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墨項目取土場及臨時用地環保恢復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876109
2024-01-05
18頁
2.03MB
1、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取土場、施工便道及臨時用地環保恢復方案 中交一公局國道318線林拉公路米墨段第四標段項目經理部目 錄1、工程概況12、編制依據和原則12.1編制依據12.2編制原則13、恢復目標24、施工總體方案34.1施工方案概述34.2人員配備34.3主要機械設備配備45、施工方法45.1取土場取料45.2河灘取料65.3石料場開采65.4取土場恢復75.4.1邊坡修整75.4.2排水溝設置85.4.3場地平整95.4.4表層土覆蓋95.4.5取土場綠化95.5河灘區料場恢復105.6采石場環保恢復105.7施工便道恢復115.8臨時設施用地恢復1252、.8.1臨時用地使用過程控制125.8.2使用后恢復方案126、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136.1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組織機構136.2建立環保目標責任制146.3保護實施措施147、安全保證措施15取土場及臨時用地環保恢復方案1、工程概況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工程米拉山至墨竹工卡段第四合同段路線起于扎西崗鄉東側K4535+400(接第三合同段終點),終于墨竹工卡縣城東側K4553+256.977(接墨竹工卡至拉薩段起點K4554+800),路線全長17.857Km。為滿足施工需要,在本合同段內有3個取土場,1個碎石場,其中1#取土場(K4539+400右1300m)位于扎西崗鄉恰熱多村,3、 2#取土場(K4538+500左150m)位于扎西崗鄉加爾多村,3#取土場(K4551+800右120m)位于墨竹工卡縣塔巴村,總取土量約335萬方。擬建采石場在格桑村,取料量約65萬方,臨時建設主要有項目駐地、鋼筋加工廠、預制場、砼拌合站、水穩拌合站和瀝青拌合站,總占地面積約142畝,其中項目駐地占地約14畝,鋼筋加工廠占地約8畝,預制場占地約60畝,砼拌合站占地約20畝,水穩拌合站占地約10畝,瀝青拌合站占地約30畝。2、編制依據和原則2.1編制依據國道318線林芝至拉薩段公路改造工程墨竹工卡至拉薩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2.24、編制原則取土場和便道復耕方案的編制應根據當地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實際情況,按照經濟可行、技術科學合理、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則:源頭控制、防復結合統一規劃、同步實施,把土地復耕納入項目建設計劃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土地用途,能復墾為耕地的必須復墾為耕地制定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積極維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最大限度減少環境的破壞,防止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3、恢復目標我標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在保護中建設、在建設中保護”的原則,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部門的管理和要求,減少破壞,使沿線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沿線的水體、耕地、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努力建設一條5、優質、平安、綠色、和諧的高速公路。取土場和臨時設施復耕完成以后,應達到以下幾方面的要求:復耕后的土地能與自然條件作用形成的地形保持一致,其景觀地貌要與周圍未被破壞的土地相協調;復耕后的土地表層要具有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新建立的生態系統基本穩定,復耕地具有一定的自適應和抵抗污染及破壞的能力且不破壞原有的自然水系;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4、施工總體方案4.1施工方案概述為了保護環境,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和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影響,我部對所在范圍內的取土場,有計劃的進行開采,待取料完畢后,采用削坡、平整、綠化和排水進行環保修復。取土場取土完畢以后,現根據取土場與施工場地的位置關系,對取完土6、的場地,先將取土場高邊坡位置進行機械刷坡,防止山體滑坡和塌方;其次進行邊坡防護以及排水設施施工;最后進行場地平整,將取土場前期的清表土覆蓋于平整的場地上。取土場復耕完成以后,表面進行植被的種植和綠化。取土復耕工作流程圖如下:機械刷坡防護和排水設施施工場地平整覆蓋表層土種植、綠化4.2人員配備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取土場恢復現場作業人員分為五個班組,分別為平整場地班、機械指揮班、表層土覆蓋班、排水設施班和種植綠化班。每個班組配備專業班長1名,技術人員1名,其他施工人員共計30人,具體配置見下表:施工人員配置表序號工種主要工作內容人數備注1現場施工負責人現場施工組織與協調12技術人員現場施工技術指導17、3班組負責人組織所帶班組人員施工54安全員現場安全施工15普工覆蓋表層土、設置排水設施等206其他值班、現場看護24.3主要機械設備配備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機械名稱主要工作內容數量備注1挖掘機邊坡修整12裝載機場地平整13自卸汽車表層土拉運34灑水車臨時灑水15合計65、施工方法5.1取土場取料(1)開采前,先將山體表層土清除集中堆放,用防塵布遮蓋,以便于施工完畢后覆蓋場地,恢復平整,便于播撒草籽進行綠化。(2)取土應有序進行,不得隨意開挖,從上往下分層分臺階挖取,開挖時按照圖紙設計1:1坡比進行,邊坡高度每8m處設置寬為2m的平臺,禁止直上直下,防止山體滑坡。(3)按照圖紙設計,1#取土場取土8、面積約141.6畝,取土平均深度14.3m,取土方量約135萬方。2#、3#取土場位于河灘位置,取土方量約120萬方。(4)為保護環境,在施工期間,盡量避免擴大施工面積,有效利用資源。若開挖過程中,山體上方有松動石塊要及時清除,以防止石塊滾落傷人。(5)做好防排水措施。在施工期間,山體表面要修建臨時排水溝,雨季期間,山體表面的水能順著排水溝,順利排至山腳,避免沉積雨水,造成山體滑坡或泥石流。(6)在施工期間,對周圍區域造成的輕度污染要及時治理,便于恢復。取土時要注意地形與排水,取土后地表要進行整平處理,不準亂挖亂采。(7)取土完畢后,對現場及時清理,山體表面較陡處進行刷坡削緩,山腳處挖設排水溝9、,便于排水。(8)取土場周圍要立有警示牌,禁止非施工車輛進入,施工車輛出入走臨時便道,禁止車輛亂行。5.2河灘取料(1)河灘取料時,采取階梯式沿河道方向有序開挖,開挖深度2.0m,禁止亂挖改變原有水系,開挖過程中,從里向外,確保河道水流正常。(2)河灘取料時,要保證距河堤一定的安全距離,在取料過程中進行恢復,取料完成一段,將場地平整,然后繼續開采后一段。5.3石料場開采(1)石料場開采邊坡分層放坡,最高一層開采層基本為覆蓋層,坡比為1:0.5,下面采層邊坡坡比為1:0.3,分層開采設計高度為1015m。先修通通上山頂的道路,從山頂打開開采面,從上往下分層爆破開采。(2)石料場開采按“分區、分塊10、,自上而下”的原則開采,每個臺階規劃前、后2個作業面,每個工作面按50.0m10.014.0m(長寬)。采場分區同步下降。臺階高度按10m-15m控制(局部巖層較薄部位視巖層厚度適當調整)。工作面爆破梯段臺階與場內臨時道路相結合。(3)石料鉆爆開采施工程序為:施工準備修筑施工便道基礎設施安裝覆蓋層剝離(挖運、棄渣)工作面清理臺階鉆爆石料挖運。(4)因道路高差過大,為保障石料能順利外運,擬采用石料爆破與道路修筑結合進行,及按預訂的便道高程控制爆破后,石料先不外運,用于道路填筑,從西向東推進,待道路填筑至各級便道高程后,料場自上而下進行梯段爆破,隨臺階高程降低,相應石料運輸及道路挖除、外運隨之同步11、進行。道路隨石場邊采邊降,直至降到設計開采高程。5.4取土場恢復5.4.1邊坡修整根據取土場復墾場地的實際情況,對于高邊坡位置較高的地方采用反鏟進行修坡,坡度按照圖紙設計1:1進行,最后在坡腳處設置梯形排水溝,防止水土流失。邊坡修整完畢后,按照圖紙設計修筑人字形襯砌拱防護,人字形襯砌拱內設置植生毯防護,高邊坡位置沿坡腳處設置防護網,防止人、畜進入破壞綠化防護。人字形襯砌拱防護5.4.2排水溝設置根據取土場復墾場地的實際情況,將前期進入取土場的道路進行挖除,恢復原有地形地貌。取土場四周按照地形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排水溝,排水溝形式按照圖紙設計設置,采用C25現澆混凝土,壁厚20cm,深度60cm12、,保證取土場周邊排水通暢且排水溝與附近天然溝渠或沖溝相接,將邊坡匯水引出場外。5.4.3場地平整根據取土場實際情況,用裝載機整體推平,走向按照未被破壞的地勢走向,微小不平整處采用人工進行平整,場地按照圖紙設計設置4%橫坡,便于排水。5.4.4表層土覆蓋表層土覆蓋的目的是為植物生長提供一個較適宜的土壤環境。相比較而言,表層土覆蓋易于植物成活,環境能較快的得到改善。根據取土場復墾場地的實際情況,將前期清表時產生的棄土重新進行回填,覆蓋于取土場表面,保證后期植被的種植和綠化。表層土覆蓋完成后,禁止大型施工機械進入,防止表層土壓實無法進行植被的種植。5.4.5取土場綠化根據取土場復墾場地的實際情況和當13、地植物生產特性,在取土場種植適宜當地環境的植被,且選擇在春季進行綠化施工,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來防止水土流失。1#取土場原貌取土場防護及綠化工程數量表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襯砌拱防護m30002排水設施m8003綠化m183535.5河灘區料場恢復河灘區域的料場恢復,需清理填料,平整場地,疏通河道。河堤按照取土深度設置1:1的坡度,確保不影響自然景觀,不造成河道堵塞,不造成水土流失和污染即可。2#取土場原貌 3#取土場原貌5.6采石場環保恢復(1)開采前,將山體和場地的表層土集中清理堆放,用防塵布覆蓋,以便于施工完畢后將表層土覆蓋,恢復平整。(2)在開采過程中,禁止亂采亂挖,盡量避免擴大施工面積14、,有效利用資源。(3)施工期間,對周圍區域造成的輕度污染要及時治理,被崩落碎石覆蓋的上體表層,及時清理,便于恢復。(4)開采完畢后,及時對現場場地進行整平,山體表面陡峭巖石進行削緩處理,松動不牢固巖石剝落,山腳處設置排水溝,便于排水。(5)平整后的場地,采用表層土覆蓋處理,并播種草籽,選擇在春季進行綠化處理。采石場原貌5.7施工便道恢復(1)施工便道按照要求設置5m寬,每隔200m設置一處會車道。施工完畢后用挖掘機對施工便道的填料進行挖除清理,根據填料深度確定挖除厚度,嚴禁超挖,避免對植被的機械破壞。(2)部分邊緣地帶,采用人工方式清理,以防機械作業擴大破壞范圍。(3)借用地方村道為施工便道的15、在施工完畢后,對村道進行整平、修整處理;部分硬化的臨時便道,待施工完畢后進行破除掩埋處理。(4)部分段落埋設的涵管待施工完畢后,挖除處理,并回復原有水系,保證水流暢通。(5)根據現場地形地貌,挖除后低洼處進行回填處理。若回填區為耕地,則采用耕植土進行回填;若回填區為草地,則采用清表土進行回填,確保回填區與周邊土地相符。(6)回填區若為草地,回填后對恢復區進行適當的人工養護,并設置安全網和警示標志,禁止車輛出入碾壓。5.8臨時設施用地恢復5.8.1臨時用地使用過程控制(1)項目駐地、拌合站建設時,設置有完整的污水排放體系,食堂污水、宿舍污水和廁所污水均有固定管道,通過專業管道引至污水池處理,不得16、隨意排放。(2)要求所有職工養成了節約用水的習慣,生活中盡量減少污水的產生。(3)嚴禁在宿舍污水管道口周邊放置化學藥品類,油類等污染源,排污管道如有堵塞或滲漏等現象,及時請專業人員疏通或維修。(4)廁所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專業管道引至化糞池處理并定期安排人員對化糞池進行清理,防止污水溢出,污染環境。(5)所有職工應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從自己做起。5.8.2使用后恢復方案(1)工程完工后,所有臨建設施將進行拆除處理。人工配合機械將搭建的房屋按順序進行拆除,拆除的廢料分類集中堆放,不能進行掩埋處理的,按照政府指定地點進行處理。(2)硬化的混凝土路面用機械進行破碎處理,用自卸汽車運至較遠處,挖深坑進17、行掩埋處理。(3)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清理完畢后,再對場地進行平整,修整至原地面高程,若臨時用地之前為耕地,則清除地面硬化層,然后回填耕植土。(4)若臨時用地為荒地,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物清理完畢后,對場地進行平整,恢復至與未被破壞的原地貌相協調狀態;若臨時用地為草地,清除地表以下30cm左右,然后回填清表土,場地進行綠化處理。臨時建設用地原貌6、環境保護、水土保持措施6.1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組織機構我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環保領導小組,小組成員含副經理、總工程師、安保部長、專職環保工程師和各部門負責人。安保部作為辦事機構,負責制定詳細的環、水保管理制度和各項措施,提出環保問題和解決辦法18、。總工程師負責施工現場的有關環保技術方面的工作。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組織機構圖如下:環保領導小組安保部工程部經營部材設部辦公室試驗室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實施小組技術員安全員試驗員環保施工員工班長6.2建立環保目標責任制本標段環境保護工作由項目部向業主單位負責,項目部負責標段內各施工隊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的制定、下達、實施和考核工作,將環境保護工作與每個施工人員的責任、權力、利益和義務有機結合,切實做到獎優懲劣。6.3保護實施措施我部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施工中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合同要求,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施工中盡可能減少對其他原地面的擾動19、,減少對地面植被的破壞;完善施工中的臨時排水系統,加強施工便道的管理;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的重點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保護以及揚塵和水域污染防治。7、安全保證措施(1)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項目經理為安全第一責任人,重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2)貫徹執行上級指定的安全措施,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和獎罰制度;認真做好安全防護,確保施工安全。(3)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和自檢自查制;以書面形式逐條向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4)嚴格執行安全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制度,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調查和處理。 (5)認真開展安全宣傳和教育活動,不斷提高安全技術素質,經常組織安全檢查,及時糾正和改進安全生產不利因素,工地懸掛醒目安全警示牌,提高安全意識。