠,8個1.51.51.2米的垃圾池,每年產生32.9萬13、元經濟效益,3.1年收回投資,鋪設6600米各類規格供水管道,以戶為單位100%安裝自來水,取得較為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達到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的項目建設目標。第六章 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規模6.1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環保行動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治理面源污染的項目建設要求和項目建設地點的實際狀況,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1、新建戶用型沼氣池并結合改廁、改圈;2、新建自然村落生活污水和自然雨水排放溝渠;3、建設垃圾堆放中轉池;4、購置垃圾運輸車;5、接通自來水并安裝到戶。6.2項目建設的規模1、新建222米小型戶用沼氣池58個,占全自然村農戶總數的82.9%,配套進行廁所14、和畜禽養殖圈舍的改造建設。2、新建生活污水、自然雨水排放主管道2000米、支管道2300米,主管道埋設50cm的水泥涵管,每40米左右建窨井1口,計50個,支管道埋設30cm水泥涵管,每50米左右建窨井1口,計30個。3、建設1.51.51.2米中轉垃圾池8個,平均每9戶使用1處,建設位于住戶相對集中的主干道路旁,以便機械清理運輸。4、購置垃圾運輸車1輛(拖拉機或小四輪)。5、安裝1400米100mm自來水主供水管道和1800米30mm的支供水管道及3400米15mm的到戶供水管道,其中100mm和30mm采用鍍鋅鋼管,15mm采用PR管。第七章 污染治理技術方案目前獨山村環境污染面源主要是生15、活垃圾、家畜家禽散放喂養糞便廢棄物、廢物廢品隨意丟棄、原始糞窖、露天廁所以及村莊、院落衛生死角、溝渠死水區域、礦山開采等,結合以上各種面源污染的具體情況,本項目建設主要采取以下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方案。7.1應用沼氣技術建設以戶為單位的小型沼氣池及配套設施,結合廁所和畜禽養殖圈舍的改造,通過將畜禽進行圈養飼喂,使其糞便廢棄物得以集中,進入沼氣池形成良性循環,生產干凈清潔的再生能源沼氣,讓農戶既可點燈照明,又可燒菜煮飯,產生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考慮到目前農村主要勞動力大部分外出打工,每戶在家人員較少的實際,建議戶用沼氣池標準為222米,8立方米容積,盡量做到節約建設成本,最大效率地利用沼氣池。沼氣池16、建設堅持科學規劃,根據每個農戶居住環境的不同,盡可能選擇土質堅實,地下水位較低,背風向陽,離用戶較近的地方,結合地形和氣候溫度等條件靈活動局,盡量建在吸收太陽光或熱量多的地方,有利于池溫和產氣率的提高,也有利于除害滅病和保護環境衛生,建設沼氣池在縣農村能源辦公室的管理和指導下,通過招投標等方法選擇具有相應資質的建設單位進行規劃設計和具體施工,嚴禁無證操作,確保沼氣池高效安全使用,最大值發揮動能作用。7.2建立排水系統建設覆蓋全自然村的排水系統,結合安橋自然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建自然村環村和進戶道路,在道路一側根據地形、地貌和排水設施的建設原則建設排水系統,各家各戶所產生的生產生活廢水、污水量17、部設計排入該排水系統,自然雨水通過排水接口和設置合理的窨井進入排水系統,做到家庭不存水,雨停地干,徹底杜絕因水而造成的污染面源。所有排水進入一個容積達1000立方米的沿淀處理塘,定期進行藥物或其它處理手段,不影響農業生產和水產養殖,不會造成二次污染。該排水系統將埋設50cm水泥涵管2000米,30cm水泥涵管2300米,配套建設10.81.5米窨井80個,窨井采用砂漿混凝土磚砌,上蓋水泥柵欄蓋板。7.3固物垃圾處理主要在自然村居民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選擇主路附近相對空曠,對村民影響較小處建設生活等固體物垃圾中轉池,共建設1.51.51.2米垃圾池8個,全自然村70戶劃分8個衛生清潔區,每個清潔區18、確定1名衛生保潔員,負責對本衛生保潔區內公共道路、場所的衛生保潔工作和垃圾池的管理,每天由自然村配備的垃圾運輸車按時清理運出統一進行處理進入生態循環系統,變廢為寶,廢物利用。7.4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已經給廣大農村造成很大影響,特別是農村各類面源污染(包括生產、生活、養殖等)造成水源的嚴重問題,直接影響到村民的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本項目將通過安裝1400米100mm自來水主供水管道,1800米30mm支管和3400米15mm到戶管道,徹底解決村民安全飲用水問題。第八章 資金情況8.1投資概算建設該項目概算總投資101.93萬元,其中:1、建設1個222米容積為8立方米的19、小型戶用沼氣池需投入土方開挖、建筑材料(黃砂、水泥、紅磚、鋼筋等)人員工資等費用3850元(含工程設計、監理),建設58個沼氣池需投入資金22.33萬元。2、建設50cm水泥涵管的排水涵每米約需80元(含水泥、黃砂、50cm水泥涵管,土方開挖及人員工資),2000米需16萬元;建設30cm水泥涵管的排水涵每米約需60元,2300米需13.8萬元,建設露天排水窨井每個需黃砂、水泥、紅磚、預制件、土方開挖及人員工資合計約150元,80個需投資1.2萬元,綜合建設整個排水系統需投入資金31.0萬元。3、建設規格1.51.51.2米垃圾中轉池,每個約需500元,8個需投資0.4萬元。4、購置垃圾運輸車20、1輛(拖拉機或小四輪)需4萬元。5、安裝100mm鍍鋅鋼管供水主管道每米約需120元(含開戶費),1400米需投資16.8萬元;安裝30mm鍍鋅鋼管供水管道每米約需80元,1800米需投資14.4萬元;安裝15mmPR管供水管道每米約需30元,3400米需投資10.2萬元,此項合計約41.4萬元。6、其它費用,含管理、不可預見等費用2.8萬元。投資估算及專項資金安排表序號建設內容單位數量單價(元)總金額(萬元)其中財政資金(萬元)1新建沼氣池、配套改廁改圈等個58385022.338.82新建50cm排水涵米20008031.010新建30cm排水涵米230060新建露天窨井個801503新建21、固體物垃圾池個85000.40.44購置垃圾運輸車輛1400004.05埋設100mm供水管道米140012041.49.8埋設30mm供水管道米180080埋設15mm供水管道米3400306管理費、不可預見費2.8合 計101.93298.2資金來源與去向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01.93萬元,其中:項目建設單位及申報單位自籌解決72.93萬元,主要用于建設沼氣池及配備設施、建設排水系統、購垃圾運輸車、安裝自來水供水管道及其它費用支出;申請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29萬元,主要用于建設沼氣池、建設主排水系統、建垃圾中轉池、建設自來水主供水管道等補助。第九章 建設期限及任務資金計劃安排9.1建設期限根22、據項目建設區域內生產、生活和自然環境現實狀況,結合鎮、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統籌安排,擬定本項目建設自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共9個月。9.2項目建設任務計劃安排1、2008年9月10月,開展項目建設前期調研,制定建設設計方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立項,開展建設前期的準備和宣傳動員工作,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組織和具體實施機構。2、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完成2000米50cm水泥涵管和2300米30cm水泥涵管的排水系統建設任務,包括80個露天的窨井的建設;完成8個1.51.51.2米的固體物垃圾中轉池建設任務。3、2009年1月,購置固體物垃圾清理運輸車輛。4、2008年1123、月2009年4月,完成58個222米的戶用沼氣池及配套改廁、改圈、安裝沼氣管路等建設任務。5、2009年1月2009年4月,完成1400米100mm,1800米30mm和3400米15mm的供水系統管道并入戶通水。6、2009年5月,完成所有建設任務并完善項目建設相關資料,做好工作總結報告和項目建設的檢查驗收準備工作,提請上級組織機構進行項目檢查驗收。9.3項目建設資金計劃安排建設時間建設內容投資金額(萬元)2008年11月2008年12月建設排水系統、固體物垃圾中轉池3142008年11月2009年4月建設沼氣池,購置垃圾運輸車26.332009年1月2009年4月建設自來水供水系統414第24、十章 效益綜合分析本建設項目通過對項目單位安橋自然村建設生活雨水排放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因污水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影響,58個沼氣池建設已占該自然村總戶數的82.9%,結合改廁、改圈等工程,優化了居住環境,減少了因畜禽散放喂養而造成的污染源,同時沼氣的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建立固物垃圾管理機制保障了自然村的自然環境得到改觀;建設人飲供水系統確保的了建設區域廣大村民的安全健康問題,項目的建成建立了與人類生活相和諧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的良性循環,在相當范圍內具有較好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有著極為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10.1經濟效益分析項目建設完成后,通過對沼氣的利用,節約了電能和生25、活燃料的費用支出,沼液、沼渣又是種植業最好的有機肥料和水產養殖業的精品飼料,據此,58個沼氣池的有效利用每年可節約電能6萬度,節約資金支出約3.8萬元,每年可生產18萬立方米沼氣,產生經濟價值約9萬元,節約了生活能源經濟支出約3.8萬元,沼液、沼渣作為肥料和飼料,節約了其它農作物用肥、水產品養殖飼料成本約16.3萬元。以上合計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約32.9萬元,預計3.1年即可收回全部資金投入。10.2社會效益分析本項目建設完全按照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治理建設面源污染的項目要求。符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環保小康行動建設原則,能夠有效控制建設區域的農村面源污染現狀,亮化了村莊道路,優化、美化了自然村落的26、環境,保障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有力地推動了項目建設所在鎮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的建設步伐,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10.3生態環境效益本項目建設主要利用沼氣技術和綜合排水系統,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廁、改水、改圈和其它建設要求,將農村傳統的露天廁所、茅坑進行改造,改畜禽散放為圈養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農村面源污染,優化了居住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凈化了空氣,實現了生態環境條件的可持續發展,其效益極為顯著。第十一章 項目管理11.1項目建設期間管理1、組織管理。切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項目建設其間,凌笪鄉獨山村成為以村兩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建設單位參加的項目建設工作領27、導組。為抓好項目建設監管和技術服務工作,縣財政局、環保局和凌笪鄉政府聯合成立項目建設監督管理組,縣農委成立由縣農村能源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縣畜牧局為主的項目工作技術服務組織。2、財務管理。項目專項建設資金實行報帳制管理,嚴格財務管理制和實行“一支筆”審批,按項目建設計劃方案和工程進度撥付建設資金。項目實行例行審計,確保專項資金使用安全高效。項目建設單位自覺接受縣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管理。3、工程管理。項目采取招投標制度確定具有相應資質的建設隊伍,嚴格按實施方案建設,不得隨意改變建設項目和內容,嚴格施工管理,確保建設質量。建立建設過程日志檔案,以防以后查詢,按建設方案要求和實施進度隨時向縣主管部28、門和項目監管組織匯報,不定期做出書面匯報。項目實施完畢后及時做出書面工作總結上報省、市、縣主管部門以及相關單位,做好項目檢查驗收資料收集整理等各項工作,隨時接受項目檢查驗收和財務審計。11.2項目運行期間管理1、由于項目建設領導組是項目建設單位上級領導機構,是直接和間接受益人,本項目建設完成后,繼續保留該組織,加強對項目運行期間的工作管理和完善。2、為確保項目正常發揮作用和效益,做好安全管理和防范,特別是沼氣的生產和管理,聘請縣能源辦作為技術服務單位,在項目運行期間開展各項技術服務工作,對沼氣戶開展相關知識的技術培訓,讓項目能充分發揮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3、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建設單位29、安橋自然村在村民理事會管理下組織一支公共場所衛生保潔隊伍,根據自然村民居座落情況,劃分8個衛生清潔責任區,每個責任區配備1名衛生保潔員。建立衛生保潔責任機制,涉及到各家各戶的每個人,配備固體物垃圾運輸車,負責每天清除垃圾中轉池的固體垃圾,做到不過夜,管理期間所產生的衛生保潔費用由全體村民共同承擔。目 錄第一章 總論. .11、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12、編制依據. .43、編制原則.54、項目概況. .65、結論.6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項目提出的背景.8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9第三章 項目性質及建設規模.131、項目性質.132、建設規模.13第四章 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130、71、項目建設地點.172、項目建設條件.17第五章 項目建設方案.251、建設原則.252、建設內容.253、工程項目實施.33第六章 節水與節能措施.371、節水措施.372、節能措施.38第七章 環境影響評價.391、項目所在地環境現狀.392、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分析.393、環境保護措施.404、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42第八章 勞動安全保護與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 .443、消防設施.45第九章 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461、組織機構.462、組織機構圖.46第十章 項目實施進度.481、建設工期. .482、項目實施進度安排.483、項目實31、施進度表. .48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491、投資估算依據.492、建設投資估算.49目 錄第一章 項目的意義和必要性11.1 項目名稱及承辦單位11.2 項目編制的依據11.3 肺寧系列產品的國內外現狀21.4產業關聯度分析31.5項目的市場分析4第二章 項目前期的技術基礎82.1成果來源及知識產權情況,已完成的研發工作82.3產品臨床試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8第三章 建設方案233.1建設規模233.2 建設內容233.3產品工藝技術233.5產品質量標準293.6 土建工程373.7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39第四章 建設內容、地點414.1 建設內容及建設規模414.2 建設地點41432、.3外部配套情況44第五章 環境保護、消防、節能465.1 環境保護465.2消防495.3節能50第六章 原材料供應及外部配套條件落實情況526.1主要原輔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指標526.2 公用工程54第七章 建設工期和進度安排567.1建設工期和進度安排567.2建設期管理56第八章 項目承擔單位或項目法人所有制性質及概況578.1 項目承擔單位概況578.2 企業財務經濟狀況588.3 項目負責人基本情況59第九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629.1 項目計算期629.2 投資估算的編制依據及參數629.3 投資估算629.4 資金籌措649.5 貸款償還64第十章 財務評價6510.1財務評價依據6510.2銷售收入和銷售稅金及附加估算6510.3利潤總額及分配6610.4盈利能力分析6610.5不確定分析6610.6財務評價結論68第十一章 項目風險分析,效益分析6911.1 風險分析6911.2 效益分析70.50第十二章 經濟分析.521、國民經濟評價.52第十三章 社會評價.541、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542、互適性分析.553、社會風險分析.554、社會評價結論.56第十四章 工程招標.571、發包方式.572、招標組織形式.573、招標方式.584、本項目招標形式和招標內容.58第十五章 結論與建議.6012.1結論.6012.2 建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